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教师教育理论范文

教师教育理论全文(5篇)

教师教育理论

第1篇:教师教育理论范文

关键词: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理论课

近些年来,伴随着职前教师教育不断的深入研究,一些教育工作者逐步发现传统的理论教育和单一的课堂传授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有效理解,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空有理论,而无法进行实际的应用。就我国现阶段情况而言,“理论至上”的教学观念仍然不可动摇的根植在职前教师教育的理念之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未来职前教师教育的培养。为此,只有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才能变“理论先导”为“实践教学”,打破传统的枷锁和束缚的牢笼,这不仅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职前教师教育的实践教学意义

实践教学是一种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于理论知识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重要平台。一般的实践教学都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包括科学实验,组织参观,社会调查,教育研习等形式,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直接获得经验,熟悉职业要求和规则,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的能力和意识[1]。职前教师教育的实践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素质和能力均过硬的教师人才,这与高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部门的培养计划暗相契合。教育部曾于2012年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中指出: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增加有效的实践活动和教学。然而,就以喀什大学为例,职前教师教育在理论课上的实践教学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针对于此类情况,我们需要进一步从根源上厘清职前教师教育的深层次含义,理解其地位的主导型和作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实践教学。教师教育主要是针对教师培养和教师指导的统称,在现今终生教育的背景下,根据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要,对教师进行职前指导、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不间断的,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就现阶段而言,职前教师教育是最为复杂,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我们认为职前教师教育不仅有中心、边缘之分,而且也应该有水平高低之分。对于职前教师教育思想的来源途径有很多。教师对于教育的经验一般来自于他们对于生活和社会文化的“习俗性认识”,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无意识地形成一些相关的教育理念,之后又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逐步掌握了有关教育方面的理论,形成了一些比较专业的认识;而更多对于教育的深刻认识是在真正的教育实践中通过教师的亲身体验和领悟而获得的。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职前教师教育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系统或集合,而是一个变化的动态体系。这种变化既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职前教师教育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与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进步。

二、职前教师教育理论课上实践教学的原因和目的

职前教师教育是连接实践教育和理论课教育的重要桥梁,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合格和优秀师资的必要环节和重要内容。诸多的教育工作者在研究中发现,实践教学是教师在职前教育中真正能给予教师有效指导的“重要理论”[2]。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往往最早被提出来的就是“教师应该会哪些理论知识”,其目的和核心非常明确,就是想通过理论的单纯灌输而进行教授,这样的做法往往更容易构建出一个具有知识性,策略性的框架,对于知识脉络的把握也非常的清晰,但我们要清楚地看到,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具有机动性和灵活性,因为理论是根植于实践并来源于实践,单纯的理论教授永远都是“一只脚走路”,所以对于职前教师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即不能由单纯理论转化而获取也不能依靠课堂无脑式的灌输,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和不断反思才能教授学生如何能够更加实用的学习。英国教育家艾萨克•康德尔在1953年发表的论著《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中就指出:“读完师范学院的课程,同读完医科或法科课程相似,没有实践,和培养不出高水平的医生或律师一样,也不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教师来。”在发达国家,没有单一的师范教育,其教师职前教育主流形式是SCD(schoolcol-legedepartment),即由综合性大学中的教育系和教育学院来承担培养教师的任务。由此得出,理论教学虽然重要,但并不能真正有效的指导实际问题的解决,因而,就职前教师教育的角度来讲,实践教学既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同时也是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具体保证。实践教学对于职前教师教育而言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者单纯的实践经验或符号化,结构化的框架,而是一种实践参与。

美国实用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是一种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教育就是一种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了经验的发展过程”[3]。对于教师而言,实践教学是最好也最直接的获取经验的方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缩短职前教育的周期,同时还能使理论知识实用化。正如曾在《实践论》中提出的“知识可以被看做一个总体,而就这个总体而言是不可以离开直接经验而独立存在的”[4]。就一个侧面来讲,经验的有效获取是通过实践教学来保证的,否则,“个人获取经验意愿将会被降低,从而导致社会活力丧失的连锁反应”[5]。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会对实践活动会有一定认知和理解,但这种理解是暂时的、短暂的,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参与,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反思。著名学者马克思•范梅南曾提出,“反思是一种对于已有方案的思考,对于如何选择的方向把握”[6]。通过一种反思性的实践,教师才能在反复的理论—实践—理论—实践中逐步去摸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有效方法,但就目前喀什大学职前教师教育而言,这种反思性实践只停留在传统的理论阶段,套用的往往都是一个“万能”的金钥匙,千篇一律的课堂和沉闷的学术氛围让许多新手教师都迷失在职前教师教育这一阶段,进而培养出来的教师还是会循规蹈矩的走上灌输式理论教育,但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职前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基础,是一个重要的塑型环节,只有真正融入了实践教学的理论课堂才能拥有一丝的活力,因此,可以说对于职前教师教育研究的目的和原因不仅仅是必要的,同时也是根本的。

三、现今职前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前的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并没有完全符合当前大专院校的要求,而一些大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师对于自身领域的专业知识也缺乏深刻的认识,出现了很多在职前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只关注理论知识,而不重视实践教学的情况。

(一)教育见习情况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就目前各大高校而言,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中有关“教育见习”的内容并不多见,一般都涵盖在教学活动之中,安排内容比较简单,形式比较单一,一直处于教学边缘的游离状态,可有可无。对于“教育见习”本身而言高校之中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至于落实情况,各大高校之间也是千差万别,导致“教育见习”一直处在一个“悬空”式的状态。

(二)教育实习缺少课程设计和过程性评价

教育实习不同于教育见习。现今在各大高校中,教育实习一般都有着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具体的时间安排,也有着相应的实纲,但唯独缺少课程方案和课程设计,这就犹如“空中楼阁”,一切所想皆为空谈。对于教育实习中的过程性评价一般并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考试一般不设难度,走过场的形式化比较严重。

(三)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时间较短而集中,且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培训时间比较固定,但伴随着逐年扩招的趋势,教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实习基地而言,每一期的培训人数是固定的,那么就导致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培养出更多的教师,时间上就不得不压缩再压缩,时间少了,而内容上并没有减少,可想而知对于教师的质量方面该存在多大的隐患。

(四)指导教师本身能力不够或指导不力,实习基地不稳定

职前教师教育一般都由高校一方面负责或对口学校与高校合作负责,那么就会出现一些教育上漏洞和隐患:一是高校和对口学校之间缺乏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导致经常在教师培养方面出现断层或搁浅的状况;二是若对口学校不是专业的培训学校,那么指导教师对于教师学员的培养就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分散,导致在教学效果上有所下降;三是近年来高校对于教育科研方面投入的力度较大,而比较忽视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而导致在职前教师教育中,一些教师对于实践教学比较抵触。对于喀什大学的此种情况,不仅仅需要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同时如何将实践教学应用于理论课堂,内化于理论课堂,这将是解决喀什大学教学能力较低的关键环节。

首先,应当从思想上重视实习场所的选择,更新教育实习的理论观念。对于职前教师教育的管理,要确保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不能单纯的形式化,文件化,要有具体的落实情况和详细的实施细则。对于教育见习不能继续以边缘化对待,应当选择优秀的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作为实习和见习的指导教师,并给予津贴上的补助。高校和对口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要进行改变,形成高校,地方教育部门和对口学校之间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重点强调保证实施和有效落实的机制。

其次,职前教师教育的能力应形成于多元化实践教学之中。当前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实践教学仅限入职之前的实习和见习,模式死板,形式单一,这对于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上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实习和见习仅仅是教师角色上的一种体验,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包括实习和见习,还包括课程内容上的多样性设计,教学方法上有效改变。同时职前教师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师教育的过程中,不应该受时间,从教年限,年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些方面我校可以向美国的一些学校进行借鉴。

最后,职前教师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应与自助性课程相结合。所谓自助性课程是指学校提供相关素材和条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开发、设计并付诸于实践的课程,这样的课程非常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根据学校现有情况进行设计,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效果。将职前教师教育与之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强化教师自身主体意识,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组织管理和协调的综合能力,为职前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无论从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方向上的思考,或是从教师教育的大方向上观察,当前职前教师教育都面临着重大的改革,这种改革是趋向性的,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实践性教学已经在各个层次的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地位的确立标志着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理论课堂即将要代替纯灌输式和填鸭式理论课堂,教学重心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忽略某一种教学方式,而是为了寻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所开辟出来的新的道路,所以,在探索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这个方面我们还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李伟.实践范式转换与实践教学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

[2]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01).

[3]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50.

[4].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8.

[5]石中英.教育哲学的责任与追求[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74.

第2篇:教师教育理论范文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学教师;理论思考与探索

一、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为远程教育培训营造全新的学习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自主学习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宗旨。通过发送设计好的多媒体课程软件,通过建立通信上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能够让教学更加生动和自主,通过学习资料的共享与交互性的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培训方式多样化。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能够在教学中应用好多媒体教学软件,把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化,从多种角度和多个层次展现出知识内容,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把静止的文字变得生动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而且远程教育是结合了现代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于一身,让学习理论得到综合的发展。远程教育的建立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也给老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新课改下的个性化与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现代的信息教育技术能够给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更好的传播途径,提供更加先进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依靠多媒体与互联网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观点。比如说,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通过离线方式也能够接受到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在线学习能够及时让老师给答疑解惑,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没有准确的培训定位

在远程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过程当中,过于强调理论的学习,把理论知识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而没有把技术作为培训的着眼点。从而使得远程教育技术在各层次上出现问题,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把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但是在现代的远程教育培训课程设置中,仅仅把技术培训内容罗列出来,并没有真正的实施技术培训,这就导致很多老师不能够科学合理的把远程教育应用在教学当中,不能够利用远程技术设计课程教学的软件,而是简单的把黑板板书变成电子板书,不能够用利用好多媒体与与网络技术来制作自己的教学课件。

(二)培训模式过于单一

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当中,都是面对面的教老师,就类似于传统教育中老师让学生被迫的接受自己的教学方式,这种培训方式忽略了老师的自身感受和老师的知识背景,没有考虑到老师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的群体特征,这种单一的培训模式,没有考虑到老师之间的个体差异,忽略了个性化培训的方式,大大的降低了培训的效率与质量。除此之外,这种单一的培训方式更是忽略了网络技术的优势,没有体现出远程教育培训的意义与技术特点。

(三)培训的内容没有针对性

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当中,没有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与自身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参加培训的老师无论是在知识结构上,还是在专业发展上,又或是计算机技术水平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这种没有针对性的培训,往往会造成一部分老师吃不饱,而一部分老师消化不了的现象发生,不能够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不能够达到培训的目标要求,培训效果与预期结果不符合。

(四)没有健全培训考评激励机制

由于我国现代的远程教育培训还处于萌芽期,并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还处于一种随意、放纵的状态。主要是因为领导对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健全培训机构;没有合理的安排老师的培训时间,管理质量不够高;没有完善评价、考核和奖惩等激励机制,老师本身对培训没有主动性。这些原因使得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技术没有真正落实起来,仅仅走了一个形式的过场。

三、针对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的政策支持

首先,应该在政策制度上给予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一定的保障,使得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培训的对象是老师,因此老师在培训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对老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与培训技术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很多学校在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刚刚处于起步的状态,没有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和激励体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方法,对参加的培训人员没有制定政策上的束缚与激励的措施。因此,要想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真正价值,一定要制定和完善好老师的培训制度,通过鼓励老师学习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把培训技术应用在教学当中,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其次,要强化硬件软件的建设力度,给老师创造出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技术的环境,让老师能够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学当中,保障好教学的质量。学校应该对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加大投资,科学合理的配置好培训的资源,给培训营造出良好的硬件软件环境。通过加强对网络设备与安全软件的配置,给老师提供一个快速和安全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培训技术资源的建设一定要符合老师的教学需求,把优秀的课件资源制作成多个模板,每个模板细化到各个学科,让老师学会培训技术的同时,还能够培养老师的创造能力,让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模板,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资源,让培训更加的个性化与人性化。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教学软件,开发新的教学软件,让老师真正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学当中,在提高老师自身教学技术水平的同时,还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最后,要给老师营造出良好的培训环境,促进老师学习的积极性,能够真正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学当中。一定要合理充分的给老师安排课程学习,让老师感受到现代远程教育的优越性,激发出老师参加培训的兴趣,让老师保持住学习的积极性。

(二)根据老师自身的教育技术水平,对老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第一,要保证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培训的内容要符合老师教育技术水平的知识结构、知识背景、从事的岗位和老师的年龄,根据不同学科老师的特点,选择好培训的内容,进行分模块的课程培训,满足不同学科老师的需求。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力度的培训老师开发多媒体课件,根据老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中存在的问题,对培训进行科学而精心的指导;在利用课件对老师进行教学设置培训的时候,使用多媒体软件要适度,让老师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不要让老师觉得有了多媒体软件就不需要板书了,一定要科学科技的使用好共享的课件,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技术的时候,一定要让老师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联系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适合老师学科教学规律,完成教学目标,实现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的意义。第二,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培训的时间,利用灵魂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因为中学老师的任务就是承担常规的教学,对教学进行改革,对课件进行设置等,因此,一定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赋予培训模式弹性化。要把现代远程教育优势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相结合起来。除了采用集中面对面培训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网络直播和培训资料网上共享等多种培训方法。对与老师在教学当中遇到的图像处理、课程整合和网页制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疑答惑,真正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学当中,真正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与此同时,还应该给培训的老师交际一个专门的学习网站,请专业的人员对老师进行培训,把全国各个地方的优秀资源应用在培训当中,给老师的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还能够给老师提供实践与应用的机会,降低了培训的成本,提高了培训的效率与质量。

(三)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的重心转移到信息素养的培养

为了保证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一定要对老师进行教育技术素养的培养,让老师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好教育技术的理论思想与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想结合,通过这种培训方法,能够培养老师的信息素养。除此之外,还可以请相关的专家开展专题的讲座,让老师能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信息素养,从纵向和横向上对信息素养有更好的认识。但是,一定要注意开展讲座是为了让老师能够认识到信息素养的内涵,并不能够提高老师的信息素养,只有老师通过生活实际结合教学,亲身实践,通过对课程的讨论与点评,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中学老师进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改善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始,加强老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真正让老师意识到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作用,发挥出现代远程教育的效果,提升教学的水平与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晓玲,杨改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11,5.

第3篇:教师教育理论范文

1.教育大于教学

一般来说,教育的意义大于教学的意义,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学识去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只提高自身的知识量和知识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培训或者听课时,应该多关注一些教学管理和课堂管理方面的知识,防止出现自身素质很高,但是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现象。例如,青年的小学教师可以做代班班主任,通过参加实际代班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对学课内容的认识。

2.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大部分小学教师都只是重视教学业务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忽视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就在各个小学经常出现了“重教学、轻管理”的现象。事实上,教学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教师是脑力劳动者,但是很多老师在上完课后经常出现疲倦的现象,这就是忽视了教学管理所致[1]。在小学课堂上,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一如既往的课堂管理可以让学生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如果老师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很难充分发挥自身的科学素养、展现自己的学识,也不能为学生营造安静、快乐和有序的学习环境,最后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3.加强教研组建设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教研组的建设,并使教研组充分发挥作用。以此来保证教学管理更加深入,使其有效的落到基层。教研组应配备教学素质高的组长。学校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来提高组长们的管理能力。学校在每学期都开展一次先进教研组的评选活动,选出优秀和先进的集体进行表彰,提高教师工作激情。另外,学校可以在每学期开始、学期结束举行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总结的活动,实现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工作监督 。 学校通过不断加强教师教研的实效性和参与研究性,促进教师教研成果(区、市三级课题)在各级各类刊物上的发表,拓展研究的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

4.提高教师水平

学校应该主要依据课 堂教 学,来对教师的教 学水 平进行提 高。新一轮课改的主要对象就是课堂教学,其目的是通过改革来提高教师的教学 质量。学校必须重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对 全体教师 号召来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校通过教师教研活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使教学形式从原先单一的“一课一评”转变“一说一课一评” ,再转化为 “一说一课一评 ”发展,而目前我们采用的“一主题 、二课时 、三研讨”这一教研模式 ,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研讨的效率,将教学方式与课改的理念有机的结合,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1.教案

备课管理是指学校定时的检查教师教案,主要包括教案的数量、相关项目填写的完善程度、字迹工整、字数的数量等指标都是学校对教师备课评估的依据。这样可以促使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教学研究,使其符合备课规律和广大学生的意愿。小学教师的教案反映备课成果,其主要视为教学实践服务,质量高的教案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培养教师把握人教版教材、了解小学生、预设教学方案的能力,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小学教师备课形式应该体现教师教学特点,切忌不能出现所有的教师,所有教授的科目都按照统一标准执行,应该给教师适当的发展空间,让其体现出自身的特点。这样可以客观的反映出教师备课的实际能力,促进其教学的有效开展和自身能力的提高。另外,高质量教案的撰写对于教师自身也是一种财富,它体现着小学教师的思想,反映着小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教学手法的娴熟度、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实地备课,凝聚着小学教师的心血。学校对教师教案的有效管理,可以引导小学教师编写出适合本学校教学的教案,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小学教师可通过教案的编写可以找出本校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这个样既有利于小学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2.上课

学校应该为小学教师营造相互听课、评课,交流的教研氛围,同时,规定小学教师至少要16节/每人,否则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同时建立监督检查小组,防止出现听课记录有“造假”、照抄别人的听课记录、照抄自己的教案的现象出现。在小学教师考核、评聘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团体(备课组、年级组)的整体成绩,鼓励小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3]。例如,在每学期开始第一节课,学校领导带头观摩小学教学,鼓励和引导学校教师自愿互听。另外,学校定期安排一位骨干教师开展示范课,每学期各开展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同时学校领导应邀请名师来学校莅临指导。这些活动可以为小学教师提供大量学习、观摩机会,而且通过全校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集体之后,进行相互交流并将这些交流经验进行收录。总之,学校通过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规律、有秩序的听课,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上课、听课、议课,并使教师教学水平与自身素质得到快速提高。

3.作业

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工作就是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工作,其对学生理解、巩固、拓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随机抽查部分学生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加强重点部分知识的教授。学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一环节进行管理:第一,为了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可以指导教师进行科学地布置课后作业;第二,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批改有明确的规定;第三,学校应该定期的、随机的抽查学生的作业,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批改情况,并改正其中出现的问题。这些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端正工作态度、发现作用布置问题及交流工作经验。

三、教学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重培育教师的教育思想

学校对教师进行管理时,不应该墨守陈规,而是应该鼓励教师标新立异。学校要鼓励教师对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的反思,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建设里面。

2.客观评价公开课

学校要积极倡导公开课课前准备,使教学充分体现课的“本质”,防止教学过程繁琐、教学内容矫揉造作,而且教师应该清楚公开课是教师进行交流的手段,是进行经验交流、教学规律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同时公开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教师之间相互炫耀的舞台,即学校应该倡导科学的、客观的对公开课进行评价,立足于学生,坚决反对流于形式的评课。

第4篇:教师教育理论范文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实践

一、前言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发生了变革,外语教育教学理论也在发生变革,所以针对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文中主要以差异性教学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进行实践探讨。

二、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现状

(一)新时代我国对国际型人才需求

改革开放以后,大学英语的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达到四六级英语考试标准,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各方面能力。同时随着国家的教育改革方面的发展纲要的提出,对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并被国家纳入新的发展中规划中,对英语人才的培养明确要求:为适应国家的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发展规则,具备参与国际事务资格的国际型人才。所以基于此,当前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方向是逐渐转变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随着国家对外合作的发展不断深化,我国各个发展领域对国际化的人才发展需求逐渐加大。

(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英语人才培养方向

随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摒弃了过去英语教学《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英语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熟练使用英语,将英语切实的落实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以及社会几个方面。大学英语在教学中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满足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从而设计英语教学目标。

三、新时代大学英语中“差异教学理论”

(一)差异教学理论

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中差异教学理论最开始是兴起于西方,在国内的差异教学理论在古老的过去也是根源于教育家孔子的“有教无类”理论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这种差异教学理论改变了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将学生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自由个性的发展,西方在差异教学理论中认为,差异教学理论是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的不同,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的差异来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从中西方的教学理论的对比来看,是非常一致的,都是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在学生的差异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总结来看,所谓的差异教学就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促进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划分学生的学习水平,依据不同层次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二)“差异教学理论”实践

差异教学理论的实践就是依据学生的基础差异,以此出发进行教育教学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统一教学,但是实际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以及高中的英语学习中一直处于统一的英语学习模式中,深入大学以后大多数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英语学习差异,而且很多学生存在厌倦英语的心理,所以针对这些状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差异教学理论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用差异教学理论,采取教学分层的教学方式,包括有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分层等。首先教学备课作为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在备课上进行教学分层上包含有对学生分层对教学目标分层,这两个方面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在具体分层的措施上是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知识接受能力上给学生分层,这种分层不存在任何歧视含义,为了更好的辅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学习能力。其次是在授课内容上分层,授课内容和上分层是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从而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然后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进度。以中等偏上的学生的学习为例,这类学生的英语有一定的基础,只是需要加强英语的训练和知识储备,所以这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该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训练,从而具备更高的英语能力,成为国家需要的国际型人才。第三是辅导分层,主要是针对成绩不同的学生区别辅导,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重视辅导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并且要重视培养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因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普遍具有厌恶英语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辅导时需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乐趣中提高英语成绩。而对比英语成绩在中上等的学生在进行辅导时一方面是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就是重视培养这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辅导学生成为实际应用型外语人才。

四、新时代大学英语中“自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一)自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自主学习的教育理论最早开始于法国,这一理论主要是在学习中依据学习目标,清晰自己的学习目的,熟悉学习内容,在这些基础上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具备英语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具有高度的自律性质。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不能简单生硬的学习语法和死记英语单词。由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大量的重复练习和实际的口语运用,所以语言的学习非常需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性。我国的教育学习理论的研究较晚,尤其是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所以新时代的教育理论研究是根据我国的大学生自身的英语学习状况制定的英语学习理论。在我国的学者的研究下,自主性学习理论就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自己制定目标,自我管理控制,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节。

(二)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中“自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

自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践首先应该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意识的作用下才能激发自主学习动力。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中,一是加强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不再一味的依赖于教师的知识传输。二是教师在教学中针对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进行鼓励,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意识的培养,不能让学生存在被迫学习的心理,通过加强自主学习意识,然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应该采用有效的鼓励措施,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正在这一方面可以使用网络科学技术,让学生在网络上获得更好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随时随地的相互沟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再一味的传达知识,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最后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不是“放养式”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带领人,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重心和学习目的,以及自己未来学习的发展方向。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在大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满足时代的需求,也是满足不同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理论有很多,文中主要以差异性教学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进行实践探讨,差异性教学理论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促进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发展。而自主学习理论是学习中依据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自己制定目标,自我管理控制,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节,在这些基础上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洪新.新时代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中国外语教育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3):419-420.

[2]孙宝强.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理论与英语文化传播的关系——评《大学英语教学法新论》[J].新闻爱好者,2018(4):104-105.

[3]刘亚兰.多元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研究: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3):2.

第5篇:教师教育理论范文

关键词:作曲技术理论;艺术教学实践;歌曲钢琴伴奏

作曲技术理论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有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音乐技能的实际应用。比如在音乐课上为歌曲即兴伴奏或者进行即兴创作歌曲等。而传统高师音乐课堂因为仅仅重视学生们的音乐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们音乐技巧的实际应用,所以导致他们安排的音乐课时非常之少。因此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本文结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以及艺术教学的实践内容对高师音乐教育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此来确保高师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作曲技术理论课与艺术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简单来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与艺术教学实践进行结合也就是在学习作曲理论的基础之上还要保证音乐技能的实际应用。此外,经过多年的调查分析,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之中最大的一个教学问题就是学生们的音乐技巧的实际应用能力非常差且完全不能满足作曲技术的理论。造成上述音乐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应用的,所以无法很好地把作曲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结合起来。其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内容比起其他的音乐理论更为复杂难懂,所以学生们根本没有掌握其理论知识,而实践能力也就无从谈起。最后还因为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繁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时间非常少,所以学生们在学习理论和实践应用时往往顾此失彼。从上述分析的情况来看,造成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对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这些原因都需要引起高师音乐教师们的重点关注,以便高师音乐教师们在今后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教学,然后着重培养学生们作曲技术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当学生们把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以及艺术教学实践能力进行完美的结合之后,学生们就可在逐渐提高自身作曲技术水平的同时而不断提高自己音乐技巧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此来满足当前我国对于音乐教育的需求。当然这个具体的学习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所有的学生们循序渐进的努力,然后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获得成功。

二、作曲技术理论课与艺术教学实践训练的主要内容

作曲技术理论课与艺术教学实践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为歌曲配置和声以及即兴钢琴版伴奏等技术的专业训练。然后就是对一些较为小型的音乐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以及对一些乐队的作品进行二次编配等。四部合唱歌曲的改编练习。最后就是对于一些钢琴的小曲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1.为歌曲编配钢琴伴奏的训练根据多年的调查分析得出为歌曲编配钢琴伴奏训练之中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首先是对于和弦的选择有些简单和随意,当学生们在进行歌曲选配和弦的时候,他们大多使用V正三和弦而基本不用副三和弦和属七和弦以及重属和弦和副属和弦等。因为缺少合适的和声语言,不仅会造成和声效果的单一性,更会严重影响整首歌曲的表现价值。除此之外,和声练习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和弦的选择不合理,当选择不合适的和弦时将会影响歌曲的完整性以及丰富性。其次就是歌曲编配钢琴伴奏训练之中的民族调式以及和声理论非常之少,同时在和声内容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们在进行编配钢琴伴奏没有使用传统的西洋大小调功能和声而是普遍使用五声性调式风格进行编配,这就导致旋律与和声的风格有所不同。最后就是在同学们为歌曲进行伴奏的过程之中,很多学生们会对选择什么样的伴奏织体而感到迷茫,这就导致他们选择的伴奏曲会跟原来的歌曲风格相差较大。出现上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们对歌曲伴奏织体的积累量较为困乏且接触很少,这就导致学生们在选择伴奏织体时难以抉择。

2.改编四部合唱歌曲的训练想要顺利改编四部合唱的前提就是要完全掌握四部和声以及二声部合唱的写作练习,因此一定要着重加强对于这两方面内容的专业化练习。此外在选择一些民歌等其他类型音乐的时候,务必要循序渐进,先训练四部合唱的主调写作,最后就行四部合唱的复调写作。

3.分析中小型音乐作品的训练高师院校音乐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曲式与作品分析的课程讲解时,因为教师们讲解的过于繁多,而课下为学生们留下的作业以及课外练习非常少,长此以往,这就使得学生们缺乏了自我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和方法。所以想要有效的提高高师学生们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能力,教师们就一定要加强学生们对于曲谱的分析。

4.为小型乐队编配的训练高师院校对于小型乐队编配课程的讲解与过去传统音乐学院作曲系配器的教学过程有着较大的差异。因为音乐教育专业在掌握乐器法、配器法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应掌握最基本的完全织体等小型乐队编配技术,然后再进行对于其他织体类型的了解掌握。除此之外乐队的编制以及编配形式都要向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而编配形式也不要仅局限于对钢琴曲的改编,要着重加强对于一些流行等歌曲的改编。

5.写作钢琴小曲的训练对于目前高师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们钢琴小曲的专业化练习而言,实际上它们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钢琴作曲的创造,而是仅仅在钢琴旋律或者和声的前提之下进行的钢琴小曲的创作。写作钢琴小曲训练的真正目的就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创作能力以及作曲能力的实际应用。所以音乐教师们在具体的训练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安排一些时间为学生们进行耐心的辅导和讲解难题。

三、艺术教学实践应贯穿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

1.加强为歌曲配置和声的能力在高师音乐教师们在对学生们进行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以及和声学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对和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然后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合学生们练习的歌曲。除此之外,学生们想要有效地掌握和声方面的知识,就一定要对弦乐知识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才能进行往后的练习。学生们经过这些系统化的和声训练之后,让学生们逐渐的学会从歌曲的整体出发并把控歌曲的和声布局,除此之外学生们通过训练还掌握了一定的编配歌曲的伴奏,为今后对一些音乐进行即兴伴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编配与写作歌曲钢琴伴奏的能力在高师音乐教师们在对学生们进行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以及和声学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除了要进行必要的和声教学以外,还需要对钢琴伴奏的和声转变为钢琴伴奏织体来进行写作的练习。高师音乐教师们当对学生们进行全面的钢琴伴奏和声的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们完整的了解并掌握多种多样的织体类型。此外,教师们可以逐渐引导学生们根据和弦并结合相应的歌曲配置和声以及钢琴伴奏织体的写作练习来引导学生们进行钢琴伴奏的写作训练,然后有针对性的根据实际情况来让学生们选择不同的结构来进行写作练习。以便来不断提升学生们写作歌曲钢琴伴奏的能力以及对于和弦的运用能力。

3.增加改编四部合唱歌曲的教学内容而高师音乐教师们在对学生们进行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以及歌曲分析与写作两个科目的教学过程之中,一定要适当的添加一些关于四部合唱歌曲的改编教学。想要更好地进行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以及歌曲分析与写作的教学,音乐教师们就一定要在学生们较为全方面对四部合唱以及二部合唱的歌曲写作进行了解并掌握的基础之上,进而教导他们自我改变简单的四部合唱歌曲,以此来让他们熟悉并掌握四部合唱的主调写作方法。

4.加强分析中小型音乐作品的能力高师音乐教师们在对学生们进行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以及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教学过程之中,虽然大部分的学生们都可以完整性的学习一些较为基础的音乐作品的曲子类型以及结构,但是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都有所不同,除了只有非常少数的学生们才能进行独立准确的分析小型音乐作品之外,其他大多数的同学们哪怕到学期结束都无法真正的掌握独立准确分析小型音乐作品的能力。造成上述原因的主要因素就是因为大多数学生们的音乐基础水平较差。所以音乐教师们要根据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且要花大量时间为高师的学生们全面讲述一些音乐方面的基础性知识和技巧,以此来夯实他们的音乐基础。然后只要学生们可以坚持性的努力训练,他们的小型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一定会与日俱增。

5.更加注重实用性配器的练习高师音乐教师们在对学生们进行小型乐队编配以及配器法的教学过程之中,一定要着重加强学生们实用性配器的训练,比如说适当增加一些总谱改变为缩编谱的教学。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之中,音乐一定要根据总谱的一些内容来适当地选择合适学生们欣赏的管弦乐曲来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学,以此来逐渐提升学生们对于音乐总谱的领悟能力。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之中还要多加强学生作曲技术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并逐渐强化艺术教学实践环节。要让学生们在掌握音乐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可以灵活的去应用。

结语

想要有效提高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就务必要及时反思高师音乐课堂对于作曲技术课程的教学以及音乐技巧的实际应用。然后根据学生们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加大对于音乐技巧实际应能力的培养,并且通过不断的分析来改变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思想,以此来确保高师音乐教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辛笛.应用和声教学的多样化探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4).

[2]张慧.钢琴即兴伴奏任重而道远[J].钢琴艺术,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