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认知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认知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时俱进的运用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命题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更是要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实际行动。真正把这个命题变成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工作的能力水平,广大党员的实践行为,还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而这种努力首要之点要靠先进的理论来武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成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我们的行动指南。读读马克思的《资本论》,我们就可以明白,自然力是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上下约万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告诫我们,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铁的定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在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对于人、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产生了普遍和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指出:“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恩格斯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在论述人类干预自然时指出,“这种事情发生的愈多,人们愈会重新地不仅感觉到,而且也会意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深刻哲理,人类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二是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永续的可持续发展任务,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所在。建设生态文明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其目的任务是实现人类永续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这种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解除生态环境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永续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肯定自然界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人对于自然界有着强烈的依赖性,但同时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中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尤其伴随社会、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在不断加强,自然界被人化的速度加快,范围亦在不断扩大。所以马克思用威廉•配第的话说,“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是财富之母”。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马克思说“: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告诉我们,社会历史的前进和发展,有赖于甚至取决于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形成,这一关系形成愈是自觉、维持愈持久,社会就愈是向前。建立人类———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系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任务。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以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四大特征。把自然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强调共产主义就是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的最根本之处。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是其强大生命力之所在。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此,要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首先要解决人类社会中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而共产主义社会会使“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历史之谜的解答……”由此可知,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而奋斗。

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行动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它要求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有明显改善。这是硬目标,需要完成,要求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完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健全并严格执行资源环境法律法规。“小康社会”是中国历史典籍描绘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把“小康社会”作为战略构想提出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改变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倘若继续沿袭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发展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中央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中国人民的行动,需要强化公众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中华民族以伟大复兴实践来取得,需要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自觉担当。应在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阶层普及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强化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全方位生态教育体系,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各种创新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和价值取向,从而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生态文明规范建设,制定和实施生态道德规范,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完善生态立法,规范生态执法,严格生态司法。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全体公民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作者:周知民 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