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制约高职工科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高职院校教师缺少科技创新动力、高职院校教师缺乏科技创新意识,然后阐述了培养高职工科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即以完善的管理制度激发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动力;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个体的科技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高等院校教师不仅要具有承担相应教学任务的能力,还要具有完成专业领域内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提高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高等院校长远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促进行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特别是对于高职工科院校来说,专业设置更为贴近生产一线,教师的专业性也更强,这使得高职工科院校教室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易开展。但长久以来,由于政策、创新意识、创新氛围等诸多因素影响,高职工科院校教师的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并不理想。因此,本文系统归纳了制约高职工科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深入分析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以期为高职工科院校师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一、制约高职工科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高职院校教师缺少科技创新动力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国内高职院校众多,高职院校教师也是我国科技事业持续有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然而,高职院校教师所从事的科技创新工作一直都没有得到广泛和足够的重视,致使高职院校教师缺少科技创新动力。首先,科技创新管理部门对教师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价值认识不清。大多数高职工科院校科技创新管理机构还没有完全掌握教师进行科技创新的活动方向,没有制定科技管理政策,不清楚如何才能使得教师能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使得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许多高职院校至今也没有制定政策、条例、制度来管理从事科技创新的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更是忽略了对科研成果后期转化的管理,使得教师科技创新活动的长远发展缺乏源动力。最后,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设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很难对科技创新成果数量、水平、成果转化前景有科学合理的评价,也没有将科技创新活动与教师职称评定、经济收入、评优评奖等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方面相结合,极大限制了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科技创新,进行科技服务的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教师缺乏科技创新意识

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过于强调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能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由于高职院校对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完成质量要求很高,但对从事科技创新的要求不高,甚至根本就没有具体的成果指标和要求,所以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几乎没有意识到要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的纵向科学研究项目和进行知识产权性的成果积累。即使某些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科技创新活动有所要求,但教师只是在学校要求框架内行动,并非是积极主动的自愿参与科技创新。而且许多教师即使有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的意识,但不懂从事科技创新的方法,不了解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操作程序,久而久之自身能力水平逐渐下降。已有的实际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4],这些教师的普遍特征是缺少工程实际工作经验,科技期刊、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科技成果获奖等数量较少,对相关行业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了解不深,不能在常规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创新性知识和见解,更不能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的开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培养高职工科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以完善的管理制度激发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动力

科研管理制度的完善是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一方面,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是指创新资源建设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是指创新成果奖励制度的完善。为了完善创新资源等硬件条件的支持制度,高职院校可以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和对外科技服务机构,酌情设立级别不同的科技创新起动基金和对外科技服务配套基金,整合优化各学科领域内的人才资源,并配备给不同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对外科技服务机构,强化平台和机构内教师之间的专业融合,鼓励多研究领域交叉合作研究,扩大研发场地、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的建设投入和更新换代力度,为教师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条件。为了完善创新成果奖励制度,高职院校应该设立针对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和结题的奖励制度,可以按照校级、市厅级、省部级、部级等不同层次科技项目设立配套研究资金比例和奖励数额,鼓励教师申报高级别的科技计划项目,也要设立专著、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类成果的奖励细则,要重点奖励期刊质量好、被引用率多和影响较大的科技论文,并将其作为科技奖励、资金支持和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指标,也要加大专著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资助力度,并对后期的专利成果转化及相关产品的产业化活动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

(二)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个体的科技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教师缺乏科技创新能力意识,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科技创新团队鼓励多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学科交叉不仅会产生新的研究切入点,也能在交叉过程中通过强势学科的引领作用积极带动弱势学科科研人员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从而提高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科研技能和协同创新能力,增强教师从事科技创新的积极主动性的自主性,提高教师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团队成立后,势必会积极申报和承担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科技项目,项目申请和建设过程中会根据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分配任务,这就迫使团队成员积极进入角色,无疑会调动团队成员的创造激情。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过程中,通常会综合考虑各成员的专业特长,尽量做到各尽其才、量才使用,将团队力量发挥到极致,所以最终会形成一个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配置最为合理的人才梯队,不仅有利于团队未来的长期发展,也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推进了教学水平好、科研能力强、技术服务优的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进程。科技创新团队也能够营造科研自由、创新协作、共同提高的学术氛围,团队学术氛围的营造无形中会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凝聚力、工作热情、创新动力和学术道德风尚。

三、结语

高职工科院校教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承担者,承载着科技创新的未来和希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直面教师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强化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使高校的发展更好地适应时代进步要求,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吴琴,吴大中,吴昕荟.高校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3):100-103.

[2]戴红霞,王小刚.高职教师科技创新动力的“校企共励”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10):38-40.

[3]朱小峰.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5):218-219.

[4]闻健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3):87-89,96.

作者:房世龙 史誉州 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