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教师述职范文

教师述职全文(5篇)

教师述职

第1篇:教师述职范文

关键词:数学史;教学知识;无理数

1研究背景

教师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职业,教师有效教学所需要的知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可称为教师教学知识或者教师知识,它有别于一般的学科知识,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必备特质.以数学为例,一般学过数学的人只要能理解并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即可,但作为数学教师除了需要掌握这些学科知识以外,还需要了解并掌握该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学生最容易出现哪些错误,该怎么教最适合学生的学习,知识点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该知识点需要讲到什么深度即可,等等,这些都属于教师教学知识的范畴.知识是个体的核心特质,教师的教学知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教学知识,对促进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师教育中数学史课程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知识有着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目前还缺乏深入研究,这里将以无理数的教学为例,探索数学史对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影响.

2理论基础

在20世纪初期,就有学者关注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深度对教师教学的影响,并开始探讨教师的有效教学都需要具备哪些知识[1].在早期,学者们都意识到教师所具备的学科知识对教师的教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有学者研究表明,教师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在一定程度内(例如几门课程内)具有正相关性[2];也有学者研究表明,教师的学科知识越多,教学越有效,与其它知识的联结也越多[3].但是,学科知识并不等价于教学知识,并不意味着教师掌握的学科知识越高深,教学效果就一定会越好,这点从很多一流数学家在数学教学方面并不擅长就可以看出.在对教师教学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后,学者们发现除了学科知识影响教师的教学以外,有关教学方法的知识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并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有学者认为,怎么教比教什么更为重要[4];也有学者认为有关教学方法的知识是教师教学知识的核心[5].在美国学者Shulman提出PCK的概念以后,人们逐渐开始从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的知识两个方面对教师知识进行了研究,也提出了很多种教学知识的结构模型.其中美国学者Ball所提出的MKT模型,近年来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该模型基于扎根理论,将教师教学知识分为学科内容知识(SMK)和教学内容知识(PCK)两个部分.其中学科内容知识又分为一般内容知识(CCK)、专门内容知识(SCK)、水平内容知识(HCK)3个方面;教学内容知识分为内容与学生的知识(KCS)、内容与教学的知识(KCT)、内容与课程的知识(KCC)3个部分[6],具体如图1所示.由于该模型和教师教学的特点比较吻合,能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方面阐述教师有效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在教学知识的研究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研究将以MKT模型为依据,分析教师教学知识的变化情况。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已有较多的研究,也有很多学者探讨了数学史对数学教师的影响[7],数学史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8],以及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各种策略[9].但是从教学知识的视角,探讨数学史对数学教师教学影响的研究还不多.鉴于教学知识的重要性和数学史的教育性,有必要对数学史和教师教学知识的联系进行研究分析.在无理数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接受无理数,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困难之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因为在学习无理数以前,学生所接触到的基本都是有限的世界,所学的概念都有着较强的现实背景;而无理数涉及到了无限的现象,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无限的意识.从知识点的历史发展看,学生有这种困境也是必然的.无理数从出现,到被广泛接受,历经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根据人类学习的历史相似性,知识形成经历如此漫长的发展过程,要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接受和理解它是十分困难的.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无理数的教学进行了研究,有教师介绍了自己的无理数教学经验[10],也有教师指出无理数教学所存在的几种误区[11].有学者研究表明,学生虽然对无理数的形式定义掌握较好,但是存在概念表象比较单一、直觉与形式知识不一致、直觉与运算法则不一致等不足[12].也有研究表明,职前教师对无理数和有理数的个数的理解比较弱[13].在无理数的教学方面,有学者从定义、概念等7个方面对无理数的教学提出了建议[14],也有研究表明可以用数学文化和数学史来帮助教师改进无理数教学[15].由此可见,虽然在无理数的教与学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是对于无理数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师知识,以及影响因素有哪些还缺乏研究.这里就无理数的发展历史对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

3研究过程与结果

3.1研究方法与过程

不同的研究目的,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量化研究可以用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在研究“为什么”和“怎么样”方面,质性研究更适合[16].鉴于教学知识的内蕴性和复杂性,难以通过合适的量表来测量教师的教学知识,因此采用质性研究会更为清晰地了解教师内心的变化过程.在研究对象方面,从某高师院校的三年级数学师范生中随机选取10位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分别用PT1-PT10表示.由于研究者即为数学史课程的授课教师,因此也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研究者将通过数学史课堂内外的观察,更好地了解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变化情况.研究过程可分为5个步骤:(1)要求职前教师在微格教室,对浙教版七年级上册3.2实数的内容进行模拟教学(1课时),并提交教学视频和教学设计.(2)随后,研究者向他们介绍了无理数的发展历史,包括从公元前Pythagoras学派发现无理数,到Eudoxus和Archytas的新比例理论;从西方学者对无理数的排斥到东方学者对无理数的巧妙处理;从近代部分西方学者开始逐步接受无理数,到Weierstrass、Meray、Dedekind和Cantor等数学家所建立的无理数理论.以及无理数名词的由来,无理数教与学的现状,并向他们展示了若干数学史融入无理数教学的案例.(3)在了解无理数的发展历史后,职前教师对原先自己的模拟教学进行反思.(4)反思过后,职前教师对原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并再次进行模拟上课,以及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5)最后,研究者对职前教师逐一进行访谈,访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他们的无理数教学知识是否出现了变化?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属于数学史的影响?等等.访谈过程结合他们的模拟教学视频和教学设计,以帮助访谈者进行刺激回忆.

3.2研究结果

通过对职前教师的访谈,以及他们前后两次教学视频和教学设计的对比发现,职前教师在了解无理数发展历史前后教学知识的变化情况存在较强的一致性,但是在变化强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数学史对职前教师无理数教学的一般内容知识(CCK,主要指学科的本体性知识)和专门内容知识(SCK,指分析和解释学科内容的知识,包括掌握多种解题方法、能解释解题过程、分析错误原因等)有所影响,但变化不大.例如有部分职前教师是通过数学史的学习,才知道了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2是无理数;也有部分教师通过数学史才了解无限不循环和两数不可比之间的联系.当然,也有部分教师是在这之前就知道了.相比较而言,在无理数教学的水平内容知识(HCK)方面,职前教师的变化更大一些.教师的水平内容知识指教师能用联系的视角看待数学,了解数学概念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在接触实数数学史知识前,职前教师对实数的认识还是孤立的.例如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他们一般就会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无理数,进而用大量的时间来说明实数的分类,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实数等练习性内容.而在了解了无理数的发展过程以后,职前教师改变了这种认识,他们从历史中知道了无理数概念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无理数名称的由来、历史上无理数的各种定义、无理数和有理数个数的比较等,并都意识到只有从根本上理解了无限不循环,才能更好地理解无理数.从职前教师的访谈和教学反思中可证明他们的这种变化.从历史中可以知道无理数的存在是因为它是有用的,因此教学中除了通过数轴说明无理数是存在的以外,还要指出无理数的价值,而不能很快地给出这个定义(PT6);以前只知道有理数不够用了,产生了无理数,但是不知道无理数的产生经历了这么曲折的过程,而且最后竟然发现无理数比有理数还多(PT2);原来无理数有这么多的定义,但是还是现在书上的那个定义最好记(PT4);听了课以后才知道无理数和有理数名称的来历,无论这部分内容要不要对学生说,教师自己掌握这些知识都是十分必要的(PT1).由此可看出,通过对无理数发展历史的了解,职前教师知道了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无限不循环的特点;了解了无理数的产生除了需要有理数的知识基础以外,还需要分割理论,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无理数的历史帮助教师了解了无理数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属于水平内容知识的范畴.(2)数学史对教师教学内容知识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学科内容知识相比,数学史对职前教师无理数教学的教学内容知识有着更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内容与教学知识(KCT)和内容与学生知识(KCS)这两个方面.内容与教学知识是教师的数学知识与教学知识两者的综合体,具体体现在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选取合适的例子和练习题.从研究情况看,在数学史课程前,职前教师大多都是严格按照教材上的顺序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方式的优缺点也没有深入的思考.但是在了解了相关的数学史内容后,他们都意识到无理数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完善的.因此教学的设计不能过于简单,而应该由易到难逐步递进,需要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更多的设计.因此,都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例子,或者具有数学文化背景的教学内容.教学中不仅更加重视了对学习无理数必要性的强调,还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疑虑进行了强化.例如,在研究中职前教师发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一论述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无限”过程中是否一直都会“不循环”会存有疑虑.因此在后期的教学中,多数职前教师融入了阿基米德的反证法,用较为通俗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2是无理数的证明过程.这不仅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的疑虑,突破教学难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内容与学生知识是教师关于学生学习特点和知识基础,以及所教学的知识点的类型、难度等方面的综合体,包括教师能估计学生可能的想法,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方面的知识.在了解无理数的历史以前,职前教师的教学设计较为单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大多以教科书为参照。在简单演示2的无限循环性后,提出了无理数的概念,然后做练习.访谈表明,职前教师之所以这么设计,是因为他们觉得无理数概念比较简单,学生应该能会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在了解了无理数的相关历史以后,职前教师意识到无理数是经历了一千多年才被大家所接受,要学生很快理解无限不循环的含义是比较困难的,有必要减缓教学的坡度,增加理解性的内容或题目,此举让他们的教学设计更加合理.职前教师的访谈和教学反思都证明了他们的这一变化过程.例如PT4认为,原来对教学想的太简单了,以为用课本那个表格,可以让学生理解2就是无限不循环的,从而接受无理数的概念,现在看来这种方式可能不太行,即使学生不反对无限不循环这种说法,他们的认知里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一过程;PT2认为,原来把学生想的太理想化了,认为他们应该很快就能接受无理数的概念,现在看看无理数被人接受经历了如此长期曲折的过程,要让学生很快理解无限不循环就太不现实了,应该设置一些情境,用例子来辅助说明,最重要的是要把无限不循环的这个特点讲得清楚;PT6认为,原来的教学设计即使学生课堂上知道了什么是无理数,也属于死记硬背,缺乏理解很快就会忘记的,从历史中可得知要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概念,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而不能简单地抛出概念,然后要求他们不停地计算、解题.由此可看出,职前教师从无理数的发展历史中得到了借鉴,对无理数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为对于无理数的概念不能简单地一笔带过,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无限不循环的过程.可以说,数学史对职前教师无理数的教学内容知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研究中也发现,数学史对个别职前教师(PT7)的内容与课程知识(KCC)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内容与课程知识指教师要了解数学内容在不同年级的课程中的出现顺序以及难度等信息的知识.无理数的发展史上,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后,发现了直角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无法表示成两个数之比,导致了无理数的产生.受到这段历史的影响,研究者发现有职前教师利用勾股定理引出无理数2,这与教材中内容出现的次序是相悖的.因为在教材中,学生是先接触无理数,此后才学习勾股定理的知识.由于历史和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并不是完全不一致的,导致了数学史对个别职前教师无理数的内容与课程知识有了负面的影响.由此可看出,数学史对教师教学知识的影响也可能是负面的,尤其是在知识点的历史发展顺序和知识点在教科书中出现的次序不一致的时候.

4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数学史对职前教师无理数教学的学科内容知识有影响,但是幅度不大.对一般内容知识没什么影响,在专门内容知识方面虽然有所促进,例如能正确的解释并证明2是无理数,但是还不能认为其有本质上的提升.只在水平内容知识方面有了一些提升,主要表现为了解了无理数和有理数的名词来源,能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无理数知识,也了解了无理数和高等数学之间的联系,但是幅度还不大.而数学史对职前教师无理数教学的教学内容知识有了较大提升,尤其是在内容与教学知识和内容与学生知识这两个方面.这主要体现在,职前教师从无理数的发展历史中意识到知识点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才逐步完善,才逐步被人所接受,学生要理解无理数不会那么容易,应该在概念的呈现中优化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情境、展示不同例子,或者增加具有数学文化背景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无理数,而不是简单地引出概念后重复各种课堂练习.研究还发现,数学史对个别教师无理数的内容与课程知识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教材中知识点出现的次序和历史发展不完全一致引起的,后续研究需要引起重视.但是这点并不能掩盖无理数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提升职前教师的无理数教学知识这一研究结论.从研究中可看出,了解知识点的历史,教师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加深学科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从知识点的历史发展中,更好地判断学生接受知识点的难易度,从而让教学设计更加合理.一些历史素材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作为教学素材呈现给学生,提升课堂的文化品味.数学史是一座大宝藏,如果认为数学史仅仅是可以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一些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认识是十分片面和狭隘的.研究表明,数学史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的教学更有自信,也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研究也说明了,在教师教育中开设数学史课程,从教学的视角向职前教师阐述数学的发展历史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CannonT.StudentTeacherKnowledgeandItsImpactonTaskDesign[D].BrighamYoungUniversity,Provo,Utah,2008.

[2]BegleEG.TeacherKnowledgeandStudentAchievementinAlgebra[M].SMSGReports,No.9Stanford:SchoolMathematicsStudyGroup,1972.

[3]KahanJA,CooperDA,BetheaKA.TheRoleofMathematicsTeachers’ContentKnowledgeinTheirTeaching:AFrameworkforResearchAppliedtoaStudyofStudentTeachers[J].JournalofMathematicsTeacherEducation,2003,(6):223-252.

[4]CochranKF,DeRuiterJA,KingRA.PedagogicalContentKnowing:AnIntegrativeModelforTeacherPreparation[J].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1993,44(4):263-272.[5]AnS,KulmG,WuZ.The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ofMiddleSchoolMathematicsTeachersinChinaandtheUS[J].JournalofMathematicsTeacherEducation,2004,(7):145–172.

[6]BallDL,ThamesMH,PhelpsG.ContentKnowledgeforTeaching:WhatMakesItSpecial[J].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2008,59(5):389-407.

[7]TzanakisC,ArcaviA.IntegratingHistoryofMathematicsintheClassroom:AnAnalyticSurvey[A].In:FauvelJ,vanMaanenJ.HistoryinMathematicsEducation[C].Dordrecht:KluwerAcademicPublishers,2003.

[8]McBrideCC,RollinsJH.TheEffectsofHistoryofMathematicsonAttitudestowardMathematicsofCollegeAlgebraStudents[J].JournalforResearchinMathematicsEducation,1977,8(1):57-61.

[9]张俊忠.数学教育中数学史融入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9):79-82.

[10]林晓明.初中数学“有理数与无理数”教学案例[J].数理化学习,2013,(2):91.

[11]何本南.无理数在教与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9,(6):11-12.

[12]冯璟,陈月兰.无理数的认识——对64名职前数学教师的调查研究[J].中学数学月刊,2010,(2):6-8.

[13]SiroticN,ZazkisR.IrrationalNumbers:TheGapBetweenFormalandIntuitiveKnowledge[J].EducationalStudiesinMathematics,2007,(65):49–76.

[14]杨秀娟.初中生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5]庞雅丽,徐章韬.基于数学史的无理数概念的教学设计[J].湖南教育(下),2010,(2):40-43.

第2篇:教师述职范文

【关键词】职校;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受到学校和社会的一定影响;其次,教师自身因素也是影响教师反思观念和行为形成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这里对影响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作出如下分析。

1学校方面的因素

1.1消极因素

目前,在职业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尽管有些老师在观念上意识到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学水平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行动上,却是滞后的.据调查46.5%数学教师认为“教学压力大,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反思,58.6%教师则认为“学校没有提出教学反思的要求,没有氛围”而不进行反思.实际上数学教师日常教学课务繁重,每周都担任十几节的课,有些教师甚至要上二十多节课,繁重的备课和批改作业就已成教学“负担”,教师缺乏时间进行教学反思.学校的管理方式使得教师自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些老套的考核方式无法激发教师工作的激情.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教师每一天的工作都是那么单调、乏味,周而复始地重复昨天的生活,遑论反思与进步.另外,学校、社会对学生成绩的要求和评价,让教师体会到来自学校和外界更多的压力,调查表明65.3%的数学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方式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1.2积极因素

在崇尚“以人为本”思想的今天,学校管理制度与方式也应该体现“人本化”.我们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不同,方式上也可以不拘一格,其检查和管理也应该因人而异,要结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以不让教师做无用功为原则,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接近72%的数学教师认为教学反思以小组合作更好,教研室和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有57%的教师是认同的,而观摩课的同课异构对63%的教师影响较深,由此可见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有积极方面的,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校或教研室教研组织的活动是数学教师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体现。物质环境是指学校的各种物质性存在和构成,即通常所说的学校的“硬件设施”.我们学校都给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一间教室都安装了投影仪,这样就使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电脑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增加了课堂容量。

2教师自身方面的因素

2.1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淡薄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前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不强,有29%的数学教师对教学反思了解一点,51.8%的数学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教学反思.40.6%的教师认为有必要进行进行反思,但对教学反思理解的相对狭隘,大部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原因是在教学遇到困惑时,把对教学的反思简单地认为是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回顾,倾向于关注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情绪的体验.这种反思虽然是自发的,但大多是盲目的,缺乏明确的目的.还有的数学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就是课后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就是“课后回顾一下,课堂上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尽如人意”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教学反思意识薄弱,是对教学反思认识的偏差。

2.2教师很少进行自觉的教学反思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我们作为一线数学老师,应该将教学活动看作一种历练,进而真正体会什么是学无止境,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不能满足现状从而不思进取.许多职校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定势,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批判、就是全盘否定,也有些数学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反思时却不知从何处下手。

2.3教师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的反思则需要一定适应时展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调查发现,34.2%的被调查教师能够偶尔阅读或查看数学教学方面的资料,而有46.3%的教师“没空看”,而只有27%的教师能经常看.55.4%想写学科论文或教学案例,但面临的问题是理论知识缺乏.大多数数学教师仅仅是停留在对自身经验的继承上,现实中许多数学教师对教学基本理论的的掌握程度很不乐观,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比较滞后.因为在他们看来,教育理论虚无缥缈、不可操作,对改进实际的教育教学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而且若从快捷便利的角度来考虑,去阅读教育教学学术理论,远不如借鉴别人现成的东西来得舒服.

3职校数学教师应加强教学反思

34.5%数学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策略,高职专业有68.3%,中职只有32.3%,差别较大;72.6%的数学教师认为“有时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感到遗憾”;但是却有52%的“人置之不理,下次遇到再说。”在调查数学教师是否会用匿名的方式要求学生评价自己的教学?这样做过的只占了5.8%。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是通过学生对自己进行反思,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行为和心理相互作用的过程.职校数学教师主动去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断去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去学习教育教学的一些规律,使自己的隐性知识得到显现。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可能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在备课时老师只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单一的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去激发学生的情怀;强调了教学的预设性,忽略教学的生成性;强调学科本位,而忽略了课程之间的整合。

参考文献

[1]黄小安.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11(07).

[2]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第3篇:教师述职范文

关键词:语言艺术;教师语言;高职院校;美术教育

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是中华文化的历史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教育中语言艺术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地运用规范的创新的语言艺术进行师生沟通,能更好地拉近教师与学生彼此的关系。在美术教育中课堂语言更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师生交流和沟通能推动学生的学习进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语言教育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相互讨论美术知识和实践理论使美术变得更加简单易懂。所以高职学校的美术教育上教师所使用的语言艺术对美术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学校必须针对不同科目的教师进行语言培训与备课,使教师的语言变得丰富起来,积极地引导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更好地促进高职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课在很长时间以来,在很多高职院校当中被视为一门技术课程,让人感觉美术教育就只是简单的画画而已,教师也只是把自己所会的基本手法与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了,从而忽略了美术教育中的语言艺术的应用和重要性,只是简单讲解一下基础知识就让学生开始着手实践。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得不到很好的调动,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随之变差。

一、教师的语言艺术在美术教育中情境导入的应用

美术课作为重要的教育课程,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不可或缺的环节。美术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导入针对新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展开新课程的学习关键。较好地帮助学生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更加感兴趣地投入新课程的教学中去。而教师语言艺术的应用在美术教学的情景导入中更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作用。首先,简洁明了的语言能够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精准的语言也是创造情景的关键所在。教师的语言规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考方式,用准确、易懂的语言对某件事物具体描述,学生们才能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去思考学习的内容。反之,复杂、繁琐的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会使学生进入思想盲区,从心理上排斥教学内容,抵触美术。教师有效地运用语言艺术能使学生耳目一新,使自己的教师形象富有朝气,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年龄的距离,使其不会排斥与老师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教学中去,而不是感觉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氛围压抑,思想上就开始逃离课堂教育。教师要提前备课,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力,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逻辑,利用语言的魅力去活跃课堂气氛,让美术知识灵活地呈现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运用不同的语调和节奏的教学语言艺术,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学习知识印象。比如,在上课时进行艺术设计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引用郑板桥的《板桥题画竹石》这首古诗进行情境导入,用古诗去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时,结合诗词含义巧妙地将绘画技巧融入到课堂里面,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在美术教育中启发教学的应用

美术教育不同于数学、语文、英语等其他的教学科目,美术的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与学生互相帮助,相互合作。组成合适的兴趣小组共同去完成一幅作品或是几幅作品,会使学生互相了解,并学习别人的优点,从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在美术课程中营造好的教学环境,不要太死板,同学之间离开自己的座位,可以互相探讨学习中获得的心得。这样教室里充满了学生的欢声笑语,也没有了平时教学的紧张气氛,但是切记要使每个学生有一定的底线,避免课堂上学习纪律失控。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互相交流,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也能有效管理课堂的学习秩序。教师利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向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问题提问,引导学生对一系列的美术问题进行思考,反思接下来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与教师沟通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学习时所遇到的不同问题,是否会耽误学习的进度,或是打扰了别的同学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知道,课堂上的交流和沟通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而不是为了交头接耳,讨论一些与课堂上无关的内容。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为了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交流学习。通过各种不同的富有内涵和启发性的语言交流,使学生们更了解教师的内心想法,相互了解使课上教学更加的顺利。

三、教师语言艺术在美术教育中评价的应用

开设美术教育是为了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兼具的国家栋梁,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美术人才。美术教师在此项任务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美术指导与评价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表现,运用准确、简明、客观的语言艺术进行学生点评。对于学生美术作品中的优点要给予充分的表扬、鼓励,并希望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对于学生美术作品中的缺点,应该明确指出其中的不足与误区,给予相对的建议。不仅要进行教育也要进行鼓励,要求学生积极改正其中的不足之处,下次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生兴趣做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人才,但是萌芽成长成参天大树也需要时间与过程的。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进行指导教育。在审视自己的美术作品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容易出现不够自信、不满足于现状、表达不清自己的真正情感等问题,教师就要从每个学生的不同角度入手,运用文明、简明、灵活的语言艺术对学生进行指导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之意,不是一味进行批评教育,要赏罚分明。这样才不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开始排斥美术,不认真学习美术。有效的语言艺术的运用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中的魅力,更加坚定地学习美术知识,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劳逸结合,和学生产生互动。比如,挑选一些学生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自己上台向师生讲解自己美术作品的内涵,作品表达的是什么,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从什么事物上获得的创意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活跃了教学氛围,使学生更热爱学习美术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师语言艺术在美术教育上的培养目标

美术教育中语言艺术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美术本质的认识,这也是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目的所在。并且把美术作为一种实用的技能熟练运用到社会实践生活中,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从而成为祖国未来的美术人才,为祖国以后的美术市场发展需求做出杰出贡献。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目标主要是体现在,一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者,首先要具有过硬的美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善于发现事物本身的美感,并对事物本身的美感进行有把握的分析和点评,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给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审美观念。二培养学生掌握和使用美术技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美术知识和美学理论结合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生活实践服务社会,从小就适应社会上的市场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便于学生在毕业时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由于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相对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更规范的教育体系,所以还是将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作为基础,更加新颖的美术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一般都是偏重于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过早对学生的未来进行了定位,严重打击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而教师利用风趣且富有内涵的语言艺术,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易懂,课堂上也更加的活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无限的想象力。

五、结语

语言是我们互相交流的主要工具,语言艺术也就是我们的话语艺术,而教师有效地运用语言艺术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别出心裁的创新语言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独特巧妙的语言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温馨的语言又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学生知道学习美术知识是美好的。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育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语言艺术的表达能力,才能给自己的学生带来积极、热情、感兴趣的美术教育体验。总而言之,教师语言艺术在高职美术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主要方法,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影响的作用。

结合

高职美术教育的特点,教师在语言艺术上的运用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进度,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关键所在,对培养祖国未来的美术栋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提倡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丹凤.浅析高职美术教育中教师的语言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09):169-169.

[2]郑惠凤.高职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教师语言艺术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7,(02):143.

[3]吕艺征.探讨高职美术教育中教师的语言艺术[J].华章,2013,(33):219-220.

[4]窦曼娟.高职美术教育现状与教学改革思路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05):190-191.

[5]徐喆.高职美术专业基础课中的情感化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6,(11):154.

第4篇:教师述职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由于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还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在情感、个性、理想等各方面更具个性化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索[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传统教育理念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化

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离不开素质教育的实施。但是由于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仍然采取照本宣科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无法使小学数学教学得到顺利开展。

(二)教师忽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因此此时是培养兴趣的重要阶段。但是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忽视了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对学生起到的重要作用[2]。在教学中始终都是教师讲满整堂课,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导致学生无法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师专业能力较低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基础的数学知识,是人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对初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起到奠基作用,所以需要重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但是目前仍然有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存在专业能力较低的情况,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三、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多观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观察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音乐、动画等,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存在新鲜感,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需要正确地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从而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小学数学成绩的提高,与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在开展课程教学之前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之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完善。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在理解和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从而有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3]。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课堂教学,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素质教育的落实。小学数学教师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现,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胜兵.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8(12):61.

[2]何有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97.

第5篇:教师述职范文

目前电工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多数是普通教师来担任的。使用的电工实验指导书大多是各专业统一使用的教材,未能突出电类专业的特点。电工实验是实践教学的一个方面,但很多内容都是验证性的实验,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实验课对学生手脑并用的培养作用并未真正体现出来。实验课是被动的,实验只是验证理论,失去实践教学的主要作用。实验教学依附于课堂理论教学,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指定内容的实验,且大多数实验必须严格按规定好的步骤进行,学生按时来到实验室后,只要按规定操作,就能获得预定结果。实验只是按开关、看数据、写实验报告就结束了。目前实验室采用成套电工设备,美观整齐,但是许多实验项目都已将线路接好,学生得不到实际接线及动手能力的训练。显然,这样的实验教学只是一种操作训练,对不少学生来说,已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作用。实践教学的任务不仅是验证理论知识,它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这样的实验课学生虽然能够从中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对于培养技术过硬的电工技能人才来讲,是经不住考验的。传统的电工实践教学都在实验室进行,而实验室的场景与实际的电工工作场景往往大不相同,相去甚远。学生在实验室里学到的一些实践技能到实际生产中却对不上号,茫然不知所措,难于施展。电工实践教学与电工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大大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对于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是摆在每一个高职院校面前的现实问题。就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有一点个人的见解,与各位同行探讨与分享一下。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如何提高师资力量?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其实所谓“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是专职教师应当具备的两个能力:一是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二是有工程技术人员一样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可以在创业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三是可以安排老师到相关的企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生产过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此外老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另外还可以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来学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由于多种因素,高职学生“重文轻技”思想严重,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电工专业,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而对学习电工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感情,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的效果。正如中国有句古话:“牛不喝水强按头”,学习亦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学生取得双证是教学方向,就业是培养目标。通过技能鉴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实训内容应向技能鉴定的大纲靠近。电工技术的教学应当兼顾实践,开拓应用型项目,使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毕业证,还取得高级维修电工证,即双证毕业。电工实验内容包括各类仪表仪器的选择,仪表业精确度与实验误差的计算,主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主要电气参数的正确测量,各种元器件特性的测试,电机结构的认识及拆装,控制线路的设计与联接,照明动力线路的设计与安装等。为保证实验的效果,实验课应采用单班上课的教学形式,以一人一台试验台为佳,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便于实验成绩考核。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往的电工实践多数是与实验基本类同的一些验证性实验。一般学校电工实训室建成以后,学生就必须在各实习室亲手设计、制作、调试,解决实际问题。如民用电的布线安装;电机的拆卸、检修;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接线与调试。这些都必须亲自设计、亲自制作,认真检查分析,排除故障。特别是低压配电与拖动实训室,将配电实习与电机类的实验相结合,学生必须首先对整个配电控制柜设计、布线、安装所有配件,才能带动电机,并进行下一步的电机拖动与其它电工实验。同时,要严格要求同学们的安全用电,正确配电与规范操作,认真完成各个实践环节。从课内依赖性实践发展到课内外相结合独立完成的实践方式。过去的实践多在课堂内按照固定计划学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试验,碰到困难就会依赖老师,而不去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改变方式:布置设计题目与技术指标要求,发放器件和必要的工具与基本检测仪器,学生可在网上查阅资料,独立思考,仔细设计,精心制作,不断改进完善。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课内外时间,更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设计,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和诱导学生参与到“合作”中来。电工技术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些生活经验和用电常识,教师如能从学生的有限的生活经验出发,加强与生产实践的联系,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无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