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教师安全教育范文

教师安全教育全文(5篇)

教师安全教育

第1篇:教师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混合式教学;线上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安全教育课为合班大课堂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2+1”的教学模式,学生外出顶岗实习一年,在校学习仅两年,受限于学习时间不足,故公共必修课大多采取合班授课的方式进行。

(二)授课方式大多为教师单向讲授

现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授课的共性是:课堂(线下)教学为主,教师作为课堂主导,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合班课由于人数较多,专业混杂,授课教师只能随机点人回答问题,课堂互动十分有限。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欠佳

合班教师受制于班级人数多,教室大,部分教师对课堂的管控度不深,只顾讲述知识。因此合班课大多沦为学生的“休闲课堂”,除自觉性较好的学生主动听课,大多数学生在课堂睡觉、玩手机,已成为高职院校安全课堂的“常态化”。

二、混合式教学在高职院校安全课的推广的作用

混合式教学即:将网络在线教学和课堂传统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两者实现优势互补,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由于其互动性强,能较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广受高校青睐。在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课堂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是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课堂引入线上方式,使用手机端与学生互动(如随机点人回答问题),可以较好的提升课堂气氛,每一个角落的学生都有参与感,上课不再打瞌睡;二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线下教学完成后,学生的学习要在线上继续学习,教师可以设置线上作业(如观看视频、在线答题等),学生完成线上作业后,才能得到日常的作业得分点,收获平时成绩,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混合式教学可以设计翻转课堂,即学生翻转角色做课堂的“主讲”,学生抱着对问题的疑惑、对知识的好奇、甚至是对担任课堂主讲的责任,会主动去寻找、发现所需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能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四是能实时安全教育、宣传资料,向学生手机端推送最新的资讯和案例,使学生能实时得到警醒教育。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安全教育课实践运用探析

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以手机移动端App工具为载体,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激活传统教学的手段,最终实现学生移动端、教师管理端、教学督导端、课程管理端在网络平台的一体化应用。

(一)移动端辅助学习,提升安全课程教学质量

安全教育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在传统线下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引入线上学习方式(手机端、电脑端)。课前,通过线上资料引导学生通过手机App进行预习、加入了安全视频、图文案例等元素,结合当下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学生更易接受此类方式,往往三五分钟可大致了解即将接触的上课内容;课中,打造基于小组讨论行为的互动式教学,教师不再做单向的安全知识灌输,只针对安全案例中的难点进行解释,学生根据预习内容有针对性的提问,教师针对性的指导反馈,形成良性互动;课后,学生利用手机App提供的课外阅读、课程作业,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化理解、加深印象,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反馈的疑问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线上教学的引入,能有效突破传统的40分钟课堂的限制,线上移动端给予了学生更多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讨论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App的统计反馈,更加清晰了解自身在学习安全行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寻找差距。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详细学习数据,随时调整教学重点,实现教学相长。最终形成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端翻转角色,双向教育优化安全课程资源

安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混合式教学手段中翻转课堂的运用,可以将“备课”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在课余时间针对课前预习的资料做研究,形成课堂讲授的一系列内容,这些来自学生群体的案例,可能比教师准备的案例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能引起课堂共鸣,翻转课堂将不再是教师单向教育,教师和学生也都是被教育的对象,形成了资源互补、双向教育。而学生翻转角色讲述的案例,可通过教师筛选后进行优化选择,把经典案例作为特色教案永久保存,教务端提取此类源于学生、源于学校的教学材料,经过整合、优化和提升,最终能够能使分散的数据集中,实现课程建设发展规模化、科技化、可视化。可成为学校独有的教学资源,推动高职院校安全课的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三)督导端辅助教学评价,监控安全课程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课的合班式大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评价、监督,人数过多往往导致一名授课教师难以有效监督上百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懈怠,教师也只能听之任之,教学效果欠佳。混合式教学可在通过手机端的App学习,以大数据分析、教学监控、评价体系为手段,以安全教育大纲和课程思政为标准,以学生学习端App学习统计为依据,通过学生线上作业对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督促、评价、预警。有线上技术的支持,教师能较好的针对学生的在线作业情况,及时在线下课堂对教学重点做调整,例如:线下课堂对学生线上作业错误较多或掌握不足的知识点做专项讲解,有的放矢,教学的靶向性和授课的针对性都能明显提高,有效帮助教师提高安全课线下教育教学的质量,实现线上督导辅助功能,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和“线下”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四)课程端更新实时案例,提升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不同之处在于其提醒、警示作用,绝大多数高校的安全问题源于安全意识淡薄,如钱包手机随手放被顺手牵羊、上网不注意被骗情况时有发生;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在宿舍内吸烟导致的火灾案例屡见不鲜。而现实中学生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痛”,线下课堂教学的弊端在于上完课后,学生就远离了教师的监管,使得线下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管理端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课程管理者不断收集、实时更新安全案例,通过手机端定期向学生推送,对学生起警示作用;二是通过制定线上学习课程,弥补高职院校课程,安全教育线下课堂学习时间不足的缺陷,通过线上手段延长学习时间;三是通过建立班级讨论群,引发大学生对安全案例的不断讨论和思考,起到实时鞭策、警示的作用,即使学生不在课堂,也能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关注安全、讨论安全、参与安全的氛围。混合式教学模式让高校安全教育持续进行,永不“下线”。

四、结束语

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开展一切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学生安全教育是高职院校安稳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提升安全教育质量,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健康成长是高职院校的共同愿望。预防为主是安全工作最基本的手段,除了开展日常宣传,安全教育课是高校最直接有效的预防手段,只有把安全教育的警示作用落到实处,运用各种新模式、新方法提升安全课程教学质量,才能真正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不断推动平安校园建设,确保高校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第2篇:教师安全教育范文

1.1安全考试

高校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应当“安全第一,处处以人文本”。实行安全教育和化学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安全规则选修与考试。设立包括一般安全、防火、逃生、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强腐蚀性等在内的多个专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并通过考试作为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必要条件,考试不合格者不准进入化学实验室,直至重修合格后才准进入化学实验室。例如,台湾清华大学在授课方面也尽可能以形象教育方式为主,用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教育方式来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在讲解实验室灭火知识时,重点强调需要沉着冷静,及时判断火势大小、原因并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局部着火,顺手用湿布、沙子等材料盖灭;火势较大时,依据着火原因和火情使用适宜的灭火器材;火势无法控制时,及时断电关气,迅速离开并立即报警。在讲解使用灭火器材时,可以把常见的各类灭火器向学生展示,同时用示范的方式给大家进行演示。通过这样的系列课前安全教育与考试,让每名学生都掌握相关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这不仅保障安全教育的效果,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实验室安全事故。

1.2安全检查

实验室每学期均有一次定期安全检查以及不定期、不定次的安全抽查,现场普及和深化安全教育的,检查后各个实验室安全情况的优缺点都会被点评出来,并有相关工作人员具体指导如何去改进缺点和继续发扬优点,关键是平时还能保持监督。例如,台湾清华大学采取了一些很有特点的措施。例如在每间实验室门口都有危险提示标志,说明该实验室可能产生哪些危险,同时也提示禁止在该实验进行不恰当行为(如吸烟、带入磁性物体等)。每个实验室需要使用的危险试剂、药品都需要进行登记和专人保管使用,在实验室门口醒目的位置建立文件夹,放有该实验室使用的危险药品的性质和预防、处理措施的资料,不断提醒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要时刻进行规范操作和安全处理。他们还专门成立环安中心来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和安全设施维护工作,往往每学期有多次的安全检查。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在进行每项化学实验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不仅要对实验机理和实验过程进行预习,而且需要查明实验中每一个用到的试剂与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安全特性,避免发生事故。

1.3教学过程中强化安全教育

传统安全教育方式往往只重视课前的安全教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并没有实质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为了能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安全觉悟,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安全监督。学生相互进行实验操作监督,对实验设施和实验环境提出安全意见,不仅使学生实验操作更加规范,而且让他们时刻具有安全意识,同时也改进了实验室环境和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引导,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学校提倡在实验前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安全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方式,对社会上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实验室以往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视野,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安全处理方式。这些安全教学方式和手段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强化,能让学生在潜意识上强化正确的安全理念和掌握实验安全技巧,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综合能力。

1.4课后安全评价巩固安全教育效果

在课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引入学生对实验安全的自我总结评价方式,能让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安全进行有效的总结,达到将安全教育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目的。在实验报告中增加实验安全评价一项,让学生从安全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整个实验过程:实验仪器装置是否按照要求搭建,原料称取时是否有撒漏,实验过程中废气是如何处理的,实验结束后的废料是否进行规范处置等,对每次实验操作进行安全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实验操作不规范、存在实验安全隐患的学生,虽然侥幸得到实验预期的产品和结果,但整个实验严格来说是不合格的。通过实验后的安全评价能让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自我批评和改正,真正在实验能力上得到提高。因此推行课后自我安全评价教育方式,能进一步巩固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教育效果。

2硬件措施

2.1通风系统

完善的通风设施,除了有常规的通风橱设施,还有整个实验楼层的紧急排气系统。例如,某个实验室的煤气泄漏,在警铃通告后,所有实验室的人员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安全撤离。当人员撤离后,相关工作人员对实验区域实行紧急通风换气,短时间内全部置换实验楼内空气,恢复正常工作,保证没有毒害。

2.2维护系统

化学实验室的空间都很高,而且采用外露的各种管道,各种标识警示很醒目,一目了然。出问题时能更直观更快地找到源头,方便维护;同时严格执行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防患于未然,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3应急系统

实验室廊道等很多公共地方以及各个实验室内,有各种形式的报警系统:火警、毒气警铃,紧急撤离警铃等,同时有防灾害的各种醒目的警示和疏散标识等。除了这些专业的设施外,当出现紧急情况,有警铃响时,短时间内就会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前来处理紧急情况及判断是否需要人员撤离,如果需要会协助疏导大家更有效地快速撤离。

3.结语

第3篇:教师安全教育范文

一、生活环境是确保幼儿安全健康的基础

幼儿园是幼儿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幼儿教师首先要做一个细心人,要确保幼儿生活的环境必须是健康安全的。如检查活动室的各个角落,彻底排除不安全因素;同时教师也要安全合理地对活动室里物品进行摆放,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所以幼儿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做到眼勤、手勤、嘴勤,把将要发生的事故消除在萌芽阶段,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渗透安全知识是做好幼儿安全教育的有效手段

幼儿具有年龄小、理解能力差,但感情认识强的特点,所以安全知识教育不宜专题讲解,只应慢慢渗透。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游戏中,区域活动中,使其规避危险。

1.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我们注重安全教育在一日活动中的渗透。例如:我们通过学习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来告诉幼儿在玩完玩具和吃东西前要洗手,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知道保持手的清洁。

2.培养幼儿识别“危险”的能力

幼儿年龄小,意识不到周围存在的危险。作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潜在的危险,纠正“冒险”行为。如午餐时,有的幼儿不知不觉会把饭勺咬在嘴里,我们不但要在提醒幼儿不把玩饭勺的同时,还应教会孩子正确拿小勺的方法,做到:不咬、不挥、不敲,确保午餐安全。

3.让幼儿懂得避开危险的事物

危险的事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引导幼儿了解它们,远离它们。如:电源插座、热水等,我们利用图片和标记的方式,结合事例对幼儿讲解其危险性,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我们还张贴各种安全标识,帮助孩子们避开危险,如在楼梯、插座等这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三、传授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的教育就是要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各种能力,为了更好地保护幼儿的安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方面,我们发挥游戏和演练的作用,在玩中教给孩子们应对意外事故的应急措施。

四、家园密切配合,是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的保证

第4篇:教师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游戏教学;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方法措施

一、幼儿游戏化安全教育的意义

幼儿阶段开展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模仿性,让幼儿能够通过游戏来模仿、认知,对社会进行初步的了解。教师创设游戏场景,不仅能让幼儿从侧面了解社会,还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游戏中蕴含的知识。幼儿阶段可以对相关的道德知识、道德情感进行正确的培养,这阶段的幼儿很容易接受恰当的、规范的刺激,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一定的游戏体验,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安全教育目标。

二、幼儿游戏化安全教育的方法

1.利用绘本情境游戏

由于幼儿年龄尚小,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在自我探索时,幼儿对危险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在危险来临时无法很好的规避。很多幼儿都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以及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幼儿园必须组织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绘本情境游戏,为幼儿提供相关的安全教育绘本。例如,有关“外出游玩”“与父母走失之后”的绘本,在绘本中创设生活实际场景,幼儿通过阅读绘本,能够更加明确地了解外出游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在绘本情境中,幼儿能够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了解发生意外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如可以向警察求助等。通过这样的情境和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安全知识,与传统的知识教学方式相比,更加直观、有效,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教育,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2.利用幼儿绘画游戏

生活中有许多安全标语,这些标语能够起到警示作用。例如,在幼儿园中就能够发现许多类似提示语、警告语,虽然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活动经验,教师就需要将幼儿周围的标语与实际社会生活相联系,这样能够加深幼儿的印象。幼儿对绘画有着极强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安全标语的讲解。为了让幼儿能够牢记安全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绘画相关的安全标语,将画好的标语摆放在教室,使幼儿能够时常加深印象。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一系列的标语绘画、标语制作游戏,能够激起幼儿强烈的参与欲望,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各种常见的安全标语,了解相应的安全知识,以便在生活实际中能够有所了解,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当幼儿在画完相应的安全标语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其绘画内容,提醒幼儿相应的安全知识,讲解相关的安全标语口诀。

3.利用安全演练游戏

安全教育贯穿了幼儿的生活。因此,安全教育不能只浮于表面,而是要让幼儿深刻了解并参与其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安全课程演练,适时抓住机会,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浅尝辄止,仅让幼儿知道危险,而是要让幼儿去实践,在具体的安全演练中学会自我保护,增强对安全知识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组织安全演练,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安全秩序,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安全演练活动。例如,进行消防安全演练时,可以先制定出相应的疏散路线,让幼儿有所了解。在实际的演练中,幼儿在教师的领导下安全疏散,及时撤离,避开危险,增强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演练,幼儿懂得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掌握了基本的逃生技能,获得了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除了消防演练,教师还可以组织地震演练和防踩踏演练等,通过多次的练习,让幼儿有所收获。综上所述,通过游戏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幼儿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幼儿了解安全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在进行游戏化安全教育工作时,教师不仅要将理论知识教给幼儿,更需要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游戏活动中,让幼儿有更强的参与感,对相应的安全知识有更深层的了解,运用游戏教学法帮助幼儿提升自救能力,培养幼儿的安全规则意识。

参考文献:

[1]党晶.快乐运动快乐成长:幼儿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积极情感的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

[2]谢华.巧用游戏化教学强化幼儿安全教育[J].辽宁教育,2018(6).

第5篇:教师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网络文明;素养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1.6%。超过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1]Z世代(指网生代)的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作为未来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将决定和影响着下一个百年我国网络文明的新高度。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亟待提升

从青少年文明素养分论坛反映的数据看,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呈现日益繁荣景象。但在技术发展的背后,还暗藏了许多缺乏妥善监管和治理的盲区。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各级网络监管部门共受理16319.2万起网络信息安全投诉,较2019年增长17.4%。[2]显然,互联网并不止为人们带来便利和高效,网民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网民遭受各类网络安全问题最为显著的4种形式包括:个人信息泄露(22.8%)、网络诈骗(17.2%)、设备中病毒或木马(9.4%)、账号或隐私被窃取(8.6%)。其中,除了设备中病毒或木马之外,其他类型事件发生的概率均有提升,并且每一类案件都涉及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涉及网络安全事件的形式主要有三类,即成为受害者、间接参与犯罪、直接犯罪。首先,最为常见的类型是成为受害者。许多大学生在不清楚网络环境是否安全的情况下,就主动参与各种信息交流、网络购物和交易等活动,导致个人信息、私人财产遭受侵害。犯罪者通常以虚假中奖信息、网络兼职、冒充好友等方式实施诈骗;其次,大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间接犯罪实施人。如,2020年发生的全国首例“微信解封”入罪案:两名大学生参与“帮人解封微信账号”的兼职活动,但两人并不知道这些微信号曾涉及诈骗案件300多起,其中仅立案的12起诈骗案件,总金额就高达96万元。这些大学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犯罪分子的帮凶;第三,个别大学生成为侵害他人网络信息安全的直接犯罪嫌疑人。有学者对1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1/5的大学生曾有过故意扰乱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3]这表明,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根治网络环境,对于具有一定网络使用能力的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青年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我国未来的网络安全。个别大学生因为蝇头小利落入网络陷阱、参与网络犯罪。因此,因及时引导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大学生,学会识别不良信息、鉴别虚假信息、规避潜在风险,掌握在网络中自我保护、自我维权的基本常识。对此,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一些高校正在尝试开设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相关的课程。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水平亟待加强

很多人误认为青年群体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会比中老年人更懂得如何安全地使用互联网。事实并非如此。有调查显示,当前青年网民的安全意识低于我国网民的平均水平。有将近60.1%的青少年网民盲目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54.6%的青年网民认为当前网络环境很安全,该比例均高于网民的总体水平。[4]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群体重要的学习和娱乐阵地,学习、听音乐、玩游戏、聊天都是他们排名靠前的网络活动,但许多人尚未形成良好的网络文明素养,且自身的网络安全未得到充分保障。这些调查结果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即我国高等教育中有关大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教育亟需加强。造成我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络安全教育策略尚不明晰,相关法律有待完善。我国网络安全教育匮乏的问题,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已出现。教育部对此也在积极探索优化策略。如,《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指出:学校应当尽快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加强信息科技教育。但具体的课程设计及教学安排还需要专业教师共同探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育条件量身定制。对于已经结束义务教育的学生,同样也存在网络安全教育缺失的问题。因此,教学设计不应止于义务教育阶段,高校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博采群议。另外,我国网络安全法还在逐步完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相关知识领域的教学时,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5]截至目前,只经历了短短5年应用和修正时间。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网络安全法的知识也在不断扩充,这无疑给网络安全教育增加了难度,造成了部分学生即便接受过相关课程的学习,仍存在知识体系滞后等问题,不足以应对许多新的突发状况。二是网络安全教学存在片面性。“教学”理应包括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才能真正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然而纵观目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或计算机公共课程中的一个独立章节,开展一些有关网络安全方面的讲座或是文明使用网络的社团宣传活动。这两种方式都缺少让学生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知识的机会,也缺少检验大学生是否提升网络安全意识的合理考核方式。因此,我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目前大多只停留在教师讲述的层面,具有一定片面性。三是网络环境净化程度不够,缺乏健全管理体系。缺乏良好的网络环境,极易造成一些学子的思想道德滑坡。国家需要尽快完善网络监管体制,落实到每个网站和平台、程序中,让网民能够明确看到违背法律法规的后果及惩罚。否则,仅仅对学生施以规训,而对一些管理疏漏置之不理,网络安全教育就会形同虚设。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需要构建各界合作联动机制,要尽快改善网络环境、出台奖罚分明的管理机制,让大学生看到法律的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更好将教育内化为道德自觉。

三、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改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程,需要高校教师熟练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及相关法律知识,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这其中不仅需要开展安全意识教育、给予学生足够法律知识的讲授,也要结合一定的实操实训,开设安全行为教育课程。学习结束后,要及时制定合理的网络安全教育考核制度,确保学生学以致用。在安全意识教育层面,高校应转变课程的设计思路,将思政教育融入网络安全教育,而不是在思政课程中简单讲述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日常行为和道德规范展开。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如何规范地使用网络技术,以及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形成崇德向善、文明守法的网络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应多安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从网络犯罪的特点来看,加强学生信息保护技术的练习,可操作性较强。网络犯罪具有专业性强、侦破难度大,隐蔽性强、犯罪黑数高,网络犯罪国际化、管理困难等特点,[6]学校很难提供机会真正让学生接触到电脑病毒、黑客技术或是破坏系统运行的插件。可考虑从信息保护的角度出发,安排和设计相关技术的实操实训课。如,练习信息加密技术。利用不同的加密技术将信息变换,保护重要信息的安全;练习信息隐藏技术。让有用的信息看上去是无用的乱码,让攻击者无法理解其真正内容。信息隐藏技术包括隐写术、数字水印技术、可视密码、潜信道、隐匿协议等,可以更好地起到保护信息的作用。[7]还要掌握建立认证技术的方法,包括身份认证、消息认证、数字签名等。只有将这样一些实用的技能传授给学生,提升他们保护信息安全的实操能力,在确保自身信息和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安全地使用互联网程序。教学过后,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的网络安全教育的反馈机制,及时检验教学效果。对高等教育而言,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方式不应只局限于试卷,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化。如,开设网络安全信息方面的辩论赛、文艺演出、论文写作竞赛等。同时,增设对教师及辅导员的考核,如以调查问卷形式了解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教育引导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等,紧跟网络信息安全法的修订思路,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修改调整。

四、结语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既是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时代之需,也是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抓“立德树人”核心的创新之要。高校教师应关注网络安全的法治建设,主动学习和掌握《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新兴网络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相信随着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日益重视,我国的互联网环境建设一定会更加安全高效。

注释:

[1]QuestMobile研究院:《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21半年大报告》

[2]中国网信网:《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叶穗冰:《“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当代青年研究》2018年第4期

[4]丁昌田:《核心素养时代的合格教师丛书学生安全教育与事故预防和应对》,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5]李强:《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6]孙占利:《信息网络法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