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教育的适应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的适应能力培养

[提要]CAS理论强调主体与环境和环境中其他主体的交互作用,在交互作用刺激下的学习和经验累积,以及交互作用过程个体和环境的变化。对于职业教育,怎样实现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职业适应性能力培养,要在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学生活动之间找到契合点,达成一个平衡。在此基础上,必须拓展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环境,由校内环境延伸到校外环境,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企业实践,置身于真正的职业环境中,让个体融入到由不同特质的个体构成的职业系统中,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职业适应性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职业;适应能力;培养

复杂适应系统(以下简称CAS)理论是美国霍兰教授于1994年在圣塔菲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时正式提出的一种新兴理论,并引起很多领域的重视。CAS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在微观层面,系统中的成员是具有适应性的主体,能够与其所在的环境以及环境中的其他主体进行交互作用,并在这种不间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中,持续地“学习”或“积累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在宏观层面,多个适应性主体组成的系统,在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演变或者分化,表现为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新的、聚合而成的、更大的主体的出现等。

一、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对“事”的管理,即强调工作绩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对“人”的管理。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CAS理论将员工视为具有适应性的主体,在作为主体的员工与作为系统的企业之间,存在两个层次的交互作用:一是企业员工在所属部门或团队中的相互作用,具有智能性、适应性、主动性等特征。部门或团队成员之间通过交互性学习和积累经验,在改变员工自身能力结构和行为方式的同时,会引起部门或团队在内部层次方面演变,部门(团队)分化或聚合重组;二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个体通过交互作用产生的变化引起整个企业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变化,导致组织的变革。CAS理论注重对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企业员工个体对企业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反应,引起个体的变化和企业的系统演化,尽管这种变化的过程存在大量随机复杂性因素,但是企业通过采取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可以在降低员工的流动率、提高工作满意度、加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增强组织忠诚度等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控制,促进作为主体的员工与作为系统的企业之间产生正向的演化,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和效率,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基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角度的职业教育适应能力

基于CAS理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注重员工与企业环境之间的良好交互作用,通过员工与部门(团队)之间的良性互动,刺激员工的学习和经验积累过程,加速员工的成长过程。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角度可以看出,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耐挫折能力等适应性能力的员工才能形成员工个体与企业系统之间的交互促进和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其能力要求应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结构的需求,在企业人才能力结构中,适应性能力的重要性甚至要高于专业技能的要求,因为人才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职业教育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只是一个基础准备,只有具备良好适应性能力的员工才能在未来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快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适应性能力必然成为职业教育中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当前的职业能力研究,一般将职业能力分为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三个部分,或者分为专业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情感智商等几个方面。但不管哪种分类研究,适应性能力都被列为最核心的职业能力之一。适应性能力是建立在个性心理特征基础上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耐挫折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智力等的综合体。适应性能力的强弱,不仅影响着职业教育受教育者职业初期对企业环境的融入速度和程度,更影响着作为职业个体的职业发展速度和高度与作为系统的企业人力资源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三、职业教育适应能力培养现状

从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进行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到1983年《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至今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过近40年的发展,逐步建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在专业技能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始更多关注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结构的变化和经济转型,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之间的契合,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职业适应性能力培养开始受到重视,并且尝试在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寻找职业适应性能力培养的契合点和系统的平衡。但就当前的职业教育现状来说,职业适应性能力培养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

(一)适应性能力培养环境不完整

基于CAS理论,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基于适应性主体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与环境及环境中其他主体在随机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进行自动调整。职业教育的环境属于半封闭状态,教育环境与职业环境隔离,学生作为主体在教育环境中与其他主体具有相似性高的特点,无论是年龄、经历、生理和心理特征就具有近似性。环境的稳定性和环境中各主体的同质性,使主体和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的交互刺激反应作用大大降低,因此职业适应性能力培养交互作用效果甚微。

(二)适应性能力培养体系不健全

在现行的职业院校培养课程体系中,基本是以课程为单元进行能力培养的分割,对于专业技能培养而言,这种分割是专业技能的细化和分解,但对职业适应性能力培养而言,如何融入专业技能培养过程就成为一个难点。尽管可以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形式的任务,但因为注重任务的技能性结果,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合作与交流容易流于形式。此外,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公共课程的开设,从出发点来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职业适应性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个体与环境(包括环境中的其他个体)的交互作用,例如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演讲训练、辩论赛等形式展现,但这仅仅是提高了参与者个体的能力,难以形成网络状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环境的交互影响。

(三)适应性能力培养途径较少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适应性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校内教育过程中融入适应性能力培养;二是校外实践和实习过程中提高适应性能力。校内适应性能力培养,一般是在课程教学中采取小组任务或者专题活动的方式融入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或学生协会、社团开展的相关活动;校外适应性能力培养,主要是利用寒暑假做兼职或去企业打工的学生校外实践和毕业前期的顶岗实习,通过参与实际的与个人专业和职业选择相近的职业工作,锻炼和提高职业适应性能力。

(四)适应性能力培养形式单一

在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培养方面,常见的是将适应性能力分割为各项单项能力,然后通过专题的训练来进行,方法例如演讲、辩论、拓展活动等等,缺少更新颖的、更具有广度和深度的新方法。无论是小组任务形式,还是专题活动形式,都缺少职业适应性培养的职业环境要素。在课堂教学之外,以群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相关活动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在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表达、组织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学生参与度、活动质量等方面很难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活动容易流于形式。当前的职业教育,在适应性能力培养的途径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课堂教学的契合、专业教学、公共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衔接,还是社会实践和实习的组织和管理,都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开拓更多、更具实际效果的新途径。

四、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职业教育适应能力培养建议

CAS理论强调主体与环境和环境中其他主体的交互作用,在交互作用刺激下的学习和经验累积,以及交互作用过程个体和环境的变化。对于职业教育,怎样实现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职业适应性能力培养,要在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学生活动之间找到契合点,达成一个平衡,在此基础上,必须拓展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环境,由校内环境延伸到校外环境,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企业实践,置身于真正的职业环境中,让个体融入到由不同特质的个体构成的职业系统中,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职业适应性能力的培养。

(一)校内职业适应性能力培养

校内职业适应性能力培养,因为缺乏真实的职业环境和不同特质的主体,适应性能力的交互作用效果差,在寻求更多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基础上,应该尽量加强职业适应性能力培养意识,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意识强化、第二课堂的开设、职业能力讲座、与校外职业人互动交流等形式,培养过程中更多引入校外环境因素,增加职业适应性能力培养的途径。首先,通过课堂教育加强适应性能力培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教学活动的质量,在活动设计中,强调学生主体性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加强对过程的考核;其次,拓展第二课堂的形式,职业适应性能力选修课程和校内外活动的组织更加注重实践性,在实践中指导学习,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最后,通过职业能力讲座、互动交流等形式,邀请校外职业人员进行经验分享,以参观、体验等形式增加学生与企业的交流。

(二)校外职业适应性能力培养

职业适应性能力培养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打破职业院校半封闭性的束缚,让学生更多置身校外的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可以从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指导、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利用、毕业顶岗实习的指导和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强化。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指导,在假期的社会实践、社会兼职方面给予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因为劳动法律方面对在校学生社会实践的权益保护比较薄弱、甚至空白,职业院校在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安排方面存在很多限制和顾虑,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本处于自发的状态。在假期社会实践方面,职业院校要在法律范围内寻求新的管理方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合理安排校内学习时间与校外实践时间的合理比例,并设立专业部门和人员为校外实践提供政策、法律和价值观、方法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其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利用,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利用由学校层面进行协调和安排,真正落实和有效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因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因素,当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校企之间还具有明显界限,对于校外实习基地而言,最根本的问题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满足之间存在差距。企业对实习基地积极性的缺乏与职业院校对实习基地的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致使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普遍虚浮,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利用效率不高。只有解决了实习基地的有效利用和企业人才需求脱节之间的矛盾,职业院校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习机会和实习时间,通过实习了解真正的职业工作、职业人员和职业环境,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实现与不同的职业主体的交互作用,完成自身的学习、积累的转变;最后,加强毕业顶岗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建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由于当前职业教育还没有形成与企业的密切连结和良性互动,校企之间还处于简单的供求关系状态,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的功利性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性之间存在矛盾,校企合作在很多情况下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对接,致使当前职业教育的顶岗实习,普遍存在指导缺失、管理松散、学生各自为主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仅仅依靠企业订单班等形式很难根本解决问题,现代学徒制形式的试点,对学生适应性能力培养具有启发性意义,但是在中小企业占据经济发展半壁江山的形势下,还需要更多的有效方式来实现校企之间的人才需求和培养的衔接。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作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立足于企业人力资源能力结构需求,提高职业适应性能力培养必然成为职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在职业教育过程与企业员工能力需求融合过程中,需要打破教育环境与职业环境的隔离,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璇,张向前.CAS理论视域下知识型团队冲突对团队创造力影响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8.

[2]钱思.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团队学习模型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5.18.

[3]梁蔚菁.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3.

[4]崔霞.CAS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7.

[5]欧阳明,赵婷婷,白晓辉.复杂适应性系统视野下的学业评价[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9.

[6]赵磊.基于CAS理论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团队管理及其创新学习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

[7]覃泽宇,林铭.复杂适应系统视域中的有效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9.8.

作者:许宪国 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