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交通运输国有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思考

交通运输国有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思考

摘要:交通运输国有企业作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重要支撑,在新形势下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国企竞争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个人实际工作,对交通运输国企文化品牌建设的开展意义及体会进行探讨,提出“经营管理的融入度、行业品牌的认可度、文化精神的传播度、规范建设的标准度、规范建设的标准度、员工群众的参与度、社会评价的满意度”等需遵循的特征。

关键词:交通运输;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品牌建设

引言

国有企业既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是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从交通运输行业来看,基于行业特性和企业发展实际,行业企业顺应时展潮流,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不断创新发展,使交通运输文化建设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迅速崛起,交通基建、交通装备、交通运输服务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扮演着行业翘楚、领军先锋的角色,代表了我国先进的生产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彰显行业领军作用,使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车成为国家新的金字招牌、靓丽名片,这反映了发展自信,体现了文化自信。

1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对交通运输国企发展的意义

交通运输国有企业大部分作为服务型企业,以交通运输建设和管理服务品牌创建为核心,以党建品牌、管理品牌创建为支撑,培育形成一系列具有国企特色、行业特征的企业文化品牌,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1.1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要求

党的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主张融入企业文化,构建符合国企生态的特色文化,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提升基层组织力的重要有力手段。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塑造结合,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引领正确导向,传播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交通运输国有企业必须强化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以品质党建引领品质文化建设,统筹群团工作,打造党建文化品牌,拓宽文化创建渠道,可以有效促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1.2引领企业发展

在企业的奋斗过程中,通过明确使命、愿景、目标及工作要求,使员工与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加快企业发展的速度。因此,必须立足交通行业实际,基于国有企业性质,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基本目标,引领企业发展方向。无论是拓展文化对品牌的影响力和扩张力,还是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都必须要通过先进的企业文化,努力使先进的国有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在工程建设中,弘扬企业文化精神,塑造管理品牌,规范项目管理,推动克难攻坚,加快项目建设。在运营服务中,推行微笑服务、文明服务,打造服务品牌,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在产业拓展经营方面,以企业文化明确市场定位和价值导向,激发活力,获取市场经济竞争的主动权和制胜力,赢得发展先机,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增强。

1.3凝聚员工团队

国有企业文化是凝聚人心,实现员工自我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这种思想体现的是企业和多数职工的理想和愿望。这种经过员工长期实践形成的愿景信念,能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反映职工的利益和要求,更容易被广大员工所接受,促进员工理解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交通运输国有企业大多布局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分散。在管理架构上,呈“小总部——大基层”格局。在人员结构上,以年轻人为主,80后、90后、00后成为绝对主力。因此,以企业文化为纽带,把员工和企业的追求紧密相连,把最广大员工长期奋斗所形成的共同目标、行为准则和优良传统,提升为企业价值体系,体现了员工的目标和追求,让其有荣誉感和归属感。

1.4树立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根和魂。在理念识别方面,结合发展战略与目标,提炼形成集团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通过各种渠道,向内部员工和社会公众传播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表现企业使命、愿景、目标、工作理念、规范要求等。在视觉识别方面,交通运输国企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形成物化成果。通过制作企业视觉识别体系,创作企业歌曲,编制文化手册,建设文化长廊,利用互联网、网站、企业内刊开辟企业文化建设专栏等企业文化格局,扩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覆盖面,多维度宣传交通国企的文化。此外,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带动员工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也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志愿服务、爱心公益活动,展示担当形象,促进企业成为社会的优秀成员。

2交通运输国企文化品牌建设相关体会

企业文化品牌创建,是根植于企业长期发展沉淀的文化底蕴,根植于行业特色,根植于广大员工长期奋斗形成的品格。交通运输国企主要有“六个度”的特征:

2.1经营管理的融入度

企业文化只有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才能展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才能解决企业文化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现象。交通运输国企要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使命任务相结合,着眼于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凝聚力量加快提升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是人的管理,要重点把企业文化融入人才战略和团队建设,确立广大职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引导员工同心同向,调动人的积极性。要努力建立软硬结合的企业制度文化,并通过文化建设带动员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规范;建设科学的安全生产、质量保障、风险管理、创新创效等专项文化体现,发挥导向功能和渗透作用,推动企业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和效率效益的不断提升,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2.2行业品牌的认可度

纵观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历程,文化因素一直伴随其中。必须要牢固树立“自己的文化自己建设”的理念,发挥员工的原创性,自觉实现企业文化理念的全面认知、深度认同,共同推进文化创新,合力促进文化繁荣,全面展现文化软实力的盎然生机。企业文化建设要在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基础,探索创新,追求领先,打造个性,并需得到行业和社会认可。在长期实践中,我们也深切感受到,追求企业文化领先、打造个性化,并不是对行业内同类文化的否定与排斥,而应该是兼容并包的,注重汲取行业优秀文化精华,借鉴经验教训,促进文化螺旋式上升。

2.3文化精神的传播度

文化品牌容易被他人所理解、铭记和传播,是成功的标志。交通运输企业文化作为实体工程,要注重虚实结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内外双修、软硬结合,杜绝“假大空”。文化理念、品牌名称、口号都应高度凝练、全面准确、富有特色,具有一定的思想、意境,但又要通俗易懂。要创新文化传播载体,实现作品化传播,应借助文体活动平台,积极创作具有交通运输行业风格特色、展现企业人文精神、职工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不断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可以采用故事化传播,将企业文化理念内涵予以故事化、形象化,全面拉近企业文化与职工的距离,引导职工自觉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采用口语化传播,广大员工应主动将企业文化内涵和品牌内涵融入工作语言中,融入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中,切实营造浓厚的文化语言氛围。同时,还要不断扩宽传播渠道,通过会议宣贯、主题实践和内部宣传刊物、报刊、专栏等广泛传播,同时注重运用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发展阶段宣传媒介,扩大传播范围,实现企业文化传播全面开花。

2.4规范建设的标准度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自觉创造并且共同遵守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文化自觉,同时又是一项深层次、多维度、规范化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基本规律、基本模式、基本规范。所以,交通运输国企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充分调研、深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明确创建目标,科学设计创建思路、内容与进度要求,明确创建的标准要求。强调共性与个性、传承与创新、整体与局部的协调,从多个维度考察建设的标准。借助外脑,要求业内专家学者、咨询服务机构人士前来指导,主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和现场考察等,开展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破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难题,确保规范落实、高标准建设。

2.5员工群众的参与度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是激励员工、约束员工、规范员工言行的文化,是员工共同目标、共同理念的体现,因此必须以员工群众的参加来构建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的理解、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真正创造企业文化、决定企业文化品格的主体是企业员工。因此,必须统一全员对企业文化品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上下互动、协调发展的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干部、管理骨干成为文化品牌建设的积极倡导者,全体员工成为企业文化自觉实践者,文化品牌建设引向基层、向班组和每一位员工,自上而下形成的浓厚氛围,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6社会评价的满意度

服务型企业的产品,体现在提供的服务上。企业服务品牌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交通运输国有企业服务对象为当地老百姓、广大司机、旅客等,受众面广,要获得对服务品牌的认同绝非易事。要始终坚持企业文化引领,以优质服务回馈社会,以文明感化社会,在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发挥作用,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赞誉。要在工作中设置相关文化指标进行测评,实现对服务的量化管理。积极参加各类企业文化建设交流,参与评比,检验企业文化建设成效。

3总结

企业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决定市场竞争成功与否的战略因素。党的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也对交通运输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诚然,打造优秀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文化品牌特色,需要长期的文化积淀和不断的管理实践,但对于交通运输国有企业来讲,必须遵循特有的行业特征,进行更全方位、深层次的构建,不断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工作创新开展,以文化力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作者:谢薇 单位: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莆田管理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