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产业化对传统美术凤翔泥塑的保护分析

产业化对传统美术凤翔泥塑的保护分析

摘要:工业产品的规模化和批量化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市场需求,机器的普及与革新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极大的冲击。本文以陕西省凤翔县泥塑为例,着重讨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美术类别的保护,揭示乡土社会无法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因,分析利用手工制作与文化积淀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提出通过搭建中介、市场监管、政府参与等融入现代社会的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社会;传统美术;凤翔泥塑

1我国传统美术凤翔泥塑的发展现状

在都市化、产业集中化的现代工业社会,与工业产品的效率与质量相比,传统美术制品面临着耗费时间多、制作种类单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困境。本文将以笔者调研的陕西省凤翔县彩绘泥塑为例进行探究。凤翔彩绘泥塑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现已建成凤翔泥塑园,凤翔泥塑园作为旅游景点,其中有凤翔泥塑一条街和泥塑广场,泥塑一条街大约有50多家商铺,泥塑广场包括娱乐设施和田园风光,总体外观干净整洁。但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市场监管不严,缺乏规范管理。一方面,产品无统一定价幅度波动标准,价格由经营者自由设定。由于经营主体的年龄跨度不同,各自的经营理念也不同。年轻的经营主体认为价格应当与付出的劳动与成品的质量相关,年长的经营主体在定价的时候并不考虑制作成本,因为泥塑的原料是由当地特有的板板土等原料制成,在原料获取方面无需成本,个人付出的劳动和制作所需的时间也并不计入售价,所以导致价格偏低。在同业市场竞争中为了能够保证售出,使得年轻主体售卖泥塑的价格不能按照真正的价值进行计算。因此,恶意竞价问题较为严重,甚至家族内部因为定价问题恶意竞争的现象也时有出现。其二,消费者体验感差,售后服务不健全。商品只是在店内随意摆放,没有橱窗予以保存,商品很容易遭到破坏。在50多家商铺中只有三到四家有营业执照,大多数经营者为传统自产自销的生产经营模式,个人在购买商品后包装质量差,并且不会出具发票。其三,产品制作形象单一,创新意识不强。除了当地出名的泥塑制作者,其余经营者店内的泥塑产品大同小异,都是使用传统的生肖形象和颜料配色,不符合现代审美,难以吸引消费者对于产品多样性的需求。其四,售卖范围狭小,市场接轨困难。泥塑园的地理位置偏远,并不在宝鸡市内,外地游客鲜少会专门来访。相较于现代通过开办虚拟店铺或者互联网直播销售产品的推广方式,泥塑的线下销售模式使得销售路径仅仅为游客旅游和凤翔县内订单,与外地游客之间的直接联系几乎没有。

2传统美术凤翔泥塑发展减弱的原因

2.1传承人越来越少

泥塑原料的制作要经过5至6个小时的打磨,这需要消耗极强的体力劳动,但由此制作出来的泥塑会更加坚固耐摔。通过原料制作模具之后还需要进行上色,上色需要技巧和耐心,这样下来,制作一批泥塑往往需要耗费几天的时间。而由于产品的定价较为低廉,市场需求较小,并且随着现代社会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可供年轻群体选择,所以当地的年轻群体不愿意从事泥塑制作。另一方面,非遗传承往往是家族继承为主,如果家族的年轻群体不愿意继承,那么该家族的泥塑制作就会逐渐衰微。

2.2无法融入现代市场

城市化的过程是产业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资本不断集中的过程。我国幅员辽阔,人们的消费需求庞大,需要有庞大的工业体系予以支撑。而处于乡村社会的传统非遗手工技艺,相较于工业社会有统一规格和标准的多样化设计,更强调对生产者的个人技艺的要求。老一辈泥塑制作者虽然个人技艺高超,但是并没有创新产品种类的意识,现代消费市场特别是青年群体更加侧重于对于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对产品的新鲜度要求较高。所以传统非遗产品不会主动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2.3乡土社会生产模式的固守

由于销售市场狭小,大部分泥塑制作者对原料的制作仍然采用的是手工制作方法,这样带来的弊端是无法进行批量生产,所以即使能够获得大量订单,也无法通过个人完成庞大的工作量。但是经营者无法展开合作,原因在于祖祖辈辈都是制作泥塑以维持生计,所以经营者都认为自己制作的泥塑才是最正统的,导致各家按照各家的方法制作,在制作理念上存在着偏差和偏见,无法达到效益最大化,无法实行合作生产的方式。

3现代市场条件下传统美术的独特优势

3.1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

凤翔泥塑自明展至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象征意义。凤翔泥塑代表着凤翔人民的朴实与善良,作品中包含着独特的寓意和祝福。关于十二生肖的泥塑最具代表意义,不同的属相有不同的神态与特征,活灵活现,有端坐着的,有仰躺着的,有笔直站立着的,有眉头紧锁的,有张嘴露齿的,有面露喜色的。在色彩与线条的表现方面,往往采用色彩鲜明的结合形式,线条粗犷,酣畅淋漓,不拖泥带水,展现了当地群众豪放大方、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泥塑作品有祈福、辟邪、生子、富贵等中国人向往的传统意义,象征着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

3.2独特的工艺制作技巧 

与现代大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作品不同,泥塑制作是手工艺人激情与灵感带来的创作产物,它包含着人类的情感与表现力,每一件作品都有不同的意蕴和表现神态,每一件作品都无法做到完全精确复制,因为制作者制作心境的不同往往带来的变化是多样的,这样消费者在欣赏时会带来更多的回味与乐趣。并且,经过长期捶打的特殊的制作原料也使得泥塑作品的材质更加坚固,能够保留较长的时间,精致的上色颜料也是经过植物天然色素提取而成,使得泥塑作品变得更加生动,且颜色鲜明,不易褪色。

3.3可观的潜在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对于非遗文化的大力推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在传统佳节、婚庆祝寿、百岁生日等节日与庆典上,凤翔泥塑都推出了自己的定制礼盒和伴手礼,实践中较为成功的为胡新民所开展的非遗推广宣传,如今已经达到一定规模,购买的人数逐年增多。各地开展的“非遗文化节”、非遗基地社会实践活动都促进了泥塑产品对外宣传与推广。

4传统美术可采取的传承与保护方向

4.1设立研学和教育基地

非遗的文化积淀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非遗的传承需要重视,而非遗的传承依赖于我国青少年群体的认同与关切。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当对其进行宣传教育,使其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去非遗基地进行了解与学习。在体验传统美术的过程中,了解手工艺人在工艺品中花费的构思与技巧,在制作过程中付出的耐心和细心,把匠人精神传达给正在形成价值观的青年群众们。因此,非遗所在地政府可以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研学活动、创办实践基地的方式建立与青少年群体的联系,通过熏陶与感染的方式使之形成对于我国文化的自豪与认同,让更多的青年群体对传统美术产生兴趣,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列当中。

4.2通过合作社鼓励经营主体之间互相帮扶

本次实践调研地陕西凤翔泥塑园中颇具规模的有胡深、胡新民等人,其制作与销售流程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已经多次对外开展交流展览活动,提升了凤翔泥塑的知名度,当地合作社可以通过组织销售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使得制作者和经营者们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帮扶。由于当地经营主体的销售观念各有不同,合作社要发挥引领和带头作业,积极动员与沟通,使得当地经营者能够达成共识。

4.3搭建中介平台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

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表示有过想要购买传统美术产品的想法,但是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购买。因此,可以搭建中介平台,比如以创建文化创意公司的形式,通过开展将传统美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产品或者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业务拓宽非遗的销售渠道。比如利用互联网直播销售平台,与经营者建立代销合作关系,使得非遗产品能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比如通过政府牵头在当地成立泥塑协会,注册集体商标,让经营者加入,让其能够使用集体商标以表明其产品品质,使得其与其他地区的泥塑产品加以区别,并且能够对假冒侵权行为加以规制,还可以通过泥塑协会开展对外销售业务。因此,搭建中介能够很好的改善泥塑经营者与现代消费市场脱节的问题。

4.4对产品宣传角度的完善

其一,泥塑在过去主要用于祭祀、庆典和婚丧嫁娶,不是大众的必需消费品,但是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却是普适的。在做传统泥塑的同时,也应该再进行创新,发展凤翔六营村泥塑衍生产品,如用凤翔泥塑图案融入包、首饰、水杯、眼罩、围巾等生活用品。只有不断地创新适应才会有需求、有市场、有发展。其二,打造品牌。不管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只要想推广营销,必须从打造品牌做起,否则会导致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出现反复不定的消费状态。首先要做好定位,从自身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出发做好品牌定位、市场定位、包装定位、传播定位等。其次要做好推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市场上,酒香也怕巷子深。最后是整合,包括产品自身、环境资源、政府资源、市场资源、媒体资源等多方面的资源加以整合,才能发挥各方效应。例如,电商直播助力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就将各方资源整合发回来巨大的效用。其三,拓宽销售渠道,打造销售网络。随着时代的发展,泥塑不仅是年的一种符号,也承载着自身的文化传播功能。许多游客了解到凤翔泥塑的历史和承载的文化信息后,已不再认为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泥偶,也愿意为其买单。但在文化产品日益增多的今天,因为其资金缺乏、营销技巧落后,凤翔泥塑产品并不抢手,消费者看不到产品,仅靠政府财政资助维持生存远远不够。凤翔泥塑产品进入市场,要把握住原有的销售渠道;广大传承人要学会运用直播和短视频,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非遗技艺和产品;并与各电商平台连线搭桥,让自家的展示在消费者面前;同时当地政府也应当设立网上“非遗馆”,统一介绍传承人,集中推动传承人触电触网触屏,上线销售非遗产品;积极参与直播助力、非遗购物节等大型创新性销售活动。这样才能拓宽销售渠道,打造自身销售网络,让产品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张道一,廉晓春.《美在民间》[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

[3]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作者:张娟 王卓瑞 潘霏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