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际贸易课程危机反思

国际贸易课程危机反思

一、科学评价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以“人世”为标志,我国正式融人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自那以来,我国依赖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毋庸置疑,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但这并不能否认全球化作为“双刃剑”的事实。此次金融危机,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就显现无疑,主要是它会在重要经济体之间传递危机,从而使一国宏观经济政策失效。因此,一国在融人全球化的进程中,一定要因势利导,量力而行,逐步开放,构筑必要的防火墙,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一定的自主性。教学中要告知学生,迷信全球化,迷信美国化,完全不设防,是天真幼稚的,万万要不得。

二、科学评价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

战后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为架构的经济秩序,比及战前建立在殖民体系基础上的经济秩序是一大历史进步。但由于这一经济秩序仍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主导,故仍具有诸多不合理性,主要是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定、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缺失、发达国家对外实行双重标准。至于美国更是利用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地位,掠夺世界财富。此次金融危机,各国或被美国金融衍生品直接拖下水,或被美元所“绑架”,为防其贬值而被动施援。对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性必须进一步改革,目标是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与话语权。

三、科学评价国际贸易和国内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从国际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的实证上,许多学者认为“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尽管也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但由于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初级阶段,出口同时还负有完成“原始积累”的历史使命,因而,我国政府、企业都有极强烈的“出口冲动”。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形成“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其基本特征是,重外贸轻内贸、重出口轻进口、重国际市场轻国内市场。结果是国内市场发展迟缓,内需不旺。此次金融危机给人们的启示之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还是国内需求,外部因素只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教学中,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应该恰当评估,过度强调必然有失偏颇。对国内需求在讲解时也要细分。需求可分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我国国内需求不旺,主要是说消费需求不旺,而消费需求不旺,又是由于农村市场发育不良,农民购买力薄弱。十七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决议,具有非常的意义。农民的问题、农业的问题、农村的问题就是国家的全局问题,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好药方。

四、科学评价外贸顺差和进口的意义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初期谋取贸易顺差是十分自然的。但贸易顺差毕竟是贸易不平衡的表现。长期的大规模的贸易顺差首先会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国家间长期经贸关系发展,同时会导致一国国内经济紊乱,不利于一国经济稳定发展。我国2007年出现的流动性过剩就与贸易顺差过大有直接联系。由于这一原因,人民币大幅升值,国际资本流人,加剧了我国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恢复贸易平衡,就要辩证认识进口的作用。进口要花钱,国人通常感觉不爽,教学中讲得也不到位。其实,我国作为一个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制造业大国,国内的资源早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我国每年消耗的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各类非金属矿石,相当部分要靠进口。没有进口,我国就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其意义绝不低于出口。进口的本质是用纸币(随时可能贬值)换稀缺物质,买国民福利,只要贸易大体平衡,何乐不为?

五、科学评价“比较优势—资源察赋”理论

“比较优势—资源享赋”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在现代经济理论中占有显赫地位。这一理论把国际贸易的基础确定为比较优势的差异,又把比较优势的差异归结为资源察赋条件,从而证明自由贸易比闭关自守更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一国国民福利,对指引落后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体系有积极意义。但实践也证明,长期秉持这一理论,也足以使人思维静态化,丧失进取精神,放弃竞争优势。其实,在当代市场组织中,不完全竞争早已取代了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差异、品牌创新、知识产权也超越了资源察赋的限制。这些都使得依赖比较优势的国家成为“双赢”中“少赢”的一方,而具有竞争优势的一方成为“双赢”中“多赢”的一方。假以时日,两国经济发展的差距仍会拉大,于是“马太效应”重现,这就是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靠低成本优势只能行一时,不能行一世。此次金融危机袭来,广东、浙江大量“贴牌”出口企业倒闭,唯有重视新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品牌的企业能够浴火重生,就是竞争优势超越比较优势的明证。教学中应充分收集与利用这类案例,向受教育者灌输“从比较优势人手,逐步谋取竞争优势”的理念,灌输技术创新、差别经营、规模经济、知识制胜、品牌优先的经营战略,从而体现国际贸易理论的与时俱进。

六、适当调整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和目的

此次金融危机已将旧有的一切重新洗牌,国际经济政治力量变局已定,国内经济、就业形势也将出新。国际贸易课程,本是为培养外向型人才设立的。今后数年,在坚持此目标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上应适当增加外贸“多元化”发展战略,注意研究新兴市场与国家尤其是“金砖四国”的情况。在教学目的上应加大“创业型”人才的理念灌输与能力培养,以适应未来就业形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