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泌尿系统结石合并尿脓毒症患者治疗

泌尿系统结石合并尿脓毒症患者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合并尿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泌尿系结石合并尿脓毒症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管引流术或者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等到患者的感染情况得到控制,生命体征稳定之7天之后对患者进行二期碎石术。结果使用经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双J管对患者进行治疗成功7例,3例置管失败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实施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患者的感染情况得到控制,生命体征稳定之7天之后对患者进行二期碎石术,所有患者的结石均得到完全清除。结论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管引流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是对泌尿系统结石合并尿脓毒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方式,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控制之后,对患者实施二期碎石术能够对患者的结石进行完全清除,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泌尿系统结石合并尿脓毒症;方法;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泌尿系结石合并尿脓毒症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63.8±1.5)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伴寒战、高热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患侧肾区叩击疼痛,入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B超、CT以及KUB平片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合并尿脓毒症。

1.2方法

在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时,均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治疗,第一个治疗阶段主要是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对于有出血症状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为患者补充血容量,为患者补液,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状态,同时采取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双J管引流术治疗。对于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双J管置管失败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穿刺造瘘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等到患者的感染情况得到控制,生命体征稳定之7天之后对患者进行二期碎石术治疗。

2结果

经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双J管成功7例,3例置管失败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实施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手术过程中未见患者出现高压脓性尿液喷出。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完成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完成3~7天后,患者的体温和血白细胞数量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的感染情况得到控制,生命体征稳定之后7天对患者进行二期碎石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输尿管穿孔、术后高热、严重出血以及输尿管撕裂等,手术完成后3~4周对患者进行复查,所有患者的结石均得到完全清除。

3讨论

尿脓毒症是尿路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很容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致死率非常高[1]。在对泌尿系统结石合并尿脓毒症患者进行治疗时,由于患者的主要病理机制在尿路感染,患者泌尿系统的梗阻会使患者肾盂内的压力不断上升,患者体内的毒素或者细菌会进入患者的血液循环,导致患者出现全身中毒。由于泌尿系统结石合并尿脓毒症患者的身体状况一般都比较差,全身中毒症状比较严重,对患者进行任何创伤比较大的手术都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手术风险,所以尽量使用微创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临床上经常采取的微创手术类型包括膀胱镜下逆行置管引流术、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以及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管引流术等。膀胱镜下逆行置管引流术是一种盲置方式,对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比较低[2]。在使用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管引流术对泌尿系统结石合并尿脓毒症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在导丝的引导下为患者进行置管,置管成功率非常高。但是在使用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管引流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注意减少灌注流量,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出现感染扩散。在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均行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管引流术,结果置管成功的患者有7例,成功率为70%,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扩散症状。3例置管失败患者使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大出血、穿刺失败或者损伤肾脏周围脏器等并发症,所以在对泌尿系统结石合并尿脓毒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首选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管引流术[3]。患者的感染情况得到控制,生命体征稳定之7天之后对患者进行二期碎石术,所有患者的结石均得到完全清除,说明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管引流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是对泌尿系统结石合并尿脓毒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方式,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控制之后,对患者实施二期碎石术能够对患者的结石进行完全清除,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彦军,胡和平,张小艳,等.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尿脓毒血症的急诊微创处理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83-84.

[2]李法江,黄红星,郑轶群,等.内、外引流方式在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中应用的临床对照研究[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5,15(5):617-620.

[3]鲁守会,鲁守琳,孟凡峰,等.分期微通道经皮肾治疗合并尿脓毒症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分析[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4):48-49.

作者:戴超 单位:苏州科技城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