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态文明下县域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下县域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摘要:文章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两者关系,研究了在生态文明时代县域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变化趋势,进而以江苏省盱眙县为例,重点探索其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空间支撑,具体提出“保障生态安全、谋求区位突破、统筹全域空间、追求精明增长、突出美丽宜居、整合特色资源”六大路径,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盱眙县

1研究背景

1.1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型城镇化

中国的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化发展也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超过60%。但在快速粗放的发展中,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因此,近年来我国先后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注重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同步提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努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密不可分,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时代追求,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实现的重要依托。

1.2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追求

在我国,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也是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行政区域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了各具特色多种类型的发展模式,而这些特征必定会投射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从而使县域经济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也呈现出多元化模式。因此,必须立足县域经济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探索绿色城镇化模式。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将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好的生态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除了传统的土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生态产品服务也将成为新的一类要素,很多地区可以依托优质丰富的生态资源,将其转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培育新的产业形态,努力探索适合本地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助力美丽城乡的高质量发展。

2盱眙县城镇化发展战略

江苏省盱眙县位于淮安市西南部,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图1),幅员面积2497平方公里,人均国土面积列江苏省各县(市)之首,山水资源兼得,生态条件优越。盱眙是一座有滋有味的城市,因河而兴、因山而灵、因虾而名、因文而盛。然而长期以来,盱眙发展却面临“区域定位模糊——路径不明晰、城乡差距过大——发展不充分、空间效益偏低——建设不集约、资源利用不足——特色不彰显”四大主要问题。为此,盱眙县开展了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施导向,把握盱眙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核心问题,提出了“融入区域、统筹城乡、量质并重、美丽城乡”四大战略,努力探索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下的县域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和空间支撑。

3生态文明导向下高质量发展之路探寻

3.1保障生态安全,落实点状发展要求

基于盱眙山水资源兼得的良好生态本底,通过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系统梳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明确自然保护地等生态重要和生态敏感地区,构建重要生态屏障、廊道和网络,形成连续、完整、系统的生态保护格局和开敞空间网络体系(图2),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通过落实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对苏北水乡湿地点状地区的保护及发展要求,真正做到了生态优先、先底后图。

3.2谋求区位突围,融入区域发展格局

盱眙地处苏皖两省边界、南京淮安支点的地理区位,但长期以来无法融入核心城市群的发展。因此,规划提出“对接南北、呼应东西”的具体策略,明确“淮安南部增长极、南京都市圈北部门户城市、长三角山水文化休闲名城”发展定位。一方面,通过“融入江北国家新区、强化合作平台建设、建设重大交通设施、提升产业联动水平”,主动接受南京和淮安中心城市的辐射;另一方面,通过“加快航道港口建设、加强区域铁路建设、提升枢纽服务功能、提高跨区合作程度”来呼应长江经济带及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3.3统筹全域空间,创新城乡融合发展

针对城乡差距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规划探索符合盱眙自身发展的“强化中心、分片引领”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通过把握盱眙不同片区的自然禀赋、经济发展、空间模式差异,以片区划分为抓手,整合旅游、产业、交通等资源,打造差异发展、各具特色的六大发展片区(图3)。同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一二三产多业态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信息化、互联网+、促进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3.4追求精明增长,优化空间形态结构

通过研判城市的发展条件和空间演变规律,结合蚌盐铁路、三洋铁路、新扬高速、235国道等区域性交通设施建设,构建适应城市长远发展的空间结构,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避免城市蔓延发展。针对中心城区“扩张迅猛、腹地有限——发展虚胖;产城分离、融合不够——空间割裂;风貌不特、精致不足——品质平淡”的问题,规划提出了“明确边界、集约发展;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品质提升、彰显特色”的具体对策,形成了“核心集聚、三轴生长、廊带延伸、多片共生”的山水空间格局(图4)。

3.5突出美丽宜居,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规划注重存量土地挖潜,通过低效工业置换、老城用地改造,大力发展文化、商贸、旅游产业。在县域及中心城区构建不同尺度的城乡生活圈(图5),优化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加强环境整治及品质提升,努力建设美丽宜居城市。落实“小街区、密路网”的理念,改善东方大道线型,优化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网布局结构,提高支路网密度。依托山水生态资源构建开敞空间和慢行网络,在全域构建多层级的蓝绿网络系统。

3.6整合特色资源,彰显山水城市魅力

盱眙历史人文荟萃,规划系统提炼盱眙的文化要素及特色资源分布(图6),通过“找出来、串起来、亮起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策划淮河入湖口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龙虾之都、历史文化、山水休闲、田园乡村”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按照精致、标致、雅致要求,以“山水入城、全域景区”的理念规划城市,打造南北山体公园带及全域风景路,让盱眙“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引领盱眙成为苏北独具魅力的山水名城。

4关于规划研究的若干思考

4.1全面系统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新理念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规划引领,在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必须立足于城乡发展全域空间,按照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编制规划,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探索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城市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4.2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编制新方法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为此规划必须坚持开门编规划,加强公众参与,将共谋、共建、共享、共治贯穿规划工作全过程,广泛凝聚社会智慧。在盱眙的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基于盱眙良好的山水生态本底,突出休闲康养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供给,创新生活圈布局模式,建设美丽宜居城市,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4.3运用信息化手段支撑城镇化的新技术

未来的城镇化必然是智能城镇化,数字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盱眙县规划在空间资源评价、历史文化景观分析、总体城市设计等方面积极运用大数据、无人机等新技术手段,加强对规划方案的科学辅助支撑分析。同时加强“多规合一”,整合多个空间信息数据,实现全县一张图管理,提升了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

结语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生态文明时代的绿色城镇化战略是必然选择。文章以盱眙县为例,探索了我国量大面广的县域经济单元如何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闭环,用足用好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转型跨越发展宝贵资本,大力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通过生态价值创新,努力实现美丽城乡的高质量发展。研究中提出的“保障生态安全、谋求区位突破、统筹全域空间、追求精明增长、突出美丽宜居、整合特色资源”六大发展路径及具体实践,对广大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1):29-36.

[2]董晓峰,杨春志,刘星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7(1):26-34.

[3]王冠军.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生态经济,2020(3):214-217.

作者:陈科 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