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策略思考

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策略思考

摘要: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融合培养是现代产业社会的必然选择,“工匠精神”是技能人才的优秀基因,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工匠精神”。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建立融合培养的长效机制,加强培养的学科渗透,营造培养的校园文化,并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

关键词:职业技能;工匠精神;融合策略

一、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时代呼唤

一般认为“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协作。学生的职业技能,指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融合培养是现代产业社会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工匠素质;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工匠理念”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两者互为依托,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的优秀基因,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工匠精神”。然而,经过笔者对本校及本地区中职学校的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往往缺乏自身认同,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没有明确的目标。如在技能实训方面,怕苦怕累,急于求成,浅尝辄止,技能操作更是敷衍了事。显然,这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相去甚远。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树匠心、育匠人。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培育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兼备的中职生是时代对中职教育的客观要求。

二、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策略思考

(一)建立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长效机制中职学校要加强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制度建设,从制度上保障融合培养的顺利进行。《孟子•离娄上》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学习、实训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建立一系列奖惩制度,以奖促学,奖励为主,惩罚为辅,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那些在学习、实训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技术过硬且不断精益求精的学生要进行奖励,树立正面典型,号召全体学生向模范学生学习。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兼备的现代产业工人,学校还要规范的教师行为,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自己职业技能的提升和工匠精神的养成。

(二)加强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学科渗透。在融合培养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公共基础课、技能课的教学中也要融入工匠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的工匠热情。公共基础课的老师要与专业课教师密切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特别是基础课的老师在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同时也要引入现代工匠理念的教育,让学生在人文知识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工匠精神。在中职基础课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元素,使公共基础课的人文性与人才培养的专业性相统一。如我校非常重视社团的建设,在人文类社团中也加入一些有利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活动,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逐渐养成工匠精神。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又促进着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态度端正了,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了,也更能吃苦耐劳了。公共基础课与职业技能课相互融合、互为依托、有机补充共同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和工匠精神的养成。

(三)营造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校园文化营造具有浓厚氛围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理想,激发学生提升自己职业技能的愿望,进而全面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如我校在校企合作时,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入体现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让追求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协作的工匠精神变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激发学生追求工匠的热情。在校园文化中适当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让学生真切感受社会的就业环境。这种校园文化让学生深切体会高水平的职业素养对现代产业人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培养从校内拓展到校外。

(四)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与工匠精神的养成,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中职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第二课堂,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刻体会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对其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学生校园学习与社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能让学生早一步与企业岗位对接,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逐步获得工匠品质。同时学生在实践锤炼中获得的工匠品质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此外,学生对社会、企业多一些了解和体验,也会为其毕业后顺利地融入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总之,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融合培养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对现代产业人的深切呼唤。从学生人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才能在职场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作者:蔡亚平 单位: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