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经济价值范文

新经济价值精选(九篇)

新经济价值

第1篇:新经济价值范文

新经济鼓励超越竞争战略,从而大大加速了价值创新的进程,扩大了人类对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范围

在新经济时代,一方面,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的狭义产品更加丰富,而且性能价格比更加合理;另一方面,计算机、手机、音像设备等许多超生存需要的高科技产品,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发出来,并快步走入平常百姓家。新经济时代是一个赶超的时代,不仅仅是规模发展的速度,更重要的是价值创新的速度和塑造竞争优势的速度被提到相当的高度,超越竞争战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超越竞争战略最大的特点在于自强而不是攻敌之弱,其核心在于价值创新,即用创新来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最终遥遥领先,获得价值垄断,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超越竞争战略的指引下,顾客价值创新理念被发掘出来并为大器的企业所采用。价值创新理论认为:被动地、单纯地满足顾客的现实需要是平庸者所为,挖掘顾客的潜在需要即引导和创造顾客需要才是智者所为。因为受自身知识水平等很多因素限制,很多情况下,顾客往往并没有将自己需求什么弄得很清楚,而倚仗于市场引导。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地满足顾客需要,创造、引导顾客需要,企业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并最终获得持续成功。新经济无疑充分给人以这种感觉,其以十倍数的速度创造出新的事物,并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使人类越来越充分地享受物质文明;其所赋予企业的新理念则是不断的去发现新的利润区,发掘传统视野下被忽视的价值。

新经济以网络经济的形式,开拓了广阔的虚拟空间和虚拟产品,强化了人们对虚拟价格和虚拟价值的认识

新经济以网络为媒介,开拓了一个虚拟的电子空间,这与当年人类发明蒸汽机、发现电和化学分子原子一样,都将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革命性的进步。网络经济最大的特点也就是,其正在弥补实物经济的不足,节省实物资源,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给人类带来超额福利。在网络虚拟空间里,人们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虚拟产品,为人类带来极为丰富的价值附加,而且现实世界的几乎所有都可以在虚拟世界里找到映射,从而无限地增大了价值范畴。

新经济的另一个特点是网络与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其价值也具有极大的虚拟性。对于新经济产品,当市场对它的需求无限大时,其价格可以无限高;而当市场一旦背离它时,其价值等于零,比如软件。由此可以看出,虚拟产品的价格弹性非常大,其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求。网络股在1999~2001年的表现可以充分说明这个特点:当需求旺盛时,网络股的股价甚至高到难以用传统的财务评价方法和价值评估模型来说明,而当人们对其信心不足,需求减少时,纳斯达克指数则一路下滑。

新经济让智力资本得到解放获得其应用的地位,并通过高智力劳动超强地释放能量

新经济时代,知识价值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甚至占了主要份额,比如,由克隆技术或者基因工程创造的生物产品价值中,生物科学劳动创造的部分越来越多,人类的智力成分也越来越多。创制产品和服务的劳动可分解为三个层次:高智力劳动、一般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高智力劳动最大特点是其创造性,而一般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不必然具有这种特性,其更多的表现为对高智力劳动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复制和加工劳动,这类劳动的消耗所形成的价值表现为对科研开发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附加。在新经济时代,价值的创造将越来越依赖于高智力劳动,而体力劳动形成的价值比重必然越来越低。而知识含量越多,产品价值就越高;知识难度越大,产品越难仿造,竞争力越持久,产品价值越来越依赖于相应的知识投入。

与此相对应,如今智力资本被提高相当的高度。知识被作为独特的生产要素被认识,直接导致了高知识含量的企业的市场价值远远高于其账面价值,其间的巨大差额,即我们所谓的“隐藏价值”,被瑞典的斯堪的亚(Sk and ia)公司的世界上第一份公开的“智力资本年度报告”界定为企业的智力资本。这份报告将智力资本明确界定为企业价值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突破了传统财务报告的局限,被称为从工业经济时代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里程碑。正如300年前资本和能源取代土地和劳动力一样,独立于财务资本又可以转化为财务资本的非物质形态的智力资本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而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源泉。也就是说,智力资本逐渐取代财务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并逐渐控制和支配财务资本。

新经济树立了信心经济的典范,观念价值渐占上风,无形资产成为价值构成的主要因素

由于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以信息或知识构成,因而新经济的价值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的认识相联系,并以人们认识程度为价值标准。这将以前对于古董的价值认识无以复加地普遍运用。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几何,相当程度上在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因此,新经济产品和服务内含许多观念价值。在实物经济时代,许多商品中也包含观念价值,但到了新经济时代,观念价值更占了上风。经济运行的基础越来越建立在人们的信心之上,因为在证券市场上对于一个企业股票的评价,是建立在对这个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预期基础上的,当人们信心不足时,即使企业运行情况良好,股价也有可能被低估。

在此基础上,以人力资本类无形资产和品牌为代表的无形资产正成为企业价值构成的主要因素。其实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同一个概念,智力资本可以被认为是对无形资产本源的一种认识。如果说,智力资本还有待理论界统一认识的话,无形资产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则已为各界所公认。在经济虚拟化的趋势下,经济的无形成分日益增大,有形成分相对缩小,这使得理论界把当今的财富价值比喻为“倒金字塔”,依次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顾客资本等各种无形资产>>有价证券(如股票)等各种金融资产>>商品和真实的服务贸易>>物质产品固定资产。

第2篇:新经济价值范文

关键词:经济 新常态 职业定位 职业价值

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的职业定位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需要充分迎合乡镇经济发展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其职业定位应该立足于:战略决策、市场分析、风险预判等诸多方面,具体如下:

(一)战略决策

经济师在乡镇经济统计工作中处于高级管理者的地位,他是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各项经济活动的直接领导者和统筹管理者,对于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日常经营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战略决策和发展规划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着整个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经济命脉,是管理层中战略方针制定中非常重要的决策者,担负着提升乡镇经济统计工作整体运营成果,以及促进乡镇经济统计工作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经济师在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发展中具有不同寻常的作用,也是乡镇经济统计工作战略决策的重要制定者。

(二)市场分析

经济师要想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专业的能力和准确的市场分析,就需要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经济师掌握了专业的金融知识,充分了解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懂得市场营销内容,也能充分掌握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再加上经济师自身能力的历练,就可以对于市场发展趋势和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生产经营拥有足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结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和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内部存在的问题,对于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管理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倡导建立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从而能够帮助乡镇经济统计工作迎合市场发展的需要,提升乡镇经济效益。

(三)风险预判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乡镇经济统计工作需要面对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加剧,乡镇经济统计工作要想长足发展,就必须勤练内功,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充分迎合市场的变化,不断改变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生产规模和发展方向。经济师通过自身的专业技术和行业历练,可以对于市场发展趋势做出足够的判断,对于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经营风险作出足够的预判,这就可以敦促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经营管理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出击,经济师可以通过操作经济技术来规避市场风险,寻找适合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经营扩张的发展之路。

二、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的职业价值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系统的经济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行业历练经验,充分挖掘自身的职业价值,不断迎合市场和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一)建立经济师科研带头人制度

乡镇经济蓬勃发展的动力就是科技的创新,它是乡镇企业走出经济困局,在市场经济中保持不断前行的内在动力。在这方面,经济师拥有先天优势,通过创建以经济师为核心的科研组织,乡镇可以集中最强大的科研力量来攻克乡镇统计工作中的一些技术难题,促进一些优秀的经济统计方法得到有效的论证、推广和利用,也能保证经济师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为乡镇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决策或者依据。

(二)协调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全局战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必须具有全局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才能应对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内部和外部的重重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师不仅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风云,还要学会从从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组织架构中寻求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发展壮大的空间。一方面,经济师在外部发展中寻求与智能机构的合作,加强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经营决策制订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谋求更多真实、客观的经济信息来提供给高层管理者预判和决策。另一方面,在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内部,经济师作为高层管理者,需要充分运用手中的权力,将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内部的岗位经济责任与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经营决策进行充分衔接,谋求经济目标的有效分解,并监督执行,真正做到经济目标落实到人,从而迎合乡镇经济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健全完整的乡镇统计队伍

经济师对于乡镇统计工作比较了解,对于乡镇经济形势比较专业,当他服务于乡镇统计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把自身的专业知识、统计方法和职业素质及时传授给乡镇统计人员,而通过健全乡镇统计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可以培养乡村统计人才接受全面的、新颖的业务知识,促进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学习知识与时俱进,经济师不断成长才能够汲取到最新知识,保证工作能够做到事半功倍。同时,经济师的带头作用还能够培养出更多地经济师人才,更好地为乡镇统计工作服务。通过经济师的努力,再加上乡镇领导的重视,可以保证乡镇统计梯队建设完整有效,从而推动乡镇统计工作迈入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的经济师是一个重要岗位,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乡镇经济统计工作立足之本,对乡镇经济统计的管理和运行具有重大贡献。因此,需要认识到经济师的职业定位和职业价值,将其放在合适的岗位,将乡镇经济管理大胆放权于经济师,保证其工作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明扬.如何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与统计[J].现代经济.2012(07)

[2]张宝明.有效提高农村经济统计的准确性与科学性[J].经济合作与科技.2014(08)

[3]苏军民.关于农村经济统计问题的探讨[J].中国经贸.2009(11)

[4]徐海鹏.经济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探索[J].中国统计.2013(08)

第3篇:新经济价值范文

网络网站的市场价值究竟应当怎么来测评?这个问题困绕着网络界以及投资界。

在首届上海国际互联网网络、网站推行博览会上,咱们受组委会的拜托,开始了这1方面的咨询服务。咱们采取全新的评估法子,参照国内外专家设计的数学模型,尝试对于全国部份网络网站进行定量化测评,从中发现了像大道商贸网、第9城市网、玩具网等1批隐含价值显著的企业,此测评结果还遭到了SoftBank、美维立异、世纪互联等著名机构的关注。

网络网站属于新经济的范畴,机械套用传统的以有形资产为核心、以资产负债表为载体的资产评估法子已经不合时宜,它没有把诸如创业者、团队融洽性、技术立异能力、商业模式等新经济要素纳入资产的规模,而以上这些要素恰是网络网站的隐含价值,隐含价值直接影响了网络网站的实际市场价值。正由于忽视了对于这1块隐含价值的评估,所以用传统的法子根本不能正确地反应出“小吃大”、“快吃慢”的网络网站的实际价值。然而,咱们也不能被股指的市盈率指标牵着鼻子走,用股市的表现作为参照系数来评估网络网站的市场价值随便性极大,是不科学的。

我认为首先对于技术要有从新认识,技术是把非物资的价值附加到商品上去的最简便的思想、法子以及手腕。网络网站的技术偏偏相符这类特征,其附加值(隐含价值)不但存在,而且比较显著。

因而可知,咱们要树立1个以“财务资本”为基础,扩大部份“人力资产”、“组织资产”、“客户资产”要素的,并构成有机联络的新的网络网站市场测评法子。由此对于网络网站的市场价值进行了从新认识。大道商贸网在ASP技术方面R&D能力强大,不断研发新的技术,人材资产至关雄厚;第9城市网客户引入本钱很低,客户资产颇有优势;而玩具网更是买通了传统经济与新兴经济的各个关节,创造了调和发展、延续赢利的网络神话。

第4篇:新经济价值范文

[关键词]新闻价值;新闻尺度;新闻关注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094 — 02

一、 新闻价值的内涵

不同的新闻理论教材,给“新闻价值”做出了不同的定义,我觉得已经把新闻价值的内涵说清楚了,再作定义反而难了,因为定义只是一句话,一句话如果能把问题全说清楚,那何必要做那么深的研究呢?如果非要给一个定义,只好给出一个不得已的定义:一个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对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事实的使用价值),叫做新闻价值。

这句话其实是同义反复。所以,我建议重温恩格斯的一句话:“在科学上,一切定义都只有微小的价值。”(选集3卷122页)。

其实,新闻价值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被称为记者的“第六感官”,它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新闻价值对传播者而言是一种选择事实的标准,对受众来说是一种使用价值的标准(有用、有趣等)。但需注意两个要点: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统一;第二,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要统一。

二、新闻价值的产生

有组织的主动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居于主导地位,他掌握的信息通常比接受者多。就新闻这种信息而言,如果传受双方掌握的新闻完全一样的话,就不会发生新闻的传播了。

传播者往往是出于利益(比如媒体要赚钱)、情感(比如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互相传递倾诉衷情),或是寻找新信息的需要而发出信息,一旦对方接受了或产生了回应,发出的那个信息便有了“价值”(这个“价值”不完全是交换价值)。如果这种信息是新闻,那么发出者和接收者共同认可的那些信息,便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

需要强调的是,只被一方认为有价值的新闻,在交流中没有被对方接受或得到回应,这个新闻对另一方来说是没有价值的。确认新闻价值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双方都要认可,双方共同认可,才能形成关于新闻价值的理念。

在上面谈到的情形中,还包含着另一个前提,即接受者的“不知”是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前提。

如果接受者已经知道了某个事实,这个事实尽管非常重大,也没有新闻价值;如果一个事实发生了很长时间,但对于不知者来说,你告诉他了,对他来说仍然是新鲜的,就可能是新闻。所以新闻具有一定的相对性,要看接受方面的情况。

它是新闻吗?对我来说是新闻,对他来说也是新闻。生活中我们常常这样说。对我来说、对他来说是新闻的事儿,我、他都不知道,如果知道了,就不是新闻了。这里谈到的“新闻”,有的与公众关系不大,有的带有社会性质,但一经传播,仅仅对“不知”的个人有意义。如果是大众传播,就涉及到广大受众是否知悉所传播的事实。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决不可能成为大众传播中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

这就是说,无论如何不能重复接收者已知的东西(包括一些套话和表达的套路),有新鲜内容是新闻的基本特点之一。在传播的时候要考虑读者知不知道这件事情,要是读者知道了,就没有必要传播了,因为它已经不是新闻。这个问题我在翻来覆去说,为什么?打开我们的报纸,看看我们的新闻联播节目,很多东西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它还在说!传媒人在做新闻时必须要考虑,能有多少人会看这种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传媒自身的经济效益可能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因为你没有遵循新闻工作的特点。可能作为个人,我们改变不了这种整体的局面,但至少要有新闻价值的理念,尽量避免这种情形。

除了“不知”这个前提,接受者的兴趣、关心和需要,也是新闻价值理念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

“不知”是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所有不知道的事实都具有新闻价值,还需要进一步考察接受者方面的情形。如果某人(或某些人)对某个事实无兴趣、不关心或不需要,即使不知,对他(们)来说也不是新闻。“新”的事实,只是为有新闻价值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传—受之间权衡,特别要得到接受者的认可,这才谈得上使用新闻价值的理念。说到这里,其实我们又回到了第一个前提:传、受双方的共同认可。

新闻价值的理念,揭示的是一种实用意义的社会关系。这条新闻对我有用,我感兴趣,我又不知道,这样的新闻我才会接受。这种关系或评估指引着对所报道事实的选择,于是就产生了各种选择新闻的标准。

人们关注有价值的新闻,原因在于:

(1)人对异常事物的关注。这恐怕是所有哺乳类动物的本能,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应该更有目的性。有一句广告词我记得很清楚:“好奇,是对生命的回报”。这句话把人的这种本性说得很形象。人之所以是人,一定程度上在于他具备好奇的本能,这正是人的生命的表现。恰恰是人们对异常事物的关注,使得新闻价值有一套标准。

(2)人对相关利益的关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有了较为强大的利益驱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实,肯定有新闻价值。

(3)人对个人偏好的关注(兴趣所致)。这里就涉及到媒体不同的服务对象问题。媒体有综合性的、专业性的、行业性的、兴趣性的等等,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偏好或工作需要,不同的需要和兴趣形成不同的群体,因而不同的传媒因服务对象的差别,其对事实选择的新闻价值的标准也会有所差异。但在大的方面,相对宏观的意义上,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价值标准大体是一致的。

三、新闻价值的实用意义及新闻记者的判断能力

受众接受某条新闻通常完全出于对其使用(实用)价值的判断。这种使用价值包括直接需要,比如我要做股票,就需要看股市新闻。还有就是感兴趣,由于惊奇而对事件产生了想了解的愿望。

传播者发出某条新闻,一般要基于受众对新闻使用价值的考虑,但同时还有传媒的经济利益(交换价值) 、政治利益(宣传效果)的考虑,因为我国的媒体负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责任。传播者个人的兴趣爱好,也会影响一家传媒用什么和不用什么稿件。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不同报纸的版面编排看出相关编辑的好恶或兴趣所在。

因为我们是人,人是高级动物,最高级的有机体,对外部环境有一种本能的感知。环境被有机体感知,是一种选择性的提取,因此人有很强的信息选择能力。我们在观察事物、选择信息的时候,由于有明确的选择目的,而且还有选择性记忆,往往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记者为什么能够在很多事实中迅速抓住某个值得报道的事实?这实际上是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和专业化的结果,这种情形下会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效果。这是人对外部的感知。我们每个记者都有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受众也有这种能力,但是需要锻炼一下,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记者的这种职业本能。

在不同的信息比较中,人们能够迅速判断出这个信息绝对重要,那个信息相对不重要。在比较中关注新鲜的信息,也是人们的选择信息的一种本能表现。人们会本能地关注和接受更新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处于主流信息的边界(边缘化的),因为主流的信息大家都很熟悉了,反倒是边缘的信息容易吸引人的目光,这是生活常识。可是我们现在的某些新闻选择,却天天在违背这种生活常识。

正是由于这种情况,我们有一种判断事实是否是新闻的能力。

四、提高新闻价值应注重的问题

重要性是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也是核心因素。重要性包括通常所说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等要求和内容。而资产阶级是以趣味性为新闻价值的核心和基础。时新性是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它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时间性,即新近发生。二是新鲜性,即新鲜感强。三是时宜性,即传播时机。趣味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包括内容选题的趣味性和表达形式,传播形式的趣味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新闻讲趣味性,但排斥庸俗黄色、片面追求刺激的低级趣味。

其实,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相对来说越有新闻价值。如果某类事实经常发生,非常普遍,这个事实一般不会具有新闻价值。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这样一句话:惊奇是探求哲理的开端。这是说,某些事实偏离常规了,人们就会对它感兴趣。首先是惊奇,有了惊奇之后,人们才进一步探索,得出一套哲理来。如果没有惊奇这个起点,后面什么也没有了。

还有,不确定性越大,便越具有新闻价值。当事实处于模糊和无法知晓的状态之时,能够减轻这种状况的些微信息,都会具有新闻价值。这种信息可以是一个新的事实,也可以是一个观点。

那些直接发生在受众身边的与利益相关的事实,通常都具有新闻价值。这样的事实一般都较为枯燥,所以能够具备新闻价值,因为与受众的利益紧密相关。当然,事实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广、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这样的事实一般是比较重大的、影响全局或精神上震撼人的事实,比如“9.11”事件,尽管它是局部的,一旦爆发,人们都非常关心,因为它的影响面太大了,能够立即产生影响。在“9.11”发生后的第二天,即9月12日,全世界所有的综合性报纸(《人民日报》除外,头条是《全运会火炬接力典礼》)的头版头条都是“9.11”这条新闻。

由于我们每位新闻从业者服务的传媒是不一样的,传媒形态不一样,版面、频道也都不一样,你对事实的选择标准会有所不同。教育程度和专业、经济收入、民族或种族或宗族等方面的事实,受众与之的心理距离,都会使选择标准不同。

著名人物身上发生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不用多说,而且现在我们做得有点过分了,不停地挖名人隐私。但是后一点,我们忽略了。同样的事实,发生在无名之地,不是新闻,发生在著名的地点就有可能成为新闻。在报道中若突出这个著名地点,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抬升所报道事实的新闻价值。这一点,我们在报道中需要充分利用。

到此为止,前面强调的所有的事实,发生的频率都是有限的,可是我们的媒体每天都要出版,广播电视每天每时都要播出,到哪儿找那么多适合报道的东西呢?下面一条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凡是含有冲突的事实,多少都有新闻价值。内含的冲突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

第5篇:新经济价值范文

一、新常态下的经济师职业背景

经济新常态中的“新”指的是有别于其他社会经济的时期特性,“常”指的是能够适应这种经济变化的稳定状态。随着社会环境、政策制度的不断变化,企业将面临很多风险问题,经济师作为企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实施主体及缔造者,能够帮助企业规避掉可能遇到的经济风险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重要决策作用。新常态下的社会经济呈现速度平稳、结构优化、形式多样、需求增多的特点,发展前景极为广阔。这就要求经济师积极投身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结合行业特点、企业实际制定战略目标及发展计划,以此明确自身职业定位、凸显行业价值。就企业发展而言,离不开经济师的专业指导与支持,经济师通过对行业走向、市场动态的精准分析与预判,为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指明方向,以此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合规合法进行,同时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二、新常态下的经济师职业定位

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高级经济师这一职业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经济师作为企业成长、经济发展的推动者,需要密切关注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变化,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明确自身职业定位。

(一)经济活动改革者

经济师在一个企业中属于管理决策层级,其工作职能在于为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经营决策确定提供指导建议。经济师为企业领导层与中级管理层间铺设了交流沟通的桥梁,其专业技能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经济师作为企业经济活动改革者需要具备足够专业的职业素养、良好的创新意识、强烈的竞争思维,以冒险探索的精神推动企业结构改良,并结合企业经营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耗,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经济师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需要以纵观全局、统筹兼顾的思维评估设计方案可行性,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进行方案实施的时候,需要通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做好前期规划与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的。与此同时,经济师还需要凭借自身专业及人格魅力做好内外联合工作,以此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及外部形成优良品牌文化,达到推广宣传的目的。

(二)经济活动规划者

经济师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管理职责,作为企业的经济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企业运营情况及当前市场动态进行准确的预判分析,评估企业当前战略目标是否适于我国经济发展,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企业领导层针对当前经营情况提出简要发展战略的时候,经济师需要通过市场调研评估、经济发展分析对这一简要发展战略进行技术、经济层面的深入探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为详尽的发展、管理策略。与此同时,经济师还需要结合企业所属行业特点确定经营活动宏观方向,肩负起经济活动规划者这一重担,通过对现有内部管理效果的分析研究对当前管理策略进行优化改进,以便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处于经济新常态的经济师在进行经济活动规划的时候需要格外注重岗位调配、薪资配比、待遇增长、资源分配等内部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对其他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安排,避免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

(三)经济活动领军者

我国经济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呈现错综复杂的特点,很多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变幻莫测、层出不穷,因此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经济师的领导指引,同时也对经济师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经济师可谓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企业成长的重要推动者,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只有具备较高专业技能、职业水平的经济师才能准确预测市场动态、把握企业命脉,以领军者的身份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指引方向。经济师在企业管理结构中处于重要位置,可谓企业经济活动领军者,其基本职能在于结合自身技能及专业优势通过对企业当前发展情况的系统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同时就经营活动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进行预测分析,以此,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收益。

三、新常态下的经济师职业价值

(一)志存高远,统筹全局

经济师作为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领军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始终秉承公正、平等的处事原则,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足够的智谋策略针对行业竞争做出最精准的预判,以此帮助推动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为市场空间拓展创造便利条件。为了达到统筹全局的管理效果,经济师需要结合企业运营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符的信息收集协作平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制定收集数据信息,同时成立行之有效的监管小组,通过上下协作确保监督管理工作得以高效顺畅进行。在进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工作时,经济师需要将各项决策进行细化分组并将其分配给具体责任人负责,以此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内部管理效果。

(二)合理侧重,逐一突破

不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存在很大差异,日常管理内容及涉及领域各有不同,就环保企业而言更为注重使用技术、机械设备、物资分配、人员配置、经营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内容。鉴于此,经济师在开展企业管理工作时需要通过合理侧重、逐一突破的方式将上述工作高效连接起来,以此确保经营管理活动有序顺畅进行。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耗,经济师需要确保企业管理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对于企业经营存在的不安定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并针对这些不安定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案及整改策略;对于威胁较大的关键因素需要重点预防及排查,同时就企业管理薄弱之处进行突破整改,通过实时监督与管理,确保经济师的管理效应最大程度展示出来。

(三)核心管理,重在担当

经济师的职业价值主要通过企业管理进行展示,经济师有责任对企业制定的经营决策进行评估分析,以此确保企业经济利益不受损害。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经济师还是会计师,在进行经营决策预测评估的时候往往会带入一定主观意识,由此给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造成一定困扰。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经济师需要通过核心管理,以理智担当的态度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最为理性、公正的建议,以此维持企业经营管理合理性,规避可能出现的决策失误问题。经济师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需要秉承从一而终的承担精神,结合企业经营发展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策略,以此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指导建议。

第6篇:新经济价值范文

唐耕耦、陆宏基主编的五册《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其中第一辑由书目出版社1986年出版,后四辑由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出版)系从中、英、法、俄、日等国所藏敦煌文书辑录而成,其中有的资料尚属第一次发表,是在国内首次出版的规模庞大、附有真迹、带有释文的敦煌文献。该书收录了敦煌文献中除佛经以外的与社会经济有关的重要文书和历史文献1391件,共分34大类。每类又分若干细目,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其所收文书包括定名和录文,部分文书附有注释,编排上采取影印与录文对照的形式,上部为文献图版,下部为录文,颇便读者比照。该书具有容量大和附有图版、录文等优点,是学人研究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的重要参考书。由于《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涉猎资料繁多,“不免在数据搜集、文字释录、文书定名、定性、分类、归类、编排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又由于其“所依据的缩微胶卷和《敦煌宝藏》的图版不够清晰,有些文字仍需再斟酌,而俄藏敦煌文献的资料在当时根本见不到,因此大多数未予收录”。尽管如此,该书仍然是研究敦煌学、丝绸之路、军事史、经济史、法律史、政治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迄今为止最便于研究者使用的综合性敦煌文书数据汇编。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的档案价值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是敦煌文献中最为零散、最为潦草、甚至是最为杂乱的部分,尽管如此,其所具有的档案价值却不容忽视。

(一)保留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文书档案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是敦煌石室所出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录了大量的民间契约、族谱地志、寺院和政府档案、籍帐状牒等各类公私文书,具体而言有计帐、差科簿、户藉、契约、转帖、破历、点检历、领得历、斛斗磿、纳赠历、案、抄等经济文书;律、令、式、格、疏证等法律文书;社邑、度牒、书信等社会僧俗生活方面的文书;制、书、表、状、敕、奏、启、笺、判、公验、帖、榜、告身、牒等公文文书。其内容涉及唐、五代、宋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时人日常生活的如实记录,也是当时当地社会、经济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

以《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为例,该书第一辑收录文书共234件,内容为:地志和瓜沙两州大事记及巡行记(17件);姓望氏族谱名族志家传(6件);籍帐(15件)、差科簿(2件)、社邑文书(149件);沙州敦煌县行用水细则与渠人(社)行人转帖(31件);敦煌会计历等财政文书(14件)。第二辑收录文书共413件,内容为:契据(186件)、便物历(75件);关于奴婢、地宅、遗产、债务、税役纠纷等牒状及公验(32件);关于营田、勋荫田、退田、受田、租田、请地、田亩、户口、徭役、税收、硙课等牒状及籍历(91件);法律文书(29件)。第三辑收录文书共295件,内容为:什物历(28件)、施入疏(39件);诸色入历(32件)、诸色破用历(70件)、诸色入破历计会(78件);堂舍房基帐(5件);駞马牛羊等籍及有关牒状和凭据(29件);归义军军资库、内库、内宅、柴场、宴设司等牒状及判凭(14件)。第四辑收录文书共281件,内容为:买卖、座设、财礼、纳贺、荣葬、荣亲等杂文书(18件);僧官告身和寺职任免(14件)、度牒(5件),戒牒及其相关文书(38件),寺院行事及有关牒状等文书(47件),追念、设供等请僧疏(23件),僧尼籍及其相关文书(18件);诏勅、告身、信牒、公验(23件);表、书、状(53件);军事、驿传、治安等文书(42件)。第五辑收录文书共168件,内容为:杂牒状和书启(46件);墓碑、邈真赞、别传、功德记等(106件);书仪、书启等文书(15件);中印文化交流文书(1件)。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来看,敦煌社会经济文献均为一笔珍贵的档案资料,全面反映了唐、五代乃至宋初的社会经济关系及生产关系。

(二)记录了当时当地原汁原味的语言风貌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再现了唐五代时期的语言面貌,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信息,并且保留了大量的口语原貌,还不乏新兴的词汇语法现象。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一些词汇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尤其是来自吐蕃语的词汇占有一定比例,这就构成了敦煌文献词汇的独特性。这些外来词汇,在同时代内地各类典籍文献中是难以见到的。因此,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有不少词语可以作为各类辞书收录、释义、书证的补充,有利于当代语言学家全面把握唐、五代、宋初敦煌文献词汇的整体面貌及时代特色。就文字而言,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具有通读关系的本字和通假字,同一般的通假字和本字一样,在语音上应该是声韵相同或相近的。但是,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有很多世俗文书,有的时候,由于当时语音的流变,其物质基础是唐至宋初的声韵系统而并非上古的声韵系统,其声韵会对广、切韵系统所突破,从而反映了唐、五代西北方音的某些特质。

由于敦煌社会经济文献抄录者的水平颇为悬殊,俗字、误字大量存在。唐朝颜元孙在《干禄字书》中就已经把汉字分为俗、通、正三体。所谓“俗字”是区别于正字而言的一种通俗字体。敦煌俗字产生于魏晋六朝。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的借贷、社邑、契约等文书,一般为民间通俗文书,为下层百姓广泛使用,其中的俗字较为常见且稳定,已经成为进入社会广泛流通的字体。这些俗字对于敦煌写本字体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总体而言,敦煌社会经济文献面广量大,记录了当时当地原汁原味的语言风貌,是我们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材料。

(三)反映了各民族间的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敦煌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也是汉民族与其他民族密切接触的地方。季羡林先生以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目前研究这种汇流现象和汇流规律的地区,最好的、最有条件的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

与西域相接的敦煌地区,很早就接受了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随着佛教文化的东传,西亚、中亚文化也源源不断传到了敦煌,各种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在敦煌卷子中,直接体现与中印文化交流的资料实属不多,但是在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一张“P3303号”写经的背面却有关于“印度制糖法”的残卷,详细介绍了制糖的方法,并把甘蔗与沙州、高昌一带的糜子进行比较。短短的数十字同时也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印度造糖法是经过沙州、高昌而传往中国内地的(是否是唯一的途径?不敢说)”,这在中印文化关系史的科技交流方面具有其重大意义。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从河陇等地方抽调驻军,为吐蕃及其文化进入内地提供了良机。吐蕃唐贞元二年(786年)占领了敦煌,直至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被敦煌豪族张义潮起义,吐蕃王朝对包括敦煌地区在内的河西、陇右等西部地区实施了长达60余年的统治。吐蕃统治时期,吐蕃文化与汉族文化在各个层面频繁接触,在语言、服饰、等方面均有交流和交融。例如,敦煌写卷“P3720号”张淮深碑就有“抚纳降和,远通盟誓„„赐部落之名,占行军之额。由是形遵辫发,体美织(纹)皮;左衽束身,垂肱跪膝”的记载。可以看出,吐蕃占领敦煌初期,曾推行同化政策,让敦煌人民改易穿着举止。

第7篇:新经济价值范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现状

[DOI]10.13939/ki.zgsc.2016.51.135

1 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挖掘文化资源特色,发展新疆特色经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并且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新疆不仅地大物博,同时也是民族成分最多的一个地区,正是由于这种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才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各式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达瓦孜,塔吉克族鹰舞、引水节和播种节,锡伯族西迁节、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新有的,更是各个少数民族独有的,在中国其他任何地区或是其他任何民族中都是没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使它在从文化资源实现经济价值的转换过程中体现出了自身的特点。通过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挖掘,可以充分展示新疆文化资源的特色,对发展新疆特色经济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1.2 有利于增进公众对新疆的了解

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成为各种文化的交汇地,其历史文化也非常悠久。在这里共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民俗风情,这些都形成了各个民族之间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他们勤劳质朴、热情好客、能歌善舞,随着时间的积累,更是沉淀出很多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由于一些事件的负面影响,使得大家对新疆的了解存在片面性,也渐渐忽略了它灿烂的文明。通过开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新疆,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以及他们的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爱上这片神奇的土地。

1.3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珍珠一般分散在各民族和各地区之中。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村、镇、县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分布区,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农民在劳作期间创造出来的带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而农民本身就是它们的传承者。新疆位于祖国的偏远地区,无论是经济、交通还是信息都落后于其他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收入来源单一,其工业和“三产”服务业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而对于这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能够创造的经济价值却没有被人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传承的遗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只要合理开发它的经济价值,就能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不断产生出文化产品,使其产生经济效应,最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 经济价值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精神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认识不足是最为普遍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历史的沉淀,时间的洗礼而逐渐形成的,这就很容易被当前的主流文化所压制,那么它所有的价值也会被人们所忽视。二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也成了关注的焦点。虽然越来越多的价值被逐渐挖掘出来,但是对于其经济价值的开发仍然没有重视起来。新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地区之一,更应该将这一宝贵的资源充分利用,将其转化成经济效益,带动整个新疆经济的发展。

2.2 缺乏资金投入

近年来,全球掀起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浪潮,作为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和利用,并从财政上加大了投资力度。然而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光靠中央财政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地方财政的支持。而地方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投入是少之又少,尤其是新疆。新疆不仅地广人稀,而且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对于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对其进行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的难度系数非常大,对资金的需求也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新疆的经济本来就不如内地沿海地区,想要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非遗”的开发和利用中去就更加不可能。

2.3 缺少整体规划

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较广,对其经济价值的开发涉及方方面面,它是一项工作量极大的系统工程。就目前情况来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过程中,由于各个地方的认识不统一、协调不到位、政策不一致等诸多原因,使得各个地方缺乏整体的规划与统筹。有的地方过于保护而不开发,有的地方则过度开发而忽略保护,这样盲目开发的情况,不仅没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其结果是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很有可能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巨大的破坏。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的对策研究

3.1 加大保护力度

虽然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地域的限制、语言的障碍,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都没有办法进行收集和整理,再加上长期不被重视,保护不力,已经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在有些偏远农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没有给予很好的照顾或是经济补贴,为了维持生计,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很多代代相传的技艺由于缺乏传承人而逐渐消失。所以更应该对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状况、存在种类、数量、表现形式以及消失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成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同时也要给予非遗传承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这样才能使保护工作能够传承下去。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资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得以开发的重要条件,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资金的极度缺乏,导致相关基础O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开发的效果,使得新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没有充分实现其经济效益。所以新疆地方政府应采取多种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同时应该积极推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传统文化的产业开发。

3.3 注重整体规划,实施系统开发

因为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极其分散,所以在对它们进行经济价值开发时,更要坚持整体规划、系统开发的原则。在规划时通过对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梳理,这样可以清楚地了解全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状况,包括存在种类、数量、表现形式以及消失情况,这样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同时在开发过程中,要坚持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既要全面、系统,又要因地制宜,尽量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民族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的目的,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源源不断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晓萍.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及其保护利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

[2]林红,李树民,高煜.西部丝绸之路旅游需要深度开发[N].华东旅游报,2005-11-11.

[3]吴文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J].旅游学刊,2003,18(6):66-70.

第8篇:新经济价值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网状经济 产业价值链 经营模式

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即基于单个企业的经营模式)对市场剧变的响应越来越迟缓和被动。当今,世界经济已经从过去信息短缺、行业界限分明的工业经济时代进入以信息、知识和文化为特征的网状经济时代,企业生存的背景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环境。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基于他们经营规模、资金实力、内部管理等能力和资源不足的特点,更是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经营模式来面对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环境,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传统竞争经营模式及竞争优势分析

中小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单个企业经营模式

一种传统的经营模式是基于单个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就是说,管理模式的设计是以某一个企业的资源利用为核心,资源的概念仅局限于本企业。在当今市场竞争环境下,仅靠一个企业的资源难以使市场上的用户得到满意的服务,自己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效益。同时,由于只站在单个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企业间的合作没有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有时甚至把企业间的协作视为不得已。传统的管理观念认为,竞争优势源于企业对某方面的专注,如专注于生产规模能产生低成本优势、渠道策略能产生市场营销优势、基础研发能产生技术优势等。这种把资源和精力都集中于某一方面的管理,就是“点”管理。“点”管理产生“点”优势。加强“点”管理固然能促进企业在某些方面产生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随着经营业务单元数量增加和以互联网为前提的网络经济的发展,企业价值活动日趋复杂,经营管理的无边界使得企业与外部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同业之间的竞争与消耗、渗透与融合也迫使企业要从全球化视野来审视经营管理过程。因此,“点”管理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二)零和竞争经营模式

另一种,是基于工业经济时代的零和竞争经营模式。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是:行业界限分明,各个企业之间是零和竞争关系,企业和顾客之间也是零和竞争关系。企业之间的竞争限于行业的范围内,一家企业的所得就是其他企业的所失,顾客的所得是以企业的损失为代价的,反之亦然。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比同行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从顾客那里获得更多的价值,这是简单的线性竞争关系。

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新环境和竞争格局

(一)面临的新环境

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不同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相互产生影响的网状经济环境。当今,世界经济已经从过去信息短缺、行业界限分明的工业经济时代进入以信息、知识和文化为特征的网状经济时代,企业生存的背景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环境。各种行业之间不再绝对的界限分明,两种过去看起来毫不相干的行业此时可能为争夺同一顾客而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也不再是零和的竞争关系,而是转变为共赢的合作关系。

网状经济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是企业的任何行动、任何资源都可能具有其外部效果,即可能与别的团体、个人或企业产生利害关系。网状经济环境要求企业主动发掘甚至创造自己对别的企业或个体的外部效应,并尽力使外部效应内部化,利用外部效应创造价值;同时,也要尽力发掘和利用别的企业乃至顾客的外部效应,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或者创造更大的价值服务。网络时代的特征是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动态发展。一个企业的行动可能对别的企业产生影响,而该企业也可能同时受到别的企业的影响。

(二)新竞争格局

中小企业的竞争方式由原来的企业对企业的竞争转变成企业参与或构建成一条产业价值链的链与链之间的竞争。当前,企业竞争激烈且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竞争尤为激烈。我国小型企业比较集中的省份如内蒙古、安徽、福建,比重甚至达到97%以上。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较多,竞争激烈。同时,面对未来的企业竞争,不再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点”对“点”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参与、组建的一条产业价值链和另一个企业参与、组建的一条产业价值链的“链”与“链”的竞争,胜败与否,成功与否,不取决于一个企业的健康,而是取决于一条链的健康。这样,企业将有两种可供选择的道路:要么打造一条产业价值链,参与一条产业价值链。要么把自己做强,镶嵌到一条产业价值链中去;要么搭建一条完善的产业价值链。网状经济时代最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是最善于整合不同资源的企业,形成一个经济关系网,最终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中小企业参与或组建产业价值链经营模式的必要性

实现协同效应。从系统的整体性看,产业价值链要达到最优效果,必须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才能达到整体效果的优化。处在产业价值链的每一节点上的企业单元,要能着眼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基础来制定战略,这样将出现协同效应,即“1+1>2”。因此,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的分工,可以借助产业价值链的整体力量,来提升自身的价值,追求超越单个企业难以达到的效益。

从企业外部吸收更多的“能量”。从系统的开放性看,每一个企业也是一个系统,而且是开放的系统,必定与外界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不断交流,才能维持其生命。并且只有当系统从外部获得的能量大于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时,系统才能克服熵而不断发展壮大。因此,中小企业参与到产业价值链当中,就能形成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竞争的环境,从而不断从外界吸取能量,最终不断壮大。

提高企业效益。从系统的综合性看,中小企业要做强做大,单靠中小企业的个体,是难以做到的。若中小企业参与到产业价值链当中,则有利于借助整个产业价值链协调整合,形成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效益。

中小企业产业价值链经营模式的实现途径

本文所说的新的经营模式是指一个企业抓关键环节打通一条产业价值链的思路。当前,企业营销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价值链的竞争,上升到模式对模式的竞争。那么,中小企业该如何应用产业价值链经营模式的思路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呢?

(一)产业价值链的主动权

传统中小企业认为自身力量单薄,产品单一。所以将自己的生产经营与发展同大型企业联系起来,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成为大企业整个生产经营体系中的一个专业化的组成部分,依附于大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但是,采用这种方式的中小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水平往往较低,而且,对大企业的依赖性比较强、比较被动,这对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中小企业应该争做产业价值链的“链主”,获取竞争的主动权,这样可以较好解决依赖问题。  本文认为做不做产业价值链的链主,不是企业本身的大小问题,还是企业愿不愿意做以及是否掌控了该产业价值链上某个环节的资源运作的问题。在这里关键是能否掌控得住的问题,这个环节可以是渠道资源,也可能是客户资源等。只要掌控住了这些资源,再小的企业,都可以让这个产业价值链上的其它企业产生依赖,也就是说,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有了依赖,才能忠诚。占据关键性战略环节可以使企业具有产业价值链的“链主”的地位,有利于竞争主动权的获取。

(二)整合行业内外资源以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现代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的、多变的;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资源的有限性,所以中小企业已经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满足最终消费市场的消费者需求,而应该整合其他资源,与其它企业共同进行价值创造,共同服务于最终用户,来获得整个产业价值链价值创造的最大化。整合资源指的是利用产业价值链中的不同企业的联系,整合不同资源而获得成本或利润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工的细化,一种资源或一个企业都只在产业价值链中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或具有特定的作用,不可能单独完成价值的创造。为了创造出价值,或者创造出比原有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企业必须找到相关的资源,并能把它们有效地整合起来。在这里,有两个因素影响最终的价值创造结果:企业能否找到价值链中的其他资源;企业能否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把所有的相关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资源整合,企业经营方式演变为从传统的那种投入式拉动做经营变成全方位整合资源拉动做经营。

差异化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实现:对现有价值活动的优化。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企业价值链中的差异性来源来获取差异化优势。企业差异性来源越多,其竞争对手的模仿能力越低,增加差异性来源可给企业带来显著、持久的优势。此外,企业还可以改变规则以创造差异性。企业必须时刻关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倾向,拥有超凡的预见力,在竞争对手之前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发展趋势的产品,创造差异性;以全新方式重构独特价值链。企业可以通过重构一种全新的价值链来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设计一条新的价值链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需要企业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三)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以获取“成本优势”

总成本领先战略的“总”字是指:沿着一条产业价值链,找到产业价值链上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去掌控它,这个思路就叫做总成本领先战略。这个总成本领先战略带来的是成本优势。主要适合无差异化的产品。企业可以从产业价值链的一个环节获得的收入降低价值链的另一环节产品的价格,从而获得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利用产业价值链的思路,突破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获得成本优势。

(四)明确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定位

产业价值链上各价值链环节的资源能力要求、战略重要性和利润分布是有差异的。企业对所从事价值链环节的选择,影响到企业从事自身价值活动的有效性、企业对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控制程度和企业的盈利水平。而且产业价值链并非静态的,产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会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美国学者阿德里安J斯莱沃茨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价值转移”。价值转移会促使价值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不同链节间发生转移或再分配,进而导致竞争优势在不同企业间发生转移。因此,企业要想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就应该从产业价值链角度审视各价值链环节的差异,研究产业的价值转移规律,进而把企业定位在产业价值链上恰当的、有利的位置。

参考文献

第9篇:新经济价值范文

>> 从蓝海战略看重庆市摩托车产业的价值创新 蓝海战略的实施 AOC的“蓝海战略” 从蓝海战略看仓储行业基层员工招聘的创新 从蓝海战略谈广播品牌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蓝海战略在旅游经济型酒店中运用的思考 蓝光股份的“蓝海战略” “东展”的蓝海战略 “收费午餐”的蓝海战略 华尔街日报的“蓝海战略” 《收藏快报》的“蓝海战略” 上汽大通的蓝海战略 浅谈对蓝海战略的认识 从收入分配和土地与城市化改革寻找未来中国的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下的战略成本管理 执行蓝海战略应遵循的合理战略顺序 知识经济发展的蓝海战略探析 蓝海战略:新媒体的经营创新 SPA行业 品牌的误读与蓝海战略缺失 蓝海战略:太阳马戏团崛起的秘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参考文献:

[1] 历建新.经济型酒店的三点启示[J].中外饭店,2005(12).

[2] 余绍彬.中国经济型酒店战略管理问题研究[J/OL]./grid20/detail.aspx.

[3] 经济型饭店在发展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旅游报,2003-08-20.

[4] 王大悟.日本经济型酒店评析[J].中外饭店,2005(2).

[5] 冯丹琪.经济型酒店掀起投资热[N].粤港信息日报,2005-04-30.

[6] 张润钢.科学全面地认识和运作经济型酒店[J].中外饭店,2005(12).

[7] (韩)W・钱・金,(美)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M].商务印书馆,2006.

[8] 俞海滨.基于顾客价值导向的酒店服务竞争优势[J].江苏商论,2005(11):89-90.

[9] 许艳萍.经济型酒店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2006(1):101-103.

[10] 胡林,张伟强.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研究[J].企业经济,2006(4):89-93.

[11] 陈寒松,吴景花.从红海战略到蓝海战略[J].经济与管理,2006(1):47-48.

[12] 200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N].中国旅游报,2004-08-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