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政策

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政策

摘要:本文主要分为导论、正文、结论与建议三大板块。导论部分主要包括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范围和内容两个部分。而正文部分则主要由五部分组成:首先,是提出了我国农村存在的普遍问题,其次借着温铁军教授的“乡村自治”观,又引入了提出的“乡村振新”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发展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其次,又分别叙述了这一发展模式能给社会带来的益处以及仍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后,本文就休闲观光农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思路以及当下较为普遍和新潮的发展模式。最后,在文章的末尾,本文就所有内容进行了一个总结,并提出了几条发展的建议。

一、我国农村仍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差

目前,农村基础的基础设施差,具体表现在道路交通建设质量差、电网设备差且用电成本高、互联网普及率低、天然气普及率不足等方面。农村公路大多年久失修,需要重新修建,由于大都地势崎岖,这不仅增加了建设难度,也加大了建设成本。再者,道路养护和管理的任务也比较沉重,将会成为政府一笔不小的开支。农村电力设备很多都已破损,效率低,耗电大,浪费十分严重,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给农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另外,虽然农村的手机使用率还比较可观,但电脑的使用率仍然很低,与城市家庭拥有的电脑数量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除此之外,农村烧柴和烧煤的现象还仍很普遍,天然气的普及率严重不足。

(二)农民收入低且增长慢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总产值虽然呈上升趋势,2014年为54771.55亿元,2015年增至57635.8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5.23%,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多,基数大,平均下来每个人的收入仍然很低。其次,农村的科技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化肥施用量大,机械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山区,靠人力、畜力的小农生产模式还很普遍,效率低、成本高、品质差。品质得不到保障,农产品的价格自然很低,相应地,农民的收入也得不到显著增长。再者,农民参与的仅是农产品种植环节,而正真赚钱的则是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因此,农产品所能产生的大部分利润都被后面的加工者和经营者占据了,农民得到的仅是很少的一部分。由于从事农业挣钱少,工作环境差等原因,农村的大多数青壮年都会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这些生产能低下的人群,就是使得农村缺乏劳动力,许多耕地都被闲置,因而失去了它本身可以的价值,这对土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对于那些拥有农业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而言,由于从事农业既不能带给他们客观的收入,也不能带给他们令人满意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因此,他们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从事其他非农行业。这样一来,就没有人愿意去建设农村,农村的劳动力和智力也就日益匮乏,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三)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素质较低

首先,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极为有限,对一些新的发展理念和生产方法还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其次,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处事方式较为极端、粗暴、简单,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权,有时也会因为不懂法而触犯法却不自知;最后,农民的观念里还有很多封建残余,宗教意识较为严重,这也加大了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难度。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二、“乡村自治”的另一种理解——休闲观光农业

温铁军教授在“乡村振兴战略之下的乡村治理”这一讲座中梳理了中国乡村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和建设历程,并提出了“乡村自治”这一观点,他认为,中国乡村是可以在不受外界干预的情况下实现自我管理、发展和建设的,并且在这一自由发展的模式下,中国乡村将会展现和焕发出更大的潜力和活力。可是反观现实,政府和市场参与乡村建设已成为时展的潮流。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我认为这样的干预措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我不否认温教授的观点,但是对于“自治”一词,我有自己的理解。“自治”不是指与社会相隔绝,从此不再进行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而是指要为自己找到发展的源动力和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其具体又可以解释为:乡村建设,首先必须明确“乡村”在中国这一大背景下的定位,然后就是要搭建一个适合“乡村”且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最后,“乡村”要凭借这一平台来实现自身价值,增强自己对国家建设的积极影响力。正如“一带一路”建设那样,中国首先看清了自己的国际定位,然后凭借着自身能力,搭建了一个全新的、以自己为核心的发展品台,以此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然而,我国乡村的基础建设还普遍比较薄弱,存在资金不足、劳动力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市场和广大市民的政策支持、资金援助和一致的认同度,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机会,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诸多发展模式中,我认为最能给乡村带去活力和“自治”能力的就是——休闲观光农业建设。下面我将从休闲观光农业的益处、不足以及弥补这些不足的建议三个方面出发,分别展开叙述。

三、休闲观光农业的益处

(一)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延长农业产业链

农村拥有大量闲置的土地,美丽的乡村风光,怡人的自然景色,这些元素都具有相当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如果将这些资源闲置不用,则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休闲旅游农业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地布局,使这些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尽可能地实现了它的价值,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休闲观光农业集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实现了“三产融合”,涵盖了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如餐饮、住宿),使农产品在园区内部就能实现从产到效的整个过程,减少了多环节交易所造成的利润损失,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转移就业

园区的土地都是农民租给企业的,而且农民是很愿意将自己的土地租出的,其原因一方面是,土地流转的租金往往高于农民自身种地的年收入,而且这笔收入与种地相比,更加的稳定可靠;另一方面是,农民的劳动力被解放了出来,他们可以去从事其他行业赚取另一份收入。这就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有效地提高,来源也更加的多元化。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聘用当地农民来维护园区的日常管理,其费用也比聘用外来人员要相对廉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企业也因成本的下降而获得一定的福利,互利互惠,协调发展。

(三)吸引外来人员,增强智力和技术水平

园区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一批懂农业、懂技术、会管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在事园区内从事管理,其工作收入相对客观,工作环境相对良好,社会认同度也比较好,这就能吸引大量的具有这些专业知识技能的大学毕业生或是技术人员前来应聘,就能有效地将外来人力和智力引向农村,为新农村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和生机。同时,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的科技水平,为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和城市化。

(四)促进城乡统筹,提高农民素质

城市的游客可以把现代化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等信息带到农村,虽然农民的思想普遍较为保守封闭,但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农民的思想形态意识、生活方式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同时,农民也能在与人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增长他们的知识面,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四、休闲观光农业的不足

(一)投资大,风险高,见效慢

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设耗资金巨大,管理成本也十分高昂。比如北碚西山坪的3A级农业公园,据有关管理人员介绍,它已在建4年,耗资2千万,而他们的计划是总共建设10年时间,一共投资6000万,而这些钱大部分都是企业通过融资得来的,政府虽有补助,但少之又有,可谓杯水车薪。如果建设顺利的话当然是好的,可企业一旦经营不善,出现资金短缺或是破产的话,在建园区就会立刻成为企业巨大的经济负担,企业很可能会被迫停建,以后园区的去向将不可预测。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想,如果企业融集的资金里面有一部分来自其他微型企业,甚至是私人的话,园区稍微的经营不利,给他们造成的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或是家破人亡。

(二)布局太大,农业生产有“失真”的嫌疑

现代休闲乡村都讲究“三产融合”,集农业生产(种植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服务(餐饮业)于一身。这样的经营模式的确可以减少交易环节、降低利润损耗、增大经济效益,但由于这一产业链太长,所涉及的领域太多,仅凭一个企业来整合所有资料,建成整个园区实际上是存在很大难度的。一方面,企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顾全所有环节和项目,因此,其出错和不足的地方自然会增多,而我们知道,消费者的要求一般是比较高的,他们会将这里的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和其他更好的地方作对比。这样,即使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会给消费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使得园区的信誉下降;另一方面,园区的体验项目虽多,但大多都以展示为主,被限定在一个狭小的、有限的、人工打造的环境和空间里边,这样一来,就显得十分的刻意,游客其实不能正真感受到大自然的样子,那种自然才能创造的和谐之美是不能人为复制。这就可能使游客在体验中产生对农业生产的误会和观感的“错位”。

(三)缺乏知名度

以后再进行修建的新型休闲园区由于在建时间短,建设成果不显著,各方面的设备设施正在完善过程中,离正式对外广泛宣传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再加之它们地理位置一般都在郊区,流动人口有限,想要通过人口相传的方式来提升知名度也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这些新兴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的知名度一般都不是很高。除此之外,要想打造一个品牌本身就需要很长时间,要经受消费者长时间的“考验”,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建设,给消费者带来更多舒适的体验,增强园区的竞争力,维持园区的持续发展。

五、解决思路和具体发展模式

(一)加强自主创新

休闲观光农业主要是围绕农业展开,主要的消费市场则是城市,这里不免就存在着一个矛盾:农产品供应的滞后性和城市消费者多变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农产品的生长需要一定周期,在这一时间段内,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很可能发生变化,如果园区管理者不能及时发现市场需求的变动并及时做出调整的话,就很可能造成农产品滞销,给经济收入带来严重损失。因此,企业应加强自助创新,走在发展的前面,不是一味地跟从消费者的喜好,而是要引领市场需求。任何老套的东西都会被发展的浪潮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现代化,才能满足更多的消费者,才能使消费市场得以不断扩大。

(二)使园区“分工”更加具体

目前,大多数开发园区的企业都既充当经营者,又充当管理者的角色,正如前面所述,这样的发展模式效果其实并不理想:一方面资金很可能会调度不均匀,另一方面,每一个项目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也会有所下降。因此,我认为企业可以进行更明确具体的分工:其自身只充当管理者的角色,负责园区的整体规划和日常维护,而具体的经营则交给专业的从业人员来做。比如,企业可以将设施设备、摊位、工具等租给经营者,经营者自己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就像超市一样,既给经营者提供了充足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又减少了企业的投入成本,使整个园区更加的多元化,个性化,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三)打造品牌

由于休闲观光农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因此前期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其宣传方式可以是通过电视广告、新闻媒体、分发传单等,也可以安排专门的车辆负责接送游客,提高服务质量,或是遇到节假日这样的旅游高峰进行适当降价,提升人气,增加园区知名度。当然,这些外部的促进因素只是品牌打造的一部分,园区自身更给消费者带来的实惠程度才是关键。因此,企业要有长期发展、持续经营的发展理念,要坚持诚信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以便降低产品价格,只有懂得为消费者省钱,才能赢得他们的好感,消费者才会愿意来、才会带人来、才会为你做口头广告,长此以往,自然可以形成品牌效应。

(四)具体发展模式

当下最可行和最流行的,则分别是“农家乐”发展模式和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农家乐”模式,农民可以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农产品以及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购。这样的发展模式更加显得更加的真实,乡土气息也更浓厚,更接地气,也最容易博得消费者的认同和好感。“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则可以有效地增强农民与市民的经济合作,促进城乡协调统筹发展。一方面,市民可以请农民代种蔬菜或代其管理花园苗木、花草,使市民拥有自家的菜地和花房;另一方面,农民也可以将自家土地划分成小块,用于出租,在每块地上可以种植“纪念树”、“纪念林”等,使其富有人文气息,这样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土地的经济价值。

六、总结

我国乡村所存在的问题还仍然较多,如果能够稳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并不断挖掘其具有的内在潜力,就能在相当程度上解决我们正面临的众多问题,从而推动乡村的现代化建设。当然,由于休闲观光农业对我国而言,还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缺乏经验,也必然将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要能够在探索中不断摸索前进。城市和农村于国家而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统一的整体,而如何将有限的经济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让城乡发展齐头并进则将是我们接下来要不断探索并解决的问题。

作者:何林曦 单位:西南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