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旅游管理专业创意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创意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创意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高校和学生的共同需求,也是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创意经济背景下作出的理性选择。文章结合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从赋能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学生应具有创意精神、创新意识同时加以充分赋能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促进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意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赋能理论;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意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创意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意思维和创意人才成为各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创意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创意旅游的实践发展的如火如荼。而发展创意旅游最紧缺的就是创意型旅游人才,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意型人才主要是指在创意旅游背景下,能够将创意与旅游密切结合的能策划、有创意、善进取、会管理、懂营销的高层次旅游人才[1]。旅游管理专业创意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业的人才发展规划密切相关。赋能是当代一个新创的概念,还没有被众多专家学者过多的解读,也没有形成比较准确权威的定义。它最初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旨在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后来被广泛的应用在商业和管理学,其基本的概念轮廓已经呈现,赋能顾名思义,就是为谁或某个主体赋予某种能力和能量。基于赋能理论的创意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学校和教师成为创意人才的平台和环境。学校成为学生发挥才能的平台而非绝对的管理关系,教育者的核心职能是变成文化和价值观的缔造者,文化变得更为重要,因为学生愿意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另一方面赋能强调学生内心自主的意识,通过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使之成为学习的主导者[2]。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研究数据表明,2017年中国旅游总收入为45700亿元,同比增长15.99%;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0亿人次,同比增长12.64%;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根据我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预计到2020年,国内旅游规模将达到68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7万亿元,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大众旅游时代将全面来临。根据国家旅游局《“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是适应行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要求推动高等院校建立和完善适应旅游业新业态、新趋势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的机制。这些都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意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3]。

二、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旅游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对专业学生的要求除了相关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意能力、沟通能力等。因此,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旅游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以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已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4]。从目前来看,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明显滞后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由于多数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处于旅游职业院校和旅游重点院校的中间,既缺乏办学历史,也缺少区位优势,加上自身办学思路不清晰,导致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模糊,课程设置缺乏特色,教学方法陈旧单一,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一)旅游管理的专业定位模糊。目前大多数应用型高校虽然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但对于旅游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还缺乏清晰的定位和认识,具体表现为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模糊,对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敏感,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衔接不好,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发展,造成了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还有一部分进入社会又转行的现象。随着我国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同于以往的单一的服务型人才,更加倾向于具有创新和创意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当前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清晰地专业定位,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把控能力[5]。

(二)课程设置不符合专业特色。大多数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特色,课程设置体系混乱,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部分课程明显滞后于旅游市场的需求,部分前沿课程缺乏专业师资(如《创意旅游》、《茶艺服务与管理》《园林景观设计》《酒店建筑设计》等),课程内容重复、交叉现象严重(如《旅游市场营销》《饭店营销》《酒店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缺乏高质量、能反映行业动态的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6]。部分高校仍把理论知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课程模式落实不到位。

(三)课堂教学方法传统缺乏创新。从总体上看,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普遍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没有真正形成教师充分赋能的生动局面。一直以来,高校课堂形成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发挥主动性、提高自主能力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容易导致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差、积极性不高和课堂参与度较低等问题,从而使教学模式变为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感到乏味,不能发挥旅游教学的优势。由此可见,通过赋能创新教学方法对旅游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教师有必要从赋能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教学,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的的有效途径,为当前应用型高校的旅游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四)师资力量与社会接轨性不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创新创意能力。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存在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学理念陈旧等现象。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部分教师是从历史、地理专业转行过来,因此对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把握,加上缺少从事旅游工作的实践经验,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特点把握不准,难以将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无法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三、赋能理论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意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更好适应新形势下我国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旅游管理创意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高校在深入分析当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应当不断改革和创新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应该在人才培养机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环节加强学生创新创意教育,着重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意型人才[7]。

(一)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创意型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应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理念,对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体系构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现有学科结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增设创意类课程,对现有教学体系进行优化重组,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复合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学、研、产”相结合全面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8]。1.明确创意型人才培养理念。未来新科技带来的旅游产业和新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实践能力强、创意能力强,且具备跨学科知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应在培养创意型人才的理念指导下,找准自身专业定位,通过加强教学改革凸显专业特色。高校要培养创意型旅游人才,首先应满足当前新形势下社会对创意型旅游人才的需要,结合旅游专业实际特点,创新教学观念与培养模式,明确旅游专业特色定位。在赋能经济背景下,培养适应新形势下我国旅游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的中高级创意型旅游人才。2.突出人才培养的创意素质与能力。旅游管理专业创意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突出其创意素质与自主创意能力。一般而言,创意能力的发挥,需要能力主体具有五个方面的素质。第一,应具有品德素质:诚信、责任心、正直、公平、自我控制、团队精神、注重质量。第二,应具有经营管理素质:主动性、公关能力、谈判能力、战略思维、营销能力、服务意识。第三,应具有文化素质:审美辨别力、分析性思维、行业经验、沟通技能、创意能力。第四,应具有社会影响力素质:遵守规则、政策运用力、个人影响力、人脉资源。第五,应具有成就欲望素质:创意控制力、敏感性、冒险精神、捕捉机遇、组织管理能力。

(二)引入以赋能授权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结合旅游专业课程的特点,旅游高等教育以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场景应用为需求,重建师生的教学关系,让教师“因材施教”“以导代教”,充分赋予学生权利,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能力,让学生“按需学习”、“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方式变革,推动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1.通过赋能授权转变师生关系。在新的教学理论中,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如何控制学生,而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课堂的赋能授权将成为未来教学管理发展的新趋势,高等院校在教学管理中积极引入赋能授权充分发挥其控制效能,将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赋能授权就是要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时刻关注组织目标和学习任务,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创新和创意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竞赛教学、奖励教学等寓教于乐的方式,营造出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以每个学生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爱上学习。2.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构建以“兴趣驱动”为导向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任务”这一前提,通过教师对学生赋能,激发学生的创意能力,进而实现创意的教学模式,推行旅游管理类导游模拟、餐饮实训、旅游营销、商务礼仪等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构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创意”一体化。3.通过创建智慧课堂全面应用旅游教育数据。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手机客户端、云平台等完成在线测试、系统报告、教学评价、在线答疑、课堂互动等。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采集、整理、分析师生互动环节的数据,及时掌握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未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态势之下,程序化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因此,高校可以打造在线教学平台,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在线教学系统,实现教师线上教学,线下跟进指导的高效教学模式,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建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创意型实践教学流程。旅游管理专业最大的专业属性就是极强的实践性。因此旅游管理创意型人才的培养,应注重提高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具体说来,实践教学流程可以从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两个方面来建立。校内实践方面,一方面教师应该增加教学内容中的实践项目的比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学院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创意大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独立撰写项目策划书、报告书和旅游文案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完成比赛的筹划工作,也可以锻炼自身的执行力和创造力。校外实习方面,高校应和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校外实践基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技能培训、工作实习岗位和指导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等。“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通过校企合作,不但架起了旅游企业与高校深层次合作和交流的桥梁,也是实现人才赋能的关键突破,有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自我认知、职业规划意识,从而更迅速的融入到职场环境中,推动企业和人才相互赋能,实现双赢。

(四)打造符合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的创意赋能型师资队伍。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最具竞争力的资本,也是学生赋能的主导因素。应用型高校应秉承与人才相互赋能、相互成就的理念,在教师引进与培养上不断进行深度思考,赋予教师足够成长和发展的空间,鼓励每一位教师主动思考创新,实现自身和学生的价值。随着00后大军走进大学校园,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这群年轻人以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处事风格,极强的自我思辨和创新能力,不断刺激和挑战着传统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从一味的灌输式教学,单纯的由教师指派任务,完成目标到如今的需要被理解,被认同,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创新创意空间。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制定科学的创新创意型师资培养计划。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可根据现有师资情况,通过鼓励教师读研读博、外派深造、学术交流、下企业挂职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创新创意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2.通过教研结合,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应用型高校应利用多种手段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如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创意旅游方面的课题,发表创意旅游方面的文章等,倡导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3.邀请校外专家,深入课堂,进行实践指导。应用型高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框架定期引进校外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旅游业内人士到校内讲学,将行业最新动态和理念带进课堂,便于学生把握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为创意型旅游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旅游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创意人才的脱颖而出,依赖于全社会对创意人才的重视与培育,依赖于不断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基于赋能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学习兴趣,增加师生间的合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基于赋能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培养创意型人才有所指导,为旅游管理专业创意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玉蓉,郑涛,樊信友.重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意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3):57-59.

[2]卢丹.高校文化创意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百家,2016(S1):312-314.

[3]向勇.创意领导力:创意经理人胜任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李丽 汪冉 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