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关系探究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关系探究

摘要:食品添加剂的合理合规使用不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相反,食品添加剂还会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为食品销售增香增色。由于国家监管不到位、企业不正确使用、社会媒体误导宣传,导致消费者将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进行了错误联想。国家、社会、企业应齐心协力,让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关系

1食品添加剂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1.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食品添加剂有着不同的定义,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定义的描述是:食品添加剂是一种化学合成物或者是天然物质,主要的作用是对食品品质和外观进行相应改善,满足加工工艺需求,将其加入到食品中。

1.2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1.2.1提高加工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加工食品中加入营养强化剂,可以弥补食品在精制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消费者食用加入营养强化剂的加工食品,增加了某种营养物质的摄入,进而使人体的营养达到较为均衡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水平。

1.2.2保持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加工食品在加工、贮藏、运输、储存过程中,部分营养成分会发生相应改变。在此情况下,将防腐剂、抗氧化剂、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加入到加工食品中,可使食品的营养物质得到有效保持。

1.2.3改善加工食品的感官特性

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感观特征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食品添加剂中的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酸味剂、甜味剂、增味剂、乳化剂、胶凝剂、增稠剂、被膜剂等等能够明显提高食品的色香味形,满足人们对食品审美性的需求。

1.2.4满足特殊群体消费者的需要

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居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一定改变,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消费群体。如:甜味剂满足糖尿病患者对甜味的需求;加碘食品预防缺碘性甲状腺肿。电子产品的普及,眼病患者逐年增多,维生素类强化食品满足此类消费者的对维生素A的需求。氨基酸类强化食品满足了女性消费者对美的需求。综述所述,食品添加剂为食品安全有一定的保驾护航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加工食品的市场销售。

2食品添加剂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2.1加工食品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用量(如最大使用量、标准用量等),在法律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生产加工厂家为了色香味形具全的食品,为了延长食品的货架期,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违规使用添加剂。这会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威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此类食品不能进入流通领域。但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市场上也会出现此类食品。

2.1.1为改变色香味形超量、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

一些企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如:饮料中超标量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馒头包子使用二氧化硫增白,大米饼干用矿物油增亮等。他们通过食品加工中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提升食品的口感与口味、使食品颜色更加鲜艳、使食品更利于成型,借此吸引消费者,促进消费,进而提升“商品”利润。不法商家的这种行为却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

2.1.2为节约原料、延长保质期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一些企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如:腌菜中超标量使用苯甲酸。他们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节约食品生产加工的原料,进降低成本,会选择一些香精、色料、胶凝剂等食品添加剂代替原料。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不法商家选择在食品加工时加入过量的防腐剂、抗氧化剂等食品添加剂。

2.2加工食品中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剂

目前,存于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其中很多食品添加剂在功能上有重合之处。这时,一些商家就会为了节约成本而在食品之中使用一些成本低、对人体有危害的食品添加剂。这些廉价的添加剂有些已经超过了保质期,有些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例如铅、汞等,这些添加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但是它的质量早已经远远低于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规定标准。一些企业使用工业颜料代替食品着色剂。这种违规使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远超过2.1所述情况。如:苏丹红被违法添加到食品当中,但苏丹红并不在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范畴中;溴酸钾被作为面粉处理剂,但溴酸钾已经从食品添加剂中剔除。对添加剂的违规违法应用,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是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重威胁。综述所述,食品添加剂有其固有的功能和作用,但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一定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品质合格或优良的食品添加剂而言,它一般能够在有效期内对食品的相关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并且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是,超量的食品添加剂,人体无法代谢,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健康隐患;劣质的添加剂很可能是非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食品添加剂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3.1食品添加剂的标识不符合规范

《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标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一是添加剂本身的标识,二是添加了添加剂的食品产品标识。通过标识实现食品添加剂的信息对称,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然,部分生产加工企业对于食品中添加剂的相关标识,没有对法律法规、标准进行有效遵守,在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标识的时候存在不正确的情况,有意误导消费者、欺骗消费者。还有一些食品从业人员知识水平不高,食品安全意识较薄弱、法律意识淡薄,对于添加剂的使用与标识都是评经验、依感觉,认为标不标,标多少都无所谓。

3.2食品添加剂的宣传误导

媒体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曝光、缺点夸大宣传,商家利用媒体对食品添加剂优点进行夸大宣传,二者的博弈,让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进入了两个极端的误区。

3.2.1食品添加剂造成食品安全恐慌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加工食品食用的食品添加剂都属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消费者获得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知识主要来自于媒体,各种媒体对食品添加剂的报道往往会引起一段时间内某类食品的恐慌。如:使用食品添加剂就能作出草莓味道的酸奶,中间的过程并未加入一滴牛奶,这一实验的直接结果是让消费者认为食品添加剂在加工食品中使用过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部分消费者认为食品添加剂是不安全的,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容易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这部分消费者中有的通过海淘代购、有的通过自己加工制作、有的通过挑选无添加食品来满足是食品安全的需求。食品添加剂造成了这部分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恐慌,但同时也促成了加工食品新品类的诞生,如NFC等零添加食品。

3.2.2食品添加剂营养保健作用的夸大

营养强化食品正确食用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是大有裨益的,常用到营养强化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氨基酸类、维生素类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类等。营养强化食品从50年展到现阶段,从不被接受到全民食用,营养强化食品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消费者在是否需要营养强化、营养强化方式如何选择、保健品的如何使用及其他方面的知识仍是相对匮乏的。一些会议营销机构通过察言观色就直接判定消费者身体缺乏某某物质,需要大量补充,误导宣传该营养强化剂具有治病作用。都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综述所述,各种媒体的宣传与误导,消费者的认知不足,最终使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误解。这对通过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推动食品安全的进程造成一定的阻力和障碍。

4规避食品添加剂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食品安全问题可以产生于食物链的各个环节:种植(植物)、养殖(动物),加工,储藏,运输,保存。从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来看,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添加剂的超范围使用占一定的比例。部分消费者“谈添色变”,将食品添加剂等同于食品安全问题,给国内品牌食品的销售带来一定的困扰;部分消费者在错误的宣传下,把营养强化剂等同于具有治病作用的“神药”,待结果显现,势必引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政府、企业、社会有责任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有责任将隐患扼杀,有责任治理当下食品添加剂带来的食品安全问

4.1国家层面治理食品添加剂带来的食品安全

4.1.1完善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独立的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是在《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中的部分条款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了法律约束,但明显惩处力度不够、惩罚界限不统一,这让食品添加剂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或面对食品添加剂带来利益铤而走险,或不知道遵守哪个法律法规进行添加剂管理。。我国应该参照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做法,建设专门的食品添加剂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标准、详细的标签制度、严格的惩罚性赔偿机制。让企业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准守,无法打法律的擦边球,面对惩罚赔偿款项不敢铤而走险。

4.1.2完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建设

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标准应包含量的方面和质的方面的描述。《食品安全法》中对我国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构成分为四个方面: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生产规范、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及方法标准,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标准。在使用标准和产品标准的建设中,应避免出现重复和交叉,避免出现指标的不统一。在生产规范、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标准的建设中,应注重生产过程标准的建设,通过生产过程的标准建设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能力。在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标准的建设中,应提高科研能力,扩大检测方法的覆盖面,减少检验盲区,避免没有通过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添加剂加入到加工食品中来,禁止这些违规食品流入市场。

4.1.3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食品添加剂品种繁多,并处在不断增多之中。我国目前的检测能力,仍存在一定的检验盲区,很多无量商家正是利用这一漏洞,滥用食品添加剂。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检验检测技术过硬,能靶向可能出现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的化学成分,保证食品添加剂处在可控的范围内。如果只有法律法规、标准的文字约束与管控,没有检验检测技术支撑,那执行监管就是一纸空谈。

4.1.4建立食品添加剂的追溯体系

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管理是一个质量循环,建立一个追溯体系,能极大节约监管部门的工作时间,第一时间将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公布在消费者面前,更有助于消除食品添加剂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追溯体系的建立主体可以是企业、行业、政府,但从我国所处的阶段来看,行业、政府为主体建立追溯体系,更具保障性。企业的品牌意识弱,消费者识别能力不强,如果由企业为主体建立食品添加剂的追溯体系,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4.2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从生产厂家自身角度来看,应重视品牌培育,注重质量自身监管。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清楚所用添加剂的适用范围、用量、用法,并从流程上把控好食品添加剂的进货、检验、领用、使用监测。生产企业应自觉遵守《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让消费者通过标签获得食品营养的知情权,让消费者通过标签与食用后感受增强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归属感,企业通过质量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4.3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消费者获得食品安全的渠道主要是各种媒体,媒体的不当宣传,让消费者将食品添加剂与不健康的物质产生相关联想。社会媒体应秉着客观审慎的态度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报道,一些栏目上的一些专家也应进行资格审查,不能胡乱套用各种“名号”误读食品添加剂,误导消费者。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标准应分类公布与消费者可以接触到的场所,并在场所内辅助专家讲解使用视频,让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食品添加剂,减少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5结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日益增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带来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为保证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一方面,国家层面要提高检测技术、完善检查方法,加大监督监管力度、制定惩治措施,加大食品添加剂的宣传与普及;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内部监管,严把质量关,树立企业品牌,正确宣传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增强消费者信任;最后,消费者要提高自身食品安全与质量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发挥监督作用,勇于举报违法商贩和企业。

参考文献

[1]彭海伟.对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监管制度的探讨[J].中国认证认可,2016(7):64-66.

[2]门玉峰.北京市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分析[J].食品安全管理,2016(5):29-30.

[3]陈刚,王彩云.我国食品添加剂监管研究综述[J].中国调味品,2017,42(3):161-164.

[4]杨丽君,伍文虹.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研究[J].标准科学,2017(4):61-63.

[5]刘莹贺,舒文杨,绍晖,刘佳成,孙佳新.我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化工管理,2018(11):44-16.

作者:于威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