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浅析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浅析

摘要:作为聚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综合发展平台,农业产业园区是新形势下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孵化载体,在创新生产体系、培育新兴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1]。以河北保定易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例,在总结分析其发展现状与扶贫攻坚工作实践成效的基础上,从相关利益方的功能定位以及农户与园区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提出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挥更大作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地方政府决策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创新

国外对农业产业园的研究开展较早,始于相关基础理论的探索,其后学术界更侧重农业产业园的治理结构、功能、生产效率等方面深入研究和探讨[2]。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在建设农业产业园中更加强调应用高新技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一体化发展[3]。国内学者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探讨、发展方向、存在问题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方面,对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园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王文等[4]通过梳理总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典型模式,提出适合于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农业产业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模式。郑坤等[5]认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应重点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等五个方面开展。肖琴等[6]指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存在着主导产业选择非粮化同质化倾向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待深化、农民参与度偏低、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单一等问题,需要优化主导产业选择、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丰富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监测评价。综上所述,尽管国内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县域经济发展等领域示范带动能力的实践分析仍然较少。该研究基于对河北易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的阐述,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政府的功能定位、园区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及园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提出产业园的创新路径,以期为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1易县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河北保定易县位于河北省中部,是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县之一,截至2017年共有贫困人口48182人,涉及115个贫困村,脱贫任务十分艰巨。自2014年起,易县县委、县政府把园区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助力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先后成立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和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明确专人负责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2018年易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带动脱贫致富,对现代农业园区进行重点支持,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现代农业园区34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家,市级精品特色现代农业园区6家,园区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1加大产业园区政策倾斜力度

出台专门政策,要求县农业、林业、水利、财政、农开、国土、扶贫等部门项目资金向农业园区倾斜,形成支持园区建设的合力。支持园区规模化流转土地,对园区流转的土地一次性补贴1.8万元/hm2。对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总投资额的40%。至2019年,落实农业园区补贴资金2100多万元,落实项目26个,提高了农业园区承建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园区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加深了三产融合,树立了品牌意识,增强了销售能力。

1.2加速产业园区三产融合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在一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二产和三产加速跟进,基本上形成了三产融合的产业链条。市级以上园区,综合服务、现代种养、设施农业、储藏加工物流和休闲旅游等板块布局基本形成。以正四方循环农业园区为例,园区内建有综合服务办公区、蔬菜冷棚、暖棚、冷库、蔬菜分拣清洗车间等,同时还建成了包括亲子园、花卉观赏园、民宿区等,与现代种养衔接,实现了休闲、观光、体验、采摘、娱乐有机结合的休闲农业综合发展格局。

1.3提高产业园区科技支撑能力

园区建设中不断推动产学研有效衔接,提高科技意识,很多园区紧紧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大学、河北大学等智力支撑,与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注重发挥县级农林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绿泽农园区依托中国农科院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独乐生态循环农业园区与河北农业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此外,园区面向农民建立各种示范、教育、咨询、培训平台,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了一批种养殖技术人才,提升了园区对周边农业的带动、辐射及示范效应。

1.4促进园区建设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扶贫攻坚中,贫困户或参加土地流转,或以资金入股等形式,通过“企业+园区+农户”和“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实现稳定脱贫。绿泽农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将园区建设和精准脱贫有机结合,优先招录园区范围内完成土地流转的贫困户到园区务工。正四方循环农业园区让广大农民变身为“领薪金”“收租金”“分股金”的现代农业产业工人。园区吸纳贫困农民到园区从事生产服务产业,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在实施精准扶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易县农业产业园区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2.1园区之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已经建成的2家省级园区、10家市级园区及其他县级园区在覆盖面及辐射带动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力度、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农业园区规模较大,产业链较长,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注重科技投入,管理水平较为先进。有的园区产业特色不突出,资源集聚、示范带动效应不明显,带动农户发展产业、持续增收能力不强。有的园区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土地流转困难、规模化经营难实现,经济效益提升难等问题,缺乏运营活力,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7]。

2.2园区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

一些园区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同于生产基地建设,产业融合程度较低,产业链条短,产前产后延伸不够,加工流通等产业环节相对薄弱,产品输出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没有构建起现代农业发展所必需的产业化经营体系[8]。部分园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园区建设主体与分散的农户经营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组织管理松散,难以真正达到现代农业园区专业化、组织化、标准化等基本特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待提升。

2.3园区发展的科技人才支撑不足

园区从业劳动者绝大部分来源于附近农村地区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户,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科技与文化素质不高,园区人才短缺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尤其缺少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才[9]。园区主体科技意识淡薄,在引智入园、引智创业、成果转化上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和措施,科技对农业园区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导致园区承接和开展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现代科技成果应用水平较低,现代农业生产的载体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持续发展能力受限,市场竞争力不强。

2.4园区融资和保险有效保障程度不高

目前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大部分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一直从事农业生产积累发展起来的农业园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融资难问题,再加上农业保险的险种及保障范围有限,园区发展保障程度有待提高。有的园区建设主体对市场风险预估不足,又缺少担保基金平台,导致扩大规模的资金缺口较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费用多由地方财政拨款,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及对园区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和项目支持尚需加强。

3农业产业园区创新发展路径探索

3.1明确政府在产业园区创新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3.1.1加强顶层设计和服务保障。易县农业园区政策支持的重点应该由数量、规模向质量和效益转变,做到量质并重,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和休闲农业协同发展[10],同时要注意园区发展规划应与地方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在准入条件、审批程序、规划布局、金融服务、日常管理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高效的工作程序,做到一扇门审批,不断完善服务保障。3.1.2加大政策项目支持力度。制定优惠条件,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投资格局。以财政、税收作为有效调节手段,积极引导金融、信贷、保险业对农业园区加大支持力度,涉农资金整合的产业扶贫资金和项目可适当向农业园区倾斜,对园区内企业等生产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11]。3.1.3与园区共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和政府进行有效分工,园区内部道路、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园区为主,对于园区周边的基础设施,以政府为主或政府和园区股份合作或政府补贴的形式,与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进行配套和完善。为保障园区更好地发展休闲农业,园区负责建设好旅游、观光、餐饮、住宿等多个功能模块,政府则需把园区周边硬件配套好,并做好管理和宣传。

3.2发挥园区在产业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3.2.1推动园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向产业转化,帮助农业生产者通过采用新技术来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注重职业农民培育,鼓励园区面向农民建立各种示范、教育、咨询、培训平台,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充分发挥园区对周边农业的带动、辐射及示范效应,适应和推动现代化农业生产[12]。3.2.2提升园区产业化水平。加强产业融合的力度,以生产基地建设为基础,兼顾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休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土地流转或合作社带动农户等形式,实现统一种子、投入品供给,统一生产模式、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质量要求,形成产品批量生产上市的规模化产业,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3.2.3注重园区可持续发展。加大园区建设主体选择和培育力度,主管部门可适当设置一定的门槛,选择有实力、比较成熟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商业资本、家庭农场等作为建设主体,保证园区可持续发展[13]。同时,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制定与农业园区经营发展相适应的绩效考评体系,提高园区从业人员责任意识,发挥其积极性,促进园区利益最大化。

3.3创新园区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3.3.1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农业园区与农户可以通过合同或契约等形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不断完善利益联结的组织形式,通过租金、薪金、股金等多种形式,实现由“松散型”“半紧密型”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转变。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园区以低于市场价为农户提供种子等投入品,建立品牌,统一对接市场,共享增值利润,使园区与农户实现双赢,从而实现园区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连接[14]。3.3.2提高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因地制宜,寻找基础积累好、市场稳定性强、前景良好的产业,运用“政银企户保”融资平台,由政府整合财政涉农等资金、金融部门提供贷款资金作为农户入股园区本金,让农户“零成本”投资产业;通过坚实的“产业基础+新型利益联结机制+科学防控”措施,让农户不用承担产业发展、独立经营和偿还贷款的风险,“零风险”经营。3.3.3加强利益联结的法律约束。进一步加强与利益联结相关的合同管理,如“农村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合同”“农业园区务工合同”“农业园区入股合作协议”和“农产品订单保护价收购合同”等。每一类合同需经政府部门或法律部门把关,尽可能使用制式合同,完善相关内容,最大限度保障双方利益。明确义务,明确处罚条款,增加违约成本,通过法律的形式确保双方履约稳定,平等的享受利益、承担责任。

4结语

当前,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战略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对河北易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新路径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园提供可参考的模式和经验:园区产业布局应加强顶层设计和引导,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强土地流转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保障。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和休闲农业协同发展,同时要注重品牌建设和技术研发,提高科技贡献率,打造公共科技平台。积极搭建政产学研企合作平台,对农业园区的技术创新给予财政支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多部门协调配合。加大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投资格局。提高园区产业化水平,实现大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完善农户与园区的利益联结机制。

作者:王书磊 赵蕾 石睿峰 齐燕知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河北易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