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道德建设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道德建设分析

摘要:众所周知,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所决定。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利用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更高效地发展是我国目前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如何解决由此出现的道德失范问题也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现实难题。本文从当前道德现状出发,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进而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相互作用

提到“近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国民财富论》这本著作。其实不然,亚当•斯密的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同样影响深远。而这两本书也正是被德国学者称为“亚当问题”的主角,这一问题也正是现代意义上市场经济和道德关系问题的来源。当前我国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很大原因归结于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从而引发行为的不道德性。因此,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是一个必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使国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我国,在既没有先例学习的条件下,又没有教材的指导下,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转型发展期,我们的国家面貌日新月异,中国人民收入水平日渐提高,财富积累增加,科技水平也日趋发达,某些方面还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金融业也逐渐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物质丰富,但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道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西方思想随着经济模式的转换也愈来愈影响我们国人的传统思维,在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下,社会道德建设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一)诚信缺失问题

“诚信”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北晋南徽,不管哪一个商派都把“信用”看作是至高无上的财产和荣誉。而市场经济更是如此,市场经济越发达,越要求市场经济主体诚实守信。经济利益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市场经济主体为了追求经济利润,在经济活动中大量出现不守诚信的不道德行为,不仅干扰了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更导致了人际交往间不信任度下降,对和谐社会建设有百害而无一利。在经济活动中,制假售假、伪造假账、假币假钞、变相传销、偷税漏税等等,这些行为像“癌细胞”一样,一点点腐蚀着我们引以为荣的优秀传统美德,侵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公平效率问题

“公平”被认为是造就良好秩序和道德风尚的关键。作为价值尺度的公平,不仅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更是调解社会关系的道德天平。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等价交换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而公平就是这一原则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正如“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提到“公平”,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效率”问题,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大锅饭”导致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这不仅没有实现公平,而且还导致效率低下。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期,虽然我们的效率大规模地提高了,但公平与效率问题依然存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一要求说明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平与效率关系处理上仍有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经济活动中加以改善和提高。

(三)不良竞争问题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经济,竞争本身并无不良的表现和属性,但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却出现了种种不良竞争问题,比如说假冒他人的商标、企业名称,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商标、包装或使用相近的名称、商标、包装等迷惑消费者,政府等某些所属部门利用权利,进行权钱交易、内部招标或不公开透明招标等,更有甚者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抵制外部货源进入,以垄断扰乱市场公平竞争,这些现象不胜枚举。正是由于以上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我们才更要提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的关注,以道德规范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从市场经济特点看出现道德滑坡的原因

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并开创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模式,这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来说,无疑都是一项伟大的变革。创新带来的除了成就还有问题,这些问题既没有教科书的指导,也无从获得先例的经验。只有自己结合实际的探索,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得更远。面对当前已出现的问题,我们尝试从市场经济特点出发谈谈出现道德滑坡的原因。一方面,市场经济模式从出现之日起,本身就具有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再加上市场经济本身的开放性更是要求了市场主体竞争的平等性。但由于受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原有的陈旧观念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开放化和多元化,而且由于受西方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导致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现象屡见不鲜,此外除阻碍开放化、多元化外,过渡开放也导致不法商家进入市场,扰乱了市场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是起源于法律制度相对独立和完善的西方国家,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漏洞很多,给许多不遵守市场经济活动道德原则的人开了“绿色通道”,所以从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来说,这也是导致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二)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的关系谈道德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可以说是既辩证又统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作为新的经济模式,同时也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和创造力的发挥,尤其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性更是有效地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落后观念,也促进了平等开放意识的推广,有利于促进新模式道德价值尺度的形成。反之,道德建设也以它的方式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存在着某些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趋向,这些腐朽的思想不仅腐蚀着人们的道德建设,而且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所以,必须注意规范合理健康的道德建设,这样才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道德建设的可行性途径

(一)道德的国家化

道德国家化从某种程度来说,可以认为是对法律道德维度的建设。法律建设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道德建设的强有力保证。道德一直被认为是自觉意识下的产物,而法律则是他人规范的结果,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某些不正确的思潮影响,很多人的行为出现了偏差,我们不得已必须通过采取强制手段使其步入正轨。在道德国家化中,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掌舵者,我们的政府必须完善好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法律意识强化于心,最后通过道德自律实现。此外,国家除了要将道德中某些部分强制为法律,更要注重价值观引领问题。赵晓在《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一文中指出:中国市场经济的呻吟是因为缺乏合理的市场伦理,没有信仰的支持致使中国经济陷入人类最贵的市场经济。这一观点与笔者不谋而合,强制作用的影响不容小觑,但终究敌不过内化于心的道德自觉的规范,所以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秉持合理的相同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想要做到这一点,国家还应加强对价值观念的深化统一,让国民从点滴感受价值观的引领,并践行于生活生产活动中。

(二)道德的企业化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它的道德化可以称得上是职业道德建设。随着分工越来越细密,每个企业由于从事不同的生产活动,受不同文化影响,形成了不尽相同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慢慢升华为企业员工的自觉意识时,便形成了该企业的职业伦理道德规范。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道德建设在传统商帮文化基础上如何更好地与市场经济理论中的伦理道德妥善结合,扬弃重组后形成新时期下的道德伦理既必要又必须。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应将该企业的伦理道德践行于市场经济活动中,做到诚信、公平、开放地竞争。

(三)道德的个人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关系长久永续发展的根基就是遵守道德原则。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既是社会关系的发起者也是社会关系的参与者。所以,如何实现道德的个人化显得尤为重要。道德实践对于个人而言可以说是自律和自主的活动,没有主体的自觉和自为是不可能产生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的正确引领下,结合传统道德的精华,将这些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应用于指导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无论在生产活动中还是生活活动中,都将实现道德的自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规范的道德才能更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能更好地推动道德的深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进行道德建设必须依靠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的努力,法律伦理是保证,职业伦理是基础,法律伦理、职业伦理通过个人伦理行为来实现。

作者:赵宏燕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