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制度改革及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会计制度改革及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在会计制度方面的改革,进一步优化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并且在改革中,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使政府和事业单位发展中进一步实现了会计管理的优化,解决了以往事业单位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现阶段,对会计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部门进行改革的重点项目之一。制度的改革不仅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推进会计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同时,在改革中需要政府重视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发展的影响,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切实推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

会计部门是我国事业单位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而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近年来,政府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财务工作的需求,对原本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国政府在会计制度改革中推行的制度有很多,比如国库支付制度等,对政府的财政资金应用有着良好的提升效果。同时,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很多依旧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预算会计体制,将会计工作的重心偏重于预算,忽视了财务管理的作用和影响力度。而政府在针对财务管理进行会计制度改革时,改变了原本的工作方式,引进了各种新技术和新方式,不仅符合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要求,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另外,我国事业单位在使用会计制度时,会不断地进行反馈,政府根据相应的反馈内容进行制度调整,可以逐渐完善会计制度,使其更加适用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难度

政府在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后,要求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对以往的工作思维和工作理念进行改革。但在实际工作中短时间内,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难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同时在制度改革后,由于财务工作人员缺乏新型的财务管理经验,这就导致财务工作开展效率不高。另外,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工作时,核算方式会愈加复杂,并且很多的财务人员尚未适应新的工作方式,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事业单位员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推动了事业单位财务体系和活动的完善、规范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主要的目的就是完善其财务体系,提高财务活动的规范性,但如果仅依靠传统企业的会计工作方式和单位的内部力量,不利用外界的监督评价,就容易影响财务工作开展的的效率,将单位的财务管理流于表面形式。而在新的会计管理政策实施后,改变了以往的管理形式,并且要求将每年的财政年报向社会公布,通过外接的监督来促进财政收支的明确性。而在提高事业单位财政收支透明度后,以往管理中的问题就愈加难以掩盖,这就会促使事业单位严格的遵循相应的财务体系,并在进行财务活动时,重视活动的规范性。

(三)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对政府的政府预算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以往的财务管理中,重视资金管理,轻视财务信息数据准确性。在政府会计改革后,使用了权责发生制,提高了政府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收支配比有效性。同时政府还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状况作出更加正确合理的评价分析,促进了单位预算管理机制的完善[1]。

(四)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府在未进行会计制度改革前,很多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都未对折旧摊销进行明确的规范,这就导致事业单位难以真正的实现对资产的优化配置,影响了事业资产的有效运行,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在实施会计制度改革后,对制度进行了完善,打破了原本的管理瓶颈。在合理的计提折旧摊销计算中,不仅可以及时的反映出事业单位在资产配置、资产运行和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各种情况,而且还可以实现对边际成本的有效分析,促进事业单位的资源进一步实现优化配置。

(五)推动了财务工作方式的变革

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也随之发生了变革,使得财务部门的在进行财务管理时,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方式,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变革。在进行会计制度改革后,为了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使用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衔接的方式进行核算,也就是说在同一体系中进行“双基础”核算;其次,促进了财务报告变革。会计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管理时,财务报告在编制基础、目标和构成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仅要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实现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而且还要借助收付实现制,来实现对决算报告的编制;最后,促进了资产管理方式和财务信息系统发生变革,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会计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应对策略

事业单位要在政府会计改革背景下,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效率,就应制定合理有效的应对政策。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事业单位应建立高素质财务人员队伍。会计工作人员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其综合素质与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水平有着极大的联系,尤其是在会计制度改革后。因此,就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员队伍,为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提供助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中,首先,事业单位应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其次,对员工进行实践工作技能培养,提高其在财务工作方面的工作水平;再次,提高会计人员的福利待遇,招募更多的优秀人才;最后,建立会计考核机制,对财务人员进行考试,促使其积极参与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第二,应建立财务信息系统。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在使用新的会计工作方式后,受新型工作方式的影响,在会计工作中对信息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应建立并利用新的财务信息系统,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2]。第三,政府应建立统一会计概念框架。以往,我国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工作时,不仅要遵循《会计法》和《预算法》,还要遵循各种不同的行业标准和制度等。即便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在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时,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可靠依据,但由于缺乏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协调性,这就导致我国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成本和效益配比中,缺乏公正和公平性,甚至造成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出现扭曲现象,既不利于制定准确完整的性的信息财务报告,又难以真正实现有效的监督。因此,为了实现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政府部门就应建立统一的会计概念框架,进一步促进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而在改革中要融入基本准则、应用指南、具体准则、会计制度合财务报告编制方法等内容,进而建立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政府会计体系。第四,形成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新关系。政府部门在改革会计制度时,要改变以往重视会计预算,轻视财务管理信息数据的局面,这样才能提高财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方面,构建“双线运行,一个目标”为框架的双基础、双体系和双报告财务核算模式,对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从职能进行区分,并在进行预算会计工作时,用收付实现制来实现,而在进行财务会计时,则要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工作的基础。并用财务报告的清晰度和完整度,来反映两种会计形式,在预算编制中执行信息与财务信息两方面的不同。另一方面,政府要在会计改革中,对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两种要素进行相互协调,同时还要注意实现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两者相互补充,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反映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财务管理工作主体预算的财务信息和执行信息[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以往的财务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给事业单位带了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事业单位正视这些影响,并采用积极的应对措施,从会计人员管理队伍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建立和会计框架结构组建等方面进行考虑,提高会计制度改革的效率,促进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顾宏伟.论新《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7(14):99.

[2]耿杰.浅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7(01):40+42.

[3]许晶晶.浅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8(15):147-148.

作者:吴志强 单位:抚州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