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经济环境下服务供应链管理教材创新

新经济环境下服务供应链管理教材创新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智慧物流”、“服务型制造”、“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等新经济环境的出现,服务供应链管理出现了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新的实践。在《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教材建设上,也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加快创新。本论文提出了新经济环境下的教材创新框架。首先,坚持既有《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核心体系不变。其次,在教材改革中,增加反映新经济环境下服务供应链管理最新进展的内容。第三,在教材创新中,要体现最新的产业实践应用成果,以期给读者提供最新的实践应用案例。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服务供应链管理;教材创新

一、《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主动力作用更加显现。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51.6%;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比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1.1和1.9个百分点,已连续五年在三次产业中领跑[1];服务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拉动全国GDP增长4.0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要求我国必须把握增长、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适应并引领经济新常态,尽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标志。服务供应链是指服务业的供应链,它是以服务产品为核心的一种供应链。产品供应链是指制造业的供应链,它是以制造业实体产品为核心的一种供应链。由于服务产品与制造产品的本质区别,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运营管理方面服务供应链具有许多全新的特征。在服务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高校已经不满足于原有的侧重在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服务供应链管理》已经被许多985高校、211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列为专业课程。例如,2012年以来,南开大学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就将《服务供应链管理》列为专业选修课程。《服务供应链管理》自2012年起就是天津大学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和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物流服务运作管理》课程的重要配套教材。此外,不少本科院校如武汉学院等在新建国内第一个供应链管理专业中,将《服务供应链管理》作为必须建设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服务供应链管理》也是电子商务、工业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的重要参考教材。

二、新经济环境下《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创新的必要性

2012年以来,国内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日益呈现出新的经济发展特点。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和国内各个传统行业进行了紧密结合,显著地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在中国企业中得到快速应用,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0月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为供应链的深入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2017年10月,在批准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明确了供应链管理服务单列统计类别:商务服务业-7224-供应链管理服务[2]。因此,伴随新的产业环境和技术支撑,服务供应链在推进国民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供应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机遇也不断呈现。然而,在相应的课程创新过程中,需要把握住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变”与“不变”。首先,服务供应链领域的研究本质没有变。一方面,服务供应链的框架没有变。2009年,笔者提出了服务供应链研究的方向盘模型[3]。方向盘模型从服务营销管理、服务能力合作与协调、服务质量管理和服务绩效与利润分配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它跳出了原有的单一服务企业制定决策的局限,从供应链整体出发进行服务供应链全面的优化控制。同时,在方向盘模型中,服务集成商充分考虑供应商和客户的需求,以顾客化的需求来驱动顾客化的服务运作计划,获得柔性敏捷的市场响应能力。至今,这一研究框架和分析逻辑依旧适用。另一方面,服务供应链的运行本质没有变。服务供应链的本质仍然是以服务能力合作为核心的供应链,服务集成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仍然是以服务能力的购买或者销售为基础,进行能力合作的协调,这一本质在今天仍然没有改变。其次,服务供应链的研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供应链与其他各种复杂环境的交叉,产生了许多新的服务情境和许多新的研究机遇。首先,随着行为运作研究的不断兴起,服务供应链中的行为研究不断得到重视。从行为视角对服务供应链管理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解释复杂竞争环境下企业行为互动的内在机理与决策机制,对提高服务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于行为的服务供应链管理也取得了积极的研究进展。其次,当前许多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对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服务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的同时,开始探求降低服务成本,转变服务模式,由提供大规模服务转向提供大规模定制服务。因此,研究服务企业如何基于供应链角度提供大规模定制服务,已经成为产业实践发展的迫切需求。第三,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技术被运用到传统的服务行业中,促使服务行业产生巨变。物流业、旅游业、医疗业、金融业、教育业和政府服务等服务行业,受到了“互联网+”的深远影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服务供应链管理正在向全场景服务、数字化运营和构建服务生态圈的方向变革。然而,无论是何种方向的变革,传统的服务集成商正在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平台方向转型升级,例如携程、货车帮等。平台型服务供应链成为服务供应链发展的重要趋势。第四,“服务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制造产业结构的变革,制造业逐渐呈现出“服务密集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渗透到了生产环节的各个领域。经济学界将这种现象解释为“制造业的服务化”,这种服务化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之一。服务型制造供应链视角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也值得深入研究。最后,除了理论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外,在产业应用层面,服务供应链也有许多新的实践。结合我们十年来在产学研课题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服务供应链管理思想在物流企业产品创新、智慧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园区服务产品设计、港口服务供应链优化、地铁发展规划等产业实践中都有显著的应用,迫切需要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提炼出服务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运用的方法,为深度理解服务供应链发展趋势提供更加有益的补充。

三、新经济环境下《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创新的整体框架

当前,既有的《服务供应链管理》教材普遍编写时间都是2012年之前[3],学生普遍反映已有的物流运作知识体系较为陈旧,缺乏应用实践案例,不能反映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学生也无法获得最新的服务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所以现在迫切需要结合我国服务行业运作管理发展实践,编写一本与时俱进的专业教材。在当前的“互联网+”、“智慧物流”、“服务型制造”、“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等新兴环境影响下,服务供应链管理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迫切需要对这些特征进行梳理,并提炼出相应的理论与方法,为本科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通过编写此教材,对中国服务供应链运作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提升,形成具有较深理论价值和较强实践意义的课程教材。因此,教材改革的整体框架应遵循以下基本思路:首先,仍然保留传统的《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比如,服务供应链的基础理论、服务外包和服务企业的扩展、服务供应链设计、基于服务产品创新的功能型服务提供商选择、服务供应链能力合作的协调机制、服务供应链的服务传递能力稳定性、服务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等几个部分内容仍然是服务供应链管理知识体系的核心,这些核心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其次,在教材改革中,应该增加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新内容。特别体现在将最新的服务供应链研究内容进展融入教材体系中,以此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4]。例如,要体现面向020时代的服务供应链管理、大规模定制化环境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互联网+”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变革、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供应链生态圈设计方法等内容。最后,在教材创新中,要体现最新的实践应用成果。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为服务供应链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许多机遇。服务供应链不仅在物流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且在旅游、电信、司法、咨询、广告、商务等行业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服务供应链的价值日益凸显[5]。因此,要体现服务供应链最新的产业应用,包括服务规划设计、服务改进、设施布局、服务能力协调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四、结束语

服务供应链管理作为正在不断兴起的供应链管理领域,需要更多的高校教师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产业实践,继续坚持理论前沿,坚持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推进教材建设,奉献更多的服务供应链管理新教材和新专著;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中国学者,关注服务供应链、关注服务供应链管理,加强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作者:刘伟华 单位: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