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旅游技术创新范文

旅游技术创新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旅游技术创新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旅游技术创新

第1篇:旅游技术创新范文

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

“文化产业”一词的出现迄今已有60多年历史,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历史背景、经济发展过程、政府政策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各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也各不相同。尽管文化产业在不同国家尚未形成被广泛认可的统一定义,但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之定义,即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构成文化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由内容创意、生产输入、再生产和交易等环节构成的产业价值链。其中,将各种文化资源转化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构成了文化产业的技术边界;文化内容以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体现,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化产品构成了文化产业的产品边界;经过创意构思、生产制作等环节后,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实现价值交换,则该空间范围就构成了文化产业的市场边界;作为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企业,成为文化产业的主体,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企业边界。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产业融合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交叉、渗透,逐渐形成融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通过相互渗透、交叉,逐渐形成新业态、新产业增长点的动态发展过程。

虽然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都有各自相应的技术边界、产品边界、市场边界和企业边界,但是结合目前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我们可以发现,在旅游产业中一些专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为旅游服务的企业,其本质属于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中有一些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参观、游览、鉴赏和购买产品的企业又发挥着旅游的作用。⑤这表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在实际发展中已经出现了产业融合现象。

通过前面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边界分析,可以看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传统产业,其产业边界不同于界限清晰的传统产业。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构成要素非常丰富,导致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边界基础极具开放性、延伸空间非常广阔。与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间更易发生渗透、交叉、融合等现象。

(一)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基础。Lind指出,产业融合是由技术变革引发的产业边界重新界定。①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和应用,将各种技术整合在一起又产生了新技术,各产业通过新技术对本产业进行改造,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并不断创新工艺,即形成技术融合。产业间通过技术边界的渗透形成技术融合,再通过技术融合形成产业之间的共同技术基础,这样通过共同技术平台的建立为两个产业的融合提供基础条件。旅游产业中的旅游资源开发技术与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产品创作与制作技术的结合即为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基础。技术创新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间不断扩散,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创意”,并通过“创意”实现两个产业的技术融合。以创意为基础的技术融合,可以改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流程,在为消费者提供新产品、新服务的同时,降低旅游企业和文化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旅游、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有利于消除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技术性进入壁垒。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利用“创意”,可以开发影视旅游、演艺旅游、旅游游戏软件等具有关联性的产品,这样在丰富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原来各自经营内容和形式的同时,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因此,技术融合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并且成为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二)产品融合。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原本就具有共同的资源基础。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而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址和文物,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工艺、饮食等文化资源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源作为两个产业的共同生产要素,可以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创意”开发技术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既能保护有形文化资源,又能传承非物质文化,还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实现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双赢。因此,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文化产品,成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重要标志。

(三)市场融合。根据“需求呼唤需求”理论,技术创新和融合改变了旅游市场和文化市场的需求特征,给原有的产品和服务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市场需求的扩大又进一步促进原有产品的创新,进而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使产业融合在更大范围内出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市场融合,主要通过市场营销的创新整合、共同品牌的培育、资本整体运营管理等方面来实现。文化产品的传播渠道、方式与旅游产品营销相结合,将使文化产品的消费方式和旅游产品的销售模式发生改变。如互联网与旅行社相结合形成旅游产品的在线销售;传统的文化演出经过全方位的改良后开发成实景演出,吸引到的消费者不仅是当地居民,更多的是外地的旅游者。还可用某个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将区域内的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统一涵盖在内,通过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融合,两个产业互相借力提升区域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市场融合将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第2篇:旅游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海南;高尔夫旅游;服务管理创新

引言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旅游服务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尔夫爱好者对旅游接待服务的需求更是趋于个性化、多元化。旅游接待组织要想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就必须对其接待业服务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海南作为一年四季都适合开展高尔夫运动的地方,创新接待业管理模式对于打造海南高尔夫产业、提升海南高尔夫的知名度及进一步刺激海南高尔夫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海南地区的高尔夫旅游市场现状的优势、劣势进行梳理,从理念、技术、产品、模式、市场五个方面探究海南地区高尔夫接待业服务新的管理模式[1]。

一高尔夫旅游定义

高尔夫旅游是高尔夫运动和旅游活动两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它属于高端运动旅游形态,即高尔夫球运动的爱好者离开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或国家),前往异地(或异国)的高尔夫球场打球、参会、交友以及从事相关的旅游活动等。

二海南高尔夫旅游市场分析

(一)海南省的高尔夫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1气候适宜资源丰富

海南属于热带海洋气候,全年无冬。即使冬季来临,海南的高尔夫球场仍是满目青翠。“冬季到海南打高尔夫”对我国北部地区及北欧、东欧等地区的高尔夫爱好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海南有热带原始森林、火山、溶洞等各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因此海南地区存在一些融合了当地旅游风情、文化特色的高尔夫球场,如海口观澜湖高尔夫球场、海南亚龙湾高尔夫球会等。

2球会密集球场众多

“十一五”期间,海南构建环岛高尔夫球场旅游链,球场总数达到30个,年接待能力达300万球客[2]。目前海南的高尔夫球会有45家,高尔夫球场74个。3发展机遇优势2016年高尔夫重返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给高尔夫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海南通过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及本地优势与赛事公司协作组办、承办各种高尔夫竞赛项目,吸引了很多国内外各类高球组织机构落户海南,同时也刺激了海南高尔夫旅游业的发展。

(二)海南省的高尔夫旅游业存在问题

1本土客源不足,淡旺季比例失调

海南高尔夫球场来自海外的客人占半数以上,省外客源所占的比例高达76.22%,省内客源不足1/5。因海南优越的气候优势,外源地的高尔夫游客会集中在冬季来到海南,其他季节更愿意选择在常住地附近打球。海南的高尔夫旅游旺季在每年的1月、2月、11月、12月等4个月,这4个月往往创造了球会80%的利润,其余8个月则是漫长的淡季,只贡献球会20%的利润。

2服务模式单一,经营模式落后

海南的高尔夫接待业以线下实体经济为主,服务形式单一,而现在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在扩张,接待业应用“旅游+N”的模式将高尔夫旅游与科技、电商、文化等联系起来,仍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对于接待业来说等同于落后于时代,不利于产业经营,也影响消费者的旅游体验,接待组织应重视服务业与互联网的结合,重视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3服务质量偏低,专业水平不足

海南很多球会在招聘球童时,会直接从附近农村招聘,因此海南高尔夫球会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极少数人会使用第二语言,这对于国外高尔夫旅游者来说,交流极其不方便。此外,还有一些直接对客服务的球童,未从事过服务行业经过简单培训就直接上岗,专业水平不足,甚至有些不会使用普通话[3]。

三接待业管理模式创新

(一)接待业服务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一切服务创新实现的前提,它有利于实践运作路径的创新实现,因此接待业应首先做到理念创新。

1接待业服务定制化

根据美国旅游运营商协会进行的一项调查,人们在旅游和度假套餐中最想要的是定制旅行,尤其是灵活的行程和“真实的体验”。因此海南的接待组织可根据大数据对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偏好等进行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定制服务,让消费者有“真实的体验”[4]。

2接待业服务交互化

海南接待业可以由单向接受式服务向交互式服务转变,以获得更多的认同感。接待组织可以通过让旅游者提出建议、对服务反馈或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及喜爱的服务,并鼓励消费者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分享这次高尔夫之旅的体验,真正实现接待服务与消费者的交互。

(二)接待业服务技术创新

服务技术创新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都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任何行业而言,服务技术创新都是提升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因此接待组织应重视技术的研发。

1移动定位技术

海南的高尔夫球场众多、占地面积广,其中最大公众球场海口观澜湖高尔夫球场占地20平方公里。对于高尔夫旅游者来说,旅游接待组织可以采用移动定位技术对他们所处的位置进行精准的定位,便于旅游救援的开展,是对旅游者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2语音技术

海南当地的高尔夫球场融合了当地旅游风情、极具文化特色,而且球场占地面积广,因此,当地的接待业组织应开发一款APP,通过定位旅游者的具体位置,为旅游者讲解此位置可看到的特殊风景地貌及球场特色、为旅游者导航以及与旅游者智能对话。

(三)接待业服务产品创新

1打车软件

接待组织可以创建高尔夫旅游接待专用车APP,消费者如果需要用车,可在手机APP上填写人数,并发送定位,服务人员会将附近的球车派去,将其接到其想去的地方,大大提高车的利用率,同时让旅游者享受到了服务的便捷性。也可以提前线上预定,俱乐部会派车在机场、车站等预约地点等候旅游者的到来,提供细致周到的“一条龙”服务。

2线上点餐系统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了“新旅游时代”的开始,“新旅游时代”是指我国旅游发展的新阶段,即以休闲体验旅游为主的旅游时代,旅游服务更网络化、无线化,旅游者的消费习惯逐步转换成通过手机进行信息预订和费用支付[5]。为让消费者可以随时享受美食,接待组织可通过设计微信小程序,让消费者随时随地线上下单,提供多样化食材供其挑选,利用无线化优势,为消费者带来高效、便捷的服务。

(四)接待业服务模式创新

1金钥匙管家模式

金钥匙服务突破传统的管家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提供服务,服务的供给超出顾客的预期,消费者会有出乎意料的惊喜感。

2给游客满足加惊喜

来体验海南高尔夫旅游的大多数是外来客源,他们想体验独具海南特色的旅游风情。海南号称“热带水果王国”,海南接待组织可主动为旅游者免费提供各种特产水果,给他们“满足加惊喜”,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忠诚度。

(五)接待业服务市场创新

对于服务形式和内容来说,旅游行业是最适合电子商务的行业。旅游业比一些传统的图书、服装、电子产品等更适合电子商务,因为旅游业是一种无形的产品,不需要物流中心的支持,只有当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后,才将无形产品转化为有形的产品,因此,电子商务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也将是我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手段[6]。

四结语

第3篇:旅游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旅游景点;动漫产业;互动发展

一、产业整合理论

产业整合的意义意味着产业整合是与产业差异相关的工业发展范式。它指的是一种经济现象,即原始的独立产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模糊或消失原有的产业边界。

(一)工业边界和工业一体化

在技术创新,政府对工业活动的监管或商业运营管理的变化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等外部创新的推动下,可能会出现业务边界,产品边界,市场边界以及工业经济活动的业务和运营边界模糊。或者消失,最终导致形成一种新型的聚变产业,这意味着产业多层次边界的突破和多层次产业整合的形成。在产业整合的过程中,由于推动产业整合的因素不同,整合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从工业经济活动的起点到终点,有可能首先打破行业间的技术界限,通过工业技术渗透促进产业界的一体化。管理创新也是可能的。通过扩大或重组工业经济活动促进产业一体化;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每个行业都将形成其特定的产业活动和价值链。因此,产业整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整合。产业价值链的形成过程是原始产业价值链的解构和重构过程。价值链的不同重构方法也形成了产业整合模式的多样化。综上所述,工业集成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产业整合的产业渗透。这种方法主要由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驱动。通过技术的渗透和整合,属于不同行业的价值链活动全部或部分渗透到另一个行业,没有摩擦,形成一种新型。行业。第二,产业扩展跨行业产业整合。这种整合主要通过产业间经济活动的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一体化。通过扩展各个行业价值链的活动环节,打破了原有行业之间的业务和运营边界,并且各行业的界限是交叉整合的。因此,它将给原有的行业带来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并形成新的产业集成体系。第三,工业活动中工业活动的重组。这种整合主要是溶解原有产业的价值链,使各个价值链的价值链活动形成一个混乱的国家价值网络,然后提取原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增值环节,采用新的价值观。该渠道的建设重新整合到一个新的价值链中,以创造一种新型的融合产业。由于新的价值链包含了不同行业的核心价值创造活动,新的融合产业具有原始产业的特征,但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升级。

二、旅游景点和动漫产业的产业边界和产业整合

(一)旅游景区产业和动漫产业的产业边界

旅游景点行业指的是一系列吸引人们旅行并提供各种景点服务以满足其旅行需求的经济活动。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吸引人来旅游”的因素是旅游资源,可以是名山,河流等自然资源,历史悠久的寺庙等传统人文旅游资源,经济成就,民俗等无形社会。经济和文化资源,这些可以刺激人们旅行和吸引他们的动力的元素是旅游景点行业所依赖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刺激人们的旅游动机,但它们还不足以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需求,所以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旅游开发”,最后通过具体的“渠道”(主题公园,博物馆,动物园,游乐场等各种景点的主题公园)传递给游客“各种旅行服务产品(各种游乐设施或活动)。“从旅游景区产业的完整“生产过程”或业务流程的角度来看,景区产业的各种工业经济活动是在其特定产业的范围内进行的,旅游资源是通过相应的行业进行的。旅游景点的技术开发手段。根据具体技术标准加工,提供相应的旅游景点服务,然后通过具体的传播渠道和流通环节向游客分发。因此,相应的旅游景区开发技术构成了景区产业的技术边界。旅游景点服务产品构成了景区产业的产品边界,具体的景点服务产品交付渠道和流通环节构成了自给自足的景点产业。运营边界和业务边界。由于旅游景点行业和动漫行业都为消费者提供休闲和娱乐消费内容,因此两者都可以归类为内容行业。根据内容产业的结构特征,内容产业包括内容和渠道两部分,因而也可以将两大产业的价值创造活动进一步分为两个主要环节:内容产生(简称“内容”)和内容通信(称为“频道”)。从旅游景区产业的简化价值链,包括旅游资源识别和景点规划的三大主要价值创造活动-旅游资源开发-吸引力产品销售,这三个价值活动中景区的规划设计娱乐项目或活动实际上是吸引力内容产品的生产链接。景区相应配套设施及其空间区域载体的建设也是景区产品的展示和传播或销售环节。同样,动画产业的产业结构可以简单地分为两部分:内容制作和内容传播:动漫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活动是动画内容的生产环节,动漫书籍和视听的和发行以及影视和在线交流是动画内容的交流环节。显然,这两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渠道”,从而形成了两者之间明确的“内容界限”和“渠道界限”。

(二)旅游景区产业和动漫产业的产业整合过程和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休闲娱乐需求。游客除了“追求新奇,寻求陌生,寻求专业,寻求差异”外,更注重体验性参与式旅游活动。为了应对消费者需求偏好的这种变化,增强自身竞争力,旅游景区行业和动漫产业的一些龙头企业通过细分各自产业价值链中的价值活动,确定了其价值活动的利弊。。然后,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突破原有的产业界限,渗透或延伸到彼此的传统产业活动,然后结合其内部价值活动,优化,重组,整合和创新两个产业价值活动,最后优化并整合。它涵盖了两大产业核心价值活动的新价值链,实现了两大产业的整合与发展。第一,动漫主题公园式整合发展模式。这种综合发展模式是通过工业渗透实现旅游景区产业和动漫产业的产业整合。它主要是为动漫产业的先锋企业突破其动漫产品的文化内涵的优势和广泛传播所获得的市场优势。原有的工业活动边界通过技术创新将工业活动传播到旅游业,打破两大产业的技术界限,开发以动漫为主题的动漫产品??,促进两大产业的产品整合,终于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融合产业---动漫主题公园,实现了两大产业的融合。第二,动漫开发模式和旅游景点整合。该模型还通过产业渗透的整合实现了两个产业的整合。主要在旅游景点行业和动漫产业企业中运用动漫表演技术,制作方法和虚拟现实技术,真正吸引产品,特别是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遗迹景观动画,虚拟化,在虚拟世界中创造真实世界景点在真实景点中创造虚拟世界,使行业边界内的行业价值链活动渗透到彼此的工业领域,形成你我之间的融合状态。从内容产业的角度来看,这种整合模式实际上是由技术创新驱动的。它通过两个行业的渠道整合和内容整合促进两个行业的整合。吸引力行业使用动漫产业的沟通渠道。通过景区的真实内容,动漫产业将自然或人文景观的地理空间作为动画虚拟内容的展示载体,通过两者的相互融合,动漫产业可以增加其实际体验由于景点内容的注入。着名景区的知名度可以带来更好的市场效应;吸引力产业通过动漫传播渠道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也可以通过静态吸引力产品的动态和动画来丰富景区产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亦.香港动漫业陷入瓶颈[J].沪港经济,2013(11).

[2]张韶天.群雄逐鹿青岛动漫业[J].商周刊,2011(23).

[3]竺云.做大两岸动漫业的蛋糕[J].两岸关系,2007(5).

[4]张沈伟.是谁谋杀了中国动漫业?[J].科技智囊,2010(6).

第4篇:旅游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休闲农业;创新;实践;天津

休闲农业行业是以创新来推动休闲农业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因此深化休闲农业创新领域研究,为休闲农业产业升级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十分必要。鉴于此,笔者在分析、归纳“休闲农业创新”内涵、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地区休闲农业创新实践,提出休闲农业未来的创新发展道路,为天津市休闲农业企业和休闲农业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实践参考和决策建议。

1休闲农业创新相关研究进展

1.1相关研究进展

由于休闲农业的综合性和关联性,以及创新本身的复杂多样,使得休闲农业创新内涵界定较为困难,休闲农业创新包含“休闲农业”这一基本属性,同时休闲农业本身作为旅游创新的一部分,其创新受“旅游创新”的影响。国内学者对休闲农业内涵的界定有两个主流观点:一种以范子文[1]、张永贵[2]、黄爱萍等[3]、肖君泽[4]为代表,强调休闲农业作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性;一种以祁黄雄[5]、余美珠和袁书琪[6]、郑辽吉[7]、郭焕成和任国柱[8]等为代表,强调休闲农业的旅游产业特性。本文将结合“农业视角”和“旅游视角”两方面对“休闲农业创新”进行分析。目前基于农业视角的休闲农业创新直接研究较少。通过对相关数据库的搜索,获得相关文献共两篇。一篇是舒惠国[9]就“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一题在2012年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的发言,该文总结了休闲农业在带动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传承乡土民俗、改变村容村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休闲农业下一步要着力进行创新发展。一篇是张悦西[10]的《休闲农业创新实证研究》,该文提出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推进休闲农业科学发展,并以金华茶文化旅游开发与茶馆经营模式创新开展实证研究。两篇文章都强调了休闲农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前者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后者用实证研究探索发展模式。但两者均未对休闲农业创新的内涵进行分析、总结,在休闲农业创新类型方面强调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缺少全面具体的类型划分标准,实证研究仅针对经营管理模式,可参考性、可复制性相对有限。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外学者开始从事旅游创新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取得丰硕成果,国内对旅游创新的研究虽起步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创新的内涵和特征,旅游创新的动力因素和影响因素,旅游创新系统等。综合来看,旅游创新的本质是知识创新在旅游产业外显或物化的结果,其特点为创新范围广泛、倾向于非技术创新、消费者是重要的旅游创新参与主体、可跨区域创新、对外部环境敏感等。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创新动力的研究较为全面,包括技术创新、市场供需关系、国家政策引导、创新激励机制、产业融合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家精神、企业的人财资源、经济实力、战略目标等。旅游创新系统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Sundbo(2007)明确地提出了“旅游创新系统”,此后国内外学者在旅游创新系统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就“旅游创新系统主体”达成共识,即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大学、旅游者等[11-15]。

1.2休闲农业创新概念及内涵

本文在结合“休闲农业”和“旅游创新”的相关研究基础上认为:休闲农业创新是通过构建由政府、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其他服务机构所构成的创新网络,共同推动知识、资本、技术和文化的流动扩散,实现休闲农业的跨边界融合及产业链拓展延伸,最终实现休闲农业的消费方式、服务方式、营销方式、管理方式的革新,推动休闲农业产业的整体升级。主要创新内容包括:(1)商业模式领域。主要是指创新性地将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盈利模式与经营机制等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盈利性、协调性、价值、风险控制能力、持续发展能力与行业地位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休闲农业在商业模式上出现各式各样的创新,主要包括休闲服务提供模式创新、农产品生产模式创新、采购模式创新等,具体体现为:消费者参与服务提供(采摘体验、市民小菜园)、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参与到服务模式设计(消费者自助服务、自助支付、自助游乐等)、新型营销模式(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等)。(2)产业技术领域。休闲农业的产业融合性较强,横跨第一、二、三产业,通过对其它行业引进技术的模仿、消化与吸收,特别是营销、服务、信息等技术创新成果的引进、吸收与消化,实现休闲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提供新的休闲产品与服务。产业技术领域是包括农业技术领域以及相关技术领域,农业技术领域主要包括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立体种养、保鲜储运、农产品深加工等,其它相关领域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循环经济、物联网技术等。(3)创意设计领域。创意设计领域是休闲农业创新创业领域的关键环节,是价值链增值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创意构思形成、休闲项目策划、规划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以及产生新的休闲产品与服务等组成的活动过程。

2天津休闲农业创新实践

2.1商业模式领域

互联网+时代众多休闲农业企业通过创造并传递给消费者“体验价值”或预先收取费用等方式,改变传统生产销售的商业模式。例如:天津西青区第六埠的“市民小菜园”,将土地分成若干小型种植场地,出租给有兴趣的家庭或个人,租户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在电脑终端了解自己菜园蔬果的种植和采摘情况。静海多兴庄园利用自己研发的客户端,为园区会员提供一对一个性化产品设计,园区果蔬配送会结合时令更替和会员的饮食习惯不断变化。除此之外,其他天津地区的众多园区利用腾迅、微信公众号、APP技术开发营销平台,吸纳潜在消费者;宝坻区晶宝温泉农庄、东丽区的无瑕生态园、武清区的君利农业生态园等利用网络支付手段提高服务效率。

2.2产业技术领域

休闲农业企业通过学习、消化一、二、三产业的技术成果,实现休闲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提供新的休闲产品与服务。天津滨城龙达集团通过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形成种苗育种、加工配送、旅游观光、绿色餐饮、会议培训互为资源、互为循环的一、二、三全产业链发展的“龙达模式”,成为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天津市滨海新区清华庄园的婚庆主题园,将婚庆服务、信鸽驯养与休闲农庄相结合,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市场反响异常火爆。西青区精武华盛绿能光伏农业科技产业园利用光伏技术开展茶叶种植,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将采摘的新茶进行现场加工、包装、销售,结合采茶体验及品茶鉴茶活动进行运营,在“南果北种”模式极为普遍的休闲农业领域,率先培育“北茶”,形成自己的独特性。

2.3创意设计领域

创意设计领域侧重智力密集型发展模式,针对地区的差异性,立足资源整合,利用创造力对休闲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功能优化,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档次。主要有以下类型。(1)对农产品本身形态进行创新,通过改变农作物、农产品原有物理结构、外观形状与大小,以实现吸引游客关注、延长农作物价值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方法[16]。例如天津宝坻区大钟庄镇牛庄子村葫芦文化主题公园,推出以葫芦工艺品和艺术品为核心的葫芦博物馆,将葫芦创意展示、葫芦主题餐饮等新鲜设计融入乡村旅游,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亮点。(2)利用农副产品和废弃物,改变农产品传统的食用功能和传统用途,使得普通农产品变成商品、纪念品,甚至成为艺术品,提高其附加值[16]。例如:大港妇联指导农家乐经营者创作的蛋壳画、秸秆画等。(3)通过改变原有农业资源或产品主要常规用途或目的,达到提升农业资源综合效益和附加值[16]。例如宝坻区口东街道鲁文庄村充分利用地域生态优势,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创意设计、文化植入和技术支撑,打造宝坻稻田画景观,引领渔稻产业发展,极大提升产业附加值,增进产业规模效应和文化价值。(4)与节庆文化相结合,以农事体验节、农产品主题节庆等形式投放市场。例如2015年举办天津农事体验节,通过整合天津地区的节庆资源,培育出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休闲农业节庆品牌。

3休闲农业未来创新发展建议

3.1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休闲农业创新发展应将“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向休闲农业渗透融合,借助于信息化等力量实现网络链接,缩短供求双方之间的距离,实现网络营销创新、在线租赁托管、电子商务、体验经济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按照天津市农委大力推进“物联网+、电商网+、信息网+”三网联动工程要求,在天津地区选择有条件的园区(企业),积极筹划物联网+休闲农业、电商网+休闲农业、信息网+休闲农业推广应用,提升休闲农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管理水平,促进信息化带动休闲农业现代化。并积极推动休闲农业企业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借助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平台,推动天津休闲农业企业不断改进营销水平,创新商业模式,提升经营效益。

3.2构建休闲农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休闲农业组织平台建设,强化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平台建设,依托行业协会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等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并将休闲农业创新创业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休闲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集休闲农业信息服务、管理咨询、营销推介、虚拟展示为一体的天津市休闲农业网站,提高休闲农业信息入户率,拓展网站在引领行业发展上的作用,为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休闲农业研究平台建设,组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中心,以加快系统改造和要素组合,推动产业开发和科技创新协调并举、良性发展;加强休闲农业中介平台建设,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吸引旅游、金融、咨询、广告策划、信息技术等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休闲农业中介平台,为系统创新直接提供服务支持,全面提高创新创业的效率。

3.3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休闲农业是三次产业融合的综合性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仅仅需要农、林、牧、副、渔等专业的人才,还需要经济管理、设备研发、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技术、生产销售、法律、文化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创新人才。未来急需培养与吸收各种人才到天津休闲农业创新体系中来。建议采取下列措施:(1)扩大天津休闲农业创新人才规模,加强吸引人才的软硬件环境构建,为服务天津休闲农业创新构建的专业人才开设人才引进“绿色通道”;(2)培养与聚集对天津休闲农业创新起主导作用的领军人物,发挥他们在攻克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智力优势,进一步提升天津休闲农业企业创新创业能力,构建一批创新团队;(3)针对休闲农业服务水平低、服务意识差等问题,企业人才培养要董霞等:天津休闲农业创新发展实践研究•23•与高校专业建设对接,实行订单式培养。同时要完善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休闲农业工作环境等保障制度,集中有限财力用于人才福利的改善。

3.4以多聚集区发展模式提升创新能力

目前天津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单个休闲农业企业多点分布、九条精品线路串联互助、以及休闲农业项目聚集区区域共赢的良好局面。但是目前的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发展不够完善;各休闲农业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之间互相交流、互通信息、互相配套或共用试验平台较少,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且经营项目同质性较高,没有形成差别化竞争的发展态势。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天津地区的休闲农业创新发展规划,搭建政府、协会、企业交流平台,鼓励休闲农业园区间共建、共用配套基础设施,休闲项目互补、客源共享等,逐步形成布局明确、功能完备、协调配套、共同发展的现代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引领优秀休闲农业企业构筑行业创新发展的产业链,并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从而将孤立的创意元素组合起来,充分发挥聚集区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范子文.日本发展都市农业的做法和经验[J].中国农村观察,1997(6):60-64.

[2]张永贵.都市郊区兴起休闲农业[J].经济与信息,1998(6):40-41.

[3]黄爱萍,郑少泉,陈雅英.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对大陆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启示[J].福建农业科技,2000(6):28-29.

[4]肖君泽.发展休闲农业开发和拓展农业功能[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4):453-456.

[5]祁黄雄.福建发展旅游业的思路[J].国土经济1997(3):20-22

[6]余美珠,袁书琪.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及开发对策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62-67.

[7]郑辽吉.辽东山区观光农业开发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Z2):202-203.

[8]郭焕成,任国柱.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66-71.

[9]舒惠国.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创新发展[J].小康,2013(1):75.

[10]张悦西.休闲农业创新实证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2013(3):36-40.

[11]郭峦.国内外旅游创新研究综述[J].创新,2012,38(2):47-51.

[12]郭峦.旅游创新的概念、特征和类型[J].商业研究,2011(12):181-186.

[13]ANNE-METTEH.Innovationpatternsinsustainabletourism—Ananalyticaltypology[J].Tourismmanagement,1997(18):35-41.

[14]ANNE-METTEH.Repairinginnovationdefectivenessintourism[J].Tourismmanagement,2002,23(5):465-474.

[15]KLAUSW.Productimprovementorinnovation:whatisthekeytosuccessintourism[C]//Paris:OECD,2006.

第5篇:旅游技术创新范文

1.1林业产业发展制度缺失

林业作为具有生物质能源的独特性与能源替代的突出作用已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并成为开发新能源的战略选择。但是,我国地方政府并未充分认识到低碳化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黑龙江省在这方面也有欠缺,其在推进林业发展方面虽有部分政策、法律、制度支持,但远不能达到产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1.2林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发展失衡

如前所述,黑龙江省的林业自然资源是相当丰富的,长期以来都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低、超限额采伐与破坏森林资源等突出问题。低碳化林业经济构建是在人们对森林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分析、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当前,黑龙江省对林业资源低碳化建设研究开展的不充分,人们对低碳并不了解甚至心存疑虑,低碳化林业产业开发明显不足。

1.3林业产业经济发展缓慢黑

龙江省林业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发展阻碍就是资金的匮乏。林业的低碳化建设需要地方政府长期投入,在片面追求GDP增速的时下,发展低碳化林业经济很难让地方政府看到立竿见影的经济回报,因此,造成因资金不足而使林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1.4林业科技发展滞后

低碳视角下,林业产业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撑,尤其是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木病虫防治、环保化学品的使用、生态产业链的建设等等方面,没有创新的技术应用是很难实现低碳化林业产业发展的。但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研究需要地方政府资金投入与支持。黑龙江省作为林大省,对林业科技的发展还应加大支持力度[4]。

2低碳经济视角下黑龙江林业发展模式构建

2.1低碳化林业产业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围绕低碳经济需求展开,依托技术创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三大趋势,探索低碳化林业发展之路。一是立足黑龙江省实际,积极调研,政府牵头,制定林业产业低碳化发展规划,引导低碳林业经济;二是实现森林分类经营策略,在注重现有森林质量基础上,全力推进造林工程,实行产业化经营;三是进行技术创新,在推进低碳化林业经济的同时,加快生物质能源的研发与推广,充分利用新能源优势。

2.2森林碳汇贸易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森林是大自然中当之无愧的“碳源”,森林凭借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发挥着生物固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发挥着其环境保护的优势。碳汇贸易就是建立在森林碳汇功能之上的。所谓森林碳汇贸易发展模式强调的是通过投资造林以消减二氧化碳排放过多,这种模式的需求主体多为发达国家。纵观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现状,可以说黑龙江省具有充足的森林碳汇容量,缺少的只是走出去的魄力与勇气。黑龙江省可以通过发展人工种植碳汇林的方式,增加碳汇储备,寻求合适的时机打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大门,实现碳汇林资源向经济效益的转化。碳汇贸易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吸收、合理转化森林建设资金,而且在建设过程中能学习、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林业技术,可谓一举多得。

2.3绿色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互联网时代为绿色林下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从低碳经济视角看,黑龙江省可以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鼓励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包括药物种植在内的高附加值产品。例如,可以推广具有广阔销售前景与较高营养价值的黑木耳林下种植,形成种植、网上销售、物流运输为一体的产业链,创新传统林业发展思路,为黑龙江省林业发展带来新契机。此外,应重视旅游业飞速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绿色林下经济可以从打造黑龙江省林区旅游品牌入手,精心规划旅游路线,形成特色旅游产业,实现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林下发展模式[5]。

3结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