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教学理念论文范文

教学理念论文全文(5篇)

教学理念论文

第1篇:教学理念论文范文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行政法学;教学理念;模式设计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

(一)行政法自身局限

相较其它立法过程,行政法起步较晚,属于新生法学体系,缺乏能够作为基准的参考、学习法典。在执行过程中,法律规范存在不同程度的界限问题,加上我国实际国情,民族和习俗分布,使得法章行使不具备通用性。因此在教学选材中,往往只能根据大众立法,实施教学。法理依据缺乏,论证支点不足,中央和地方的同一性缺失等问题严重。尽管在后期的改革中孕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但是后续各个环节的补充法律都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行政法学链和自身体系。在这种背景下,针对爆发式的行政需求,地方和个体根据自身情况拟定数量繁多的规章,且其中部分存在界定模糊、上下位法冲突、脱离实际等问题[1]。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时,缺乏可以依附的教学材料,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教材与缺乏实践验证

由于行政法自身的立法的局限性,注定其在法学实践中会存在偏离社会要求,无法全貌体现行政法的公用。行政法本身涉及范围广泛,内容跨度大,现行的高等法学教材不能全面涉及覆盖的各方各面,基本都是围绕理论的教学展开政法关系的关联,没有得到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践经验指导,加之与其它体系法学的交错融合,主体立法部门与地方立法部门的立法基准脱节,在理论教学中无法全面覆盖到。如今,一些交错的地方部门所立规章已经大行其道,但是作为法学传授部门,却无法提供实践意义的例子,充分的教材支点,完善行政法教学的系统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行政教学理论。没有得到实践验证的教材,等同于将未经验证的知识传输给未来可能立法、用法、执法者,而他们也会将这种不成熟的法治理论传导给下一代,恶性循环。这种情况无论是对人才培养还是对法治社会的进步都是不可取的。教材应该取材于法学案例,成型于社会实践,才能普法育才。

(三)教学模式单一短浅

传统的行政法教学单一,多年重复利用陈旧法典案例教学,课堂设计呆板僵硬,缺乏灵活性。更严重的是传统的教学缺乏对未来社会行政法律的研判和分析案例,对老旧案例照板搬豆腐,禁锢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也使教学缺少对当代和未来的讨论,将一些已经过时甚至与时代脱节的理论奉为圭臬。导致枯燥乏味成为法学课堂的代名词。法理的严谨性不应该受制于旧典、教纲,要挑出鸡蛋里的骨头,将原有的立法拿出来分析讨论,让学生参与到立法或法案的分析中。原有的教学缺乏学生的讨论参与,生硬无趣,即使学生能够按期望交出一份按设定好的标准答案,但是未必就真有对法理的研判、分析能力。忽略未来的教学,注定是跟不上时代节奏的。

二、确立人才培养理念

(一)在国家大力推行法制的背景下,对于“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就越显重要。受制教育、社会的影响,卓越的法律人才如今凤毛麟角,万里挑一[2]。国家也因此专门提出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方案,并于2011年专门做了解释。当前,我国的整体的法治理念不够强,多年来依靠高等教育机构的输出为社会主义法制输送人才,但是没有真正贯彻要确立培养卓越人才的长远目标,原有的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更加多元复杂的社会。因此必须要提高法治理念的认知,明确对于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二)理念融入教学。追求卓越,才能创造卓越。明确了卓越人才培养的理念,下一步就要将理念融入教学。要将这个崇高的理念作为教学展开的核心,千方百计地围绕人才培养开展教学,设计教材。只有将培养卓越人才的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才能让教学活动有源可循。因此,从教学体系各个环节融入理念,才能让教学有计划性、有目的性、有时效性。

三、教学机制巩固

法学的教学机制从学理上来说是指与法学相关的教学环节或教学系统。一个好的系统必定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这样才能实现系统的优越性。而打造一个良好的法学教学机制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的功能,合理调动资源,高效的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行政法学的教育的机制的巩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从教育源头上进行改革,突出行政法学的教学地位,增加课程时间,制定理论与实践的课时配比;其次,要明确培育“卓越”的思想导向,设立对课程有完整检验检讨的教学机制,对典例,教案要严格筛选,坚决杜绝以次充好的行为。以保证教学教案的高质量和高水平,促进教师从思想和行动上自我进步[3];第三,要求教师定期“回炉”参与社会行政法学实践,深入实践理论的可行性,提出符合时代的观点,研讨分析,一方面加强自身的法学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将学习的广度最大化;第四,多元化课堂教学,增加模式辩论、推导、演示、案例分析等环节。将理论全面推向实践,发散思维,彻底将“填鸭式”课堂变成人人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法理的推理和研判能力。

四、完善案例教学

由于缺乏参考法典,加上老旧教学模式的原因,我国案例教学能力极其匮乏。而案例教学恰恰是可以直接让学生将理论对应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剖析法理的最好方法,也是最能锻炼一个人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案例讨论为主的根本原则,激发学生在案例中对法理的思考和兴趣。教材案例选择决定着教学讨论的重要方向,因此在案例选择上必须要有足够的思考,不能胡编滥造。要坚持符合教学大纲、符合时代特征、符合有研讨代表性的原则。案例的圈定,奠定了教学的基础。教中可以通过设计的多元方式,深入挖掘案例的体现的法理,推动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五、促进法学实践

总体来讲,学习的目的是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作为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其理论知识更应该放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接受千锤百炼,不断的修正才能正式实施,成为让社会接受,让民众遵从的律法。因此,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将实践带到课堂,还要将学生其带出课堂,走向社会,让所学理论接受时代筛选,实践的考验,辨证总结形成结果,逐渐成为真正的专业、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卓越人才。例如加强与法学机构合作,让学生亲身参与行政案例的执行,抑或通过创造模拟案例进行案例执行演习等方法,强化学生作为一个法律人的职业意识和法学思维,教会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打破学习思维惯性的局限。此外,在实践中要注重巩固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发挥实践探索的能力。鼓励学生单独承担案例处理等方式建立法学自信,不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磨合,高效提高法律人才的素质。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革新理论教学枯燥乏味的弊端,多维度多角度地将理论抛入实际去检验、讨论、验证、总结。关于实践渠道的建立。第一,可以制定课程要求,让学生参与网络或国家热点行政案例的讨论,根据自身掌握的法学知识,提出思考建议。第二,教学机构需要整合资源,将学生安排到可以实施法学理论知识的行政机构实习,并适当安排接触实际案例,验证学习成果。第三,组织学生定期出到社会,履行作为一名法学职业者的义务,服务社会的同时,可以收集更多的社会热点问题,把思考维度放宽放远,拓宽对未来行政立法方向的探究能力。

六、培育国家法制观念

如果说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卓越法律人才,那么法制推行目的就是要他们服务社会,服务未来。仅仅拥有出众的法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将精力放在争取个人名利上,对于整个国家的法制是无意义的。因此,只有在培养高端人才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从思想上认知法制的根本,从而将精力投入关乎时展、关乎社会需求、关乎民众呼吁中去,才能真正为中国法治社会贡献力量。此外,还需要对行政法学人才进行严格的职业道德考核,要求在执法、用法过程中秉持中立态度,坚守职业道德不能利用所学所长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伤害民众。当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之外,卓越的标准还应该包括: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和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专业素质。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只有把国家法制放在第一位,崇尚法律尊严,严守职业道德,才能成为真正的“卓越人才”。

七、结束语

我国人口众多,民族习俗各异,在行政立法上要做到真正符合当代国情,符合民族特性,照顾地方习俗,切忌照本宣科。因此,在法治社会的人才严重缺失的背景下,培育行政法卓越法律人才是我们势在必行的任务。各大教学机构必须结合国家政策、社会发展、民众需求,立足未来,设立健全教学机制,建立具有革命性的教学方法,迎合时代的发展,将行政法学教学推向新的高度。作为人才培育的教育机构,要秉持事物是发展的本质,针对教学进行有计划,有远见的筹划架设,不能只停留昨天的案例,要提前布局,未雨绸缪,将未来可能发生的行政法学提前预判,在教学中讨论验证。另外,要摒弃为满足市场要求或就业率而设置的功利性课程教学,坚持基于法理法学的教学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原则,坚持多角度多维度开放的教学原则,在建立法治理念的高度上,统筹教学计划,规划教学进度,以培育“卓越法律人才”为最终目标,推动行政法教学的革命。

[参考文献]

[1]庞雨欣.论近代中国行政法学的起源[J].法制博览,2017(31):218.

[2]余睿,覃兴升.行政法与社会治理创新———广西行政法学研究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v.31;No.143(03):25-30.

第2篇:教学理念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广告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广告学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问题主要包括:

1.轻视实践教育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学理念均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该理念认为学生只需掌握理论,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可以在学生走向职场后获得。高等院校长期关门办学,很少涉足广告市场,与社会、广告企业的必要交流和沟通亦是极度缺乏;学校亦不采取模拟企业策划、模拟广告设计等活动,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较差,毕业后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2.单线交流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过程仍旧以教师传授为主。在教学规划过程中,主要由教师决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确定,学生意见很少能够真正被老师重视和采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也是单向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传达的信息能否真正为学生理解,就不得而知了。而单线交流模式并不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

3.教学理念封闭

教学理念封闭这一问题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教师知识比较陈旧、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从师资方面来说,由于客观条件和教育体制的限制,广告学专业的教师培训大都是阶段性的,很难使教师形成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从教学手段来说,相当一部分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问题:教学手段单一。这一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我国广告教育方面,它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例如:多媒体设备已经在许多院校得到普及和使用。但是,很多教师将多媒体设备当作了播放器在使用,在课堂时间用来播放影视资料,这显然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广告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1.弥补地域性造成的知识沟问题

高等院校可以联合专业网站的设计人员,构建一些专业网站,也可以利用“优酷”、“土豆网”等互联网平台,开展微电影广告,以及开展微信、微博广告竞赛,加强不同区域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进而可以解决地域限制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2.理论与实践并重

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让广告学专业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使用所学广告知识,进行广告设计,提高其实践能力。

3.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广告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沟通交流的过程。而广告的目的是要通过沟通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劝服,从而实现广告目标。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将广告的理念、技能传输给学生;学生则根据自己理解选择性地接收教师传达的讯息,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更符合广告学科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

4.教学理念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广告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要想实现广告学教育的国际化,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转变封闭式的专业办学观念,积极开展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来提升国内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科学合理的广告学课程体系设置不仅要考虑本学科的课程体系,还应充分考虑关联学科的课程设置。

三、结论

第3篇:教学理念论文范文

创新教育是适应时展的需要而提出的, 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要创新, 必须有好奇心, 有敢于怀疑的精神, 有一种不安于现状的精益求精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自觉地进行创新活动的动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推崇创新、 追求创新、 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2 常规的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课堂上教什么、 怎么教由老师决定, 教师有着类似家长的地位。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认为重要和应该传授的知识。 并且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分析,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 考核方式是 ‘纸上谈兵” 的卷面考试。 处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中, 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内容枯燥, 被动接受知识。

2.2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中, 实验设备多为集成的试验箱, 实验项目多为演验证性实验, 学生做实验敷衍了事, 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达不到学科教学目的, 远远偏离了社会需求。基于以上原因, 必须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 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现

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采用启发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辅以多媒体教学,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讲课时, 充分结合生活实际, 穿插具有生活应用背景的实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自己和别人的学习方法。 融合 “教学做” 为一体的合理化教学,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具体在教学改革实践上,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3.1 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绪论” 教学是学科教学的开端 , 是学生接触电子知识的第一堂课, 有其独特功能, 也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内容的整体了解与把握。 作为教师, 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对这门课程今后的知识传授、 学生理解与运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 《电子技术》 课程第一堂课的教学中, 引入尽可能多的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结合新器件、 新产品、 新软件的不断涌现, 介绍与本课程有关的产品的最新发展;阐述本课程与学生所学工科专业相关课题的关系, 告诉学生本课程在的地位, 引发学生从思想上对学习的重视, 启发学习动力;利用多媒体, 可以采用图片和动画的形式, 展示一些学生很感兴趣的、 实用的电子电路, 例如: 门铃、玩具电子琴、 助听器、 无线话筒、 对讲机、 收音机、扩音机等等,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 为学生学习该课程后续内容作了准备。

3.2 启发式与分组讨论相结合

“教学做”一体化由于创新本身是一种自主性的活动, 是学生主体性与个性的张扬。 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与引导。 教师只有通过启发式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课程教学通常都是采用先讲电路结构, 其次电路原理, 最后介绍应用的平铺直叙的模式。 教师采用启发讲授与课堂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充分结合生活实际,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每一部分内容都配套具有生活应用背景的实例。 讲课时先从应用实例展开, 即先讲一些实用电路, 然后通过设疑、 启发、 讨论, 来使同学们带着疑问学习电路结构和原理, 达到融会贯通、 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 在 “三极管构成的单管放大电路” 的教学中, 可以分组先让学生进行音乐门铃的制作, 在制作时先不接三极管, 此时会发现门铃只能发出很微弱的响声。 这时, 学生会带着如何提高音量这一问题去学习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 然后让学生在电路中学习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结构以及原理。可见, 由于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使音量明显增大了许多, 学生也就产生了对三极管放大特性的感性认识。这种方法会提高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 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3.3 采用黑板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能将声、 图、 文、 影像等信息集于一体并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能通过手、 眼、 耳等多种器官的直接感觉, 将原来单调的文字和简单的图形变为形象、 生动、 直观的多媒体信息, 使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但缺点是多媒体课件片面强调界面的华美, 忽略了教学内容与相关信息的相互联系, 使课堂教学变成了幻灯片的线性播放, 缺乏了学生参与思维的空间。 再者, 对教师备课要求有所降低, 不负责任的教师可能将多媒体教学变成书本搬家, 扼杀了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板书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板书有助于讲授内容层次清楚, 增强系统性, 突出重点, 加深印象。 板书还体现了教师的教风和治学精神, 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讲授电子技术课程公式推导时, 在黑板上演示推导过程, 学生更容易掌握。 所以适度的多媒体教学与恰当的板书结合是优化教学的新途径, 在电子技术教学中要把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相互补充, 扬长避短。

3.4 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

深化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众所周知,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 在实践教学中应建立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训练创新思维, 激发创新意识, 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 因此, 笔者试行了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就是实验内容开放、 实验时间开放和实验室资源开放, 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其优点是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 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 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 是深化高校现代化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实验中做到虚实结合, 软硬结合, 充分利用 Multisim 软件的仿真功能。 在实验板上实施实验前, 先进行模拟仿真、 调试, 成功后再用硬件进行实际实验。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4 结束语

第4篇:教学理念论文范文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的建设,这也符合了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需求,从而建立了具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教育管理者要不断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创造性思维,而这些都是新时期小学生应必备的优秀品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健康成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没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因此,这就需求充分发挥学校的管理和引导作用,这样就可以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从而使学生在优秀的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

(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

在新时期乐学教育的理念下,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其思维模式比较活跃,只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就可以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发展,起到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小学教育在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的过程中,要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否则,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作依然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在新时期下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一定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避免学生出现不良学习习惯,所以,加强教师的监督指导作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增强学生、教师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其能够主动学习,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5篇:教学理念论文范文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实现乐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一)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的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的建设,这也符合了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需求,从而建立了具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教育管理者要不断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创造性思维,而这些都是新时期小学生应必备的优秀品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健康成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没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因此,这就需求充分发挥学校的管理和引导作用,这样就可以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从而使学生在优秀的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

(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

在新时期乐学教育的理念下,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其思维模式比较活跃,只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就可以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发展,起到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小学教育在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的过程中,要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否则,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作依然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在新时期下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一定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避免学生出现不良学习习惯,所以,加强教师的监督指导作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增强学生、教师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其能够主动学习,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小学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不仅要时刻向学生讲授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实际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对于教师来说,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而引导学生走属于自己的道理。

二、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