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东靠贵阳市、遵义市,南连安顺市、六盘水市,西邻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北接四川省泸州市,全市总面积近2.68万km2。毕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历史文化灿烂、资源富集、神奇秀美、三省通衢、红星闪耀的地方,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随着经济的发展,毕节的旅游业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新兴景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旅游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有力,毕节被誉为“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但是在取得成果的同时,因为交通不便、管理制度不完善、旅游业人才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毕节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该文针对毕节市旅游发展现状中出现的问题与现象进行深度发掘与研究,并对毕节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分析和建议,以期能为毕节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一点有用的借鉴。

关键词:旅游;文化;宣传;战略

旅游业是凭借着旅游资源,依靠旅游设施为基础的一种行业。作为一项新兴服务型产业,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非常大,能有效带动并提升区域经济水平,同时在创造就业岗位与拉动相关产业方面也有很明显的作用。毕节市所特有的自然风光、民族特色、人文历史为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旅游形式较为单一,旅游产业不够发达,包括旅游各方面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等实际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制约了毕节市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发展毕节市的旅游也是这些年来政府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旅游发展战略措施,以此来迎合市场并占取市场份额,成了当前毕节市旅游业发展道路上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由此可见,制定开发毕节市旅游的战略方针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1毕节市发展旅游的优势

毕节市作为我国新兴的旅游胜地,其旅游的优势在于奇特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宜人的气候,以及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毕节市发展旅游的主要优势如下:

1.1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旅游资源

据统计,毕节共发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物质文化遗存1000余处,部级、省、县(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232处,文物藏品1500余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00余个,革命旧址3个。其中,共有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保护单位27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9个。毕节市旅游资源有8个主类、29个亚类、95个基本类型,涉及300余个主要资源单体或景点[1]。

1.2拥有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资源

毕节市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主要以彝族、苗族为主,还有回族、布依族、白族等36个民族,这么多的民族成分也造就了毕节充满魅力的人文景观,其中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建筑、语言、服饰以及传统特色文化等都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各种少数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毕节市多姿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

1.3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毕节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比较知名的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屯土司庄园,是全国仅存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彝族土司庄园之一。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鸡鸣三省”纪念碑等,这些标志性的文化遗址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谓各具特色,各显风采。这些文物在承载历史的厚重感的同时,也带动了毕节市旅游业的发展[2]。

2制约毕节市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旅游的核心在于特色化的旅游服务与产品,如果没有这一点作为基础的话,那么当消费者的新鲜感消失,这种旅游模式最终也会被市场淘汰,所以保持特色化产品并不断改进是毕节市要发展旅游所必须下功夫的重要之处。而现在在毕节市发展旅游的劣势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2.1交通不够便捷

这个问题不光是制约旅游发展甚至是制约整个毕节市发展最大的问题。毕节市由于地势不平,修路架桥的成本高,工程量大,工期长,在这里修一条公路往往要花在其他地势平缓的地方几倍的时间,尤其是乡村公路的发展更是落后,所以说交通不便是制约毕节市旅游业发展的最大因素[3]。

2.2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通俗而言,旅游是一次个人或者是集体的衣食住行的活动,而现今毕节市陆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做得还远远不够,很多景区周边饭店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住宿招待设施档次不高,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星级偏低,接待能力不足的情况比比皆是。要发展旅游如果没有完善齐全的基础设施,那么将很难吸引到四面八方的游客,更不能让游客感觉到宾至如归。

2.3宣传力度不够

作为服务产业,到位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毕节很多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消息闭塞,导致整体的宣传效果不够鲜明具体,缺乏鼓动性,很多游客也只是闻其声未见其景,更多的游客甚至闻所未闻,直接导致大量游客资源流失,因此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4]。还有各种旅游附加产品和服务,在宣传力度欠缺的情况下,招牌打不出去,导致旅游业萎靡不振,令人惋惜。

2.4管理不完善并缺乏旅游人才

毕节市发展城市化旅游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旅游人才,旅游人才资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旅游营销水平偏低,旅游市场不规范,旅游业服务经验不足,无法提供给游客优良的旅游服务,旅游景区乱象丛生。个别地方由于政府监管不力等原因甚至还存在宰客坑客等现象,给游客带来了困扰,给景区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管理制度的缺失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旅游业发展畸形,生态环境资源遭到破坏;旅游市场因为缺乏监管产生混乱,给毕节区域形象增加污点,这对毕节市的旅游业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制约因素[5]。

3毕节市旅游发展战略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建设旅游示范区,毕节市可在探索中发展旅游,在改革中提升旅游。毕节市旅游业的发展,必须结合毕节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地理、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坚持科学发展,走特色化的旅游发展之路,具体建议如下。

3.1要围绕旅游抓交通

没有交通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便捷交通带来的将会是毕节市旅游新格局,由于各种人文景点和自然景点多而分散,因此政府在修建公路时应先充分考虑到将重要景点连接起来,把城镇间的二级公路连接上高速路,并结合实际情况修建景区观光公路,围绕着优化交通来进行景区建设。这一系列措施如果做到位的话,其效果必然是立竿见影的,只有便捷的交通,才有舒心的旅游,围绕着交通来设计并发展旅游,这将大大提升毕节市旅游的水平和质量。

3.2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创造一个优良的旅游环境是必须做的事,要提升毕节市旅游发展速度并走持续可发展的道路,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设施水平是必须提前做好的功课,而其中重点便是解决接待食宿问题,包括建造有水准、容客量大的酒店饭店,保证游客接待中心的融通能力,抓好景区如厕所、停车场、临时休息区等配套设施场所的建造,保证景区供水、供电、通讯的畅通。逐步建设起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旅游新市区。

3.3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毕节市旅游发展,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死板。在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抓住时展机遇,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与深度,通过电视广告,平面广告,门户网站,手机APP应用,名人代言、拍摄旅游宣传片等方式,给外界传递及时有用的信息,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现今媒体行业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景区宣传提供了最合适的条件,避免了信息不对等这种情况的发生。恰到好处的宣传,能消除旅游心中的陌生感,激发游客前来游览的欲望,并能帮助游客更好地享受旅游带来的快乐。

3.4加强管理和引进人才

毕节市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不能因为发展旅游而破坏了生态环境,也不能因为盲目无意义的保护生态环境而错过开发景区的大好机会。根据毕节市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有效地将资源利用起来,发展”大旅游“的概念。同样的,旅游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个景区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的多少是衡量一个景区优劣与否的标准,优秀的景区高素质的人才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会使游客流连忘返,反之则会大大损害景区形象,流失旅客资源[6]。所以加强景区管理和培养引进人才是发展毕节市旅游产业的重要一环。

3.5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毕节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毕节市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文化,而这些都可以转化为直接体验、消费的产品,特色化旅游是毕节市最大的优势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点,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点。产品特色化是城市主要的吸引消费的手段,没有产品特色化作为基础,那当游客新鲜感消失以后,整个旅游产业在后期的发展必然会乏力导致被市场淘汰。而文化特色则可以说是毕节市旅游的灵魂,旅游开发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保护,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同样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相辅相成,息息相关。保持特色化旅游发展路线,对毕节市的文化、经济、政治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4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是满足温饱问题,而是在精神方面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追求,由此造成现今中国旅游业如日中天的发展,而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了中国旅游业的中坚力量,也慢慢朝着中国旅游业的主导地位前进。毕节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只要在正确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顺应时代浪潮,全力发展特色化的生态旅游,假以时日,一定能成为中国旅游业最璀璨的明珠,照耀中国乃至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陈昌旭.打造文化强市建设美丽毕节[J].当代贵州,2013(16):12-13.

[2]杨越,刘顺刚,陈高级,等.毕节大方彝族民间文化资源调查与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Z1):80-81,97.

[3]张崇龙.毕节市苗族村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研究[J].乌蒙论坛,2018(1):14-16.

[4]陆恩永.生态文明视阈下毕节市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克拉玛依学刊,2016(1):49-53.

[5]陆恩永.新常态下文化旅游的生态文明视阈———以毕节市红色旅游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5):12-16.

[6]张俊英.国内外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述评[J].江苏商论,2015(8):38-42.

作者:谭会 单位: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