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业余体校体操训练监控与管理机制

业余体校体操训练监控与管理机制

摘要:文章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业余体校培养模式、训练特征等现状提出监管机制,同时针对基础体操的训练设计提出新思路,以兴趣培养与体质健康全面发展以及突出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提高奖励训练机制,使运动员通过体操运动能够享受快乐,给家长提供一个安全可信赖的学习及训练平台。

关键词:业余体校;基础体操;训练监管;管理机制

业余体校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重要桥梁,也是我国竞技体育三级分化初始化阶段,是为省和国家输送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来源。体操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有效可持续发展体操梯队建设正是业余体校所承担的重要角色,所谓任何事务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参天大树也是从小小的幼苗成长起来的,体育运动也是同样的道理。国家体育总局第15号令《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于2011年5月5日经国家体育总局第10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经教育部同意,以加强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全面贯彻国家体育、教育方针,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1]。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第15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对少年儿童体育发展是尤为重视,特别是管理机制和有效的实施监控。少儿体操业余体校训练监控与管理应围绕国家的政策,结合各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好有效管理条例。

1业余体校基础体操发展现状

体操业余体校是承载少年儿童运动员训练的基层建设阵地,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三级训练体系的重要支撑。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业余体校为基础的基层后备梯队建设人才培养受到巨大阻力,这阻力主要源于训练人口下降导致的生源不足、人才缺失,而且伴随着基层体育部门的合并及撤销,诸多业余体校人才培养、人员管理上出现了松懈、怠慢等问题。根据调查发现,基层体育部门对教练员的管理和制度的建设出现了一系列的漏洞,其中教练员学历、年龄、训练理念、理论科研等综合素质缺乏管理和控制,最终导致了现在基层教练员教学理念与现实的脱节。通过对体操业余体校追踪调查发现,目前基础体操有在人才断层、后备人才培养紧缩问题,教学训练依然以传统、单一组织形式开展,在人才培养上过于功利化,急于让运动员参加比赛、拿奖牌、向省队输送,剥夺了运动员自由选择训练、自由参赛的权利,未能遵循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自然规律和增强儿童的体质健康根本动机。

2建立监管机制

各地方政府、体育局、业余体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建立有效监管和相互督促机制,真正把业余体校基层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同时对教练员的监管制度进行全面升级,第一,抓好教练员招聘与竞聘制度,招揽高学历、高技术双向性人才,以高要求、高标准设置考核制度,打造一批有责任、有耐心、有理论结合训练实践的优秀青年才俊。第二,加强教练员年度考核制度,对教练员训练计划、训练进度、教案、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阶段性和年度考核,对于未能达标的教练员采取奖罚制处理。第三,加强运动员选材制度,由主管教练员牵头认真严格做好选材事项,引进先进测量仪器对运动员各身体指标采取科学选材办法。第四,实时监控训练情况,教练员是否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认真负责对运动员训练内容进行制定,针对运动员个体差异安排各项任务以及训练方法和手段。第五,加大资金扶持,优化训练环境,更新先进的体操训练器材及安全保障,同时加大意外保险资金投入,使体校、教练员规避承担风险责任。第六,建立优秀运动员人才库,根据学校每年选材情况、训练情况及竞赛情况进行跟踪测评,并且成立技术等级库,把优秀运动员成立专职档案,最后校方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3优化基础体操训练方案设计

训练方案设计是对运动员身心全面发展及获取优异成绩的重要体现。基础体操训练与其他项目差异较大,其训练属于年龄小、入门早的个体性体育运动。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的各项机能和大脑发育尚未成熟的过程,要想使少年儿童在体操训练过程中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提高运动成绩,是我国业余体校训练所面对的重大挑战。因此,设计好训练方案有助于推动基础体操事业发展。

3.1重视对基础体操兴趣培养与体质健康全面发展

竞技体操是一项有着历史传统性体育运动,是以高难度、高技巧并与多项器械结合完成的竞技体育项目。在如今百姓看来竞技体操缺乏新鲜感,很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小孩涉及其中,担心小孩太小怕受伤,而且面临的训练周期又长,怕影响自己的孩子正常的成长发育,严重导致业余体校生源断层。因此,少儿体操业余体校一定要转变角色换位思考,才能吸引更多家长和少年儿童参与其中。第一、转变思维,提高创新意思。第二,增强趣味性,设置多样性、多变性等体操训练内容,使孩子乐在其中。第三,增强体质健康,从孩子实际出发,遵循少年儿童生长发展规律,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不宜过早或过多安排训练负荷及训练强度。第四,发挥好教练员指挥棒,正确引导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培养少年儿童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精神,使少年儿童互帮互爱、享受基础、健康发展。

3.2改善训练理念,提倡用心和用脑训练

有人说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真正的世界级高水平运动员都是非常“聪明的”,是“智慧”与“运动能力”的共同体,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思考”与“训练”相结合,做到发展身体素质与技战术水平的同时,对运动员的思想也进行训练。竞技体操运动员的训练不能单单只关注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只重视体操训练的理论与训练方法,而忽视少年儿童体操运动员在“用心”“用脑”方面的训练。少儿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是一个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系统教育过程,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关注训练效果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变化,重视运动员对体操运动的兴趣及取得运动成绩的渴望度,将少年儿童运动动机和兴趣与运动能力同样作为运动员培养目标,倡导用心、用脑训练的理念。

3.3遵循科学训练,解决三早训练问题

近年来,在少儿体操训练中一直存在着“三早”的现象,即为:过早的高强度、成人化训练,过早的达到最高运动成绩,过早的结束运动生涯甚至出现高的运动员损伤率。而这种培养模式并不会为我国体操运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相反还会有严重的阻碍问题,比如:成年体操运动员运动水平很难达到世界级高水平、成年体操运动员过早出现运动损伤、过早结束运动生涯等问题,因此从事体操少年儿童运动员训练的教练员应该能够将少年儿童的训练划分成合适的运动发展阶段,并应充分的认识少年儿童每个运动阶段的的身体发育特点。

3.4遵循周期性、阶段性、系统性训练原则

业余体校男子少儿体操为何要遵循周期性、阶段性、系统性原则?原因在于少儿竞技体操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事物从出现到事物的发展直到事物的结束都有着一个必然过程,该过程是从时间上对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的一种行为制约,使运动员身体机能从不成熟到成熟起着重要作用。竞技体操运动训练特点正是从幼儿开始到少年、青年至成年运动事物发展完整过程。然而,发展业余体校少儿体操训练遵循周期性、阶段性、系统性原则是刺激运动员对人体发育过程有着相互牵制的作用,该作用正是提高少儿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心理品质全面结合。周期性、阶段性、系统性训练原则发展。男子少儿体操教学训练原则较为特殊,从时间上看它与其他项目有所不同,男子少儿体操涉及年龄较小、时间跨度较长,平均年龄在4-12岁之间,属于幼儿与少儿时间跨度。该种类体操需要经过长期训练、不间断训练、连续训练和循环训练等充分的过程来合理设计训练内容。其内容包括了基本姿态、基本技术、基本难度、基本成套等重要组成,通过循序渐进和同步性等有机结合,为运动员身体发育规律,找到不同训练阶段及训练过程并安排适当的训练强度和训练内容,通过有氧与无氧供能相互结合采用周期性、阶段性、系统性训练原则对运动员合理安排,使运动员的有氧与无氧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确保训练效果的最大化。按照运动训练学中关于训练原则的划分,阶段性一般为启蒙训练,是指运动员从零开始的训练过程,要经过启蒙时间为1-2年。周期性一般为基础阶段,要经过的时间为1-2年,该阶段主要以一般运动能力出现转换为运动能力主要发展过程,是指以模拟测试和小型比赛为目的,为大型比赛和正式比赛做铺垫。然而,一个完整周期可分为准备、竞赛、调整三个重要阶段,逐步向系统性训练过度。系统性训练是结合阶段性和周期性两个重要时期过度,是运动员从启蒙与基础阶段向专业化阶段的全面升级。该阶段主要以竞技技能为主要发展,需结合专业运动训练手段和特有的技术难度对少儿体操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系统的安排,在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同时也能提高运动员竞赛成绩。

3.5突出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提高奖励训练机制

教练员应突出人文关怀,对运动员要有爱心、有责任心,在训练过程中少骂多表扬。第一,不要以锦标主义为目的,过早的培养运动员出成绩、进省队。应根据个人不同生理、心理差异进行合理训练,做到先健康再成效,只有运动员体质健康了再能有长远发展机会。第二,提高奖励机制,少年儿童处于懵懂期,对于很多实物是缺乏自我判断能力,但少年儿童好奇心是比成年人要高于很多,所以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多鼓励、多表扬,对表现好的孩子要给予奖励机制,并且要分享给其他孩子。这样才有更多孩子以其为榜样,向他人学习,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4结语

作为新时代业余体校,在政府部门应建立相互监督机制,规避庸政、懒政等不良行为出现。同时针对教练员管理方面,抓好招聘机制,应做到学历与技术并存,把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年轻教练员作为用人的重要标准,对有经验、有上进、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老牌教练员作为重要的扶持对象。针对有责任、有担当、有上进、有创新的优秀教练员及管理人员建立人才智能库。

作者:孙伟 单位:武汉体育学院