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湖北农业物流发展对策

湖北农业物流发展对策

1现代农业物流的涵义与分类

1.1现代农业物流的涵义

农业物流是在分析、研究现代农业的涵义、特点、特征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产品流动。现代农业物流管理指农产品全寿命周期内的一体化集成管理,即农业供应链管理;而传统农业物流管理一般指农产品的储运管理。现代农业物流管理的理念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增强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而传统农业物流管理追求个体成本的降低,没有考虑整个农业供应链绩效和客户满意度水平。现代农业物流管理采用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等,能实现物流过程的标准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等。

1.2现代农业物流的分类

根据物流形式不同,站在现代供应链管理角度看,现代农业物流管理是对农业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即上游、中游、下游三段过程的科学管理:上游,即产前,是处在供应阶段的物流形式,叫农业供应物流;中游,即产中,是处在生产阶段的物流形式,叫农业生产物流;下游,即产后,是处在销售(加工)阶段的物流形式,叫农业销售物流。根据物流中的农产品类别又可分为:粮食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牧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林业产品物流等。根据农产品的最终用途可分为消费物流和再生产物流;农产品的受地理气候的影响,有明显的区域性,其中农产品的消费物流根据流通的区域性分为内循环物流和外循环物流。

2湖北农业的地位

湖北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既有山区丘陵,又有平原湖区,适宜种养的动植物品种繁多,品质优异,历来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主要农产品产量位于全国前列,农业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5位。2008年省粮食总产2227.23万吨,居全国第10位,其中稻谷总产307亿斤,居全国第5位。丰收在于产量,也在于质量和品牌。有中国水稻研究所15年精心研究的成果——中国香稻等21个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大米认证的品牌。湖北是全国重要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有1000万棉农和近100家纺织企业,有纱锭600万锭以上,常年用棉在1000万担左右。江汉平原、鄂北和鄂东三大棉花产区,已列入全国棉花优势生产区域发展规划。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361万吨的年产量让千湖之省名副其实。湖北淡水产品总量和人均量等十个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第一。湖北水果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果树面积35万公顷,总产量370万吨,是全国水果大省之一。

3湖北农业物流现状分析

湖北是农业大省,农产品产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即内销和再生产用途),大都成为需要外销物流的商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都是世界少有,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

3.1湖北农业物流的产业基础

湖北具有发展农业物流的区位优势,而且经过多年建设,已具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①农业生产地理优势

湖北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既有山区丘陵,又有平原湖区,适宜种养的动植物品种繁多,品质优异,历来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

②农业生产科技优势

湖北农业科技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近几年,重点推广轻简栽培、稻鸭共育、虾稻连作、沼气利用等十大类实用技术。2008年,全省认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878个,居全国第1位。

③湖北的交通基础建设已初见成效

湖北九省通衢,具有完整的水、陆、空交通网络,以特大城市武汉为中心,公路四通八达,铁路纵横交错,长江、汉江横贯东西,长江湖北段为世界罕见的黄金水道,空中航线更是密集而发达,农产品进、出口快捷、高效。

④农产品交易市场初具规模

湖北省已建成了各类农产品市场4000多个,其中既有大量的城乡集贸市场、也有近百家批发市场,在批发市场中,既有在农产品优势产区的产地批发市场、又有在大中城市的销地批发市场,还有众多超市和连锁店。

3.2当前湖北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农业“重生产、轻流通”、“重市场建设,轻市场预测”等不科学思想,现代物流意识淡漠,致使我省农业物流长期以来处在物流时间长、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层次上,成了我省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主要表现在:

①农业物流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农产品大多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具有易腐烂、寿命周期短等特点,因此便要求采取一定的保鲜等措施,并要求实施快速、及时、安全地运输。然而,目前我省农业物流网络不健全,交通运输基础建设滞后,尤其是农村乡村一级,致使农产品物流的效率被大打折扣,物流成本也大幅升高。重点不足表现在如集装箱、冷藏车等农业专用运输工具的建设;专用仓库、特种仓库(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仓库等)等农产品储存设施的建设;专用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巷道堆垛机等机械化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建设;以及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的建设等。

②农业物流的资源需进一步整合,并合理配置

现有的农业物流货场、仓库、运输车队、装卸搬运队伍、包装厂、铁路专用线和码头等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相互之间横向联系不多,缺乏整合,物流设施设备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结果造成一方面物流企业数量上供过于求,另一方面,在质量上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③物流手段相对落后

我国农产品的大宗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流通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产自销;二是小贩小运;三是由购销公司组织收购或为加工企业提供配套原料,我省绝大部分农副产品都是以原始初级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既没有加工、分级包装,也没有品牌商标,产地、品种、品质等特点无法体现,质量也没有具体要求。销售方式主要为现货交易,人货同行,结算则通过现金收付。而通过批发市场达成远期契约交易以及采用拍卖交易、信用交易、委托交易、电话交易和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很少。农业物流与商流尚未分离,不利于流通的优化,从业人员缺乏物流意识,粗浅的物流意识也只是看到运输的空间转移价值。自营物流比例过高,物流非合理化状况突出,物流发展面临市场需求约束。

④信息化应用程度低

近些年,我省加快了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但总体来讲,我国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仍然很低,农业物流信息化水平更是如此。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落后,大多数市场没有配置信息设备。由于我国信息网络往往在乡、村出现断层,加上农村的信息队伍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因而便无法真正实现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功能。加之大多数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和信息接受分析能力等方面地制约,更进一步限制了我国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⑤农业物流系统缺乏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现今物流人才成了我国最紧缺的12大类人才之一,全国光大中城市的物流人才缺口就已高达数百万人,更不用说农村物流人才的匮乏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在生产领域,80%以上的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在农业生产中,对产后流通领域的科研工作重视不够,使得我省农产品流通加工业的发展动力不足,物流加工技术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弱。

⑥农业物流系统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发展,但产业结构和产品布局不尽合理,没有一个结合湖北经济地理环境和“中部崛起”战略配套的规划。规划和管理问题是当前湖北农业物流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在质量、规模和效益上都不能满足要求。目前湖北人均耕仅为0.96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农村人均耕地也只有1.43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但目前农村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还未建立,以农户自愿为基础促进耕地向大户能人集中的机制还未形成,致使农业物流的推动力不足。

4湖北农业物流的机遇与挑战

4.1加入WTO带来的机遇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农产品和农用物资出口将面对更大的国际市场和更多的贸易机会,中国加入WTO也给我省农业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①外商的投资不仅引入了资金,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装备,能够带动湖北农业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更新农业物流管理的传统观念。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有助于建立湖北农业物流国际中转体系,有利于开发湖北农业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

4.2国家对三农问题长期关注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相关政策出台,为湖北农业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的战略措施。这是“物流产业”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是农业物流发展的春风。农经发[2009]11号《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从供应链角度全方位为农业物流的供应、生产、销售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4.3发展农业物流的挑战

我省发展农业物流,在走出区域限制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①国际市场的冲击,国际农业物流中的技术壁垒有待攻克;②来自国内农业强省的挑战;③物流的综合性与政府部门职责矛盾,行政区域的限制,国内各部门间横向联系不畅,区域间交流存在问题;④农业行业固有的弊端使物流业优化调整迟缓,例如湖北的气候限制、地理环境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⑤农业行业内部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和其他农业经营实体间差距很大,多数农企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及素质不高;⑥物流的发展偏重于工业,尚无具体的农业物流发展规划和有效的农业物流管理机制指导湖北农业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

5湖北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思路

湖北地处我国中部,无论是国外的农产品,还是省外的农产品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相当部分都会通过湖北特别是武汉等地进行集散、中转或过境,湖北的区位地理优势会得到更好地发挥,湖北作为全国农业物流中心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当前我省农业物流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提高我省农业物流效率,促进其迈向现代化,我们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①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农业物流市场体系建设

为实现农产品的顺畅流通,我省需要良好的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基础设施支持,其中重点应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提高批发市场的档次,在全省主要产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安全卫生的骨干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组织,建立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在资金来源上,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个人、集体、政府等多渠道资金投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

②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连锁经营,建立农村新型的物流营销体系

2003年农业部便出台了《关于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开始引导和推动我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发展。截至2009年2月,农家店的数量已超过27万家。但是,除中国邮政外,体系中仍然缺少整合能力强的专业物流主体。我们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降低流通成本。为大中型流通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关扶持政策的措施主要有贴息资金、银行信贷支持等。同时,依据区域的气候、地理环境加大外循环农业物流生产的规模,控制内循环物流,推动农业物流的需求增长。

③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面对全国逐步开放的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下,需要在科学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下发展农产品生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强化规划协调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和工作,建立农业生产科技和新产品开发信息的普及、指导、规划组织一条龙的信息交流和服务体系。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并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④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不断改进物流技术,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重点应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等,并对产地进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源测试,控制农药使用,以加速农产品流通。

⑤优化农产品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提高流通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

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值得我们参考的一条日本、欧美等国家重要经验就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安全卫生、上市运销、零售消费等的生产和流通诸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能,归口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事实证明,这种管理体制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一元化的运行原理,也符合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的规律,可减少政出多门,充分发挥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责,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⑥立法建章,加快制订和完善相关法规

我国应尽快制订相关法规,对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制度、软硬件设施管理以及违规处罚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⑦加强农业物流人才培养

农村物流人才缺乏。不仅人才总量不足,而且缺乏高素质的农村流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高等院校、工商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特别是对农业和农产品物流技术的教育培训,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物流事业和农产品流通的需要。只有通过“产学研”的物流技术教育体系建立,积累物流创新的人力资本,方可实现农产品物流跳跃式发展。

6结束语

农业物流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参与,协调运作。湖北现代农业物流应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宏观调控下,由行业主管,并依托基础设施平台、信息网络平台和政策平台的支撑,以全球大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效率、效益、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中心,实现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