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施工企业工程绩效考核审计问题探析

施工企业工程绩效考核审计问题探析

摘要:新经济环境下,经济活动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施工企业要想获得预期投资收益,就要做好工程绩效考核审计工作,及时掌握资金流向,保障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避免资金浪费、闲置、外流。然而,很多施工企业工程绩效考核审计存在不足,审计评价结果不具客观性、权威性,严重影响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因此,本文将针对施工企业工程绩效考核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绩效;绩效考核;绩效审计

现代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影响面广,经济活动过程和施工过程复杂。为保障资金使用效益,避免工程项目施工中出现资源浪费、管理不善的现象,就要做好工程绩效的审计工作,以客观评价资金使用情况。然而,施工企业工程绩效考核审计目前多以事后审计为主,且缺乏专业审计人才,审计力度得不到保障。因此,施工企业有必要针对工程绩效考核审计现状,采取改善措施,以提升审计质量。

一、工程绩效考核审计的必要性

(一)提高工程管理效益

在工程项目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各环节进行内部控制,才能保障经济活动有序开展,规范财务行为,保障工程管理效益。而绩效考核审计是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能客观评价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健全性。开展工程绩效审计考核,分析影响项目工程内部控制效益的因素,便可找准提高管理效益的途径,督促整改落实,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不断改进,减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

(二)强化风险抵御能力

现代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管理跨度长,沟通难度大,经济活动涉及开发商、供应商、施工方、政府,需面对诸多风险因素。因此,施工企业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时刻警惕质量和安全隐患,考虑资金利用、施工成本、融资、垫资、分包等一系列问题,需承受来自多个方面的风险。通过绩效考核审计,提高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客观揭示、提醒面临的财务风险,评估风险影响因素,便可强化风险抵御能力,降低部分财务风险的影响力。

(三)遏制营私舞弊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施工期间经济活动内容和类型多,非常容易出现财务违规操作现象,从而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1],甚至还会发生资金挤占、截留、挪用等问题,造成资产流失情况。通过绩效考核审计确认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检验相关经济资料是否真实、有效,对经济行为进行刚性约束,便可遏制营私舞弊,使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合规合法,保障账实相符,防范资产外流。

(四)有利于控制施工成本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且近年来,建筑材料、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要想实现预期经济目标,就要做好成本控制,减少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对于部分项目工程来讲,成本高低直接决定项目投资成败。实际上,一些工程存在虚列费用,高套预算定额的情况,甚至弄虚作假。这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更影响了施工质量。通过绩效考核审计,确认经济活动规律,了解经济活动实情,为成本控制提供指导,使资金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资金效益,便可适当降低施工成本。

二、施工企业工程绩效考核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人员能力有待提高

项目工程施工建设中的经济活动不仅涉及诸多利益相关方,更涉及人工、材料等多个方面内容,且审计工作量大,这对相关审计人员的胜任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经济学、财务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工程知识,以便了解工程项目经济活动规律,从而能准确识别工程绩效考核审计的关键点。然而,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储备专业绩效审计的专业人才,现有人员工程造价知识有所欠缺,对成本审计、价格审计、合同审计业务不熟悉,造成审计漏洞多,审计有效性欠佳,进而难以实现工程绩效考核审计的目标。

(二)缺乏全过程审计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工程绩效审计多停留在传统思路中,重点仍以财务收支为主,侧重经济活动结果评价[2]。且多是事后审计,缺乏全过程跟踪,选择竣工后审计介入,把决算审计作为重点,前期审计力度不足,不能充分发挥绩效审计作用。由于前期审计力度不足,造成概算超支严重,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相关管理制度得不到执行。而且前期介入的缺失,造成事中控制不足,基础经济资料收集不及时,更是给后期决策审计带来了阻碍,影响了审计效率和效果,造成财务管理漏洞难以被及时处理。

(三)缺少量化指标一直以来,很多施工企业工程审计关注的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把审计作为查错防弊的主要手段,其往往忽视资金使用效益审计,对投资效益性评审严DOI:10.13768/j.cnki.cn11-3793/f.2021.1009重不足,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所选审计方式方法不合理,仅着眼于微观,绩效审计范围相当窄小,造成审计评价结果很多时候不能体现效益性。而且由于缺乏量化指标,造成相关部门对审计工作不重视,不主动履行职责,易发生超预算、无预算执行情况,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施工成本,不利于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更不利于成本的有效控制。

(四)绩效审计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审计监督意识不强,口号喊得响,实际操作却严重滞后。绩效审计制度不健全,办事效率低下,尚未形成明确规范,更没有细化的指标和标准,以及准则性指导文件,仍处于摸索阶段。现行制度诸多方面存在空白,对新问题、新情况界定不充分,导致审计过程粗糙,缺少制度支撑,审计报告权威性不足[3]。

三、施工企业工程绩效考核审计的改进建议

(一)加强审计人员能力培养

若审计人员自身能力不足,无法准确识别绩效审计关键点,不能正确判断财务风险因素,自然无法发挥绩效审计应有职能。因此,对于绩效审计人员要加强培训,要求相关审计人员不仅要懂财务收支审计业务,还要掌握建筑工程知识,了解工程经济活动规律和特点。在培训过程中,可通过网络进行线上教学,组织定期学习班,聘请专业教师通过网络向绩效审计人员传道授业,完善相关人员知识结构,强化专业技能。此外,为提高培训灵活性,可请讲师根据需要制作微课的视频,将关键知识直观展示出来,让绩效审计人员通过短小精悍的短视频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可根据自身需要调节课程进度,能大幅度提高培训效率。

(二)实施全过程审计

事后审计,审计效果差,不利于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控制,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在工程绩效考核审计过程中应转变观念,了解绩效审计的深层意义,实施全过程审计,最大限制地发挥审计效能。具体来讲,要综合考虑成本审计、价格审计、审计环境,根据工程特点合理确定审计介入时机,强化审计时效性、全面性、独立性。介入前要制定详细审计计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详细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便可为具体审计操作提供导向,理清审计范围、重点、策略,提高审计效率。事中跟踪审计要遵循审计计划有序开展,紧密围绕审计重点,并做好经济资料收集工作,对资金使用、资金流转、实物资产、采购与付款进行实质性审计。事后要形成客观性、权威性绩效审计报告,提出审计建议,确定经济责任,从而为整改提供导向,纠正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中发现的问题。

(三)设置量化指标

缺少量化指标,导致审计目标难以实现,审计结果不客观、不权威。因此,施工企业工程绩效考核审计中要建立量化指标。具体来讲,要对不同的审计内容和审计目标,设定不同的量化指标。指标不仅要体现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更要体现效益性与经济性,真实反映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对不同审计对象,要根据审计标准和要求的不同,实行差异化指标,确保审计的合理性和针对性,以及指标的适用性。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根据指标对绩效的审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行“追踪问效”,检验指标达成率,确认工程项目经济活动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实现预期经济效益,是否达成指标要求,预算指标制定是否合理。通过对指标达成率的分析,便可了解经济活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发现违规违纪线索,从而为内部治理提供可靠依据,以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力度,弥补财务管理的不足,有效发挥绩效审计效能。

(四)完善绩效审计制度

缺少制度支撑,绩效考核审计就会缺少基础环境,使审计工作无从下手、无法下手。因此,施工企业要积极完善绩效审计制度,为绩效审计工作开展提供制度支撑,使绩效审计有章可循。具体来讲,应结合工程财务收支特点,经济活动规律,制定审计准则,规定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流程和审计范围,对财务收支进行科学分类,并形成书面文件,以进一步规范绩效审计行为。同时,要通过制度明确审计方式、绩效评价办法,界定审计工作开展中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度硬性约束权责,提高绩效审计的规范性,避免权利集于一身情况的发生。制度制定后要反复进行实践分析,检验制度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若所制定的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顺利实施,便只是纸上谈兵。另外,为强化制度执行力,要实行严格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审计工作稽查制度,明确绩效审计的要求,将绩效审计与工作绩效挂钩,从而使相关人员自觉遵守制度要求,保障审计责任有效落实。

四、结语

目前,诸多施工企业缺乏绩效审计意识,绩效审计指标不合理,相关制度不完善,难以发挥审计效能。因此,施工企业应积极完善绩效审计制度,实施全过程审计,以全面提升绩效审计的全面性、时效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魏平平.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J].审计与理财,2020(16):235-236.

[2]暴佳楠.民生类工程项目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0,27(10):167-168.

[3]范文龙,邓家枢,卢军.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绩效审计体系构建[J].工程经济,2020,30(5):50-54.

作者:许其星 单位: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二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