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改革与体系优化实践

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改革与体系优化实践

【摘要】以创新学院建设为依托,研究创新能力培养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改革与体系优化实践。解决关键问题包括“通识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重理论、轻应用”的课程设置优化和统筹课程建设中“基础”与“特色”、“个性化”与“系统化”的之间的矛盾。在改进实践教学改革中,为地区特色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探索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1.引言

随着新的培养模式的转变,原来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近年来,国内、外结合培养模式,相继改革大学生培养体系,各高校结合实际开展“分大类”招生,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第一课堂”)不断进行优化和改革。社会发展需求使得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成为热点研究问题,相继有创新试点研究示范,与之对应的“双创”竞赛“第二课堂”等积极规划。“第一课堂”课程体系偏重于按照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的要求,在创新教育方面,重在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上向个性化发展,比如开展创新思维、创新创业管理、投资入门等课程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导向,提高参与性的教学;“第二课堂”课程体系重点依托学科竞赛,或邀请些业界人士开展创新创业的指导性讲座,借助于部级、省级、校级各项创新创业大赛为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目前在这方面的实践与发展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存在许多新的问题。如“通识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占比矛盾;师资不足、教学时间冲突,课程内容重复等问题;“基础”与“特色”不清;课程设置不能统筹安排“个性化”与“系统化”等问题,使原有的课程体系不能适应新要求。为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创新试点学院培养人才水平,建设与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重点研究“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实践方法、课程衔接等内容,打通“课堂内”与“课堂外”孤立界限,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为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2.实施措施和关键问题

课程改革与体系优化主要从“第一课堂”建设与优化,“第二课堂”修订与完善,与二者的衔接、融合、互补进行研究,从“理论”+“实践”强化课程体系进行建设。具体包括:(1)完善第一课堂课程体系,解决“通识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渗透关系。“反馈-修正-完善”课程体系,完成制订招生计划和目标、修订培养方案,分层、设置和细化课程设置,“基础”与“特色”的关系。(2)按“课程群”建设突出培养目标,理清“分而共建”、“监督管理”与“互学互促”等关系,从“第一课堂课程体系”建设集中体现和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3)以项目为驱动的“启发式、探究式”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优化。建设重实践,强应用“第二课堂”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解决“重理论、轻应用”的培养误区和协调发展实践培养课程体系,统筹“个性化”与“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4)以“三赛一练”为牵引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强化实践实训课程平台;建立科技竞赛课程培养体系,开设以应用为目的的大学生科技竞赛课程培训,使第二课堂实践实训课程设置系统化。(5)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程衔接与互补、互促。解决“师资矛盾、教学时间矛盾,课程内容重复”等矛盾,把专业课程建设与“创新试点学院”课程建设相统一,细化与融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和课程衔接设置等。

3.改革方法与总结

研究过程中,客观分析与结合学院实际情况与特点,分析“三大组、三方面”的矛盾:教与学,师资供给与需求、课堂内与课堂外。分析采用科学研究的模式进行,结合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注重实践应用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2]冀宏,顾永安,张根华等.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江苏高教,2016,(4):77-80.

作者:罗养霞 王浩鸣 杜延庆 杨新安 冯居易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