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语文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语文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学校和社会对于教育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和应用都予以一定的重视。政府相关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学校也相应的进行了媒体设备的应用,当前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已经能够符合时展的需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改善了课堂教学模式,还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和负担,更好地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环境。

一、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对课程相关的图片、视频内容进行处理。在当前中职语文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学生难以通过课本的文字描述进行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将难理解的文章段落或是具体情境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方式进行呈现,以此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中职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以及语文素质相对较弱,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就能够让语文课堂具有极强的画面感体现,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时确定学生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

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完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是中职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道德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李耀坤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广泛地吸取各种任务专业知识,无论学生日后从事何种行业,其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语文知识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与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让中职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就相应地引进了多媒体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善传统教育过程中显示出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更好地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去。多媒体技术在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还有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此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雷雨(选场)》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此话剧片段,观看后,笔者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各有分工,从而让学生爱上了语文课堂。

三、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赋予课堂更多的教学内容

中职语文教育课程是一门较为基础的学科内容,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限制,使得其不能对其中涉及的所有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课件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容量,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以及重难点字词的介绍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不仅有效节省了课堂时间,还方便学生对此内容进行浏览和记忆。举例如下。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象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1.教材分析。《象山那样思考》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耐人寻味的哲理散文。这是课改后教材中的一篇散文。文章由“狼-鹿-(牛)-草”这条生物链引发出“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山的思考”是对“人的思考”的批判,是对自然法则的理性张扬。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问题设置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次教学,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2.学生分析。我任教的2019级中职(1)(2)班学生都是农民子弟,其中包括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还有好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庭环境缺乏浓厚的文化积淀,家庭教育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他们的日记和作文流露出来的人文素养亟待老师来帮助提升。在教学上,务必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得到个性张扬3.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采用问题导学法。三是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以“象山那样思考”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的意识。4.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什么?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条件,通过制作PPT课件,并在白板上显示出教学内容要点和教学步骤。根据“整体性阅读——突破性阅读——探究性阅读”的教学思路,呈现各项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条理有步骤地依次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点。开头显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接着显示作者、生字,帮助学生识记;通过展示几个问题引领学生学习互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使用信息技术的预期效果是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努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情商。5.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

四、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主动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首要特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性,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主动性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在开展创新思维的时候,必须首先具有一种强烈的内部动力。正是这种内部的推动力,才会有刻苦地学习,才会有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进而才会有创新思维的萌芽与培养。例如,教《飞向太空的航程》时,教师一走上讲台就问学生:“你们去过太空吗?看到过宇航员等载人飞船离开地球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教师便一本正经地说:“现在教师就同大家一起去游历太空。”正当学生似信非信的时候,教师下指令了:“现在,我们的载人飞船就要出发,请大家闭上眼睛,前往“神舟”三号……话音刚落,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声响,航天飞机缓缓升空,学生真像坐在航天飞机上一样,神情庄重。一会儿,“太空到了,请同学们跟随宇航员杨利伟一起去畅游宇宙太空……”同学们刚一睁眼,屏幕太空景象立即映入眼帘。学生一边欣赏太空美景,一边聆听《飞向太空的航程》的课文朗读录音,顿时庄严肃穆,敬畏伟大的祖国。用这种手段导入课文,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经其事,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不知不觉中进入佳境。因此,从这个角度说,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模拟特性,发展学生思维的扩散性具体创新思维者,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限于只找到一种,他们愿意找到多种多样的方法,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指导,这就是思维的扩散性。它不像一般的思维形式那样,试图在起点(问题的提出)和终点(问题的解决)之间只画一条直线,而是从起点出发,向四面八方画射线。而多媒体计算机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广阔空间。例如,教《致橡树》一课,逐步出现教材里橡树,木棉,凌霄花,痴情的鸟儿等场景,再配以声音,设置一定的动画效果,展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出现一幅深秋冬天树林里满地落叶只有橡树,木棉彼此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的寂静画面,再配以问题录音:寒冷来临,小鸟,花儿都上哪儿去了呢?为什么只有橡树和木棉?就这样将小卡通片似的情景呈现于学生面前,深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问题情景中,讨论人生过程,陪伴,过客,爱情观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扩散性,也正是在各种组合、扩充、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从创新性思维的结构上看,要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制出新产品。这个“新”,就是独创,是别人不曾想过的,或者是自己不曾知道的东西,独具一格。多媒体计算机的又一明显特点是教学过程的交互性,计算机可以进行人机交互,而且具有丰富的交互界面,充分利用这种交互特性,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地解决计算机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思维的独创性。

(四)运用计算机的网络特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性探索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说,没有探索,也就没有创新思维的产生。如前所述,在认识过程中,创新思维不依赖于固定的思维程序、思维工具和思维途径。它是在多种可能性中探索、试验,并在多次反复与游移中,将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和现象加以考察,从而找出事物的差异性,进而去伪存真。在这个过程中,它往往要发挥换元机智,随时准备改变认识的角度和手段,这种探索性的价值,就在于能打破框框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使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产生认识的飞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务必创设这样一种情境,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发现知识,获取真理,在探索中增长才干,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而多媒体计算机的超文本性与网络特性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多媒体计算机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品质不断得到发展。

作者:李耀坤 单位:甘肃玉门石油机械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