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会实践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实践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品德和才能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成为一名明大德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教育过程中,情感认同处于关键地位,决定着大学生能否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探讨如何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来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以促进知行的转化。

关键词:实践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

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指社会成员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了自身某些方面的需要,对它产生肯定、满意、喜爱的积极感受,而积极的感受又促进了认知的深化和行为的产生。情感认同是促进知行转化的情感基础。从理性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认同,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经历的三个阶段。情感认同居于第二环节,是实现理性认同向行为认同转化的中介。情感认同形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满足大学生需要,需求的满足是行为的动机;二是需要在具体情境中经过情感的激发;三是情感的产生需要不断反复刺激巩固。

2实践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互关系

2.1二者在本质上都具有现实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以理论教学为前提,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课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的主观世界进行重塑,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含义可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和“现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具有现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产生于社会的需要,具有现实性。此外,作为主流价值观,不仅要让群众所掌握,更要使群众以日常行为体现出来,因此具有现实性。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现实,又回到社会现实表现出来,本质上具有现实性。

2.2实践教学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得以产生的一个关键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理论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能否得到印证。纯粹的理论教学略显苍白无力,难以在学生心中掀起涟漪。例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追求,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有鲜活的例子可以充分证明?如有,大学生通过鲜活的例子看到了国家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所作出的努力,则会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容易形成认同。反之,则无法令学生信服。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理论内容的“影子”。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观见证国家发展历程的博物馆等,通过图片、视频,对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有更加具体的感性化的切身感受,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始终是党和国家毕生的追求更加认同。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是实践教学的目标

与数理化等应用性强的学科的实践教学以实践操作能力为培养目标不同,思政课实践教学以意识形态的认同为培养目标。课堂教学因时间有限,主要目标是实现理性认同,而实践教学则要承担培养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重任。

3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途径

3.1明确情感认同教育目标,进行专题化实践教学

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开展。如前所述,实践教学需以情感认同作为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的开展须以情感认同为目标,即在选择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实践教学的内容上,要考虑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培育?应如何挖掘其内在的情感教育的点?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意地挖掘内在的情感激发点,通过语言、文字、图片等形式层层引导学生,最终形成情感认同。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存在诸多困难,高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任课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情感教育目的性不强,为了实践而实践。此外,进行专题化实践教学。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专题进行实践教学。以基础课为例,把教材内容设置爱国篇、敬业篇、诚信篇和友善篇,每个专题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实践教学。例如,爱国篇,可通过红色演讲、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等方式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专题化的实践教学,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在榜样的熏陶下,学生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3.2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育人机制

如前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形成,需要长期反复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的激发。但在现实中,思政课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阶段,这就造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运动式地开展的,突发式的一次或几次的实践教学活动或许可以使学生在彼时产生情感共鸣,但是这种情感共鸣是短暂的,在一次的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这种情感共鸣很容易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坚定的情感认同,并养成习惯的行为,确实需要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持续化,久久为功。特别是大三大四是大学生实习、求职和感情易受到挫折阶段,焦虑、困惑、迷惘等心理问题容易困扰学生。如果在大学生最困惑和迷惘的阶段,专业的指导未能及时介入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好自己与外界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未能发挥出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自然就不高。形成全校育人的大思政实践教学体系,应形成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主体、多学科实践教学为补充,校园文化活动全覆盖的全校育人大思政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大一大二阶段,主要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主体,大三大四阶段以专业课实践教学为补充,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学习阶段全覆盖的长效育人体系,避免实践教学的真空。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主要在大三大四阶段进行,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提高实操能力。但是,在课程大思政的改革方向下,专业课实践教学不仅要实现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承担思政教育的功能,以隐性教育的形式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如会计类的学生在大四实习阶段,指导教师与实习企业要拧成一股绳,要有不仅要增强学生会计的实操技能,更要通过真实的案例教育学生作为一名会计人要严格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要求的共同意识。此外,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行。校园文化活动有比课堂教学更自由更有趣的特点,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相比较于社会实践活动,易组织、成本低、学生覆盖面广,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功能。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团委、教务处等教学与行政部门加强合作,以切实提高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质量。

3.3开展思政课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思政课网络虚拟实践教学是大势所趋。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开辟了实践教学的第二渠道,实践教学的内容更具多样化,提高了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突破传统实践教学因人力、物力、时间等方面的桎梏,使人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参与实践教学。在现实中,应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网络虚拟实践教学的充分融合。不仅要虚实结合,更要紧贴学生实际。但网络虚拟实践教学不能代替线下实践教学。开展思政课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可利用VR技术,打造数字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场所。或开发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思政课辅助教学游戏软件。如北京理工大学研发团队曾以《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感悟长征精神”为内容,设计出了一款冒险游戏《重走长征路》。该款游戏设置了红军长征的路线,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等历史情节设置成游戏通关环节,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遭遇的艰难险阻。如此,学生便在情境体验中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感悟,同时学生也深刻明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精神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在历史长河和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可以寻找到的一种精神、一个行为。如此一来,理论与现实的印照下,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便水到渠成。此外也可开发学习APP,在平台上向学生输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文字、视频、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消极的社会热点问题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消减作用。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兴趣很高,但理性分析能力不足,容易被扭曲的价值观所误导。因此,在学习APP上,可开辟师生互动区域,教师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可对大学生感到困惑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课后延升。

作者:曾诗健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