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代书院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古代书院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提要】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古代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书院重视讲学,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论辩能力,讲实学、重实践,提倡道德教育。书院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熠熠生辉。本文通过探讨古代书院教育思想,从而为当今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借鉴和解决的思路。

【关键词】书院;教育;思想

书院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组织。书院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书院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书院的兴趣仍然不减,相关讨论和研究始终不断。而研究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思想,从中汲取智慧与经验,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当代老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师生的道德品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古代书院教育思想

(一)书院重视讲学讲学是中国古代书院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书院讲学活动灵活多样,讲学者一般是书院老师,有时也邀请外来学者,例如淳熙八年,朱熹执掌白鹿洞书院教育期间,邀请陆九渊前来讲学。陆九渊以孔子所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题进行演讲,影响很大。书院讲学制度不断发展,日趋完善,“逐渐超出书院的范围,扩展为社会的学术聚会”。从而加强了学术的流动性,体现出书院教育的包容性。书院老师博学多才,品德高尚,教育方法得当,学生来到书院刻苦努力,通过认真聆听老师讲学,得到许多启发,不断打开新思路,取得长足发展。在讲学期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论辩能力学生在书院主要是自学,老师所做的工作相对来说是辅助性的。如陆世仪曾“提出分年、分等、分类读书的意见,指导学生学会精读、略读,认为有些书需要背诵,有些书需要讲透,有些只要求一般地浏览、涉猎。”老师往往传授思想理论和学习方法,重视思想上的启迪和方法上的指导。书院老师还鼓励学生质疑论辩,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独立钻研的能力。自学和论辩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辨精神,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学生将有关知识消化吸收。

(三)讲实学、重实践书院中的不少老师重视实践,不尚空谈,以严谨踏实的态度教学。朱熹就非常强调这一点,他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提出了为学、修身、处事、接物的一些要目,并指出了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学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而最后一个步骤是“笃行之”,也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并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即“学思并重,知行统一”。书院培养的不是死记教条的学生,而是能够真正理解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注重经世致用的学生。例如明代东林书院师生,“以纠正社会视听为己任,反对玄虚空谈、不切实际;提倡重实证,‘躬行力践’,做有益之事”。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的实际价值,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四)强调道德教育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朱熹主张书院教育应该是有“德行道艺之实”。在中国古代,很多书院都通过学规把道德教育置于重要的地位。例如宋代时期,吕祖谦制定的丽泽书院学规将“孝、悌、忠、信”作为讲学宗旨,还规定对行为不检的学生作退学处理:“学生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令其退学。1.亲在别居;2.亲没不葬;3.因丧婚娶;4.宗俟讼财;5.侵扰公私;6.喧噪场屋;7.游荡不检。”很多书院重视祭祀,祭祀也是书院重要的道德教育活动,书院一般“通过祭祀达到崇先贤掖后俊的目的,由此对生徒展开道德教育,从而抵制不良学风”。明清时期,一些书院有时还举行歌诗活动,通过这一活动来“陶冶性情、提升修养、敦厚民风、止僻防邪”。书院老师通过教育,让学生“积累道德知识,并形成度义择善的道德理性”。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朝夕相处,感情也愈发深厚。

二、古代书院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书院文化的灵魂在于学术大师的引领,并吸纳融汇不同学派的思想。”书院讲学的形式自由,不同学派的学者可以在书院讲学中自由表达观点,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师生互相交流、辩论,教学气氛活跃而不僵滞。当代学校需要借鉴书院教学思想,邀请专家名师传授教学经验。老师上课时要避免照本宣科,依赖一成不变的课件,应该改进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启发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给学生们提供自学、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当今学校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办学,尽量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积极举办相关的论坛和会议,开展校内或校外的教学交流活动,既可以帮助师生拓宽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代书院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有很多启示。当今我国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渐渐变淡。当今一些学校尤其是高校,大班授课,师生接触机会少,难以在短期内构建融洽的关系,师生之间有或多或少的生疏感。“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主体和参与者”,教育过程并不是单一方向的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是师生间“一种能够容纳更多的不同意见和不同发展取向的合作”,从而“激发出教育本身的活力”。实现互动与合作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学生要尊重老师,在课堂上配合老师;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合理意见,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在一定条件下,老师能够做到与学生线上线下进行专业知识的研讨,还要多加关爱学生,解答他们在学习中所产生的各种疑惑。

(三)发扬实干精神“人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能力的体现也并非单方面的”。当今学校要发扬实干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避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老师要尽可能使课程内容以及考核方式多样化,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的基础上,锻炼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要尽早确立目标,做好短期或者长期规划,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全面塑造学生,“既提升了理论的文化素养,又锻炼了各种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贡献一份重要的力量”。在当今高校教育中,“专业也不应过多偏向学术性,要将学术性专业向专业型专业转变,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四)加强德育建设古代很多书院重视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来说,这对于社会风气的教化也有重要意义”。当今学校要重视道德教育,深化德育工作,可以借鉴书院制度来开展德育各项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道德认知能力,传递社会正能量。例如邀请专家名师举办道德讲座、增设关于礼仪教育的课程,鼓励学生组建道德认知方面的社团,努力“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此外,学校还应给予师生更多的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的机会,从而形成师生更高的精神追求,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结语

中国古代书院具有兼容并包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给当代教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古代书院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底蕴深厚,在今天的传承和发展中,我们要不断赋予书院教育以新的时代内涵。总之,研究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思想,能够为当今学校教育、当今教育改革等各项教育工作提供很多帮助,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顾雯清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