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工技术教学论文(4篇)

电工技术教学论文(4篇)

第一篇:高职电工技术实训新改革思路与实践

【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需要通过相当比例的实践教学来保证。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并非简单的动手操作,而是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由学习者在经过精心设计的训练项目中,经过反复训练内化为自身能力的技能。

【关键词】实训教学思路;组织与计划;内容与形式

机电一体化相关专业领域,电工技术实训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最终掌握足够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而现代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技术型应用人才,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真正的技能训练,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改革势在必行,只有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得到企业的认可。下面就是我院电工技能实训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思路进行总结,最终摸索出一条适合高职发展的新的科学的实用的实训教学模式,期待我们共同探讨学习。

1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重新回到以实训为主

原有的电工技能实训,教师更多的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从教学过程看,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师指导的难度加大,在有限的时间内补充相关理论知识,教学过程的控制难以进行,另外教学手段的单一,也使学生缺乏兴趣。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知识面宽、能力强、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是日前高等职业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需要通过相当比例的实践教学来保证,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并非简单的动手操作,而是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由学习者在经过精心设计的训练项目中,经过反复训练内化为自身能力的技能。

2实训教学组织与计划的改革

电工技能实训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应适应当代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结构必须遵循学生实践技能形成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生疏到熟练,逐步形成技能技巧;安排必须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与理论课程力求协调统一;还要充分体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技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实际操作训练获得的,同样,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也离不开生产劳动的实践。实训教材应是实训内容的体现,编写符合技术要求,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实训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实际的实训内容,不能使用统一的教材,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所开设的不同的实训内容编写统一的教材,或者编写统一的小章节,根据不同的实训内容进行组合、调整,“编纂”成所需的教材。杜绝在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没有任何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入实训基地。新的班级进入实训基地前,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实训内容,避免千篇一律的情况发生。同时,教师水平急待提高,不仅要具备较深、较宽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安排上,需要与其它教学活动不发生冲突,保证实训教学的连贯性。实训成绩的考核内容和项目要细致化,避免以理论成绩来考核实训成绩,要以项目完成的形式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成绩,要做到多鼓励学生,多激发学生的热情。

3实训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改革

有了思路上的转变,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原来的实验课是理论课的附属,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制定的框架中,这样的实验模式造成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教学的不连续(实验间隔较长),违背技能培养规律;同时,多名教师多个班级交替上实验课,责任不清,设备管理难度较大,经常造成仪器损坏,实验效果较差。因此,我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遵循节约、先进、新颖、实用,反应电子信息时代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的原则,建设一个面向全院工科学生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电工技能实训基地。电工技能实训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课时、仪器设备、教师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我们修改了各个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工科专业的需要,对实训内容进行优选强化。并集中时间安排学生安装置的实训项目进行技能培训,由于设备的增加,改变了以往实验要求仪器设备少,导致每组人数较多的情况,实现了每台设备两人团队合作完成实训项目的目的,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几率,实现了时间、设备的化零为整。同时,结合劳动部、教育部联合开展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工程项目和国家高级技能人才发展战略,改善或者改变实训条件,开发实训内容,设计实训方法,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学生勇于实践、乐于实践的素养及创新能力。实训内容改革的主导思想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特殊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语

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介绍了电工技能实训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与改革思路,经过近几年的实际运行已证明,我们现在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已经得到了优化,现有的师资、设备、场地等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整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培养适应时展的21世纪的高职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任佑平 单位:武昌职业学院

第二篇:“电工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对高职院校“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说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办法,总结实施经验,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做了说明和建议。

关键词:电工技术;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学条件

近年来,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认为很多学生因为觉得“电路基础”课程难学,所以失去学习兴趣,平时学习态度差,考试成绩也差,直接打击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导致恶性循环。经教师共同讨论一致认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同时“电路基础”偏向于学生理论基础的教学,针对高职学生,应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将课程更名为“电工技术”课程来教学更合适。

1问题分析

“电路基础”“电子技术”等电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教师教不下去、学生学不下去的现象,主要存在以下原因。一是生源质量下降。随着本科院校生源数量的扩招,高职高专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近几年已经逐步出现抢生源的现象了,所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本身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理论学习的能力就比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二是教学观念陈旧。很多老师在抱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差的同时,并没有与时俱进地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依旧采用教师拼命教授、学生被动接收的方式,即使目前实验条件好,但也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缺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考核也是按平时表现占小比例加上期末考试占大比例核算而成,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只在乎期末考试的现象。

2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1课程的重要性

“电工技术”课程一直是各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为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专业专项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工技术”课程具有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以及独立性等特点,课程内容对应了维修电工职业岗位技能的绝大部分知识、能力和技能需要,也是当代社会通用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课程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电安全知识、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常用电工技术基本技能,掌握家庭电气线路设计、安装及故障排查方法和技能。目前,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和“网络”,一切的基础均是“电”,所以“电工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学好电工技术是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基础。

2.2课改的必要性

近年来,发现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水平有所下降,原来“电路基础”课程中过多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已经不再适合于职业院校学生的教学,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第一学期就被“电路基础”的“难”“枯燥”“缺乏实用性”所打击,也就失去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办法

鉴于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摸索,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最适合“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该模式的主体思想是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变成由实际应用的项目任务来驱动,且以项目小组形式来实施,将考核伴随始终,让各小组存在竞争机制。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导,具有主人翁意识,互相监督、考核,相互学习;教师的角色也由原来的“教”转变为“导”,主要任务在任务布置、指导以及评价[1]。基于以电工职业岗位和考证的需要,并结合各院校的电工技术实训、实验条件,课程内容上共设置5个项目,20个任务,每个项目细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去实施,将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内容结合于任务的实施,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教学评价是采用项目式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及特色,将考核贯穿于教学始终,促使得学生在任何一次课的学习中都忙碌起来,不能轻易地请假或者旷课。以戴维南定理验证这个工作任务的评价为例,主要包含了工作行为评价和工作质量评价,而行为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工作态度,包括团队意识、积极性和贡献情况等,工作质量的评分按任务完成情况来进行评定,详见表2所示。

4教学实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体化教学实施存在教师素质条件要求高、配套设施和场地要求高、考核困难、教师辛苦等问题。一是基础课程的教学大部分是由工程经验和实际产品调试经验较为薄弱的老师承担,已经习惯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的模式,要改变教学方法和思路存在困难;二是一般学校的本门课程只有一间实验室,场地及配套设备及仪器等也有限,所以多个班级同时实施就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需要规划安排好时间,另外需要充分利用课后开放实验室;三是教学过程中因为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来考核学生,所以比传统授课更辛苦。

5教学条件配置及实施建议

笔者通过这几年教学实践总结,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实施的建议,只要注重培养师资和安排教学条件,还是可以加以解决的。师资条件要求教师有较为丰富的电子产品装配、家庭电气线路安装与调试等方面的经验,即使不具备实际经验,根据要求,老师自己都事先实施一遍以后也就不存在困难了;过程考核可以采用以学生小组自身考核为主、教师抽查考核为辅的方式,要求学生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并将小组讨论、学习、考核等过程安排于课后完成,组长对组员的考核必须真实、严格,课堂上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抽查,以抽查学生的表现情况来评定全组成员的成绩,通过这种方式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电工技术一体化教学实施只有个别任务实施需要固定在专用的电工实验室,其他的任务均可以稍微组织和配备即能实现,大部分学校均具备这样的条件。配备通用电工实验台25套,配备电工网孔板100套(50套用于装照明开关配件,50套用于安装三相电动机的典型控制的配件),配备三相异步电动机3台,配备安全用电及急救模型8套,变压器绕线机2台,接地电阻测试仪数字和模拟各3台,兆欧表数字和模拟各3台,电工工具、指针式万用表套件和小型变压器套件学生自购。具备以上的条件即可实施,对于固定场所的任务各班级插空安排。

6结语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变成由实际应用的项目任务来驱动,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导,考核评价伴随整个教学过程,而不是单独一次期末考试来决定,促使学生在平时就能够积极主动且忙碌起来。这种举措取得显著效果,学生不再被“难”倒,树立了信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频繁和顺畅,为发掘技术能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智宾,杨蓉青,胡小萍等.电工技术一体化教程[M],福州:校本教材,2014.

作者:程智宾 杨蓉青 胡小萍 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

第三篇:电工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整体优化策略

摘要:电工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整体优化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它的意义不仅限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此本文对理论和实践教学这一系统概念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电工技术;理论与实践;整体优化

一、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整体优化教学观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加强学生知识素养的两大重要因素。同时就学生本身来说实践和理论知识的融合才能形成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国内职业院校在以往的教学中偏重于理论教学,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基本上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并且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基本也是被动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决定了学生吸收的知识内容基本以理论知识为主。当前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也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也出现了理论素养大于实践动手能力的现象[1]。因此,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动手能力不强的特点也为一些用人单位诟病。

二、当前电工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电工技术教学由电工技术知识和电子技术两大知识模块组成,两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其中电工技术知识包括电路、电动机、继电器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和电工测量等知识;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知识。职业院校在经历长期的教学发展过程中这两方面的教学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随着新时期电子电工技术的不断升级,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整体优化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

第一,教学观念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学观念是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优化的根源所在。教学观念陈旧也会成为整个教学过程创新的不利因素。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的学习都应当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安排开展,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计划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变化而调整。学生被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责任就是把这个容器装满。这种教学观念对于理论教学或许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尤其是在二者的整体优化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1]

第二,师生关系冰冷僵硬,互动性不足。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和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关系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但是,当前的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僵化正是影响理论教学低效、实践教学无效的一个重要因素[2]。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学生也没有一个有效的渠道和途径反馈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这一问题应当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给予重点强化。[2]

第三,电工技术理论和实践课程资源单一。电工技术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和辅助措施配合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为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应当按照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才能完成两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结合。同时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融合。电工技术理论是一项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其中一些知识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并且这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相当程度的融合趋势。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课程资源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理论和实践的整体优化。[3]

三、电工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整体优化措施

电工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整体优化,需要在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和学习交流平台建设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其中实践教学对于整体优化具有更加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因为这一环节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

第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根据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资源利用不足现象教师应当按照学生需求,充分利用各学科相关教学资源。在此之前,教师应当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使之形成一个便于查找的目录,而且还应当与教学环节和实验项目形成一种强化和对应。当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还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实践素质的相对弱化。教师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战经验。为此职业院校应当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引入企业员工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师,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第二,理论教学。进一步增强理论教学效率,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当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师生关系问题,师生关系不畅导致的教学互动性不足,成为制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为此,职业院校应当进一步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把这些教学关系提升到教学改革方案和步骤的优化上来[3]。创新授课模式,探索任务型驱动型教学模式、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建立学习交流的平台。交流和沟通是增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整体优化效果的一项关键措施,在这个平台中不仅学生可以交流操作和学习中的经验心得,同时教师也可以交流教学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开展交流和沟通,这样对于教师及其教学调研和学生疑难问题解答都具有非常有效的促进和提升作用。但是这一平台的建立对于职业院校是一个现实难题,从国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来看网络社交平台是落实这种交流平台功能的一种重要尝试。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社交平台已经为教学互助、沟通提供了便利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一网络资源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对于解决当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来说是一种重要尝试。

参考文献:

[1]张水平.周学礼.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工厂供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7(10).

[2]丁邦平.建构主义科学教育观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01).

[3]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9).

作者:贾燕燕 单位: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第四篇:电工技术网络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摘要:在逐渐普及的标准化考试中,计算机考试的方式在各种考试中逐渐出现,对于传统的卷面考试,网络考试系统具有客观性强、评分公正、保密程度高、便于实时组织考试等各种优势。

关键词:网络考试系统;设计目的;研究内容;技术难点;预期目标

在采用传统的卷面考试的过程中,因出卷、印刷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一套试卷整体覆盖面有限,学生复习范围减小,容易猜题,影响考试的公平性、客观性,同时从试卷的出题、考卷的印刷到发放试卷等各个环节需要的时间较长,相对较多的人员接触试卷,在保密工作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在逐渐普及的标准化考试中,计算机考试的方式逐渐被采用。

1电工技术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目的

(1)建立电工技术网络考试系统试题库,特别是任职技能与高技能(本科)考核题库。该试题库的建立,将为电工类任职技能以及日常教学提供完备的试题库,对于相关学科网络考试系统试题库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初步研究尝试将网络考试系统模式应用到士官任职技能考核。由于网络考试系统技术的诸多优势,将之与目前士官任职技能考核将结合,形成快捷与效率相合成,不仅对当前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充分应用,而且对于将来推广异地实时考试模式非常有借鉴意义。

(3)为电工技术MassiveOpenOnlineCourse系统建立提供教学改革基础。目前随着信息化建设发展,大部分部队驻地甚至偏远基层单位都相应覆盖网络系统,电工技术通过异地网络学习已存在硬件条件,而软件方面可以通过设计与完善电工学MOOC课程完成要求。

(4)增强教员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本系统须将教研室所授课程中各模块内容整合,对于提高教员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学科内容整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员通过学习与应用网络考试系统技术,对电工学课程体系网络化的用途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2研究内容和方案

2.1研究内容

(1)卷库管理:卷库管理按照课程考核要求进行设计,以经典测量理论为指导,并且依照经典测量理论的数学模型来制作题库管理系统、组织试题。其主要功能包括科目管理、知识点维护、试题查询、修改、删除和审核试题。

(2)组卷管理:主要有快速组卷、相对评价组卷、绝对评价组卷、审核考试计划、查询考试计划和管理考试计划等功能。无论组卷采用哪种方式,组卷完成后必须经由审核人审核通过后方可生效,若审核没有通过,系统会自动提醒管理员必须按照制定的计划及时修改,否则考试计划作废。

(3)Web考试管理:其功能主要包括注册用户的管理、注册用户成绩查询/统计的管理、设置和管理考试科目。

(4)上机考试:首先选择考试科目,接下来进入考试界面,然后开始答题,最后提交试卷。

(5)成绩管理:其功能主要包括机器批改考试成绩,并把历次考试、学期考试、年度考试建立排行榜可以进行自定义查询。

(6)数据分析:项目的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统计试卷属性、分析考生情况、归纳知识点考察情况以及考生应变情况。

(7)消息管理:主要包括消息、审核消息、查询消息、修改消息及删除消息。

(8)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组卷参数设置、系统的维护、用户管理、数据库备份及还原、授权管理等。

2.2研究方案

以Windows为基准平台,按照面向对象的导向功能,进行可视化的编程,让系统界面的功能齐全化、操作方便化。利用Internet的强大功能,支持在网络上操作VBScript,这样很容易访问远程文档和应用程序。在根据系统要求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数据库设计及应用程序设计的依据,系统设计框图见图。

3技术难点

(1)相应考试科目试题库的参数优化。由于题库中的试题属性多,选题参数必须有:试题类型、考题难易度、考察的知识点,前次使用时间、认知分类。

(2)网络考试系统对硬件的要求。为了便于系统安装维护、易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减轻客户机的压力、使负载均衡地分配给Web服务器以及适于网上考试活动中不固定的分散用户的使用,本系统需采用了基于Browser/Server的三层体系结构,当前目标根据实际需求可在本地选取服务器进行调配,发展校内网络,后期可利用军网平台发展为异地考试系统以及提供于其他专业课程进行开发。网络考试系统根据卷库系统随机抽题组卷,抽取范围较大并可生成多套试卷,能较全面地考察考生的实际水平;指定专人负责卷库的管理,使试卷的保密性增强;因为系统可进行自动评分,不存在人为因素,所以让教员摆脱阅卷负担,加快阅卷的速度,降低了出错率,避免人情分的存在等多种问题;总之,网络考试系统具有保密性强、公平公正、阅卷速度快、出错率少、便于组织实施等很多优点,因此,网络考试系统逐渐取代了许多传统的卷面考试。

作者:孙宁 陈文红 夏明 单位:武汉军械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