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基于现有城市功能环境需求提出的新型生态统筹概念,其观念的有效落实既能够确保社会生活环境内部资源和功能性的统筹,更能够确保传统经济环境的有效转型。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阐述了生态农业构建的特点,在明确了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中的优势的同时,对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期望为后续农业经济环境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参照条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发展

一、生态农业特点

1.局限性与开放性。生态农业的有效构建能够确保我国现有传统农业经济体系具备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特点,不但确保资源的有效丰富,同时能够与城市经济建设体系有效关联,确保相应管理措施具备延续性,能够为农业经济的有效构建打下扎实基础。但实际情况中,我国生态农业环境的构建仍旧难以进行全面落实,既无法满足现有生产的需求,更基于农业用户自身思维影响,难以进行深入落实。因此在实际技术开展过程中,应当依据先进理念将我国土地环境进行全面利用,才能够确保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同时更保障了生态经济利益体系的构建,为后续环境发展带来良性优势。

2.有机性。为确保生态农业环境运行完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和管理流程,确保自身思想条件能够被有效贯彻,才能够将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功能协调过程中,应当依据生产特性优化体系结构,通过有机条件确定内部环境稳定,这样才能够满足整体经济性发展的需求。

二、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模式落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虽然通过专业科研人员不懈努力,经过几年时间的经验积累,我国的农业生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纵观我国农业的基础生产,发现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地区仍然在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这种依靠资源、劳动力等初级生产要素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已经不具备优势;即使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由于很多地区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很差,不能了解到新兴技术与设备的核心优势,甚至在技术普及与指导时产生抵制的心理,普及力度不高,导致生态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无法达到预期水平,很多的地区仍然是较粗放的生产模式。

2.制度与意识形态阻碍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种植模式对机械化生产适应性差,同时我国土地种植管理条例制定具有滞后性,至今仍然没有建立出一套可以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的制度,所以在农业生产新型理念与技术普及工作上的进度异常缓慢,速度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模式的升级改造,即使有些地区已经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也会因为缺乏制度支撑而拖慢工作进度。

3.经济体制与城乡发展的制约

现行体制上的不完善,主要是受经济体制上的制约,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生产效率上不能满足现代生产要求,资源利用率低。在实际应用中人力、物力资本匮乏,人力资本的匮乏主要体现在农民的科技和教育水平上,农村受教育水平低,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又不愿意回农村发展;物力资本的匮乏体现在生态农业发展资金短缺,不能实现规模化和一体化,这些因素导致了生态农业发展缺少前进的动力。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有较大差距,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明显的鄙视链,一些城市居民没有深入接触了解农民,对务农人员的印象片面且固化,使务农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了生态农业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三、生态农业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中的优势

1.农业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农业生产是我国经济体系构建的根本,生态环境也是巩固国民生存的直接条件,在落实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当依据生态环境保护概念进行约束与协调,这样才能够确保农业经济构建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2.传统农业经济的转化

若农业经济发展完善且具备可持续的延伸条件,势必会促进政策体系的全面构建,并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条件。基于现有农业体系发展受约束的状态,生态农业能够提供完善的理念前提,促使整体功能构建具备优势,同时能够有效矫正劳动力流向,既避免了城市人口激增的压力,更确保了农业环境的稳定,为地方文化、经济、资源和功能体系的构建打下扎实基础。从生态农业理念可以看出经济环境的转型优势,同时能够确保生态环境文明体系的构建,为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提供良好的发展舞台。

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1.发展可持续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

农业生产环境的有效构建,正确处理好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间的关系,不但能够避免农业污染问题的出现,更能减少生产技术成本,提高了农作物的整体生产质量。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能够基于生态理念确定新型能源的利用,发展生产技术,降低对化工产品的依赖性,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有效发展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

2.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

生态农业体系的构建能够确保整体地理环境功能稳定,同时规范和优化了农业系统。针对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提高生产力,确保农业经济优势有效延伸,依据农业发展带动整体产业,满足社会经济建设要求,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3.巩固农业社会服务职能

建立健全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为保证生态农业市场的平衡,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生产绿色农产品,并且指导让绿色农产品走出国门。开展规模化的农产品经营试点,转变农业生产结构,放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此基础上,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生态平衡,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4.构建农业环保产业链条

通过农业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地区其他产业的进步,同时能够与外部的生态环境建立友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够开发、销售环保产品和高附加值农产品,使农业的生态化道路更加宽阔和平坦。

五、结语

生态农业经济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确保可持续生态理念在城市化环境中具备延续性,满足了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为多元化城市环境提供稳定的渗透条件。同时也完善了农业体系自身的经济环境和生产状况,明确其自身特性和优势才能确保可持续观念具备延续能力。

作者:钱昕黎 单位:中共泰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