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政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政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思政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

【摘要】高职思政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思政教学的有效融合,思政教师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滚真信、真懂、真行,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要渗透到所有思政课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式,在平等对话交流中实现对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教学;对策

一、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使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真信、真懂、真行”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思政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具体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政教师既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科学的、深刻的理论阐释。靠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征服人,更需要做到“身教印证言教”“身教胜于言教”,以人格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感染人,从而实现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的有机交融,打牢价值观认同的思想根基[1]。因此要实现思政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阐释和言传身教,思政教师就必须做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信、真懂、真行”。“真信、真懂”是“真行”的前提,只有“真信、真懂”,才有可能“真行”。而“真行”不仅仅是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师还包括在教学实践中有一种要把这种价值观传导给学生的强烈愿望,并思考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各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高职思政教师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素养较高,对党的方针、政策、路线高度认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但也有一部分思政教师在一些思想政治问题上认识模糊甚至错误,对党和政府的一些路线方针政策认同度低,有的思政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不强,模范表率作用不够。具体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上,许多思政教师自身情感认同度偏低,当然更谈不上在生活工作中践行,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容易出现照本宣科、形式主义现象。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的有54.55%,认为方式方法不符合人们思想认识实际的占31.82%,两者合计达到了68.37%[2]。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问题。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职思政教学的有效融合首先就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思政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信、真懂、真行。为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严格把好思政教师入门关,对新进教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考核管理,坚持思想政治素质一票否决制,对于思想政治素质不过硬的新进教师坚决调离思政教学岗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老教师队伍的考核管理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供更多学习培训机会,鼓励敦促老教师平时注重加强自身思想改造和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研究工作,使思政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真信、真懂、真行”,这样思政教师做教学中才能做到发自内心,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说服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为“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情感认同,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理解和认知,只有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全面正确理解,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个体才有可能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而个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不可能自然形成,需要有效的教育引导。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空洞的说教,脱离实际。教学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常是按照教材体系进行内容阐释、意义分析。但对内容的阐释通常局限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24个字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且强制要求学生背诵,少有对三者的关系进行,尤其没有联系社会实际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3]。对于学生来说,背诵这24个字并非难事,难在内心的认同,可谓入脑容易入心难。要实现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关键在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紧密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4]。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找准高职学生思想的共鸣点,利益的交汇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教育,这样既能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比如联系高职学生非常在意的就业问题,讨论“平等、公正、法治”的内涵和意义,结合最近几年国家的就业政策,使其认识到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既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又坚定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又如联系校园贷、网络诈骗、食品安全卫生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友善”的重要意义。总之,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和搜集案例,要思考每一个案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意识到当今中国社会影响人们美好生活实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只有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的美好生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全部思政课程中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多数思政教师通常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既在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绪论、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四章和2015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018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章的第三节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这两门课程的其他章节和其他思政课教学中,往往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所有思政课程应该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在所有思政课教学中都可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处不在。如18版《思修》绪论教学中“大学生如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章人生观教育中可以联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品德要求;又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看上去似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关联,实际上总结其经验教训就会发现成功之处就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在所有思政课教学中都可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采用平等聊天式教学方式,在对话交流中实现教育目的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属于意识形态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趣不大,积极性不高,教师讲授型授课方式不适应高职学生,因此高职思政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聊天对话方式教学,通过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话是人们社会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话,人们可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增进共识、探求真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社会性存在也是由对话形成的。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了“解放教育思想”,倡导“对话式教学”,提出“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5]。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开展聊天对话式教学,一方面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便于学生敞开心扉,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真实想法,发现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另一方面,聊天对话式教学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开导学生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辨,在思辨中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林洁.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90.

[2][3]刘立红.高职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17(10):11.

[4]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

[5]郝园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堂教学理念更新[J].江苏高教,2018(6):89.

作者:刘立红 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