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摘要】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既表现在有助于改变传统粗放模式的局限性,也表现在有助于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同时,这不仅是实现脱贫攻坚决战胜利的必要条件,也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恶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新形势下,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首先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做好战略规划,其次,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探索个性化发展道路,并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绿色发展,两手都要硬。

【关键词】生态文明;乡村;高质量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相比城市有限的空间和面积,乡村无疑是海阔天空的自然之境。与大自然无缝衔接的乡村本就是生态环境最主要的构成,同时也是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重要因素。

一、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改变传统粗放模式的局限性之所以强调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是因为多年来广大乡村发展的低质低效这个客观背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城市如火如荼地发展,广大乡村地区受到巨大的鼓舞,自发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道路。然而,与更加具有系统性的城市发展相比,一度被遗忘的乡村地区其实经历过长期的野蛮生长。比如不少乡镇企业盲目上马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在物质收入快速增加的同时造成了对环境的快速污染与对资源的破坏。而这一系列问题的源头其实就是传统粗放模式。过度关注发展速度而置质量于不顾,只图短期的收益而对长期环境成本的透支选择性失明。这些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思想上的短板所在。随着后危机时代到来,世界经济结构性调整成为大势所趋。绿色、低碳、环保产业成为市场竞争的制胜力量。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经济发展新业态中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粗放化、高速度、重污染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落伍。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质量层面,以生态文明助力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超越传统粗放化模式局限性的新动能[1]。

(二)有助于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农耕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始终处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倘若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生态化加速发展通道,唯独第一产业仍旧延续小农经济落后产能,那么,即便第二和第三产业已经具备追赶世界先进发展模式的能力,只要与第一产业的巨大短板平均,则整体结构层面的水平仍然会远远落后于全面发展的其他经济模式。因此,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战略中,“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绝不仅仅是指制造业与服务业,而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一个也不能少。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我国体量庞大的第一产业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陈旧落后的历史面貌,才能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补短板、降成本、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才能促使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实现系统性的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

二、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

(一)实现脱贫攻坚决战胜利的迫切要求当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到来时,留给各地的已经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现实已经很难再用传统的办法应对,而是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走一条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的改革路径。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已经脱贫的人口之中又出现了近四十万返贫人口。脱贫攻坚决战任重道远,迫切需要通过更高质量的发展途径实现稳定、可靠、高效的扶贫助农。只有立足乡村自然环境优势的生态化发展才能使脱贫项目留得下、立得住,才能避免短期化、临时性的仓促与盲目。这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之策。

(二)应对外部环境恶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在中国凭借强大的制度优势快速抑制疫情的蔓延之后,多国多地的疫情却呈现失控爆发的不利状态。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当下,外部环境恶化不可避免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严重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正因如此,“六稳”与“六保”才成为今年“两会”不断强调的重中之重[2]。要应对外部环境恶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不能只满足于被动跟随,而是必须找到更加本土化、科学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在顶层设计层面做好战略规划从重视速度到重视质量,这一角度的转变并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立足当地、实事求是,在顶层设计层面做好战略规划,实现宏观层面的系统性、规范性发展。比如河南郑州的新密市。这个大山环绕的市一度依赖煤炭开采维持经济发展,不仅长期处于勉强维持的经济困局,随着日渐严重的环境污染陷入破坏性发展的恶性循环,处处是令人掩鼻的煤烟。为了彻底还清生态欠账,当地政府将治理环境与防治污染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形成了“一城两带、三河三库、多廊道”的战略规划。所谓一城是指新密城交通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雪花山、云蒙水库、子矜湖等融为一体;两带则是城西与城南两条山脉共同构成近二十万亩的森林生态;三河是横穿新密的三条主干河流构成水系生态网;三库是立足新密当地三座水库形成八纵八横的骨干路网。多廊道则是将生态绿道形成网格化覆盖全市。顶层设计层面做好战略规划不仅让新密曾经的煤炭黑转变成令人心旷神怡的生态绿,也因此成为以绿水青山构筑民生、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二)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探索个性化发展道路作为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复杂的生态大国,我国各个区域无论水热条件、生物种类都存在天壤之别,很难形成能够适用于各地的统一标准。这也决定了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探索个性化发展道路。不同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实事求是、立足当地,在充分满足乡村人民群众绿色生态文化生活要求的同时,走一条突出地方特色、标本兼治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才是推动乡村发展质量全面提高的科学化发展道路。

(三)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两手都要硬如果说传统模式下的乡村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物质收入的增加,那么,新时期的乡村高质量发展就需要避免进入这个极端,也就是不能为生态而生态,而是必须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两手都要硬。

(四)着眼于生活、着手于细节、推进城乡融合式发展生态文明是全局性和整体性的绿色发展,是属于生产与生活每个节点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当越来越多城市市民习惯了现代化、清洁文明的人居环境时,不少乡村却始终难以彻底摆脱脏乱差的生存环境。比如河南郑州新密。这个曾经严重依赖煤炭产业的市如今正在通过环境治理使广大农村人口成为乡村新市民。除了以天然气全部取代传统烧煤供热取暖,当地还全面推进“旱改水”的农村厕所改革。无论是室内水冲式厕所的硬件更换还是室外污水集中排放的下水道改建,农民不需要花费一分一厘。广大农民在纷纷称赞政府政策好的同时也在努力建设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客观上看,中国极为特殊的城乡二元化发展的结构性缺陷在很长时间里束缚了生态文明建设,使之拘囿于城市的狭小空域,而将更为广阔的乡村遗忘。然而,乡村作为自然生态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恰恰决定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与效率,乡村高质量发展才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可以将多年来偏离轨道的观念导回正确的轨道。这不仅决定着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也影响着社会治理宏观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悦.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J].旅游学,2019(9).

[2]张文斌,颜毓洁.从“美丽中国”的视角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策略——从党的十八大报告谈起[J].生态经济,2019(04).

作者:杨宇宙 单位:中共大同市云冈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