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特征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理论研究成果中,声乐表演、教学方法、教学体系研究到民族唱法与其它唱法的融合比较研究等,均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本文把研究视角放在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特征的研究上。我们要把握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历史的基本脉络,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风格特征作一个比较全面和清晰的解读,并对未来民族声乐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特征;思考

近年来,中国民族声乐已自成体系,并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我们可以在研究和总结过去的历史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究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整体发展特征。自20世纪40年代,以《白毛女》为代表的一批民族歌剧的成功创演,完成了民族声乐艺术从自然繁衍的原生状态,到现代意义上的逐步成型以及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发展态势。半个多世纪以来,走过的是一条错综复杂、曲折漫长的道路;也是一条多种观点相争,多种唱法相融,充满艰苦探索的道路。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其核心是围绕中(民族传统唱法)西(美声唱法)方唱法相互了解借鉴、相互吸收融合,尤其是当下对中国传统演唱方法风格的吸收和借鉴成为一种追求。正是这样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背景,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时也为致力于未来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研究者留下了深入探索的艺术空间。回眸历史,关注当下,展望未来。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特征的演变,传承和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

一、20世纪

20年代,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出现了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尤其是学校教育中的逐渐普及。30年代,聂耳、冼星海等音乐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王昆、郭兰英等一批演唱家的演唱表演实践成型的民族声乐风格。经过40年代到70年代的发展,它得到中国人民在审美上的公认,在某种程度上,这一风格流派也体现了中国民族声乐表演的特征。

二、80年代到90年代

这一演唱特征被后人总结和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民族唱法”,并且逐步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千万人效仿的风格和方法。

三、90年代以后

随着商品经济和文化市场的发展变化,独具魅力的民族声乐也随之向着现代化、多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变化。从历史层面上分析和归纳:20世纪20-70年代所形成的演唱风格应该说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传统演唱风格。80-90年代形成的称之为“民族唱法”新的演唱风格,应该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中间层面。90年代至今天,所形成的多元演唱艺术特征,应该是中国民族声乐的新生层面。当然,新生层面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从表现形式到风格特征,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仍然在不断地吸取着新的信息和内容,因此也将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如21世纪以后,以雷佳、谭晶、常思思等一批年轻歌手演唱的风格特征来看,她们与孟勇、胡廷江等作曲家精心合作所表现出的演唱艺术特质,则充分显示出“新民歌”的演唱特征,尤其是常思思与胡廷江的合作,以及利用网络音乐传播快捷、迅速、普及等优势,强化了民族声乐新的演唱风格、表达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引起了当今民族声乐领域的广泛关注和效仿。所有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地观察了解和分析思考。从20世纪20年代,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成熟,再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多元发展,她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和几代人的努力,从而形成了我国现代文化发展史上最值得骄傲的艺术现象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艺术水准的标志,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民族声乐艺术在社会公众审美活动中的地位也越见重要。在这种情势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尤其是几十年来“风格”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一番回顾与反思,对今后几十年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将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笔者研究20世纪以来的民族声乐发展,风格和审美,以及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大致框架是民族声乐的过去(20世纪)到现在(1949年至今)整体多元风格——民族声乐歌曲创作——民族声乐演唱——民族声乐理论与教学——民族声乐的传播——未来发展的预示。从客观的历史视角出发,分析并阐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西方唱法关系的微妙变化,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做前瞻性的展望,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将进行一个比较清晰的梳理,应该肯定地讲,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特征进行研究,为的是让人们对过去优秀的艺术样式、艺术风格得以传承和借鉴;对当下的研究成果,为的是让人们对现在优秀的艺术样式、艺术风格得以传播与效仿;对将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为的是人们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认识与把握。通过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特征的研究,可以确定未来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中国民族声乐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奇葩,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本着继承和创新的原则,不断完善和创新,探索民族声乐多元的发展道路,为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国民族声乐影响力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周丽娜.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现状研究[J].艺术百家,2011(8).

[3]陈泓茹.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6(4).

作者:李娜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