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介融合下编导专业培养模式探究

媒介融合下编导专业培养模式探究

媒介融合现已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大趋势,高职高专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营阵地,应把握媒介融合语境新趋势,注重人才培养实效。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高专在媒介融合语境下的编导专业培养新理念,并从多个方面提出高职高专编导专业培养新模式,旨在为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借鉴,探索编导专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现阶段互联网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普及,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并为各行各业注入新活力,为培养符合社会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应在媒介融合语境下调整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理念,革故鼎新,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对现有编导人才培养模式作出调整,推进教学改革进程,致力于培养实用型实战人才。

1高职高专在媒介融合语境下的编导专业培养新理念

1.1大数据应用

媒介环境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变化,传播渠道的转变推动了行业发展,为迎合时代趋势,高职高专编导专业需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上展开变革。对于编导专业学生而言,应适应传统媒体向数字传播的转变,优化自身知识体系,而高职高专在人才培养时,需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力,编导人员需具备较高新闻敏感度,面对庞大信息可从中挖掘关键内容,编导工作贯穿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编导人员需持续跟踪传播内容的变化情况,需准确表达出真实内容。在媒介融合时代,人们获取节目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为增强节目竞争力与覆盖范围,编导人员需广泛收集用户行为习惯,明晰用户基本情况,分析用户需求,以此准确推送信息,而此过程中则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因此在高职高专编导专业培养中,应注意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编导人员应注意用户体验,加强互动,在与用户交互过程中创造价值,大数据应用能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成为编导专业学生的关键技能,在庞大信息数据中完成筛选分析,并将其可视化转变,促进编导专业学生全方位发展。

1.2多媒体技能

媒介融合指不同媒体形态的整合重组,而整合重组贯穿在整个编导过程中,需结合电视广播内容整合媒介,增强传播效果,因此编导人员需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环境。广播电视编导行业从业标准发生转变,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释放出转型信号,展开人才培养时,需在多媒体传播特点基础上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编导人才成为编导专业的目标。在信息化时代,借助多媒体节能可将信息数据转变为文、图、视、音,丰富产品方式,处理图片、剪辑视频、撰写稿件时均需用到多媒体技能,因此高职高专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应突破传统,将多媒体技能教学纳入课程体系,使学生适应不同编导岗位。

1.3互联网思维

用户至上、体验为王是当前主流互联网思维,凭借互联网逻辑运营新媒体,互联网是影响编导专业相关行业发展的全新思维,传统媒体以大众传播为核心,所有用户所接收到的信息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但在媒介融合语境下,已逐步形成了定制化、个性化、精准化的分众传播,编导人员需具备互联网思维,以用户为核心展开编导工作,因此高职高专编导专业培养需注重互联网思维的引导,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明确互联网生存逻辑,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基于媒介融合语境的高职高专编导专业培养新模式

2.1项目导入,任务驱动

高职高专的特点在于职业化教学,面临媒介融合语境,需注重教学实效,采用项目导入教学法,将摄录制作、采写策划等编导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市场标准,缩短编导教育与行业间的距离,在项目实践练习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编导专业与校内广播站、电视台、校园通讯社、融媒体中心等部门衔接,引导编导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成立媒介融合编导工作室,用以制作招生宣传片、精品课程、毕业典礼VCR、微课视频等,在校内项目练习中得到锻炼;此外还可与校外行业协会、事业单位等合作,承接各类活动的采写、策划、组织、摄录、后期处理等项目工作,在校内校外真实项目中,学生编导能力得以提升,便于学生将零散知识点整合,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战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角色转换奠定基础。为增强高职高专编导专业项目导入教学效果,可采用岗位模拟的方式展开专业课程教学,例如:编导专业课引入短视频创作、电视摄像、纪录片创作、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策划、电视剧创作、表演基础等内容,并按课程模块设计项目任务,在教师带领下执行项目任务,完成项目后由教师评优,将优秀项目作品公开表扬,或参加各类竞赛,激发学生编导创作热情,同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将专业课程所学知识应用到项目任务中,推动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进程。

2.2实践贯穿,对接行业

编导专业注重经验累积与创新思维,为实现应用型编导人才培养目标,应在高职高专教育期间开展贯穿式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确保编导专业学生适应媒介融合语境。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而言,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必不可少的。高职高专院校不仅需要在校内建立相应的编导实训基地,还需要在校外建立起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将校内实训基地以及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保障院校内编导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效果,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专业化编导人才的教学目标,深层次发展院校编导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编导专业学生需要对未来的工作有着明确的认知,即编导工作除了是一种工作内容外,还是一种表达艺术手段,而实际生活情形则是编导的主要素材。所以,若是希望编导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的编导意识,得到更多的思路,便需要编导专业学生有着足够的生活经验和创新精神,保障编导专业学生可以对意外发生的生活事件进行有效的信息收集,在生活事件中获得编导灵感。并且编导专业学生还需要提高自身对生活中细节信息的观察,增加自身的生活阅历,通过对生活事件的思考,深化自身对掌握知识内涵的层次,为提高自身编导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编导专业学生还需要坚持在实训和实践中进行学习,主动进行自身编导意识的培训和学习,使编导专业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实际工作阶段熟练应用自身的理论知识,提升编导专业学生对生活事件的观察敏锐程度以及发现美的能力,进而达到提高编导专业学生编导意识的目的。结合高职高专实际教学情况构建多元化实践体系,若条件允许应打造配套实验室,并定期更新软硬件设备,此外还可建立校内外实践平台,增强教学条件,从毕业设计、实习实训、课程实验、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编导专业课程实践活动,同时还可将第一、二课程结合,丰富专业教学内涵。调整编导专业课程结构,增大实践类课程学分占比,课程结构应与行业发展相适应,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从编导专业课程体系来看,需对广播电视学、传播学、新闻学等编导模块进行区分,杜绝“大杂烩”,以媒介融合语境为核心,强调学生综合素养及技能应用水平,适当降低理论课程占比,在现有课程结构基础上增设实验课,如开设项目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成立项目,并贯彻落实,完善实践登记制度,确保学生均参与到课程实践教学中,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讲座,并引导学生借助课余时间自主寻找实践活动,对学生实践情况作出评定,当学生毕业时,可将实践任务作为毕业项目,组织毕业电影节、毕业影展等,结合编导特点,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毕业项目。除学校统一实习实训外,需鼓励学生自主运营新媒体项目,或自主创业、自主实习。为进一步完善编导专业实践教育体系,需落实“证赛结合”制度,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以此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增强教育效果。

2.3学科渗透,意识融合

编导专业知识涉及不同领域,在媒介融合语境下,应注意学科渗透教学,实现意识融合,全面化看待行业发展,在渗透融合中打破学科壁垒,为学生提供多个选择,增强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其创意制作能力。在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中,可跨领域设置专业方向,在确保专业课程教学基础上,紧扣行业发展,培养具有多领域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立足于行业实际,充分调研,明确媒介融合语境下的编导岗位职业需求,在传统化课程基础上设置不同板块,消除课程壁垒,使学生在传统编导课程基础上了解市场营销、媒介管理、媒体运营等方面知识,不同学科知识融合渗透,增强编导专业学生媒体融合意识,从不同角度看待编导专业。

2.4全媒育人,价值引领

高职高专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应秉承全媒育人理念,注重价值引导,传递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能量,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依托于实训平台及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编导技能应用能力,激发人才培养张力。全媒育人理念的落实应从价值引领、课程构建、资源共享、实训平台、教学手段五个方面入手。以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增强学生新媒体表达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传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编导人才,在编导专业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增设媒介法规、媒介伦理等专业课程,使学生树立担当意识与家国情怀,运用正面的眼光看待媒介融合语境,培养“思想+运营+技术+创新”为一体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激发学生责任感,树立批判思维、系统思维、宏观思维,增强学生职业道德感。除上述提到的增设实践课程、学科知识渗透外,还秉承兼容并蓄原则展开全媒体课程优化,立足于媒介融合语境,加速传统编导课程与新媒体课程间的融合,实现交融互补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行业需求的编导人才,在传统课程基础上开设融媒体运营、编导技能、创意制作、短视频制作、无人机操作、H5制作、数字媒体、影视特效、三维动画、影视配音、创意写作、达芬奇调色、手机传播等选修课程,对传统课程进行补充,同时应增设职业规划课程,使学生明确编导专业职业发展的各个方向,并为学生选修课程选择提供指导,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更好地适应时展,高职高专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应逐渐丰富自身资源结构,百讯融通,在资源共享理念下构建课程资源库,在媒介融合语境下,构建“融媒体资源库”、“优秀作品资源库”,并从电影、电视剧、文艺作品、纪录片、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影视音乐、记者采访等方面建立相应资源库体系,将各类媒体作品中的经典片段及制作手法集中整合,丰富教学资源,给予学生全面化教学指导,丰富学生对编导专业的认知,学习经典作品中所蕴含的拍摄、采编、镜头处理等技术,为进一步突出价值引导目的,应在编导专业资料库内增设职业道德教育资料库,以此实现德育教育的全面渗透,强化学生信念。实训平台的搭建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极为重要,作为职业教育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实训能力,基于实训平台模拟媒介融合语境下的媒体项目流程,与校外实习相配合,构建一体化媒介融合实训格局。在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手段创新,纵横开合,采用教育新理念,逐渐改进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各类教育软件,采用“视听动触”的方式调动学生感官,增强学生体验,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任务型、现场型、案例型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引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模式,加强碎片化时间的运用,落实全媒育人理念。

2.5师资优化,资源整合

媒介融合语境为高职高专编导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需重新定位课程,结合时展趋势重新思考专业发展方向,对自身知识结构做出调整,优化教学方法。当前编导专业相关行业呈现出显著的“跨”特点,即跨学科、跨文化、跨媒体,教师应拓展自身视野,跳出专业限制,整合教学资源。高职高专教师应着重思考如何有效性带领学生感受媒介融合特点,并引导其参与到专业实践活动中,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应寻求机会进修,同时学校应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队伍,构建编导实践教育中坚力量,此外除大力培养校内教师团队外,还可聘请业界专家到校内任课兼职,消除教育与行业间隔阂,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为更好地吸引业界精英参与到高职高专编导专业教学中,需采用灵活性授课方案,邀请兼职教师提出人才培养建议。双师型编导教师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高职高专院校应创造企业挂职锻炼条件,选取骨干教师积累实践经验,分批、分期的到行业企业中学习提升,以此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多媒体技能、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语境下高职高专编导人才培养新要求、新理念,为构建专业培养新模式,应采用项目导入方式进行任务驱动,实践教学贯穿培养阶段,与行业对接,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渗透式教育,同时应秉承全媒育人理念,实现价值引领,优化师资队伍,展开教育资源整合,以此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输送高质量对口人才。

作者:高晶 单位: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