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3篇

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3篇

(一)

一、中学英语教育现状

教学中,课堂上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几乎等同于“讲解”、“灌注”、“考试”、“评分”“学”几乎等同于“听讲”、“抄写”、“记忆”;学生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这样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因此,很多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这种状况何谈素质教育、主体教育呢?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一大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清楚教育具有多维性,具有发展人的功能,具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和选择功能。

二、英语教师推行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措施

1.真正理解英语教学大纲要求

和新课程改革目标,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和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新课程标准对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也有明确的规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上述文字我们不难看出,作为英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不是单纯地给学生灌输语言知识。作为英语教师,要以达到素质教育、主体教育为目的来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应当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片面灌输的教学模式,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创造的机会,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提问方式,转变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挖掘教材之美,让学生领悟美。

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使得审美活动已成为现代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升降,读法的暴破、连读,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在人教版高二上册第三单元“AGARDENOFPOEMS”(诗歌园集)中,教材为我们呈现了RIGHTHEREWAIGHTING(此情可待)的歌词,Oceanapart,dayafterday,andIslowlygoinsane,Ihearyourvoiceontheline,butitdoesn'tstopthepain.IfIseeyounexttonever,howcanIsayforever?Whereveryougo,whateveryoudo,Iwillberightherewaitingforyou,whateverittakes,orhowmyheartbreaks,Iwillberightherewaitingforyou.以前我们都觉得似乎只有中国的诗歌才有韵律美,从这首歌词里,我们不难发现英语一样有着朗朗上口的韵律美。但是,这样的美却被大多数英语教师忽略了。作为英语教师,应该给学生传授英语文化之美,而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点,否则,我们的工作既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又让学生上英语课觉得无味至极,最终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再如,人教版初一下册第三元“Howdoyougotoschool?”,很多老师觉得这一课很难上,枯燥,知识点学生容易混淆记不住。情况真如此吗?我在上这一课时,充分利用了现代多媒体这一教学辅助工具,在网上搜索到了一首豫剧腔调的“Howdoyougotoschool?”英语歌,让学生学习唱。结果,学生学得轻松开心,而且毫不费力地掌握了英语表达不同交通工具的使用英语表达法。我用形象的动画、悦耳的音响,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让学生陶冶了美的情操。因此,英语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的魅力实施教学,达到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目的,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3.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培训与提高。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素质教育得以落实于教学之中的前提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首先,教师要把实施素质教育看成是时代的重托。其次,教师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时刻不忘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自身业务素质的高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英语教学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教师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应有较高的水平。为此,教师要经常参加短期培训,经常阅读英语书刊杂志,了解各种最新信息,充实自我,要经常收看中央台英语新闻,提高听力。在教学方面,加强教学法理论学习,吸收外地经验,与同行切磋教学方法,不断地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三、结语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教师应该抛弃旧的教学观念,挣脱考试的束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真正把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能力纳入课堂教学计划中。只要每个教师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切实地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到日程上来,身体力行,积极探索,坚持不懈,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就会得到真正的落实。

作者:刘芳 单位: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二)

一、素质教育是实现末来时展的教育

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到,我国教育事业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学生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而现在,在校的中小学生及大学生到本世纪正好肩负着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重任。所以,党中央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发展的趋势,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这不但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我们如何实现未来时展的素质教育,如何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且长期坚持科学发展呢?我认为实现素质教育不能挂在口头上,也不只是去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适应时展的教育体系。我们为什么要实现素质教育,是时展的要求,是国家发展的需求,是民族发展的需求,不发展素质教育,我们的教育就不能培养出时代人才,没有人才就不能实现强国。实现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门科学,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二、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教育观

1、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定学练目标,鼓励学生利用校外体育资源进行体育锻炼,引导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学会科学的自我锻炼的方法,组织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学练效果进行评价。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那就是: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专业素质、提高人文素质、提高道德素质和语言素质等。教师的终身学习不但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这个职业对每个教师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指导者、帮助者。教师素质的提高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的意义。此外,还要注重在学习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改革。

2、正确的现代社会主义教育观首先是要着眼于世界的发展,再者就是要着眼于国家的发展,其次是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关起门来办教育是不行的,人是流动的,信息是流动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因此教育要随着世界的发展、信息的流动发展教育。关起门来办教育,不了解世界的发展,不了解国家的发展需要,办教育是不会培育出人才的。其实办教育不要沉浸于历史之中。教育的发展不仅是横向的开放和流动,而且也是纵向的开放和流动。不要因为在历史上某个时段教育办得好,就照搬过来;也不要因为其它国家教育办得好,就照搬过来,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是实现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的。也就是国际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我们的教育就实现什么,国际的需要,国家发展的需要,人民发展的需要,民族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的目标。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就要向国际学习,学习其它国家的教育经验,同国际融入一体,进行交流。就要充分吸收历史文明成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站在世界发展的前沿,树立现代社会主义的教育观,树立符合国情、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教育观。

三、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人类社会已步入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有用人才已迫在眉睫。为此,全社会要共同关注教育,共同努力实现素质教育。国家没有人才就不能实现强国,国家没有好的教育就不会有强大的发展动力。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曾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说:“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那么我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素质教育中获得和谐全面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有用人才,即:德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智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础;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人格完善中起着重要作用。党中央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是二十一世纪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适应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整个教育体系中,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现代化的使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和未来知识密集型劳动者,素质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它的自身价值。要想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就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民族繁荣和发展的灵魂。

作者:李晓燕 单位:宁夏教育考试院

(三)

一、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素质教育注重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巨大潜能若能全部发挥出来,人类就可能进入经济、政治、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性格、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和进取精神,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发展教育、进行教育活动的目标。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都确立了这个思想观念,就能有效地消除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素质教育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或教育体系。素质教育也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提高一部分人某些方面特殊知识、能力的教育。过去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虽然也重视提高公民素质,但更强调培养专业人才,注重教育的选拔功能。而今天则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通过设置素质教育目标,构建素质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完善素质教育方法,建立素质教育评估制度等环节来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由此可见,实施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职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水平。

3.素质教育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未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具有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心理品质。未来社会,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未来社会,变化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人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善于自我激励。总之,人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教育。

4.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协调发展

同志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担负着完成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世界医学高峰会议提出“为21世纪重新设计医生”的战略决策,它不仅是对未来医生标准的重新定位,更是对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新确立。医学教育必须把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5.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素质教育看来,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更重要、更本质的还是在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指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根据促进主体性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而不应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也就是明确为什么而教。教师不仅要为学科的系统性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负责。因此,必须逐步改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就学生的学而言,不仅要坚持继承性学习,而且要开展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不仅重视人的发展需要,而且重视社会的发展需要,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了。

6.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终身教育思想应运而生,教育将面临全面的调整,这里包括教育观念与思想、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等多方面的调整。同时,高科技、信息化社会不仅对学生的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人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人,才能持续地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实施素质教育,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具有一种能在其一生中更好生存、不断发展的素质。人们一旦拥有了这种素质,在其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可以更好地持续学习和发展。

二、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当部分人认为,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之外的“通识教育”或文化素质教育;也有人认为加强了素质挤占了专业教育的学时,冲淡了专业教育。这些认识导致绝大部分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仅局限于文化素质教育,且仅仅体现在开设一些人文方面的必修、选修课,开办系列讲座,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另外,在很多人眼里,素质教育只是对学生加强人文知识的传授和注重一些实用性技能的培养。至于蕴藏在知识背后的精神、信仰、追求、思维方法等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方法论层面的内容却很少被提及。此外,认识上的偏差还表现在领导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和相当部分教师、干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学校,加强素质教育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什么实际行动。

2.实现素质教育的条件还较薄弱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一批办学条件简陋,学校领导力量不强.管理水平不高.教师素质较低,校风、教风和学风较差,教育质量不高的薄弱学校。一方面表现在学校和教师组织开展素质教育的能力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多数教师是从校园走向校园,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可以胜任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但除了本专业领域,其他方面的知识素养等综合素质还亟待提高;就目前而言,开展素质教育评价(估)选拔机制尚未建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在社会和家庭中还不够普及等。另一方面,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相适应。

3.素质教育的实施环节还存在缺陷

主要体现在专业划分过细,使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学科的发展;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脱离现实和社会发展要求;课堂学时分配过多,人为地剥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吸收的时间;教学过程只重知识灌输、内容与实际脱节,教学方式单一呆板,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学生智力教育,忽视思想品德和如何做人的教育以及对新知识的探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人们通常将实践教学看成是课堂教学的附属环节,加之资金限制等原因,实验设备陈旧不全,实验开出率不高,实验内容还停留在简单的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习中,由于经费、场地等原因,加上管理上的不够严格,还存在走马观花、参观学习的现象;不少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类学术讲座开设不多,质量不高。

三、开展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1.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开展的约束机制

必要的约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是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既需要解决“令行”的问题,也需要解决“禁止”的问题,“禁止”是对背离、干扰、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行为的“禁止”。“令行”与“禁止”互相关联,互为因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约束机制尽管着眼于“禁止”,其实是为了“令行”。素质教育的约束包括法规约束、组织约束和文化约束等形式。

2.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开展的保障机制

素质教育运行的保障机制,是指为素质教育运行提供必备的基本条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具体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孤立的不需要任何条件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建立健全素质教的保障机制,就是提供保证素质教育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条件。素质教育保障机制主要包括两个环节:首先,要保证学校经费和设施达到规定标准;其次,要尽快有效地改造薄弱学校,主要是指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差、教学质量差、社会声誉差的学校。另外,增大教育投入,创造推进素质教育的物质条件。为了保障素质教育的顺畅运行,必须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目标管理制度。实施素质教育还必须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3.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开展的动力机制

社会需要是素质教育运行的动力源。提高人的素质既是生存的需要,又是发展的需要;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个人自我完善的主观需要;既是个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国家以及整个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就一个地区而言,提高人的素质,能有效地促进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满足社区发展各种需求,符合包括学生及其家长在内的所有人的共同的根本利益,这是实施素质教育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可以说,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十分现实的,关键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尚未被充分揭示,少数学校和家长误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会损害自己的利益而产生某种抵触情绪。因而,建立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首先就是要将阻力变为动力。

4.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开展的评价机制

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学习效果评价机制、人才素质评价机制等对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学习效果评价机制也就是考试来说,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以来,就存在着考试,获得好的考试成绩也是一种非常自然也非常符合教育逻辑的事实和现象。考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工具其本身无所谓好坏,通过考试并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也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心理和学习心理,本应获得赞扬而不是遭到贬斥。素质教育同样也需要以考试为手段来检测学生素质的达成度,也同样要追求学生优秀的考试成绩以及通过考试成绩所反映出来的学生整体素质的水平。但考试永远是为素质教育的目标服务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它必须经过科学化的改造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5.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开展的激励机制

素质教育激励机制是一种引导过程。地方政府要把“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提高本地区居民素质、提高地区综合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使这一目标作为一面旗帜,充分发挥其凝聚、感召、整合、激励等作用。根据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素质教育目标、准则、制度等,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检测、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一定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有关单位和个人。社会资源分配包括物质性的,如增加工资、颁布奖金奖品等,也包括精神性的,如授予荣誉称号、晋升职务职称、颁发奖章奖状等。根据需要不断地对激励标难、手段和过程进行及时调节,使之更加合理公正,更加健全完善,更能使获得激励的那部分单位和个人成为其他单位和个人学习的榜样,使政府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变得具体形象,容易为公众广泛接受,从而扩散到整个社会。

作者:赵英 柴春雨 王东光 杨海 马哲 扈国栋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