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教课程制订分析

职教课程制订分析

一、课程标准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从产生、设计到实施的标准化规定,它是政府或学校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程标准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课程标准是高职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指导文件。课程标准不仅供教师教学使用,也供学生学习使用。课程标准明确了一门课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框架和课程实施建议等,可以指导教师很好地贯彻先进的职教理念,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条件的准备,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课程标准确立了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体验性目标,突出地体现了从学生学习和发展角度出发,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全面考虑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2.课程标准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来确定课程改革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内容组织等。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很好地体现在课程目标中,而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灵魂。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质是对学生经过高职教育之后的结果进行的具体描述,是高职教育质量应达到的具体指标要求。

3.课程标准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制度制订标准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对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标准。尤其在教学内容上,课程标准给出了这门课结束后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技能等方面应该达到的定量的或半定量的具体标准,它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课程标准的制订是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

4.课程标准是高职教育编写教材的重要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程标准是课程教材编写的前提和依据,因为课程标准不仅给出一门课的教学内容,更指明了课程的教学理念及设计思路。教材编写要根据课程标准选编和组织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与技能体系的资料,需要在认真领会并执行课程标准基本精神的基础上进行。

5.课程标准是教育标准与企业标准相融合的纽带。高职教育成功与否,不能只用学生取得的成绩来衡量,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被社会认可的程度。社会标准、企业标准才是检验高职教育课程质量的依据。课程标准应是由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制订,它是教育标准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制订的国家职业标准和相关企业标准的融合。

二、课程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它既有一般教育的共性,也有自身显著的个性。要制订出符合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制订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整体目标的原则。制订课程标准要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整体目标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防止脱离培养目标片面强调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2.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程标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便学生主动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课程标准应是合格标准,不是选拔标准,它的制订不应过分强调选拔与淘汰的一面,而应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突出以社会需要、学习者需求为导向,设计多元化、模块化的课程内容体系,满足课程对变化着的劳动世界的灵活适应性,体现个性化的需要。

3.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原则。要打破传统课程教学大纲的束缚,贯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体验性课程目标,注重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紧密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受教育者就业、择业和创业的需求,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标准。

4.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课程标准要突出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就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因为知识是能力形成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没有相应知识的武装,不可能内化和升华为更高的心理品格。知识既要够用,又要有一定发展潜力,要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要保持知识、能力、技能三者的协调统一。适应未来的课程,必定是综合考虑现在和未来需要的课程,把发展潜在能力与获得技能结合在一起。

三、课程标准制订的途径

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先进的职教理念的指导,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需要做充分前期准备,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操作程序。

1.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教育理念是所有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制订必须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如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设计导向”导向的职教观,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及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等。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2.要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课程标准的制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高职院校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学校、教务处、院(系部)、专业指导委员会、教研室等层次的组织机构,切实担负起课程标准制订的工作任务,层层把关,人人负责,以确保课程标准制订工作的顺利进行。

3.要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制订课程标准要有充分的前期准备。首先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广泛地进行市场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确定工作岗位和职业资格;其次,在企业专家参与下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职业能力标准;再者,由课程专家和学校教师进行课程结构分析,优化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计划;最后,由课程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课程标准的编制。

4.要有科学合理的操作程序。课程标准的制订要有科学合理的操作程序。第一,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出发点,找准专业的核心能力;第二,根据本课程承担培养某个核心能力,确定课程的定位、任务与目标。第三,依据课程的定位、任务与目标和针对核心能力确定本门课程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要求;第四,将已确定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要求依据教学论原理进行分类排序,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第五,落实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细则;六是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提出学生学业评价考核方法。

四、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课程标准应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结构,以便教育工作者进行的编写。本人认为课程标准可以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及其它说明等五个部分的基本内容。1.课程概述。课程概述应主要阐述课程性质、作用和设计思路等。课程性质主要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以及课程类型等内容。课程作用主要阐明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课程与职业岗位工作关系、课程对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及与前、后续课程的联结等。课程设计思路是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为指导,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学时分配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要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和创新点。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具体目标可从素质、知识、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课程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留有一定的空间。

3.课程内容标准。课程内容标准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当学习的内容和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并运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明确要求。在编写中既要考虑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又要形成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4.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实施建议主要阐述课程的教学组织实施、评价方法、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学习资源选用等建议。教学组织实施指教学组织要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如教学组织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学实训条件要根据课程内容,提出对实训(实验)室及功能、设备配置等要求。教学评价建议要说明课程考核方式与改革、成绩评定方法与构成等。学习资源是对选用的教材及参考书籍提出使用说明和建议,提供可以共享的课件、实训规范、实训基地、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的有关信息。

5.其它说明。其它说明是指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如对课程标准中有关专业术语作解释,课程相关参考资料目录和教学案例等。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