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探究

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探究

摘要:本文以盐城食品工业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梳理了科技型企业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了科技型企业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加强科技型企业家队伍的建设路径与措施,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型企业家在生产力发展因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依托于每一位企业家的奋进与努力,建立一支高质量科技企业家队伍对于促进食品工业经济发展具有必不可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食品工业;科技;企业家;队伍;建设

据工信部统计,2020年,在疫情肆虐下,江苏食品工业依旧取得较好的发展,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743家,实现营业收入4289亿元,利润达到350亿元。随着江苏省整体食品工业良性发展,盐城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数量与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果,对当地食品工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现状

科技型企业家数量与质量初具规模。不少企业已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家年龄正趋年轻化,青年才俊已逐渐成为食品工业顶梁柱。科技型企业家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很大一部分都有过进修或再深造的经历。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对科技驾驭能力有所提升。对科技人才更加重视。不少企业都拥有中高级技术人员。不少科技型企业家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少企业主动让核心科技人员拥有企业股权,以提高核心技术人员对企业的忠诚度与凝聚力。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对企业组织高效运行有了新的追求。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制均在不同企业中体现。另外,食品企业经营效益有所提升,许多企业营业实现了收入与利润的同步增长。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对产品核心竞争力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不少企业主动参与产学研合作,建立自己的研发平台,注重产品的不断迭代创新,以期在竞争中把握主动权。不少企业家战略意识明显增强,往往有明确的战略意识,有较清晰的发展目标与思路。不少科技型企业,每年都开展企业战略研讨,并制订了明确的企业战略规划,注重科技创新及经营财务风险管控。盐城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的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比食品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对比其他行业科技型企业家现状,仍有四“不”的问题:

1、人员数量与成长后劲不吻合。江苏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数量虽居全国前列,但企业家增长的潜力还是令人担心。具体表现在部分食品工业企业家的科技素养还不高,所掌控的企业实力还有待提高。

2、部分企业家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从调查结果来看,江苏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中,接受过硕士及以上高等教育的食品企业家,仅有铭星公司等寥寥几家,接受过本科学历教育的已算不错,包括一些企业家原始学历本不高,主动通过进修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能力与素质。此外,还存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是通过“运作”产生出来的,这些经营者只能称为伪科技型企业家。一是专业技能不高,缺乏对本专业的前沿知识的前瞻与研究。二是科学素养不高,对科学史及本身产业来龙去脉不清晰。三是管理水平落后,缺乏运用信息化管理企业的能力与水平。四是决策水平低下,不善于依托数据做决策,时有“拍脑袋”决策的现象。

3、部分企业家胸怀格局与发展目标不统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们缺乏科技型企业家应有的胸怀与格局,一是“稳”字当头,把企业股权全部握在手里,生怕外人染指,致使企业缺乏对高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应有的凝聚力。二是“等”字优先,先看看别人怎么做,然后学着去做,缺乏原创开拓精神,原创技术少,主导国家或行业标准不多。三是循规蹈矩。组织架构老套陈旧,与两化融合相关的信息化人才、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关键岗位设置不到位,一味依托外援;在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方面,慎之又慎;在使用高端人才方面,缺乏大投入大产出的气魄与胆略。

4、部分地方营商环境与发展要求不一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已成食品工业的共识,但综观科技型企业家成长发展环境来看,仍有一些值得完善的地方。一是政商关系。不健康的政商关系给加强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造成了负面影响。二是商商关系。一个企业兴起,其他企业群起仿之。知识产权维护成本增高,制约了这些科技型企业家创新的激情与动力。

二、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健康发展应把握几点规律

通过对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各个层面的研究分析,发现有几点规律有迹可循:一是地方经济与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呈正向关系。调查发现,越是经济发展快的地方,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数量就越多、质量也越高。而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越多的地方,地方经济发展必然越活跃,越迅猛。科技型企业家数量少、质量差,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也容易受到拖累。较好的地方经济会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家,而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家的到来,必然会激发地方经济的更快发展,科技型企业家生态集群的形成,是地方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体现。二是内生动力是科技型企业家成长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调查发现,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的成长与发展绝大多数不是外部因素推动的,而是一股内生动力推进他们不断开拓奋斗。在刚开始创业时,这些科技型企业家或许是为实现人生成功,或是追求为更多的人谋福利。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完全解决吃穿住行问题后,他们内心就会生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比如关注行业发展最新浪潮,紧盯产业发展的前沿。每一个科技型企业家都怀揣着一种梦想或信仰。三是容错环境是科技型企业家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科技型企业家始终处在科技创新的前沿,每一步创新意味着不断的试错。对科技型企业的包容,包括几个方面,一是风险包容。科技型企业家在研发创新过程中,不仅面临着金融风险、财务风险,而且还面临家庭危机风险、个人荣誉风险,一旦创业创新失败,就要面临债务危机、家庭危机及个人信用信誉危机。对创业失败的科技型企业家,我们的《破产法》要更人性一点,执行时要更人情一些。二是机制包容。科技型企业家成功时荣誉等身,失败时门庭冷落。这与我们缺乏包容机制有一定关系。我们不仅要有好的进入机制,还要有一个较好的退出机制,同时需要有一个更好的再进入机制,积极鼓励遭受挫折的科技型企业家再次踏上创新创业的征程。三是文化包容。要把研发创新遭受挫折看成人生常态,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中,不对创新创业失败的企业家冷言冷语。

三、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对策

1、提高站位,校准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指南针。做任何事情须把握方向,理清思路,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尤要如此。一是把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点工程,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明确目标,全力推进。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举措,保证工作有序开展,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孵化迭代,使地方成为诞生优秀科技型企业家的沃土,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加强党对科技型企业家队伍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把企业家队伍建设纳入地方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常态化建好、用好、管好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引导企业家自强自立、创新争优,听党话,坚定跟党走。三是宜构建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由工信、财政、金融、政府外办、工商联、科协等单位组成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家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2、强化培训,做大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孵化器。发挥四个平台载体作用,使之成为科技型企业家队伍素质提升的主阵地。一是依托地方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科技型企业家学习进修提供良好载体。整合地方党校、电视大学、中职学校资源,开办企业家培训专科班,承担企业家培育与深造的职责与使命。二是依托知名食品工业企业内训平台,开展科技型企业家互动与交流。食品工业不少知名企业都有自己的内训机构与平台,这些企业都在利用自有平台除对员工开展培训外,还开展行业论坛与新产品宣讲等活动,可利用企业内训平台,有计划有目的地择优一些课题开展企业家的互动与交流。三是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外训平台,对科技型企业家开展培训与培养工作。重点培育的企业集群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梯队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进入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系统培训,着重培养和提高企业家在创新发展、决策管理、资本运作、市场开拓和国际竞争方面的综合能力。四是拓展国际交流交往平台,努力开拓科技型企业家的国际视野。组织企业家参加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及行业社团开展的项目培训和交流活动,培养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管理创新能力。

3、夯实基础,实施科技型企业家梯队培育金工程。一是实施培育食品工业重点科技型企业家工程。以培育发展重点企业集群为目标,培养造就一批擅长经营管理、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产业链上企业家集群。二是持续办好“双创”活动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家幼苗。科学整合相关部门平台资源,招引有价值的创新创业项目或人才团队,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筛选扶持优秀项目落地孵化,拓展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其次通过人才引进计划,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大学生人才,通过专题培训、聘请导师帮带培养,到政府部门、重点园区、国有企业挂职锻炼和外派学习交流等方式,培育一批青年企业家后备队伍,推动优秀企业家层出不穷、接续传承。三是支持鼓励地方知名企业和中等院校、科研院所创办专业化众创空间,就地孵化本土科技型企业家。

4、改革创新,完善科技型企业家成长生态大环境。一是大力宣传科技型企业家科技创新先进事迹,积极开展激励科技创新创业的评先表彰活动。二是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认真解决产权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建立完善涉企收费、监督检查等清单制度,清理涉企收费、摊派事项和各类达标评比活动,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依法保障企业自主加入和退出行业协会商会的权利。三是营造支持企业家积极参政议政环境。推荐政治坚定、品德优良、工作突出的企业优秀科技人员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兼职社团班子人选,提高其占比。完善涉企政策和信息公开机制,加大政府信息数据公开力度。建立有利于企业家参与政府决策的机制,通过组织优秀企业家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集企业家意见建议,积极引导企业家在咨政建言、对策研究、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四是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开展经营活动的营商环境。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支持,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支持作用,在用地规划和土地管理、融资、保险、信贷以及预防企业资金链风险等方面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探索完善企业家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对优秀企业家在研发、安家、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实落地。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企业家诚信经营激励约束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行政审批窗口单位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5、科学引导,不断提升科技型企业家勇立潮头的精气神。一是培育企业家“大胸怀”。引导企业家探索创新企业文化,发挥企业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培树优秀企业家标杆,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勇于在产业高端领域抢得先机,掌握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主动,推动更多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不断涌现。二是培育企业家“大视野”。鼓励企业家既要放眼东北亚、长三角,也要放眼全球,参与全球产品竞争。保持战略定力,专注专长领域,把产品和服务做精做细做实以工匠精神保证质量、效用和信誉。引导企业家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和品牌培育体系建设,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修)订,坚持一流质量标准,打造具有品牌价值的样板企业。三是培育企业家“大担当”。引导企业家认识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投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振兴和发展实体经济等方面积极作为、勇挑重担。建立健全企业诚信红黑榜管理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支持鼓励企业家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捐赠活动。引导企业家不断自我完善,坚持守法经营,强化自律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四是培育企业家“大格局”。利用好国家更高水平、更大力度对外开放政策,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服务双循环大局。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瞄准国际标准提高生产和服务水平,为促进食品工业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作出更大贡献。

6、建优机制,培育科技型企业家迭代繁荣的常青树。一是优化市场选配机制。用市场机制配置人才,引导企业大力引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职业经理人。引导企业逐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比例。鼓励企业通过项目合作、股权转让、改制重组和上市等方式积极引入优秀投资管理者,实现科技型企业家人才多元化和企业经营机制市场化。二是建立科技型企业应急机制。建立科技型企业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对科技型企业在质量、品牌、环保、资金等方面出现重大危机时,给予企业及企业家及时帮助。三是建立企业家容错机制。可以容错的应予容错,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十四五”期间,食品工业将迎来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牢人才和企业这两个关键要素,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强化企业创新地位,大力培养科技型企业家必将为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代吉林,卫功兵,张敏.科技型中小企业家能力及其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吴永杰,卢启程.企业家能力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17):23-25.

[3]崔凯.战略视角下的食品产业发展模式[J].中国食品工业,2009(09):48-49.

作者:周宗刚 周瑶 单位:江苏铭星供水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