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儿护理中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可行性

小儿护理中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可行性

摘要:[目的]分析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用于小儿临床护理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4例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根据病情实施常规危重症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患儿临床护理中应用危重病护理评分法作为评估工具,针对评分结果采取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救治效果,并分析观察组危重病护理评分结果,对比不同评分等级的患儿例数、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危重症救治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评估结果显示:>80分的患儿并发症最少,显著低于71~80分和≤70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分者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用于小儿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指导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有助于降低患儿护理风险,提升临床救治效果。

关键词:小儿危重症;护理评分法;干预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儿病情危重,已排除院前急救死亡者、心肺肝肾严重畸形者,无法耐受治疗者等。两组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6个月至13岁(6.89±5.21)岁;疾病类型:10例感染性休克,1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应激性溃疡,4例脑疝,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他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8个月至13岁(6.73±5.19)岁;疾病类型:11例感染性休克,1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应激性溃疡,5例脑疝,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他3例。两组患儿危重症类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根据病情实施积极救治和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根据病情实施常规危重症临床护理,包括体征监测、用药护理、营养支持护理等。观察组在患儿临床护理中应用危重病护理评分法作为评估工具,针对评分结果采取不同护理措施。

1.2.1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评估方法

护理人员收集患儿的全部临床资料,包括生命指征、医嘱、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检查结果、影像学结果等资料,综合分析,逐一评分,总评分≤70分者为高风险者,71~80分者为中度风险者,评分超过80分(≥81分)者为低风险者。入院时首次评估后应每隔24h再次结合患儿病情再次评估,及时调整患儿风险等级,采取相符的护理干预措施。

1.2.2不同风险等级患儿的护理

高风险者和中度风险者均需进入重症监护室实施严密监护。高风险者实施24h严密监测与护理,准备好床旁抢救器械及药品,持续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随着准备急救或处理异常情况。对于中度风险者应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并密切监测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低风险者应配合医生进行有效治疗,定时监测患儿病情变化,积极处理患儿病情。

1.3观察指标

救治72h后统计两组患儿救治效果[4]: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且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病情控制完全脱离危险为显效;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且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病情控制、脱离危险为有效;患儿生命体征不平稳,临床症状无改善,病情加重或死亡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同时,对观察组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结果进行统计,分别统计≤70分、71~80分、>80分三个等级的患儿例数、并发症及死亡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小儿危重病死亡风险高,若不及时治疗,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容易贻误救治时机,引发不良预后,因而务必及时、客观、正确地评估危重症患儿病情,避免复杂临床症状掩盖病情,进而采取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措施[56]。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是临床常用的危重症客观评估工具,通过科学分析与评分,可提供直观的评估结果,从而指导临床护理措施,使之符合病人实际护理需求[7]。本研究对危重症患儿应用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分析发现,观察组患儿危重症救治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该评估工具的临床护理指导效果良好,进一步提升了临床救治效果。此外,进一步分析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评估结果显示,>80分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最低(9.09%),显著低于71~80分、≤70分者;≤70分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71~80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可以明确患儿的风险等级,评分≤70分者风险较高,应强化护理措施。综上所述,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用于小儿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指导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有助于降低患儿护理风险,提升临床救治效果,临床应用可行性较强。

作者:周梦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