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基础医学动物教学启发

基础医学动物教学启发

1注重动物福利

实验动物福利的实质就是善待实验动物,是在饲养管理和使用实验动物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使实验动物免遭不必要的伤害、使其不受到饥渴、惊恐、折磨、疾病和疼痛,保证动物能够实现自然行为,受到良好的管理与照料。我们在动物实验教学课程中,注重讲述实验动物福利,不断加入人文关怀的内容。实验动物福利内容主要涉及饲养管理过程与动物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诸多方面。我国的实验动物福利工作起步较晚,对动物福利的认识更是滞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部成型的关于实验动物福利方面的法规。实验动物虽然不是人,但是它是生命。善待动物、关爱生命无疑是动物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动物在安逸的状态下生存,在无痛苦的状态下结束生命历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物实验中的事例、有关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肺腑的一些影片,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愫。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严格要求教师的实验操作行为,带动学生做到不惊吓、虐待动物,尽量给它们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选择最佳仁慈终点,对实验用后的动物实施安乐死等等,让学生从一接触实验动物,就养成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2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些学生对实验动物学虽然有兴趣,但惧怕动物,不爱动手操作,这一点表现在女孩子尤为突出。这是由于在讲授理论阶段,我们的学生接触动物实验的机会比较少,为此我们将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并把常规动物实验技能作为授课的重点,在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的讲授的同时,加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验操作课程,由专业老师给学生加强规范操作的实验指导,严格执行实验操作抽签考试制度,从而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强调动物实验中实验者的自身防护

首先,加强卫生管理和个人防护。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每次接触动物或者培养物,以及离开实验室之前,必须彻底洗手。学习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动物、排泄物或感染性材料时,必须戴上手套、口罩、禁止用手触摸面部、鼻、眼、口部,禁止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或存放食物。提醒学生实验期间应穿着白大衣,离开时必须脱下,定时消毒清洗。

其次,严格的实验动物选择及规范实验操作技术。近年来,有不少因动物选择或实验操作不当,导致学生甚至老师感染人畜共患病的事例发生,严重危害到实验者的人身安全。我们教学实验用小动物,如大鼠、小鼠、豚鼠以普及为SPF级动物进行实验,但是某些大动物如兔、狗、羊等都多为普通级甚至民间收取的动物。若由于条件有限,购买清洁级以下动物,引进后必须检疫,检查是否携带人兽共患病原,合格后才能引入动物实验室用于实验。实验操作过程中,选择合格实验动物的同时,规范动物实验操作方法,杜绝因实验动物携带病原体而使实验人员感染。

第三、搞好实验环境,正确处理“三废”。良好的实验环境对实验动物来说可以减少受感染的机会,提高实验处理的敏感性,而对于操作者,可以降低动物传染源的感染。动物实验产生的一切垃圾废物,处理前应对各类废弃物分类存放,并对其危害进行评估,确定处理方案。废气必须经过滤消毒后集中排放,含有致病菌的废液与固体物料和一般垃圾必须分开存放。例如动物尸体必须包装消毒后存入冷柜冰冻,定期焚烧深埋处理。其他废料应严格分开存放,存放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病原细菌滋生,包装好以后由专人转交给专业的处理厂家进行无害化处理。

最后,及时治疗疾病。实验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被动物攻击(咬伤或者抓伤),一旦被清洁级以下的实验动物攻击,尤其是啮齿类动物,或者是操作者的伤口接触了实验动物的排泄物,应马上处理伤口,挤出污染血液,消毒伤口。第一时间前往疾病控制部门注射相应疫苗(24h以内),发生疾病症状,应及时到传染病类医院作出明确诊断,及早治疗。切勿抱侥幸心理,延误治疗时间。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独立的新兴学科,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1],几乎所有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都离不开实验动物的贡献。因此,在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动物福利意识的灌输、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动物实验中实验者的自身防护等,为将来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