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时代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时代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时代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究

摘要:高校教师优良的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本前提,是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地基工程”。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但受多方面环境影响仍存在对教育缺乏使命感,对学生缺少责任感,对科研缺乏严肃感的问题。高校应突出政治引领、凝心铸魂加强师德建设,突出专业能力、聚焦育人提升专业素质,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师德建设制度保障,从而改进教师的师德师风。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高等教育;青年教师培养

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教师是发展基石的重要奠基者,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这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总书记多次在教育工作会议及讲话中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师德是一位教师所应具备的个人品行和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1〕,师风是一名教师所展现的行事作风与道德风尚〔2〕,师德师风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待教育工作和学生所展现出来的情感关怀、责任意识与价值取向,深刻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作风,是实现教师为人师表、传道授业的内在动力。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价值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

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中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教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确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保证。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重要职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关系到教师个人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落实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才能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只有教师理想高远、信仰坚定,才能够点燃学生的理想,引领学生的信仰,用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地帮助学生筑梦、圆梦。〔3〕所以高等教育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更要有良好的德行品质,德行高尚的教师对学生的启蒙与影响远远超过知识的灌输,只有培育优良的师德师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基才能更加坚实稳固。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本前提

当前,我国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为适应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需求,高校教师数量迅速增长,高等教育教师队伍逐步呈现出年轻化、学历高的特点,“80后”“90后”逐步成为青年教师的骨干群体。与此同时,“00后”成为学生主要群体,他们的社会心理也呈现新的特征,他们行动上追求个性、意识上期待独立、情感上热情奔放,但也伴随情绪波动大、集体观念淡薄、缺乏抗挫能力等问题。这既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学识,能够在专业学习上教授、指导学生,更对教师师德师风提出更高要求。《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目标,加强师德养成教育,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在教书的过程中实现育人,在言传的同时实现身教,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等四个方面的引路人。

二、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实困境

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近年来多次召开会议、开展座谈,明确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举措,也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总体而言,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状况良好,绝大多数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但队伍中少数教师表现出来的不良作风、不当言行与高等教育肩负的使命相背离,与学校、社会、人民对教师的期待尚有一定差距。

1.思想政治素质弱化,对教育缺乏使命感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重要历史交汇期,客观环境的巨大变化不可避免地对教师的思想状况和外在行为产生影响,导致部分高校教师理想信念弱化,缺少了教书育人的神圣感与使命感。课前缺少充分的准备,课堂中照本宣科,课后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反馈,不关注教学实际成效,不顾及学生获得感;对待科研工作,一些教师放弃了传道解惑的初心与追求真理的执着,重数量轻质量,重利益轻学术;对待日常行为,部分教师自我要求不够高,缺少立德立言的道德自觉,缺少率先垂范的行为自觉,亦有教师在课堂或公开场合发表不当言论,生活作风不够检点等问题,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形象与声誉,也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不良影响。

2.业务能力虚化,对学生缺少责任感

高校教师基本的素养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周期逐步缩短、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一些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与当前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要求相匹配。部分高校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存在专业学科知识较深,而基础学科知识面过窄、知识陈旧浅显的问题;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僵化,教学内容陈旧。没能将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充分运用到教学中,没有与时俱进掌握智能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导致教学内容滞后、课堂缺少活力,教学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

3.科研态度被动,对科研缺乏严肃感

教师科研能力是实现高校科学研究职责、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关键,但当前教师对于科学研究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一部分教师忽视专业研究,将更主要的时间投入与专职工作无关的社会工作上,依托教师身份开展各类培训、参与各类会议,将科研视为获得经济利益的途径与手段,不仅弱化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也对高校科研风气带来负面影响。与之相反,亦有部分教师过度重视科学研究并将其工具化,当前部分高校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考量维度单一、考量标准僵化,视科研为教师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过度重视科研与教学在教师职业发展环节的比重,将科研成果作为教师晋升与考核的最重要因素,导致部分高校教师逐渐丧失课堂教育、学生思想指导的责任意识,不仅削弱了高校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最终也阻碍了高校师德师风的建构。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面对新环境以及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势在必行,高校必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为引领,以教育教学规律、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为遵循,探索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规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1.突出政治引领,凝心铸魂加强师德建设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首先需要突出政治引领,只有高校教师自身坚定政治信仰、坚守育人理念,才能真正教育、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投身祖国发展。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约束教师职业行为,坚持以德促能、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一位教师充分意识到自身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与学生成长成才、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密切相关。一是加强理论教育,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关于教育目标以及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强化教师立德树人的理想信念,立足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专题学习、专家讲座、参观红色基地等方式,潜移默化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与把握,同时建立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及时、深入了解教师思想动态,保证工作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高校教师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既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成为“四有好老师”,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又要守公德,以敬业的精神、负责的态度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以生为本,潜心培育学生成长成才。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教师要严私德,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私德是否高尚直接关乎育人的成效,高校教师要强化自我约束意识,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同时加强师德典型教育。定期开展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邀请全国道德模范进行宣讲,促进养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2.突出专业能力,聚焦育人提升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高校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决定着高校的办学能力和学生培养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强化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重视新教师入职培训,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师作为导师对新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指导新教师掌握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以及与本课程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通过全方位的传、帮、带来培养其从事教学的能力。〔4〕面对“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新挑战,将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列为教师集中培训的内容之一,提升课堂先进性与吸引力。充分发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资源,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发挥智力成果优势,开展前瞻性、政策性研究,提供技术咨询、成果转化。聚焦、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开展前瞻性、政策性研究,参与决策咨询,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培育一批专业化智库人才。

3.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师德建设制度保障

完善师德师风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约束与导向作用,逐步实现师德师风建设管理规范化。一是要严把教师选聘关口,不断健全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并严格执行,在招聘和引进青年教师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思想政治状况的考察,注重价值观念、育人意识、责任意识、道德品行等方面的考量,坚决把好高校教师群体的入口。在新教师入职之际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强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领悟,认真践行教师育人使命。二是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把师德师风作为个人年度考核、荣誉奖项评选、专业技术岗位评聘等校内考核奖励的首要标准,优先考虑治学严谨、成果扎实、教风优良的教师。三是完善师德师风监督制度,设定师德师风评价标准与评价程序,充分发挥监督机制预防和制约作用,及时发现教师不当言行并督促其纠正。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1.

〔2〕周杰.从文化视角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12(8):17-20.

〔3〕戚如强.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基本遵循〔N〕.中国教育报,2018-09-06(5).

〔4〕浦文红.浅析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71-72.

作者:李冰瑶 单位:上海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