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2篇

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2篇

(一)

一、数学建模实是否实现教学素质提升

通过计算机之中的相应软件学习,查找所需要的资料,用自己的能力,来对自己的构思加以证明。对于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洞悉力等各个方面,所得到的效果都非常显著。数学教育想要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都必须要在数学素质为主要基础之上进行。而数学素质非一朝一夕得以成效,是从日积月累之中,培养成数形规律,以及逻辑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潜能。现在很多学校都是在以培养素质教育为方向,这是一个很艰巨的过程,通过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来启发学生的悟性,有了这种潜能之后,才能进一步对智力和能力进行开发。但是教育要结合现状,高职高专的教育方向,以及教学模式等因素,在选择教学方式之时,依然是要慎重。在结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来培养素质,一举多得。

二、数学素质实现性如何

数学原本是一们很枯燥的课程,经过不断改良之后,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向。数学是一种贯穿始终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对数学有概念意识,也可以培养数学素质,将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升,增加学习效果。学习数学精髓,这对以后发展也是极其有保障之事,将会受用终身。学习数学不是一项当下教学模式,而是一项长期教学走向,影响深远,对学校、对学生都是一项共赢的教育方针。很多人说数学建模是衡量数学成效的重要依据,并且对素质教育做出巨大贡献。在教育过程之中,必须要充分深入素质教育精髓,不能按部就班,而是要具备创新意识。结合外部发展,让数学不再闭塞,是一项能够和时代接轨的课程。一味关起门来讲概念,在一个圈子里打转,对于学生了解数学理论极其不利。将实践与数学之间结合,那么得到的效果绝对是意想不到的变化。数学建模日益得到重视,对于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方式,也是一项针对传统数学而开展的教学模式。外界与数学之间有一条广阔的通道,对于培养学生外界认知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效果极其显著。数学在本质是一直在不断革新的状态,也应当与时俱进,而数学建模最大的特性就是创新与创造,在这个基础之上,可以解决原本在数学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数学之中的理论概念,如果学生没有自己去证实、实践过,再怎么精辟也只是纸上谈兵。如果将实践与理论结合,那么效果可就大不相同了。让学生能够反复推敲与证实,与同伴之间相互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只有亲身将所有的理论知识实践之后,才能真正将这些知识印入脑海之中。这些知识,都是书本上天花乱坠的知识所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三、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

数学建模的加强应用,对于实现数学素质的效果显著。但是这种方法必须要适可而止,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不可或缺,加强素质教育的整体效果。

1建立教育基地

想要提升学习效果,将数学素质的教育方式进行到底,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健康的教育模式,这点是很重要的。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有一个健康的学习氛围,让大家能够持续在学习状态之中,享受学习过程。并且委派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大家在数学建模之中的学习方式。适时举办竞技比赛也是可以很好促进学习动力。

2巩固师资力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都该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教学水平高超,都是关乎教学质量的保障。采取措施,将教师队伍进行进一步提升,融入到严格教学氛围之中,让学生可以更加容易接受学习内容。教师是学生通向知识的桥梁,加强计算机普及和科研能力,以便于对数学软件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团队能够适应科技信息时代是必不可少的。也有很多学校请外校资深教师进行讲座,以此来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可以让学生受益,对学校深入发展提供核心保障。

四、结语

数学建模的深入应用,对数学素质培养有着极其显著效果,将理论性强、枯燥乏味的数学与现代信息科技进行完美结合。传统数学学习一味固步自封,无法顺应时展,应与时俱进,才能将数学力量发挥到极致,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采取必要学习方式,才能事半功倍。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才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部分,学生乐于接受知识,不仅是数学知识,在其他技能和思想上的培育,更是无比珍贵。

作者:王丽娜 单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二)

一、语文学科需要素质教育

由小学至初中,由高一至高三,学生接触训练的各类语文资料何止车载斗量,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究竟有多大提高呢?我们看重的是所谓的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提高,重视知识的记忆,解题的技巧,加重语法、修辞、逻辑的“理性”的内容,重视起承转合,前呼后应等写作技术的训练,使最具人文性的语文教学逐渐成为语言文法的训练和写作技巧的操练,却忽视了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养成,个性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智力被束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老师的职责现在已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们的正式职务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若我们能切实地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拘泥于经典,不迷信权威,不满足于现在,敢于质疑和创新,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智慧。

二、在文学中的应用

一篇优美的散文《绿》,我们教师有什么理由一开始就去肢解它活生生的意境,而大讲特讲其内容、感情、篇章结构?难道这些内容学生都不能自行“感得”?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词佳句?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那溅着的水花,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地纷纷落着”,让学生去感受“松松的皱缬着,滑滑的明亮着”。一首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艺术魅力。一篇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荷花淀》,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赏析那幅具有诗情的渔家乐的画面: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缚,情感变成了荒漠。要想尽快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就必须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渗透,这也是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战略方针的具体表现。我们知道,素质是知识、能力和身心修养的综合反映,语言文字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文化知识的载体和交际能力的依托,因而构成一切素质的基础。而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吕淑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又说:“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如果不会活用,任何教法都会变成一堆公式。”我认为吕先生所强调的“活”字,就是要我们根据教学目的不同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决不能按照教参资料照本宣科地填鸭式教学,而应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然后以讨论或辩论的方式形成一个大家较一致的结论,只要学生回答得合情合理,教师就不能固执己见或坚持教参之见,应对学生表示肯定和鼓励,不必强求一律。若对学生的回答不够满意,则可以拿出自己的或教参上的看法与同学们交换意见,供他们参考。尤其是在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评价及写作方面,教师尽量不要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主体的思维活动,因为语文教学仅让学生知其必然是不够的。高效语文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情理逻辑思维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三、结语

文学最足以唤起人们的联想、想象,并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列宁爱读托尔斯泰、杰克·伦敦的作品,他评托尔斯泰比文学评论家还出色。拿破仑出征,骑在马上还要读歌德的诗歌。爱读书,他说《红楼梦》不读五遍没有发言权,他本人是伟大的诗人。这些伟人的思想境界犹如天马行空,极富有创造性,文学也是海阔天空的创造性思维,思维的路子合拍了,发生共鸣了,促使他们的思想更活跃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很难说牛顿、莎士比亚谁需要的想象力更多一些。苹果掉在地上,引起了牛顿海阔天空的想象,产生了地心引力、万有引力的学说;瓦特看到开水壶喷气,也海阔天空,发明了蒸汽机。文学能发展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爱因斯坦曾言:“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不可想象。”如今,人类知识的积累与信息的骤增已经到了空前的时代,倘若语文学科不进行素质教育渗透,不仅语文本身将失去意义,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的旧模式将难以打破。因此,我们必须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积极开展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素质教育。

作者:乌彩虹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