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仰建立机制教育心理学论文

信仰建立机制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信仰的含义和作用

1.信仰的含义

信仰是什么那?古往今来的哲人们一直在孜孜探索,不论是哲学家还是宗教学家都对这一问题做过定义,有的人认为:“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思想、主义极度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规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1又如“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标准”。2这些定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信仰含义的借界定。笔者认为要想对信仰作出正确的定义,就应该一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总结、分析信仰的含义。基于此笔者认为信仰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载体,对某种事物从认知到情感上的依赖,再到行为上执着追求的过程。从心理学讲,信仰是个体主观心理活动的产物,是个体思想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在这里要把信仰和宗教区别开来,仰是人对于自身的一种内向度精神关系,是人的无条件地自愿认可,以人对其自我有限性的自我意识和主动突破的意向为前提。而宗教只不过是人达到信仰目的一种手段,说到底信仰与宗教之间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2.信仰的作用

信仰的作用用另一句话来表示就是人到底为什么要有信仰,人之所以要有信仰,是因为信仰对人的个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它对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信仰能够丰富人的情感世界

人的情感世界是由知识、思想、亲情等因素组成的,当然也包括信仰。现代人由于工作节奏加快、对物质的过分追求、真实交流减少等原因,导致情感满足的途径越来越窄,导致了精神空虚,这个时候如果有信仰存在,那么信仰会千方百计的在精神上突破人的有限性,从信仰中得到最大的精神满足,从未避免从一些非正常渠道如放纵、犯罪、吸毒等违背法律和道德行为出现,保证个体精深发展的正常轨道。

(2)信仰能激发人们工作和学习

信仰是一种动力,因为信仰的存在人们不自觉的会信仰的实现设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执着的追求和永不停歇的奋斗。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怀揣着对共产主义的无线信仰和向往,激励着他们同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斗争当中激发了无穷的战斗力,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反动实力,终于在共产主义信仰之下建立了新中国。对于当代人来说,信仰能够帮助人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激励人们在工作和学习当中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增加自己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自己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二、人怎么样才能建立自己的信仰

信仰的建立要在个体实践活动中实现,这就给我们当前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一些启示,也就是通过帮助人们建立自己的信仰来提高行政效率和效果。信仰的建立要经过认识、情感等四个步骤才能实现,结合当前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信仰,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广大群众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产生深刻的认为。结合当前行政管理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破除社会中个别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心理。社会中一些人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除了一个别有用心的人恶意宣传之外,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宣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的原因,以及国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做的各种努力,要群众相信随着法律和制度的完善,这些问题最终将一步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第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价值观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是导致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行政管理当中应该以人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作为衡量价值观的主要标准,而不是以物质作为衡量价值观的标准,用社会中涌现的一批有思想、有意义的典型案例教育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

信仰是人的无条件地自愿认可,而不是被动的、被迫的,而要想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情感就必须让人民群众自愿认可、热爱马克思主义,如果做到这一点就成为摆在行政管理者面前的问题,应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建立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的,制度的先进性使人们选择这一制度的根本原因。当前在行政管理当中应该一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为目标,利用社会保障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普遍的物质和精神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工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开始崇尚、信任社会主义制度,从情感上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认同感,愿意积极主动的追求社会主义制度。

3.树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正确态度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人们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和情感,这还远远没有达到信仰这一层次,信仰必须从心理上上升到态度上。这种态度就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意志,也就是坚信我们通过社会主义最终能够走向共产主义,树立积极的、远大的理想抱负,利用信仰自己引导自己的行为向信仰目标靠拢。这里的态度是远大的目标、合理的计划等为实现信仰所做的各种准备与努力。这就需要未然马克思主义,强化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宣传工作,努力引导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人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

4.在实践中积极落实情感和态度的要求

情感和态度并不是信仰本身,信仰并不是存在于人的心理,而是存在于人的客观实践活动当中,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被他人知晓和认同才能实现,否则前面的认知、情感和态度都只不过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这就要求人们在工作和学习当中,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并树立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信念,积极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人生和工作计划、准备各种材料和条件,将信仰对情感和态度的各种要求贯穿于个人工作和学习当中,不断坚持、实施自己的人生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将人的某些知识和情感上升到信仰的高度,真正实现理想与信仰之间的统一与协调,所建立的信仰才能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总之,信仰是人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因素和力量,在日常行政管理当中应该逐渐帮助人民群众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帮助他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个人工作学习的发展,以及个体精神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