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完善住院补偿合作医疗论文

完善住院补偿合作医疗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数据收集

数据来源于广州市番禺区所有得到新农合报销补偿的108414份住院记录,数据包括基本的医疗记录和住院补偿资料。其中,基本的医疗记录资料包括出生日期、性别、出入院日期、医院类型和名称以及出院诊断。住院补偿资料包括住院总费用、属于保障目录内住院费用以及新农合补偿额。

1.2统计学方法

运用方差分析进行均数间的比较。虽然住院费用以及补偿率的偏态分布不满足正态分布的条件,但研究表明当样本量较大时,采用组间均数进行分析结果更为可信。所有检验均为双侧,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广州市番禺区位于中国南方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2004年番禺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2300元(当时我国平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1826元)。番禺区三分之二的人口(693000人)为农村人口,其中91.0%(581000人)参加了新农合。番禺区新农合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00元,区、镇财政各承担20元,村集体和农民个人承担60元(低保户、特困户和五保户全额由政府救助)。2004年番禺区不同类型医院新农合起付线乡镇级300元,区县级400元,地市级以上500元。新农合具体报销情况见表1。2005—2008年广州市番禺区所有得到新农合报销补偿的108414次住院的费用总额为6800万元,住院的报销补偿总额为2290万元,占住院总费用的34.0%。

2.2不同性别、年龄和医院类型的住院人次、次均住院费用和实际补偿比不同性别、年龄和医院类型的住院人次、次均住院费用和实际补偿比情况。结果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具有较高的住院人次和实际补偿比;35~64岁人群住院人次以及次均住院费用最高;65岁以上老年人在各年龄组中实际补偿比最高。地市级以上医院的住院人次最低,次均住院费用最高,实际补偿比最低。

2.3不同医院类型和住院费用组实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不同医院类型和住院费用组实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在不同医院类型和不同住院费用分组下,实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3讨论

广州市番禺区属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本地区新农合的筹资水平相对较高,区内新农合的参合率也较高。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同等级的医院设定了不同的补偿比;同时,为缓解因病致贫的情况,住院补偿比随着住院费用的增高而上升。本研究中,住院人次、次均住院费用和实际补偿比均随着年龄升高而上升。老年人身体与经济状况均较差,为获得较高的住院补偿率,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基层的医疗机构就诊。从医院类型来看,乡镇卫生院与区县级医院的住院人次均较高,而基层医院的次均住院费用较低,实际补偿比较高。因属于新农合保障目录内医疗项目的费用与实际发生的住院总费用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费用较高的住院多发生在补偿比较低的地市级以上医院,实际住院补偿比随着住院费用的升高有所下降。地市级以上医院的住院人次最低,次均住院费用最高,实际补偿比最低。在不同医院类型和不同住院费用分组下,实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本研究结果为新农合补偿机制的调整研究提供相关证据。

有的学者认为,就目前中国农民的情况和新农合基金的保障能力而言,只能建立风险型即保大病的保障方式。还有学者从卫生绩效角度指出,大病是农民面临的真正风险,也是致贫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资金筹集有限的情况下,尤其在贫困地区,不可能建立全面的、较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制度,只能把这些有限的资金用于对农民健康和家庭威胁大的重大疾病上。但也有学者指出,新农合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他们提出,保障目标定位为保大病,事实上放弃了对大多数人基本医疗需求的保障责任,难以获得良好的投入绩效。他们认为,在农村,真正影响农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农民的大病也是因为小病无钱治而拖成大病的。因此,从卫生投入绩效看,对大病的干预所获得的健康效果远不如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及时干预。

4结语

我们认为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应该用“双赢”思路来指导,一方面需要增加政府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投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引导群众“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切实降低医药费用支出。另一方面,为加强对大病的保障力度,新农合需要扩大保障范围,同时相对提高相关的补偿比例。

作者:王娟 王家骥 王心旺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