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要素,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党的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更深厚的层次,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从学校的教育、学生的价值观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认为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三大主体采取有效措施,以期对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途径与方法进行有效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一、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部实现路径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1]大学时期个人的生理与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间段,学生对于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十分明朗,同时其易受各类价值观念的影响。如果不能够及时、精准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思想与行为发生一定量的变化,进而可能对新时代的建设产生不良作用。因此如何从大学生自身出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敦促其践行成为四有新人,是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信仰信仰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其思想与行为趋向。必须信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世界观与方法论,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予以创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自觉拥护民族团结与统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吸收养分,学习新思想、坚守新道义。

(二)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识当前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的理解并不准确,这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科学的、完整的、意义深远的思想价值体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要建设的国家是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长治久安的国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要建设的社会是人民更加自主、使资源配置得到更好地均衡、公平正义得到彰显的社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我们要培育的公民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勤恳工作与生活、以人为本的公民。”[2]同时还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对这一内涵进一步创新性地把握。

(三)脚踏实地,学习修德,立足实践一是学习,大学生必须勤奋努力学习,敢于流汗吃苦。积极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教育,不断进行理论思考,不断探究其本原。二是修德,要想做学问,先学做人。当前我国社会的整体道德面临严峻挑战,学术不端、同窗冲突等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品德修养,为中华民族正风责无旁贷。三是笃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书本内容和标语大字,只有去做真事、立足真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二、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部实现路径

(一)学校层面1.利用好大学思政课这一有效途径在思政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内容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主线,在教学目标、教育方法等各方面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4]。提高教学水平,将思想品德课摆在大学教育的指导地位,发挥教材的权威领导作用,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促使大学生乐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理论化水平。教师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通过集体备课,职业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与宣讲水平[5]。重视师德建设,“身高为正,示范为师”,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3.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建设,及时处理和反馈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如宣讲比赛、讲座等。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感染作用,让大学生形成对其的价值认同,并在行动中有所展现。

(二)家庭层面1.建立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成长的长期有效机制从当前来看,在我国家庭中,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不一,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也不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需要在家长和学生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家长要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进行学习。加强交流,家长间,家长与学生间,家长与老师间可以定期交流借鉴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与见解,相互学习,共同成长。2.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家庭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子不教,父之过”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形成兼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庭特色的家风[6]。进入大学阶段,应更全面地加强大学生的培育而不能仅仅关注成绩,必须培养大学生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提高家长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等。3.构建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动机制只有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形成家校联动模式,家长应积极主动地向学校了解学生状况,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如家长会、家长沙龙等形式发挥家长在孩子成才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创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模式,将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合理方法引入到家庭教育中去,和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具有价值且先进的理论观点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三者结合。

(三)社会层面1.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传播与监督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在全社会形成巨大而持久的深刻的影响,时刻把握舆论的方向。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不动摇。加强网络宣传引导,加强对虚拟空间的治理,使主旋律和正能量更加深入大学生心灵。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对于某些大学生的一些严重损害党和国家事业的舆论要彻底抵制。2.创新社会实践内容与方式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还要在社会实践中有所体现。在日常实践中加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在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中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利用多种载体进行社会实践,例如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参观各类纪念馆等。3.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常态化管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要深厚的物质与精神保障。加大经费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保障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实践。同时要及时完善和更新基础设施建设,使全体人民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从而自觉地学习。要加强法治规范,充分发挥法律作用,运用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性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某些情况下实施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2]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3]顾海良,张岂之,靳诺,等.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7):4-23.

[4]范洁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高教探索,2014(02):168-171.

[5]孙建青.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58.

[6]范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西华大学,2013:34.

作者:韩丽君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