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探析

计算机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随着网络现时代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与学习之中不可或缺的应用型技术工具,这对于从事计算机领域的人们来说是提出了更高的规范要求,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文章对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优化高职人才培育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1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选择方向有:(1)软件研发相关单位,就业以后大多在企业之中从事有关系统管理、办公软件、游戏研发等相关工作;(2)网络服务相关单位,面向网络开设与保护以及布线等岗位,这类企业更注重的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掌握;(3)产品服务,比如相关产品加工;(4)有关计算机运用的行业,比如物流企业和信息系统的运行。上述四个方向中,很多毕业生更倾向于后三个就业方向,这三大就业方向主要的特征是对研发相关工作者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对企业而言,基础工作者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整理文档、软件测试等。部分能力较强的高职学生,通过岗位实践,也能发展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计算机领域中的人才具有橄榄型结构的特征,顶尖人才十分稀缺,仅有少数人员愿意从事基础工作,进而对于企业长远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性。基于上述综合性的分析研究可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从根本上意识到基础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现状分析

尽管近些年我国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到一些内外界因素的制约,长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还要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调整与提升,着重体现在下述几个层面:(1)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薄弱之处是分析问题不透彻、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在到工作岗位以后,就出现诸多课本知识并未提及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基于自主学习来应对。虽然目前以学生为主体受到普遍认可,然而,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未来在这方面我们还要付出持续的努力,通过特定的方式培育学生应对问题的本领。(2)目前高职院校依然没能对实践课引起足够重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步入职场中,若要站稳脚跟,需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企业献策献力,基于科学的方法节约培训花销,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大部分企业招收高职学生的原因之一。而实际操作能力也会综合性判定与衡量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生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3)就业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近些年,由于诸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开设与发展过程中目标不明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欠缺强大的师资力量,从而导致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应该立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据学生本身的状况科学设置专业。(4)职业水平较低。有一部分学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方面的相关工作,这些学生的职业素质普遍偏低,主要体现在工作态度不端正、欠缺团队协作的精神。从高职院校自身的层面进行分析,学校需要针对教育改革需求,有效地传播给广大学生专业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日常过中具有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这些方面通常也是影响学生日后长远发展地关键因素,需要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给予高度的重视。

3面向职业能力与就业前景的人才培养模式

3.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能力为本位教育产生于二次大战后,代表性的两个国家是美国和加拿大。强调的是从职业岗位为出发点,有效地明确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学校的层面邀请行业领域之中的专家与学者组建专业委员会。在此前提下,依据岗位群的具体需求,展开逐层分解,得出从事计算机领域应当具有的素养,设立科学的培养目标。在这以后,学校牵头,组织有关教研工作人员,基于上述能力设定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并积极组织教学内容,最终考察是否符合上述能力要求。在这之中,要注意以职业水平作为教育的前提,事实上,这也是能力为本位的关键因素。职业能力具体指的是企事业单位职员在所从事的行业中所表现出的多种能力的总称。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任职资格、职业素质与管理能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需要具有强大的语言、组织以及管理等能力,对于材料可以科学地理解与运用,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科学、全面解析,并对教学效果做出精准判断。教师要真正做到传到授业解惑,即为针对教育改革需求,为学生传授学术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有效的解答,为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2以就业为导向

明确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行业领域发展之中所占的地位,通过就业指导如何设置教学目标,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方法。事实上,高质量的教育无需区分学校种类与层次。若要持久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而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学校知名度、学校生源数量与质量的提升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3.3面向职业能力和就业前景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3.3.1制定培养目标面向职业能力和就业前景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保障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这就对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应当深入实地展开市场调查,对诸多企业实行走访与剖析,了解其实际需求,包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对应的数量。掌握目前各个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有关课程情况,了解人才具体需求,为学校设置科学的培育目标带来有力的参考依据。

3.3.2校内外培养过程从人才培养分类的角度来说,可以具体细分为校内与校外两方面,前者具体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之中的学习,具体涵盖了大一、二与大三上学期,从后者来说则具体指的是实习部分,通常设置在大三下半年。从培养过程来说,校企间要展开长期的合作,依据实际人才培育目标设计课程,包括基础与专业课程两部分,在这之中,专业课程可以参考企业具体需求做出调节。从大一学生来说,主要学习内容即为基础课程,需要强调的是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否则无法达到企业对专业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大一的学生通常他们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进而对今后提拔形成障碍。从大二学生来说,主要学习内容为专业课程,与此同时,还能与企业单位一起编纂教材,基于之前企业成功是实例,为学生带来更为专业的引导,让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学习企业所应用的相关知识、技术以及科研等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要慎重选择合作企业与相关单位,务必要基于周全的调研与剖析,保障满足规范性要求,从而保障学生顺利就业,并达到课程改课所需要求与标准。从大三学生来说,期中上半年大多在校内参与实训,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企业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教师到企业之中进行培训以后,为学生教授专业性的知识,同时针对实际需求邀请企业技术工作者展开专业指导,基于这种模式模拟项目研发;从下半年来说,则主要深入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在这个时期,学生可以切实接触到具体项目相关工作,有益于适应工作环境,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各企业单位的利益与本身深造。公司要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客观的评价,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直接录用,从而达到了企业与学生双赢的目标。

3.3.3测评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校内外的综合性测评,校内主要考虑的是学生的专业测试、课程成绩与在校表现等,从校外评价来说则更为注重企业对学生所作出的评价。上述评价为学生技能评价带来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企业招聘提供了参考依据,最终能够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培育人才,提升其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周成河.农村职业学校“政、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8):37-39.

[2]高寿斌.在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精神[J].观察管理,2013(11):116-118.

[3]顿祖义,高寿斌.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85-86.

作者:周友碧 单位:湖北省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