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探究

【摘要】医学高职院校教师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生力军,其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不仅关系到能否发挥好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更是影响到整个教师队伍的层次水平和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医学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并非单一结构,而是包括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复杂多维结构系统。因此,应从转变育人理念、强化思政元素挖掘的科学性和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对医学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育,帮助教师提高课程育人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关键能力;培育策略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学校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其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共同发力,努力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进而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2020年5月,为了解决高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隔绝、未能形成育人合力的现实困境,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工作思路、内容体系及教学体系的构建等提出了指导意见。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要积极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养,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努力构建职业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可以看出,如何合理拓展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是新时代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关键是教师。增强教师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是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的根本所在。基于此,根据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特殊性,探析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能力并提出培育策略,对于改变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割裂、偏废的现状,不断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具有时代价值。

1医学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能力

高校思政教育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创新转变,是思政教育理念的升华、思政内涵的转型和思政体系的重构[1]。医学高职院校教师是课程思政理念落地见效的生力军,在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责任。1.1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目前,制约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序推进的主要困难是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理念,以及将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意识[2]。一直以来,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自己只要教好本门课程内容就够了。此外,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及教学科研等压力使得教师没有时间与精力顾及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即使有课程思政建设的培训也局限于文件和会议精神的传达,并没有将课程思政建设理念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教师轻视思政教育,认为专业教学是份内事,思政教育可有可无,将教书与育人相分离,直接导致课堂上只传授专业知识,而没有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二是学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使得部分教师不愿意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消除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偏见,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畅通推进至关重要。教师只有确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具有全员育人的意识,才能实现立德树人,否则只会成为制约课程思政实施的直接阻力。

1.2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

教师如何科学、深入地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问题。有学者指出,深入挖掘、系统梳理并精准厘定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努力做到门门课程讲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3]。学校各门课程都蕴含了思政教育资源,需要教师在遵循课程内在逻辑体系的前提下科学合理挖掘和提炼相关资源,这样才能实现课程育人。但是,目前对于部分专业课教师而言,挖掘和提炼思政教育资源极具挑战性,既不知如何挖掘,又不知如何去合理运用,原因在于:一是教师只有对所讲授课程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才能真正挖掘其蕴含的真善美等思政元素,否则教师不可能知道“挖什么”及“怎么挖”;二是教师必须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契合点,着重挖掘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互支撑、相互映衬的有效素材,否则会因为课堂教学时间、场所的有限性及教师知识、阅历的制约,课程思政实践将难以真正得到落实。

1.3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

教师如何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既要解决“愿不愿意”的动力问题,又要处理好“会不会”“行不行”的能力问题。作为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从学科和专业的人才培养全局中确立育人目标,“因课施策”对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通过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潜移默化地发挥专业课教学的隐性育人功能。有研究发现,医学高职院校学生比较认同课程思政,赞成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并对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更新具有较高期望[4]。但是,目前部分教师缺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能力,把专业课上成了生硬的思政课,不仅没有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也没有引起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兴趣。此外,也有部分教师认为,专业课堂应保持价值中立,不应试图改变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形成各具特色的价值体系。可见,目前部分教师的育人理念、能力素养都是难以胜任课程思政建设的高要求。因此,学校必须多措并举帮助教师转变育人理念、培养育人能力,着力解决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要深入、融入教学形式要适度、融入教学过程要有温度等问题,切实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

2医学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关键能力的培育策略

目前,全面把握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因此,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要直接面对问题,激发教师直接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1消除思想认识误区,努力转变育人理念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各门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头戏,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专业课教师对什么是课程思政以及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等问题认识不清晰,因此迫切需要打破认知藩篱,走出认识误区:①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而是全新的课程育人理念。随着课程思政实践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也从具体课程建设向课程育人理念发生转变,即不再把课程思政理解为思政课之外的有专业特色的思政课程,而是把课程思政视为全新的课程育人理念。因此,医学高职院校教师要意识到医学专业课程要想真正实现育人功能,必须根据不同课程特点,系统梳理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与思政课一起共建全课程育人格局。②课程思政不是单一课程的事情,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虽然学者对何谓课程思政有不同理解,但价值指向基本一致,即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5]。有学者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以课程为载体,以各学科知识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契合点,以课堂实施为基本途径的育人实践活动[6]。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增加某一门课程,而是每一门课程都要发挥思政教育功能,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各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可以说,课程思政建设是需要协调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育人主体,整合全校思政育人资源,努力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总之,医学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会议、讲座等形式帮助教师摒弃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误解与偏见,认清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本领,学生的思政教育需要专业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并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2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契合点,强化思政元素挖掘的科学性

目前,由于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有偏差,再加上能力或经验的不足,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运用主要局限于某一门课或某一节课,极易产生思政元素的同质化,难以形成思政元素的系统构建,严重削弱了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因此,必须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契合点,规范专业课程间的边界并有所侧重,构建分科、分类、系统、连贯的思政元素挖掘体系。例如: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构建了“1门户2平台4层级6模块”的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有效解决了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素材挖掘能力不足和思政育人资源匮乏的问题[7]。在医学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要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成长为会开药方、运动处方、膳食处方的合格医药卫生人才[8]。专业实验实训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总之,医学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途径构建“教研相长”育人共同体,遵循课程特点,科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帮助教师提高思政元素挖掘的能力。

2.3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实效

学校各门课程都要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形成教育合力,已经形成普遍共识。但是,如何增强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却是个常论常新的话题。以往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常以“专业+思政”的形式出现,即将课程的思政元素嵌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并未细致考察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的关系。这种嵌入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由于无法兼顾课程思政教学和专业课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课程思政建设也容易流于形式。要想真正解决嵌入式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弊端,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问题。课程思政教学要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把价值观塑造融入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当中,尽量避免思政元素随意性、碎片化地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此外,专业课程没有必要每个章节都引入思政元素,不切实际的生搬硬套难以取得好的效果[9]。可以说,课程思政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是一个隐显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不能将课程思政打碎后与专业课教学简单相加。总之,医学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说课比赛、教学案例设计等活动,帮助教师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生硬嵌入向有机融入转变,实现教学方式从灌输说教到隐性渗透的革新,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效果实现质的飞跃。总之,课程思政建设是为了解决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孤岛效应和两张皮困境而提出的一种全新课程育人理念,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发展趋势[10]。教师是推进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只有转变育人理念,自发挖掘和合理运用思政元素并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创新,才能高质量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健康身心的合格医务工作者。

作者:徐雪平 王宁 赵志军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