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介融合电视节目制作课程开放实验

媒介融合电视节目制作课程开放实验

摘要:网络技术及媒介平台的发展使传媒行业进入媒介融合的时代,信息跨界制作和传播对相关传媒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储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电视节目制作课程面向新闻学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其开放实验主要针对学生制作电视节目技能学习。媒介的融合驱使开放实验更注重学生多元化技能的培养,实验项目涵盖策划撰稿、拍摄制作、剪辑合成技能一体化训练,实验内容结合融媒体背景的要求,引导学生创作出符合时代背景,同时具备观赏价值与教育价值的电视作品。

关键词:电视节目制作;开放实验;媒介融合

随着网络及移动媒体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媒体内容的需求日益增长。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电视节目的传播媒介呈现出多元化和模糊化特征。媒介融合并非简单地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混为一谈,对高校来说,融媒体快速发展也为传媒类专业学生的电视节目制作、技能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1媒介融合对电视节目制作课程开放实验的要求

1.1媒介融合的内涵与要求

媒介融合包括各传媒平台之间的所有权融合、策略融合、信息采集融合、表达方式融合,具体表现形式为传媒集团内部媒介的相互交流、媒介内容之间的内容共享、新闻的采集与分配合作、多媒体及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等。媒介融合早已渗透至整个传媒产业链中的每个过程,综合以上表现形式,媒介融合的核心内涵即各媒介之间的内容与终端融合。通过内容的融合,多个媒介之间会出现信息内容的互相交换,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再通过最适合自身媒介特征的传播方式生成作品,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一是传统的纸媒只能以图片及文字的单一形式进行传播,电视媒体则多了音视频解说的形式,然而,传统媒体终究只能单方向传递信息,到用户接收信息及反馈需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网络媒体以极具形式多样性、用户互动性特征的传播内容,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通过声画结合,为受众用户提供更新鲜、有趣的资讯。用户可以进行即时的互动及反馈,使媒体更好地提供服务。二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内容的交流与共享,围绕同一题材或话题进行合作开发,利用媒介传播特点,完成同一话题的多渠道、多形式叙述,或将同一题材故事进行解构与建构,演绎成为独具魅力的传媒作品。内容融合显然要求从业者在创作作品过程中,着力考虑“如何打造更加多元化的满足不同受众需求的产品、更好地建立品牌形象、提升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等严峻的问题”[1]。终端融合主要表现为各媒介利用自身的优势完成内容传播,以提升传播效益。最初的媒介融合,实质上是由于传统媒介如电视台、报社受到新媒体产业巨大冲击,收视及收益受到影响;同时,网络媒体由于自身门槛低、传播快、大众化等特征,信息良莠不齐,与传统媒体相比其缺乏真实客观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不得不选择产业转型,通过媒介融合的方式,整合和优化互联网资源,一定程度上降低内容运营的成本,从而提高了传播效益。同时,将官方主流媒体的真实性、客观性融入快速传播的新媒体渠道,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帮助提升新媒体的品牌影响力。除此之外,各媒介之间还可实现相互合作,如相互在各自平台进行广告推荐,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1.2电视节目制作课程开放实验现状

电视节目制作主要面向新闻学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以节目创作、视频制作的专业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视电影艺术审美及节目制作能力,使学生了解电视制作的基本设备,能够使用计算机、影视录制设备以及相关软件完成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制作,从而胜任电视台以及传媒公司的节目制作工作。目前,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电视节目制作课程开放实验实行项目教学的方式,提供非线性编辑实训室、录音实训室等给学生进行实训练习,使用大洋非线性编辑工作站及其他Adobe相关软件,使学生能胜任电视台等专业传媒机构的采编播工作。课程共设节目策划、文案撰稿、视音频采录、后期编辑、节目合成5个实验项目,一共32学时,不局限于课堂内的实验内容,还进行多种不同类型节目创作的锻炼,通过5个项目的强化练习,使学生能够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成长为采编一体的全媒体人才。媒介融合中内容融合和终端融合,在学生节目选题及形式、呈现方式等方面给予本课程开放实验相应启示。实验选取的电视节目应考虑融媒体平台呈现及传播效果,并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博取各媒介众长,打造优质电视节目。

2媒介融合背景下改革方向

2.1依据行业发展方向,培养多样化人才

“互联网+”概念盛行,单一媒介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已无法应对当前传媒用户纷纭的需求,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急需进行调整改变和优化。同样,相关课程实验教学要紧跟时展机遇,顺应媒介融合浪潮。实验项目内容设置力求打破各媒介之间的边界,融合、运用多种传播平台和制作手段,构建全新的实验内容,培养出同时具备传统与新媒体摄制综合技能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自抖音、微视等短视频APP诞生以来,生活、娱乐、时政等多类短视频大量涌现,对传统媒体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不少官方主流媒体,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这类中央级媒体纷纷加入短视频新闻阵营,以扩大新闻传播效力。这些官方媒体本身具有网络自媒体所不具备的极高可信度,入驻短视频平台,打破了部分本是“娱乐至上”的短视频信息与传统信息的交互界限,促进各类用户群体之间的信息共享。“截至2020年3月,短视频用户规模为7.73亿,较2018年底增长1.25亿,占网民整体的85.6%。以抖音为例,2020年1月5日,抖音日活跃用户数超过4亿。”[2]开放实验设置注重学生策划写作、视音频录制、剪辑等视频基础技能,依据此设立实训项目,“媒介融合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传播技术的融合。……包括数字排版、数字印刷、压缩编码、数字合成、数字编辑等技术。”[3]网络视频流行的环境下,媒体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多类信息在同一媒介平台得到整合。因此,在学生对节目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视频技能的培养,还应结合行业发展背景,训练快节奏拍摄和剪辑技巧,以及针对不同媒体市场,掌握多种剪辑软件的使用技巧。目前,大多数短视频仍定位为轻松、娱乐,注重赚取用户流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流媒体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担负起“软喉舌”的责任。然而,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精细拍摄剪辑,虽呈现具有较高广度和深度的报道,其传播效果却不及快速剪辑的短视频半分钟的“科普”。2020年,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最新、最全的疫情报道、防疫知识在网络平台上快速传播。由于疫情,国内传统节日庆典及相关聚集性活动被取消,人们的工作、学习转为线上进行。人们宅在家中,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互联网上。网络短视频平台的低门槛也使得大量谣言开始产生,媒体作为传播的重要一环,在考虑用户对视频喜好的同时,还应严格对信息进行筛查,考虑信息传播后的影响力,避免出现传播失范。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媒体人才,培养其技能的同时,要注重职业道德与操守的要求。

2.2开放实验内容与时事结合

广播电视节目可以是新闻、娱乐等电视节目,也可以是电视纪录片的形式,不论何种电视节目,要收视率就要结合当下热点话题,以获得受众关注。高校开放实验项目应注重学生对热点话题敏感度的培养,挑选与时事热点相关的实验内容,增强学生对实验项目的认同感,以真正打造一档节目为目的完成实训内容,创新节目形式与风格。对于资讯类以及生活娱乐类节目,融媒体时代,传媒工作者要培养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对新闻和其他新信息要能及时发现、制作并呈现。实训项目内容选择要与本年度实时热点相关话题,挑选独特的视角进行深度制作。电视节目制作课程开放实验首要项目则是节目策划。“任何一档节目都存在选题策划工作,需要按照不同的节目特点进行相应的题材选取。”[4]选题策划是整个节目的核心,指导教师应针对各组学生不同的节目形式,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相应形式的题材,积极向时事热点靠拢,创新节目风格。肺炎疫情期间,不少主流媒体与互联网社交APP相互合作,呈现出“电视新闻媒体社交化”的趋势[5]。实训项目的选择应顺应时代趋势,截止到2020年8月,疫情在世界各国肆虐,国内控制效果显著,但仍在严防境外输入,少数地区偶尔复发。当前,人们已经了解了疫情相关的防护措施,此时完成疫情题材专题节目,从疫情期间打动人心的故事出发,歌颂团结、奉献的精神,以专题节目构筑和凝固这一时代的集体记忆。节目的表现形式同样考虑时事、流行趋势,如采用多种元素创新结合的方式进行主持或拍摄,力求节目的整体呈现使观众耳目一新。新媒体兴起,用户需要更多的参与感和交互感,受众对节目的主观选择性大幅加强。电视节目要获得更多用户,则不得不考虑满足观众以自身为媒介主体的需求,节目中设置更多互动或反馈环节,可提升观众参与度。非时事相关题材报道的电视节目,如纪录片节目,选题同样也可积极响应国家主旋律要求,发掘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以及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电视片作为传播主流文化的关键载体,要积极制作符合大众主流价值观的经典作品,提升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国当前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其中,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环。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学校媒体相关专业学生在实训项目、毕业创作等环节,须策划选题、制作电视节目片,开放实验项目则可提供这一实训平台,帮助学生选取国家和地方传统历史和文化传承发展政策的题材,传播主流文化精神。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文化节目片作为优秀文化载体,采用全新手段和风格记录,结合新媒体平台,多渠道推广,有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提高。

2.3跨学科、跨领域融合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网络及电视节目形式多样,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传媒教育以及相关实验教学同样面临着如何处理好跨学科、跨领域教学的问题。跨学科融合发展要求高校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不断探索和开发传媒与艺术等学科实验教学新模式,包括实验项目与艺术相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等。媒介传播与艺术相结合,实训项目中的策划、音视频采集以及后期剪辑,无一不需要创作者的艺术审美修养。电视节目内容以声画结合的方式呈现,为观众带去视听盛宴,应当在其中融入丰富的美学,以提高节目镜头的艺术价值,达到节目的抒情表意效果,增强节目的美感和表现力。在实训项目中有必要注重学生对艺术、对美的追求,如学习摄影摄像中的色彩、光线美学,摄影美学流派,剪辑中动静结合的美学原理等。拍摄过程中要把握构图、镜头运动、视听语言表现手法,剪辑要注重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考虑声画结合对画面叙事的意义等。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的开放实验与音乐鉴赏、摄影摄像等课程实训内容进行综合联动,节目形式采取多样化的艺术呈现方式,如与美术、动画、数字媒体等艺术专业相融合,漫画改编为电视节目,或采取实拍与动画相结合的形式,宣扬优秀的动漫文化,优秀漫画作品的题材、故事内容,也将为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思路。随着“泛娱乐化”现象兴起,观众愈发追求轻松、快节奏的综艺娱乐节目,过于严肃的内容往往难以使观众长期专注,越来越多真人秀节目呈现在荧幕中。为提高收视率,电视和网络节目变得大众化、通俗化,并融入了一些与游戏相关的元素。如芒果TV的《密室逃脱•暗夜古宅》来自密室逃脱游戏,《我是大侦探》则来自推理游戏,以及浙江卫视《奔跑吧》中大量游戏情节等。“泛娱乐”容易使电视节目的教育意义无法得到体现,节目与游戏相结合时,还应充分考虑广播电视的审美教育功能。以上节目,在游戏过程中普及一些相关生活常识,引导观众和嘉宾共同进行思考。在电视节目制作训练中,同样可在节目中加入游戏元素,提高节目创新的同时,提升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趣味性。但是,对游戏元素的融入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挖掘游戏中体现的优点如团结、进取等,以及它对人的有利影响,力争在游戏、娱乐中表现传统文化和美德,宣扬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念。

3结语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开放实验有益于培养和巩固学生网络及电视节目制作的各项技能,为学生提供了高效、具体的实践学习过程。媒介融合使传统媒体开始改革,开放实验的内容同样要迎合时代背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新媒体、新技术,完成实践教学指导。同时,实训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和主观能动性,打造与时事发展相结合,又独具创意的优秀电视作品,培养新时代传媒市场需要的多元化人才,为学校传媒相关学科建设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谭辉煌.新编新媒体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115.

[2]王明洁.短视频软件用户信息交互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刊),2020(5):95-97.

[3]梁亚宁.融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发展策略[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48.

[4]吕萌,左靖.当代广播电视概论[M].2版.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74.

[5]叶挺茏.疫情防控中的主流电视新闻节目社交化转型[J].东南传播,2020(3):16-18.

[6]解文韬.从《明星大侦探》到推理类真人秀的多元模式发展[J].戏剧之家,2020(16):69-70.

[7]吴惠凡.融媒体时代新闻实务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新闻知识,2017(5):69-72.

作者:陶麒羽  罗见闻 单位: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