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一、认知弹性理论对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认知弹性理论主要是指知识的接受方是主动的去接受信息的传达,具有较强的思维扩散性,而并非传统的硬性知识的灌输,而且根据在不同的学习时段的学习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方法。

1.在学习的初级阶段

学生们只需要将老师传达出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接收,这些一般都是浅层次的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在后期的学习中,认知弹性理论则对于学生们的要求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通过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然后进行分析并指导新形势下相同事物的改进优化。这种关于认知的弹性理论不仅可以简化传统的教研工作中教师的工作量,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会出现偏颇,学生们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系统性知识的总结上,而轻视了基础知识的累积。

2.认知弹性理论的核心体现

在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分析,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设备,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多维角度的学习和分析,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从多方面对这些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系统性的把握,打破了传统的单方面的知识接收,然后进行知识的自我扩散。

3.认知弹性理论要求

我们的大学生们通过对原始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知识的延伸,并以纸质或者电子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以便于更好的形成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模式,培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二、认知弹性理论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认知弹性理论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主要渠道。认知弹性理论被认为是思维结构中最高级和最核心的因素,并且是开发智力潜能、提髙学习能力的突破口和关键。它可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规划和评价,使学习成为自觉能动的认知活动。

1.认知弹性理论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认知理论是一种高层次的执行性技巧理论,对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弹性认知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提高他们管理和支配自己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弹性认知理论的培训:首先,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认知意识,即对学习过程涉及的因素要有清醒的认识。如明确学习目标,自觉制订和选用合适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控等。其次,引导学生经常地反思自己的学习,帮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判断与评估。

2.自主学习能力是目标,认知弹性理论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当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认知意识时,就能因时因地地运用认知弹性理论,不仅在学习任务完成后能进行自我评价,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能随时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修正,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所以,认知弹性理论的掌握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和手段,正是运用认知弹性理论才能促进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髙。

3.认知弹性理论的学习可以优化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的过程是一个从外控到自控、从被动依赖到自觉能动、从有意识到自动化的过程。而认知弹性理论的学习,为自主学习提供了这种内化的可能。因而,当认知弹性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完成这种内在改造后,势必使大学生在学习的自主性上有一个内在的质的飞跃。认知弹性理论的获得促进了大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而这种主体参与正是自主学习的要义,它必然会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控性和能动性,达到自动化,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可逆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效果又为掌握认知弹性理论建立了必要的平台。这样,认知弹性理论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良性循环,不断升华,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4.创新思维是认知弹性理论与自主学习能力的落脚点

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认知弹性理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应用和深化。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对个体而言,要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首先应是一个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会学习且高效运用认知弹性理论的人,一个能生成自己的学习方式的人。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主力军,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个人来说,他们自身价值能否很好的的实现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对于我国的竞争力的提升影响也是极大的。通过实践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认知弹性理论对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模式的形成都是很有利的。因此,合理有效的将认知弹性理论与我国大学生的教育方法相结合,在实践中寻找出适合本校学生的规律,尽可能的营造出大范围内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们自发性的进行学术和专业知识的探讨,通过分析和总结对于那些较为合理的构想,并付诸实践,让学生们从中获取学习的快乐,然后慢慢的将这些好的习惯和学习方法灌输给周围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培育出来的大学生必将是一支综合能力较强的新力量,将在未来带领我们的国家走的更加的稳健和昌盛。

作者:梅蕾 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